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的通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
划》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公布日期】2012.11.07
•【字号】湘交计统[2012]553号
•【施行日期】2012.11.07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土地资源
正文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印发《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的
通知
(湘交计统〔2012〕553号)
各市州交通运输局,厅直各单位,厅机关各处室:
为规范湖南省水域范围内锚地布置,与内河水运同步发展,保障船舶营运安全,提升我省水运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水运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建成“平安、畅通、便捷、高效”的湖南内河水运体系,我厅编制了《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并已于2012年11月2日经厅务会议审议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
2012年11月7日
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湖南省交通运输厅二〇一二年
十一月)
编制单位: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
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
参加单位:湖南省航务管理局
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
单位负责人:陈新发
项目负责人:陈明
主要参加人:史精滢杨峰陈艳萍
湖南省航务管理局
单位负责人:陈健强
项目负责人:许足怀
主要参加人:苏清贵谢成鹏胡优宋辉湖南省航务勘察设计研究院
主管院长:胡桂山
主管总工:胡越高
项目负责人:张爱平
主要参加人:胡雄任启江李蔚东袁盛良余雅雪陈艳春张俊杨轶凡
张旺波
目录
第一章概述
第二章锚地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锚地现状
第二节锚地现状评价
第三章锚地需求预测
第一节港口锚地需求预测
第二节航道避险锚地需求预测
第三节枢纽锚地需求预测
第四节封闭库区锚地需求预测
第四章锚地总体布局规划
第一节指导思想
第二节规划原则
第三节规划目标
第四节锚地分类、分级、锚位面积
第五节锚地规划选址与布置的规范要求第六节锚地总体布局规划方案
第五章锚地安全评价
第一节主要危害因素及不安全因素分析第二节主要防治措施
第三节锚地安全综合评价
第六章锚地环境保护评价
第一节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分析
第二节环境保护目标和措施
第三节环境影响分析和评价
第七章规划实施序列
第八章投资匡算
第九章措施与建议
附图
附图1 湖南省航道及港口现状图
附图2 湖南省航道及港口布局规划图
附图3 湖南省航道规划等级图
附图4 湖南省水上锚地现状分布图
附图5 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图
第一章概述
