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
心中有不少心得体会时,有这样的时机,要好好记录下来,这样我们就可以提高对思维的训练。

一起来学习心得体会是如何写的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000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1
今天听了陈纪英老师关于在学校教育中心理健康教育的讲座,尽管身上觉得疲累,但心理却觉得如沐春风一般,在教学工作中所有过的困惑、郁闷都烟消云散,心里从内向外透着一股说不出的清新、敞亮的气息。

陈老师以诙谐幽默的语气解读了屡屡发生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百思不得其解的事,为我们找到在根源所在。

陈老师在报告中说要了解学生的需要,走近学生,学生接受了你,你才能真正的走进学生。

“走近”、“走进”,看似只有微小的差别,或许在平时我们还会混用,但在与学生的交往中却有大大的不同。

学生是有生命、有思想的个体,哪能容我们直通通的走进他们的内心,所以我们只能先走近他们。

怎样才能走近他们,是不是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就能走近他们,其实不尽然。

如果我们一味的按照自己的意愿想法,想当然的认为学生需要而为之,往往会产生实得其反的效果。

象陈老师说的一个小事例,在假期回来的第一节课先给学生3~5钟的时间处理一下自己的'事情,无非是同学几天不见了,自己遇到的新鲜事想第一时间内跟同学分享,几分钟就搞定了,既满足了学生交流的欲望,又同时给学生提了个醒儿,假期结束了。

这样该做的事都做完了,剩下的就是认真上课了。

回想我们多数情况下所做的,往往是想当然的认为,学生的心跑野了,得在第一时间内把这缰绳勒紧了,而事实上就不那么当然了。

所以我们要了解学生的需要,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方能找到打开学生心扉的钥匙。

陈老师还讲到师生关系是教育的生命线。

现在都说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我们都高举平等的口号,又是否真正做到平等。

陈老师
在这也举了个小例子,也是几乎每天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

学生没写作业,“为什么没写”,“我忘了”,“你都能记住什么”。

这样的对话似乎在每一个老师身上都时有发生,接下来的谈话就陷入僵局,谈话这演变成了老师自己一个人的说教,学生要么低头不语(这是好的),要么脖子一扭,脸一仰,不理你。

这样沉默的反抗让老师觉得自己的师道尊严受到挑战,然后说教就变成了批评甚至讽刺挖苦,将学生推的又离我们远一些。

回头看看这其中的对话过程,我们又何曾给了学生与我们平等对话的权利,学生说什么我们堵什么,学生说什么错什么,反正你没做作业就是错了,再狡辩更是错上加错。

学生没有申诉的机会,我们也就无从了解学生没做作业的真实原因。

师生关系的构建需要交流、需要沟通,给学生说话的机会,满足学生心理上的安全需要,让我们蹲下身子,和学生站在平等的位置上对话,师生关系会在这样的基础上走向和谐。

那么我们的教育也会成果累累,亲其师而信其教,亲其师而信其道嘛。

在陈老师的讲座中我还有很感触,我会在以后的工作中继续去领悟、去体验、去实践。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讲座心得体会2
我校进行了一场心理健康教育讲座,感觉特别地受益。

依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针对性地讲授心理健康知识,开展辅导或咨询活动,帮助大学生树立心理健康意识,优化心理素质,增强心理调适能力和社会生活的适应能力,预防和缓解心理问题。

帮助他们处理好环境适应、自我管理、学习成才、人际交往、交友恋爱、求职择业、人格发展和情绪调节等方面的困惑,促进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实为重要。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性格雕塑,并不是等量齐观的。

那么如何消除他们的心理差距,使其顺利成才呢?有如下途径和方法:第一,培养良好的人格品质,懂得正确认识自我,培养悦纳自我的态度,提高挫折的承受能力。

第二,第二,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学会科学用脑,做到劳逸结合。

第三,第三,加强自我心理调节,保持同现实的良好接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改造环境,努力实现自己的理想目标。

而在学会自我心理调适方面,我们可以做到:
1、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学习是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有了学习兴趣就能够自觉地跃入浩瀚的知识海洋里遨游,拼命地吸取新知识,发展多方面的能力,以提高自身素质,更好地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2、保持乐观的情绪和良好的心境。

大学生应保持乐观积极的情绪、愉快开朗的心境,对未来充满信心和希望,当遇到悲伤和忧愁的事情时,要学会自我调节,适度地表达和控制情绪,做到胜不骄、败不馁、喜不狂、忧不绝。

3、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乐于与他人交往,在交往中能用理解、宽容、友谊、信任和尊重的态度与他人和睦相处。

通过人际交往,认识到大学生的社会责任,培养遵守纪律和社会道德规范的习惯;增强心理适应能力,能与他人同心协力、合作共事,与集体保持协调的关系,促进自身的健康发展。

4、保持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包括适应生存环境、成长环境、学习环境、校园环境等。

总之,大学生要做到心理健康,争取身心健康是关系到成才与否的头等大事。

只有健康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的生理素质相结合,加之其他积极因素的相互作用,大学生成才就有了可靠的内在条件,一颗颗人才才有可能升起。

真诚地对待身边的每个人,微笑地面对自己的人生。

用积极的心态去做每件事,乐观地看待自己的未来。

愿我们的朋友们都快乐,愿作为朋友的朋友的我们也快乐!更愿快乐的我们去感染身边的每一个人,让大家都快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