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不做小马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部编人教版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教学设计 4.不做小马虎
一. 教材分析
《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主题为“不做小马虎”,旨在帮助学生认识
到马虎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本课内容贴近学生生活,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和针对性。
二. 学情分析
一年级的学生正处于生理和心理发育的关键时期,他们好奇心强,模仿能力强,但自控能力较差。
在学习过程中,很多学生可能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粗心大意等问题,导致学习成绩不佳。
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2.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3.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四. 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理解马虎的危害,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3.帮助学生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五. 教学方法
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让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2.互动教学法:引导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3.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六. 教学准备
1.准备相关的生活情境素材。
2.制作课件,辅助教学。
3.准备课堂讨论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
1.导入(5分钟)
利用一个生活情境,如孩子因为马虎而丢失了重要的东西,引起学生对马虎的关注。
提问: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
2.呈现(10分钟)
通过课件展示马虎给孩子和他人的影响,如考试成绩不理想、朋友间的误会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马虎的危害。
3.操练(10分钟)
设计一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细心、认真的重要性。
如“找不同”游戏,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能力。
4.巩固(5分钟)
让学生举例说明自己在生活中如何做到细心、认真。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5.拓展(5分钟)
讨论如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方法。
如制定学习计划、定时检查等。
6.小结(3分钟)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细心、认真的重要性。
7.家庭作业(2分钟)
布置一道实践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细心、认真,并和家长交流心得。
8.板书(2分钟)
课堂板书主要包括课题“不做小马虎”和教学过程中的关键点,如马虎的危害、细心、认真的重要性等。
教学过程每个环节所用时间:导入5分钟,呈现10分钟,操练10分钟,巩固5分钟,拓展5分钟,小结3分钟,家庭作业2分钟,板书2分钟。
总计40分钟。
在教学设计中,我们以“不做小马虎”为主题,旨在帮助学生认识到马虎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培养学生细心、认真的态度。
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我发现了以下几个问题,并采取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和改进措施。
一、课堂反思
1.对马虎危害的认识不足
在导入环节,我利用生活情境引发学生对马虎的关注,但发现部分学生对此并
未引起足够的重视。
这可能是因为他们还没有真正意识到马虎给自己和他人的影响。
解决办法:在导入环节,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经历,让学生举例说明马虎给自
己和他人的影响,从而加深他们对马虎危害的认识。
2.课堂参与度不高
在呈现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观看课件时,注意力不集中,课堂参与度不高。
解决办法:在呈现环节,可以采用互动式教学,如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学
生积极参与课堂。
3.实践操作不积极
在操练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在实践操作中,态度不端正,不够认真。
解决办法:在操练环节,可以设置竞争机制,让学生分组进行比赛,从而激发
他们的积极性。
4.缺乏有效的课堂评价
在巩固环节,我发现课堂评价不够明确,学生对自己的表现认识不足。
解决办法:在巩固环节,可以设置评价标准,让学生自我评价、互相评价,从
而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5.家庭作业落实不到位
在家庭作业环节,我发现部分学生对作业的完成情况不够重视。
解决办法:在家庭作业环节,可以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
情况,从而提高家庭作业的落实效果。
二、改进措施
1.调整教学方法
针对学生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互动教
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课堂参与度。
2.创设生活情境
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更多的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体验细心、认真
的重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良好习惯。
3.加强课堂评价
明确课堂评价标准,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够明确自己的表现,从而激发他们的学
习积极性。
4.提高家庭作业的落实效果
加强家校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同时,设置合理的作业量,
避免学生因为作业过多而产生厌倦情绪。
5.注重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
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总的来说,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不断调整教学方法,
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让他们在课堂上能够得到全面的锻炼。
通过不断的反思和改进,我相信我们的教学会更加生动有趣,更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作业设计
1.设计意图
作业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它有助于巩固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培养学
生的实践能力。
在本节课中,作业设计旨在让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2.作业内容
(1)观察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细心、认真,并和家长交流心得。
(2)制定一个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任务、完成时间等,并按照计划执行。
(3)写一篇日记,记录自己在课堂上所学到的知识和感悟。
3.作业要求
(1)作业内容要真实、具体,能够体现出学生对细心、认真的认识和体会。
(2)学习计划要合理,既有挑战性,又能够实际执行。
(3)日记要语句通顺,表达清晰,字数不限。
4.作业评价
(1)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能够体现出细心、认真的态度。
(2)学习计划能够实际执行,并有明显的成效。
(3)日记能够真实记录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感悟。
二、专家点评
1.点评内容
专家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进行了点评,认为教学设计贴近学生生活,教学方法多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业设计具有实践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2.点评建议
(1)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
能在课堂上得到有效的锻炼。
(2)在作业设计中,可以增加一些亲子互动的环节,让家长参与到学生的学
习过程中,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在作业评价环节,要注意评价标准的合理性,既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也要关注他们的学习过程。
3.改进措施
(1)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在作业设计中,增加亲子互动环节,提高家庭教育的质量。
(3)在作业评价环节,合理设置评价标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
通过专家的点评和建议,我对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和作业设计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我将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注重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针对性,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能够真正地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