一、规划背景
随着我省港口和航运经济的快速发展,港口航道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正在加大,全省主要航道通航条件和部分规模化港区综合服务能力处于全面提升阶段,运输船舶大型化趋势明显,内河水运量持续快速增长,水上运输十分繁忙,穿梭通航于各条航线的营运船舶数量与日俱增。
水运快速发展对锚地的迫切需求与落后的锚地设施现状矛盾日益彰显,锚地的规划建设滞后,容量不足,严重影响水上交通安全和制约港口作业效率。
锚地资源紧缺,已不能满足湖南省境内营运船舶的实际需求。
锚地是水运配套服务设施之一,其合理的规划建设,对保障航运安全有重要作用。
我省现有锚地共计113处,锚地规模均较小,分布零散,建设标准低,服务功能单一。
按规划建设的锚地可为船舶提供锚泊及应急救助、紧急避险、污染物回收、海事及航运管理、船舶燃料及物资补给、船舶机械维修保养、船民消费中的若干项服务功能。
锚地在我省水域内合理的布置,其功能的完备在一定程度上能消减水上安全事故隐患,保障船舶营运安全。
为规范湖南省水域范围内锚地布置,保障船舶营运安全,提升我省水运综合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快水运配套服务设施的规划建设,建成“平安、畅通、便捷、高效”的湖南内河水运体系,湖南省交通运输厅规划办公室于2012年7月委托我院承担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编制工作。
2012年7月,我院成立规划项目组,启动本规划编制工作;8月,项目组按经
厅规划办及省地方海事局审定的工作大纲,对全省14个市州海事局及省直属航道局开展现场调研,调查湖南省锚地现状,征求规划意见;随后,项目组在深入开展资料分析、规划方案论证,于10月提交规划报告(评审稿),厅规划办组织召开了规划报告审查会。
我院根据会议审查意见修改完善后,于2012年10月完成了本规划报告。
二、规划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㈠.规划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建成“畅通、高效、平安、绿色”的现代化内河水运体系为契机,按照“上服务新水平,树交通新形象”的要求,以人为本,服务船舶,提升安全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构建布局合理,规模适当,与湖南省内河水运协调发展的锚地体系。
㈡.规划基本原则
满足需求:锚地规划建设要满足水运发展对锚地配套需求。
布局合理:锚地布局规划要统筹兼顾、合理可行,与航道、枢纽、港口、库区总体布局相协调;与水利、环保、交通、军事相关规划及要求相协调。
功能明确:规划时,根据锚地服务主体对象(港口、航道避险、枢纽、封闭库区)的不同,按照实际需求和锚地重要程度,明确配置功能,使规划的每块锚地尽其所能,为社会所用。
选址适当:锚地规划选址应充分考虑自然条件、河流水文特性、水域条件和船型等因素,锚地选址适当是船舶在锚地内锚泊安全的前提。
三、规划主要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港口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内河交通安全管理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航道管理条例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海事行政许可条件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实施细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上水下活动通航安全管理规定》
