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雪地里的小画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2个字。
认识两个偏旁“虫、目”。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小鸡、小鸭、小狗、小马这4种动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状以及青蛙冬眠的特点。
教学重点:
1、认识11个生字,会写“几、用”2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动物爪(蹄)子的特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学生质疑
1、欣赏美丽的雪景图。
2、师:冬天到了,下了一场雪,有些可爱的小动物不怕冷,纷纷来到雪地上当起了小画家。
出示图片:小鸡、小狗、小鸭、小马。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17课《雪地里的小画家》,他们画的画是什么样的呢?
二、引导初读,识记生字
1、自读要求:请小朋友们借助拼音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词:带拼音领读、去拼音齐读、开火车读。
3、识记生字:认识新部首“虫”“目、”说识字方法、猜谜语、齐读、开火车组词读。
加一加:啦、梅、洞
换偏旁:娃、哇、挂——蛙
反义词:加——减(数学课认识)
猜字谜:目下垂。
(睡)
三、创设情境,读好课文
1、指导读第一句话。
请同学们看这幅图,在冬天的早上,当我们一打开窗户,就看到外面的地上、树上、房子上盖上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你们会情不自禁地发出怎样的感叹?
生:哇!好大的雪呀!
生:噢!下雪了!
生:我会兴奋地叫喊:“下雪啦!下雪啦!”
小动物们见到下雪,也和同学们一样心里非常高兴。
课件出示句子:下雪啦!下雪啦!像这样的句子应该怎样读?谁来读给大家听。
(指名读,评议、齐读。
)
2、指导读第二句。
这时候雪地里来了谁?(出示课件)
生:小画家。
师:是一个小画家吗?
生:是一群。
师:“一群”是什么意思?
生:就是很多。
师:谁会用“一群”说一句话?
生:一群学生、一群女生……
3.指导读第三、四句。
师:这群小画家画了些什么呢?请小朋友们认真地读一读课文的第三句话,边读边想想,自己知道什么?
生:自由读。
师:读懂了吗?读懂了就告诉别人。
怎样把自己读懂的告诉别人呢?可以讲给别人听,也可以演给别人看。
生:我是小画家小鸡,我在白白的软软的雪地上跑来跑去,你看,你看,我的脚印多像竹叶呀,我会画竹叶。
生:我是一只可爱的小狗,我在雪地上快活地跑来跑去,你看,你看,我是画梅花的高手。
生:我是小画家小鸭。
我在雪地上走呀走呀,你看,你看,我画的枫叶多美呀!
生:我是小画家小马,我在雪地上奔跑,你看,你看,我的脚印多像弯弯的月牙呀!
师:多高兴呀!他们的脚印在雪地上竟成了一幅幅美丽的图画,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勃勃生机。
你们听一听,老师是怎样用读表现出来的。
(示范读3、4句,学生自由练读,分组读)
4、设计“找脚印”的游戏,复习巩固所学知识。
听到你们读得这么好,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咦?他们的脚印哪去了?谁能帮他们找一找?
5、课件出示其他有代表性的小动物,观察他们的爪子,模仿课文编儿歌。
师:看,还有一群小动物也想去雪地里画画,那么他们会画出什么呢?快来当一回小诗人编写一句诗吧!出示图片:鸽子、麻雀、小猫、老虎、白鹅、天鹅、毛驴、斑马
生:鸽子、麻雀画竹叶。
生:小猫、老虎画梅花。
生:白鹅、天鹅画枫叶。
生:毛驴、斑马画月牙。
6、指导读第五、六句师:在雪地上画画多有趣呀!可是,青蛙为什么没参加?
生:他在洞里睡着啦。
师生问答,男女生问答,指导读出问和答的不同语气。
师:青蛙为什么在洞里睡着了?生:它在冬眠。
师:对。
青蛙在冬季寒冷,食物和水分缺乏的时候,睡在洞里不吃不动,等到第二年春天才会醒来,这就是冬眠。
出示“冬眠小知识”。
要冬眠的动物还有很多,你知道吗?(如龟、蛇、刺猬、熊等)
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句子中的青蛙还能换成什么动物?像这样:乌龟为什么没参加?它在洞里睡着了。
模仿编诗歌。
四、指导朗读,回顾全文。
1、雪地里的小画家玩得多快乐!他们给这美丽的雪地增添了无限的生机与活力。
让我们赶紧去雪地里找他们吧!(师用多媒体出示课文及课文插图,生齐读课文。
)
2、出示课文每句最后一个字的拼音,简单了解诗歌押韵的特点。
五、总结、扩展。
今天,我们弄清楚了一些动物脚的特点。
要想弄清楚更多动物脚的特点,同学们要在日常生活中多留心观察。
六、写字练习:“几、用”
1、观察交流注意事项。
2、生书空,师范写。
3、生描红仿写,师巡回指导。
板书设计:
17、雪地里的小画家
小鸡竹叶
小狗梅花
小鸭枫叶
小马月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