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上册10《岳阳楼记》公开课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结:这篇文章通过写岳阳楼的景色,以及阴雨和晴 朗时带给人的不同感受,揭示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的古仁人之心,也表达了自己“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 之乐而乐”的爱国爱民情怀。文章超越了单纯写山水楼观 的狭境,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 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写,从而将全文的重心放到了纵 议政治理想方面,扩大了文章的境界。全文记叙、写景、 抒情、议论融为一体,动静相生,明暗相衬,文词简约, 音节和谐,用排偶章法作景物对比,成为杂记中的创新。
【对比探求,把握主旨】 1.“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迁客骚人”:阴风苦“雨古仁则人”悲、风和日丽则喜。 “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对比探求,把握主旨】 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体现作 者怎样的政治理想?(思考探究四)
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 心怀天下的博大胸襟; 先人后己的奉献精神;
【梳理巩固一词多义】
予观夫巴陵胜状( 那 ) 夫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语气词,表感叹) 政通人和( 和乐 ) 和 至若春和景明( 和煦 ) 浊浪排空( 天空 ) 空 而或长烟一空( 消散 )
而或长烟一空( 副词,有时
)
或
或异二者之为( 副词,或许,也许 )
属予作文以记之( 连词,来 ) 以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介词,因为 )
作者描绘了一幅 了作者
的心境。
画面,蕴含
【探究表达,悟其技法】 这篇课文中的写景、抒情和议论之间是怎样的关 系?结合具体语加以分析。(思考探究三)
写景、抒情、议论相交融,具体而论又有出鲜明 的层次性。表现为写景的独立,议论和抒情的融合。
【对比探求,把握主旨】 1.“古仁人”与“迁客骚人”有什么不同?
【写作背景】 范仲淹生活在北宋王朝内忧外患的年代,对内阶级矛
盾日益突出,对外契丹和西夏虎视眈眈。为了巩固政权, 改善这一处境,以范仲淹为首的政治集团开始进行改革, 后人称之为“庆历新政”。但改革触犯了封建大地主阶级 保守派的利益,遭到了他们的强烈反对。而皇帝改革的决 心也不坚定,在以太后为首的保守官僚集团的压迫下,改 革以失败告终。“庆历新政”失败后,范仲淹又因得罪了 宰相吕夷简,范仲淹贬放河南邓州,这篇文章便是写于邓 州,而非写于岳阳楼。
【字词读音】
谪守( zhé ) 朝晖夕阴( huī) 霏霏( fēi ) 岸芷( zhǐ ) 汀兰( 状元成才路 tīnɡ) 皓月( hào )
状元成才路
宠辱偕忘( xié ) 浩浩汤汤( shānɡ ) 樯倾楫摧( qiánɡ )( jí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疏通文意,积累词句】 1.尝试边读边口译课文,难以理解的词句标注供讨论。 2.完成积累拓展五。 3.积累重要字词、成语、名言。
予观夫巴陵胜状( 动词,看 ) 观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名词,景象 )
此乐何极( 动词,尽头 ) 极 南极潇湘( 动词,至,到达 )
感极而悲者矣( 达到极点 )
状元成才路 状元成才路
然则何时而乐耶状元(成才路 连词,那么 )
则 此则岳阳状元成才楼路 之大观也( 副词,就是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连词,就 )
【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说说文章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第一段:交代写作缘由。 第二段:写岳阳楼的壮丽景象,并过渡到览物者的心情。
第三段:写迁客骚人以阴而悲。 第四段:写迁客骚人以晴而喜。 第五段:探求“古仁人之心”,表明先忧后乐的 思想。
【理解内容,悟其心境】
朗读课文3、4自然段,结合具体语境谈谈它们各自描写 了什么样的景色,其中蕴含作者怎样的情感?(思考探究二)
自幼孤贫 勤学苦读 庆历新政 政治革新 军中一范 西贼破胆 几起几落 百折不挠 先忧后乐 心系天下
【文体知识】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 并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 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叙事:《桃花源记》 说明:《核舟记》 写景:《小石潭记》 言志:《岳阳楼记》
【资料链接】
范仲淹两岁丧父,和母亲随继父四处迁徙。26岁 登进士第,因敢于直言强谏,屡遭贬斥,久不被重用。 庆历元年,范仲淹任陕西省略安抚副使,采取屯田固 守策略巩固边防,使西夏不敢进犯,当时边塞流行着 “中军中有一范,西贼闻之惊破胆”的话,庆历三年, 任参知政事,提出十项政治改革方案,为守旧派所不 容,遂外放邓州、杭州等地,他矢志不渝的追求自己 的人生理想和政治主张,深受当世和后人称道。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王勃《滕王阁序》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崔灏《黄鹤楼》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范仲淹《岳阳楼记》
岳阳楼记
【作者简介】
范仲淹(989—1052),字希文,谥号 文正,世称“范文正公”,苏州吴县(今 江苏苏州)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他 为政清廉、体恤民情,刚正不阿,力举改 革。他工于诗词、散文,所作的文章富有 政论性,文辞优美,气度豁达。有《范文 正公集》传世。
【概括内容,理清思路】 1.说说文章各段所写的主要内容,并用一句话概括。 2.理清文章思路。
【资料链接】
设问句是一个语法名词,无疑而问,自问自答, 引导读者注意和思考问题。
设问句就是明知故问,根据内容的需要设问,可 以采取连用的形式。
有的文章直接用设问做标题,吸引读者,启发读 者思考,更好地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有的用在一 段或一节文章的开头或结尾,能起到承上启下的过 渡作用。
【梳理巩固词类活用】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名词作动词,做长官 ) 百废具兴( 形容词作名词,荒废了的事业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名词作状语, 在……之前,在……之后 )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形容词作名词,贤明之人) 北通巫峡,南极潇湘( 名词作状语,向北;向南 )
谢 谢 观 看
【探究语言,悟其美感】
音乐美(韵律美)
运用对偶、四字词、骈散结合、押韵、双声叠词等。
【探究立意,悟其深远】
立意:写作中的立意是一篇作品所确立的文意。它包括 全文的思想内容,作者的构思设想和写作意图及动机等。
本文题为《岳阳楼记》,但并未具体描写岳阳楼 本身,这是为什么呢?你觉得作者这样的立意有什 么好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