《河港工程总体设计规范》(JTJ212-2006)
《船闸总体设计规范》(JTJ305-2001)
《内河通航标准》(GB50 139-2004)
《湖南省内河水运发展规划》
《湖南省港口布局规划
》
四、规划目标
与湖南内河水运同步发展,用十八年左右时间,对全省港口、航道避险、枢纽、封闭库区锚地有序建设,整合、完善功能,优化锚地资源配置,加强锚地资源共享,缓解锚地紧缺的局面,保障船舶营运安全。
按照适应水运行业发展、结合实际需求、协调有序建设四类锚地,本规划提出2012~2020年和2021~2030年湖南省锚地建设的两个阶段发展目标。
2012年~2020年,对长江港口锚地,“一纵五横十线”中的湘江、沅水、舞水、澧水、淞虎-澧资航线、耒水、浏阳河、南茅运河、藕池东支-华容河的航道避险锚地、枢纽锚地和主要港口锚地以及东江水库主要锚地进行有序建设,基本满足湖南省水运发达区域船舶实际需求,使全省锚地建设基本规范化、规模化。
2021年~2030年期间,在第一阶段建设基础上,对“一纵五横十线”中资水、涟水、耒水、渌水、汨罗江、酉水、塞阳运河、马凌航道的航道避险锚地、枢纽锚地和港口锚地以及东江水库部分锚地、酒埠江书库、双牌水库锚地进行建设。
建成科学合理,功能清晰、有利于船舶航行与锚泊安全的全省锚地体系。
五、规划范围及内容
㈠.规划水平年
基础年:2010年
规划水平年:近期2020年、远期2030年。
㈡.规划范围
近期:“湘、资、沅、澧”四水干流、洞庭湖区及湘水支流的耒水、浏阳河、南茅运河等水运量较大的航道、东江水库。
考虑到长江干线航道的建设和管理由中央政府管辖,对湖南省内长江上港口锚地给予建议性规划,其余类型锚地不纳入本次规划。
远期:依托长江,对“一纵五横十线”共计3545km航道及重要库区开展布局规划,详见下表:
锚地规划范围表
注:表中“﹡”表示近期锚地规划范围。
㈢.锚地类型、等级、功能划分
规划将锚地划分为“四类三等十项功能”。
1、锚地分类
按照锚地所在位置、服务对象不同将锚地分为以下四类:
港口锚地;航道避险锚地;枢纽锚地;封闭库区锚地。
2、锚地分等
按其建设标准和配套设施情况,分为三个等级:
A等;B等;C等。
3、锚地功能
锚地规划十项功能:锚泊、避风避险、水上过驳、污染物回收、联检、船舶燃料补给、船用物资补给、船舶机械维修保养、船民消费、海事及航运管理。
六、主要结论
规划范围内,共计规划锚地328处,具体分类如下:
A等锚地--16处,占地面积10亩左右。
占用水域面积依据规划锚位、设计船型、锚泊方式综合确定,详见表4-6-34。
具备水上服务区功能,锚地体系中的核心,满足船舶锚泊要求,功能齐备,具备燃料及船用物资补给、船民消费、船舶机械维修保养功能。
主要在长沙港、岳阳港、湘潭港、永州港、益阳港各规划1处A 等港口锚地;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株洲航电枢纽、衡阳大源渡枢纽、资江柘溪枢纽、沅水凌津滩枢纽各规划1处A等枢纽锚地;在湘江永州苹岛、衡南李家港、资水毛角口、沅水岩汪湖、澧水易家渡各规划1处A等航道避险锚地;在东江水库规
划1处A等库区锚地。
B等锚地--80处,占地面积5亩左右。
占用水域面积依据规划锚位、设计船型、锚泊方式综合确定,详见表4-6-34。
锚地体系中的骨干,满足船舶锚泊要求,船用基本物资补给,船民基本消费。
主要分布在骨干航段、重要港区的主要作业区、船舶过闸流量较大的枢纽、封闭库区主要锚泊布置此等级锚地。
C等锚地--232处,无占地。
占用水域面积依据规划锚位、设计船型、锚泊方式综合确定,详见表4-6-34。
锚地体系中的基础,满足船舶锚泊基本要求。
全省绝大多数锚地按等级规划建设。
锚地规划总投资匡算199200万元。
分期投资匡算如下:
“十二五”期间规划投资匡算:53800万元;
