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4课 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科目历史课型新授课年级七年级
课题:第十四课沟通中外文明的“丝绸之路”
学习目标:
1、掌握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结果、意义;识记西域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
2、识记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
3、通过分析丝绸之路开通的过程,理解张骞出使西域对民族交往和丝绸之路开通的重要作用。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正确认识丝绸之路在中西方交流中的作用
学习过程(学案)备注【合作复习】
1. 东汉的建立,光武中兴出现的原因。
2. 外戚、宦官交替专权是造成什么样的危害?
3. 黄巾起义的原因和影响。
【自主学习】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
2.过程:第一次出使西域目的: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第二次出使西域目的: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
二、丝绸之路
陆上丝绸之路路线:_______________
意义:_______________
海上丝绸之路路线:_______________
三、对西域的管辖
1.西域都护的设置时间:
职责:
意义:
2.班超出使西域
【合作探究】
活动一:张骞在第一次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他怎么面对挫折?你对此有什
么感想?
活动二:丝绸之路在中西交流史上的作用?这条中西通道在今天的现实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何收获?
【课堂检测】
1、对开通陆路丝绸之路功劳最大的是()
A、汉武帝
B、张骞
C、班超
D、甘英
2、汉朝时期,中国同西方的贸易通道称为“丝绸之路”,其路线是()
A、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西亚——欧洲
B、长安——今新疆——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C、长安——今新疆——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欧洲——西亚
3、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是为了联络大月氏同西汉一起东西夹击()
A、大秦
B、匈奴
C、大宛
D、楼兰
4、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玉门关以西的地方古时称()
A、大秦
B、西域
C、安息
D、新疆
5、西汉以前,新疆地区不知道开凿水井,后来学会了凿井技术,并出现了独特的既用于灌溉又能解决生活用水的坎儿井,这种“坎儿井”最有可能出现在
A、张骞通西域之后
B、班超经营西域之后
C、西域都护设立以后
D、昭君出塞之后
6、中央政府管辖玉门关和阳关以西,天山南北地区最早的行政军事机构是()
A、黑水都督府
B、西域都护
C、北庭都护府
D、安西都护府
2.回答下列有关两汉对外关系发展的问题:
⑴西汉武帝时,曾两次出使西域的是谁?这个人出使西域,开辟通道,在我国历史上称为什么?
⑵说明他通西域的贡献。
⑶你认为他最值得我们学习的是什么?试抒发你的观点。
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