“十三五”期间规划投资匡算:94900万元;
远期规划投资匡算:50500万元。
锚地总体布局规划数量表
“十二五”期间锚地规划建设数量表
“十三五”期间锚地规划建设数量表表1-4
远期锚地规划建设数量表
湖南省锚地总体布局规划投资匡算总表
七、措施与建议
㈠、高度重视锚地规划,做到统一规划,合理利用资源。
㈡、明确各部门职责,加强锚地资源的有效开发及管理。
㈢、重视前期研究及论证工作,加强与相关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
㈣、加强科研投入,提高锚地建设与管理措施的技术水平,提高科技含量,加速实现锚地建设与管理现代化。
㈤、重视环境和资源约束。
第二章锚地现状及评价
第一节锚地现状
一、港口锚地现状
目前全省港口63个,共有生产性码头泊位有1892个,其中千吨级以上泊位数量为94个,近三年湖南省港口码头泊位基本情况见表2-1-1。
近三年湖南省港口基本情况表
注:表中数据主要摘自2009-2011年的《湖南航务统计年报》。
根据2012年8月对全省锚地调研资料,湖南省“一纵五横十线”及长江湖南段范围内,现有港口锚地70处:其中化危货锚地7处,客运锚地5处,普货锚地58处。
目前,随着全省航道建设的加快,港口的建设也正飞速发展着,随着每年到港的大型化船舶数量的增加,作为港口基础配套性设施的锚地,在数量、规模、标准、规模方面已不能满足船舶锚泊的需求,制约了港口装卸作业效率。
如浏阳河长沙油库待卸锚地,随着长沙油库的迁址及城市建设的因素,已无存在意义,亟待新址附近建设锚地;如作为我省唯一达海的国家一类水运口岸的城陵矶口岸缺少联检锚地,亟需解决。
全省各水系港口锚地情况如下:
㈠.长江
岳阳港是湖南省境内唯一拥有长江岸线的港口,分布于长江上的港区主要有:华容港区、君山港区、临湘港区、陆城港区、道仁矶港区、城陵矶港区。
目前,以上港区在长江中现有锚地共7处,其中化危锚地3处,其余4块为普货锚地。
现有锚地主要集中在城陵矶港和道仁矶港区,其他港区现代化港口近年将陆续建成投产,其锚地的配套建设问题也即将凸显。
长江是我国内河“黄金水道”,我省大型港口大都分布于长江沿线,主要港区极繁盛,港口作业船舶船型大、数量多。
现有7处锚地,共计155个锚位。
从分布
上,现有锚地集中于两个较繁忙港区,其余港区未配置锚地;从性质上,仅有少量化危货锚地和普货锚地,缺少客运锚地;从功能上看,锚地功能单一,只有待装卸功能,缺乏联检等综合服务功能。
㈡.湘江
湘江是长江的一级支流,是国家高等级航道之一,湘江干流分布的港口众多,湖南主要港口及地区重要性港口多位于湘江干流上。
分布于湘江干流上港口有:岳阳港、长沙港、湘潭港、株洲港、衡山港、衡阳港、衡南港、常宁港、祁阳港、永州港。
根据统计,湘江干流上现有港口锚地11处,其中化危货锚地2处,普货锚地7处,客运锚地2处。
湘江上港口锚地主要分布在岳阳港、株洲港和长沙港。
岳阳港湘江上现有锚地主要在七里山港区,洞庭湖大桥下游,属于过驳锚地。
七里山港区锚地面积大、船舶多,船只穿梭于各块锚地间,存在海事安全隐患安全隐患,应引起重视。
长沙港现有锚地2块,其中1块化危货锚地,1块普货,集中分布于月亮岛附近,主要服务于霞凝港区。
其他港区无配套锚地,尤其突出的是规模较大的铜官港区,亟待建立港口锚地,以解决进出港船舶待装卸停靠。
株洲港现有锚地4块,其中2块客运锚地,1块危货锚地,1块普货锚地。
株洲港的港口近年发展迅速,对锚地的需求增长极快,现有锚地数量和规模对各港区需求而言实属捉襟见肘。
湘江沿岸的经济、工业发达城市众多,尤其是湘江下游的长株潭地区。
在中下游发达港区配套锚地仍不到位,上游地区港口几乎未考虑港口配套锚地,进出港待泊船舶随意抛锚。
㈢.沅水
沅水是国家高等级航道之一,是湖南省的重要航道,沅水上分布的港口众多。
沅水干流上的港口有:汉寿港、常德港、桃源港、沅陵港、泸溪港、辰溪港、洪江港。
根据统计,沅水干流上现有锚地25处,其中客运锚地2块,其余均为普
货锚地。
因沅水梯级开发建设,上游航道基本渠化,下游航道属于洞庭湖区,总体水域条件良好,沅水上港口锚地分布多,总体较均匀,从功能上看,比较单一,缺少化危货锚地,锚地设施简陋,与港口现状及发展不适应。
㈣.资水
资水是湖南省的重要航道,分布于资水上的港口有:益阳港、桃江港、安化港、新化港、冷水江港、新邵港、邵阳港、根据统计,资水干流上现有锚地3处,2处分布于邵阳,1处位于益阳,3处锚地规模较小,尤其邵阳港区锚地因年久未维护已基本丧失锚地功能。
资水中港口锚地的缺乏,与港口的发展情况有一定关系。
主要原因是资水上梯级较多,而通航建筑物通航能力低,限制了航运发展。
㈤.澧水
澧水是湖南省重要航道,分布于澧水上的港口有:津市港、澧县港、临澧港、石门港。
根据统计,澧水干流上现有锚地5处,均为普货锚地,可全年泊船。
因受水面宽度限制,澧水上港口锚地规模较小,无法满足澧水各港口船舶待泊需求。
㈥.其他港口
除以上港口锚地以外,分布于其他规划水域范围内的港口锚地总计19处,其中化危货锚地2处,客运锚地1处,其余16处均为普货锚地。
这些锚地仅分布于舞水、凇虎-澧资航道、酉水、耒水、华容河、藕池东支、浏阳河,其他规划范围内的支流上没有锚地分布。
全省现有港口锚地分布情况见表2-1-2及附图4湖南省水上锚地现状分布图。
港口锚地现状表
二、航道避险锚地及枢纽锚地现状
全省等级航道4215km,其中Ⅲ级及以上航道875km,Ⅳ级航道460km,Ⅴ级航道135km,Ⅵ级航道1524km,Ⅶ级航道1221km。
另外,全省还有多达7753km的航道为等外航道。
湖南省航道划分为国家高等级航道、地区重要航道和一般航道3个层次。
依托长江,形成全省“一纵五横十线”的航道布局规划。
全省航道规划等级及里程见表1-1。
全省航道里程分水系分布图见图1-2-1。
图1-2-1 全省航道分水系里程分布图单位:km(略)
㈠.长江干线(五马口~铁山咀)
长江干线自五马口入湖南,至铁山咀出省,在湖南境内的航段长161km。
考虑到长江干线航道的建设和管理由中央政府管辖,本次规划只对湖南省长江上港口锚地给予建议性规划,其余类型锚地不纳入本次规划。
㈡.湘江干流及主要支流
1.湘江干流航道避险锚地现状
湖南省内现有锚地大部分依托于港口或枢纽工程考虑建设,现存的航道避险锚地主要属于自然形成的习惯性船舶停泊区,建设的规模及标准与需求大多不适应,也有选址不恰当情况。
湘江干流上现无航道避险锚地,只有4处习惯性锚地,分别为岳阳市航段锚地、营田锚地、月亮岛锚地和归阳-白水锚地,均为自然形成,未经海事部门审批。
船舶航行于河道中监管难度较大,船舶需要做停留时,船主往往会选择离开航
道,自行选择停泊位置,河道中船舶未经海事部门认可的停泊点星罗棋布,杂乱无序。
现有习惯性锚地,属于最原始状态的锚泊,船舶仍靠自给自足,保障能力低下。
此类锚地未开展必要建设,未按要求设置锚地安全标志标牌,并且属于无人管理状态,存在锚泊方式不规范,环保措施不到位等问题。
2.湘江干流枢纽锚地现状
为合理开发利用湘江水资源,1986年10月湖南省国土委员会组织编制了《湘江干流规划》,明确了湘江“以航运、发电为主,结合灌溉、防洪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开发任务,提出了湘江干流苹岛以下按照8座梯级进行综合开发的总体规划方案,即潇湘、浯溪、归阳(湘祁)、近尾洲、土谷塘、大源渡、株洲、长沙。
目前,湘江干流规划的8座梯级中,已建和在建梯级有7座,只有土谷塘梯级未建。
各级枢纽设计建设过程中,对枢纽上下游待闸锚地设置不足,只有船闸上、下游引航道停泊区分别布置1、2闸次靠船锚位,一般未考虑航道上、下游待闸锚地的设置。
湘江干流已建和在建的7座梯级,除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株洲航电枢纽及近尾洲枢纽上下游配套建设有待闸锚地,其余上下游均无专门设置枢纽待闸锚地。
株洲航电枢纽建成后,过闸船舶数量众多,船闸营运繁忙,在船闸上下游形成了船舶集聚效应,最繁忙时,待闸船舶数量达200~300艘次左右。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建设中,借鉴株洲航电枢纽经验,在上下游分别设置了两块枢纽待闸锚地。
上游锚地位于坝址上游约2km处,总长290m,共布置了10个靠船墩;下游锚地位于坝址下游约3.8km处,锚地总长390m,共布置了14个靠船墩。
上下游锚地均提供的锚位数量仍然有限,只能容纳一个闸次的船舶等候过闸,未专门考虑化危品和客运锚地,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在湘江2000t级航道一期建设工程中,分别在株洲航电枢纽上游及湘江长沙综
合枢纽上游布置了A类锚地,预计2015年可建成。
湘江干流航道避险锚地及枢纽锚地现状见表2-1-3:湘江干流航道避险锚地和枢纽锚地现状表
3.湘江主要支流航道避险锚地及枢纽锚地现状
湘江两岸分布着众多的支流航道,其中涟水、耒水、渌水、浏阳河、汨罗江等水运开发价值较大。
目前,涟水、禄水、浏阳河和汨罗江已建枢纽由于未建通航设施或者过船设施年久失修停运等多种原因,均为分段航行。
同时航道现状等级为Ⅵ级或等外级,船舶吨位小,暂无航道避险锚地和枢纽锚地。
耒水干流规划的相关梯级已基本开发完成,自上而下建有11座梯级,其中第一级梯级东江梯级未同步建设过船设施,而其他已建过船设施也只能通航100吨级
的船舶,通航标准偏低。
由于耒水口-耒阳市区间运量较大,在该段区域内的上堡、耒中和遥田枢纽均设有下游枢纽锚地,遥田镇附近设有航道锚地,但规模都较小,不能满足航道发展的需要。
耒水航道和枢纽锚地现状表
㈢.沅水干流及主要支流航道
沅水是洞庭湖水系湘、资、沅、澧四水中水量最大、水能资源蕴藏量最丰富的河流。
沅水横跨黔、湘两省,自金紫进入湖南境内,经洪江、辰溪、泸溪、沅陵、桃源、常德入洞庭湖,与澧水、淞虎航线相沟通,于鲇鱼口汇入湘江。
沅水干流三板溪至鲇鱼口段长859km,其中湖南境内745km。
经过多年建设,沅水航道常德以下192km航段现已达到规划的Ⅲ级航道标准,浦市~常德段282km基本达到Ⅳ级航道标准,其他航段基本处于Ⅵ级以下的分段通航状态。
沅水浦市至常德航道建设工程和沅水洪江至辰溪航道建设工程已经开展前期工作,预计2017年左右洪江至辰溪175km将建设为Ⅳ级航道,浦市至桃源248km将建设为Ⅳ级航道,桃源至常德48km将建设为Ⅲ级航道标准。
沅水干流共规划14个梯级,自上而下分别是革东、三板溪、挂治、白市、托口、洪江、安江、铜湾、清水塘、大洑潭、鱼潭、五强溪、凌津滩、桃源。
其中上游革东、三板溪、挂治、白市4个枢纽位于贵州省境内,其余10个梯级位于湖南省境内。
目前,湖南境内已建、在建梯级9座,鱼潭枢纽已在进行前期工作。
1.沅水干流航道避险锚地及枢纽锚地现状
沅水上习惯形成的3处锚地只分布于下游,分别为岩汪湖锚地、常德马家吉锚地和桃源陬市锚地。
上游无较大规模的锚泊区,船舶停泊散乱。
沅水干流上现存习惯性锚地存在的问题与湘江干流基本相同。
沅水已建、在建的9座梯级中,除桃源和凌津滩枢纽外,其余7座枢纽上下游均设有锚地,但是锚地规模偏小,不能满足船舶待闸锚泊需求,需要改建。
五强溪枢纽下游锚地位于急流险滩附近,需要重新选址。
沅水干流航道锚地和枢纽锚地现状表
2.沅水主要支流航道避险锚地及枢纽锚地现状
沅水两岸有舞水、巫水、辰水、武水、酉水等主要通航河流汇入,其中舞水、酉水的水运开发价值较大。
舞水、酉水由于航道等级低,加上各梯级过船设施未建或者年久失修停运,现基本处于分段的库区通航状态,暂无航道避险锚地。
仅舞水牌楼电站上下游设有枢纽锚地。
沅水主要支流航道锚地和枢纽锚地现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