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一轮专题六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与新民主主义革命考点1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能力提升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923年的《中国青年》杂志是共青团中央机关刊物,记录了不同历史时期中国青年 的精神追求。
《中国青年》第36期、第106期目次
A 由图可知,当时《中国青年》杂志 ( )
A.通过时政述评引导青年运动 B.探索工农结合的革命新道路 C.促进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解析】 据材料“从前受资本家的压迫……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
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激发了工人 阶级的革命性,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工人阶级有了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排除A项;中国革 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B项;无产阶级此时尚未掌握革命武装,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 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排除D项。
( B)
A.表明农民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B.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提供了土地革命的理论依据
【解析】 由材料强调农民与工人的联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根据国情对农民重要地位的分析和判断,
强调要实现农民和工人的联合,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和工人阶级的联合,且最大要素不等同于中坚力量,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无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团结工农,并未说明团结工农目的是抗日,排除C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 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材料内容出自中共二大,时间上与材料不符,且团结工农不代表一定要实行土地革命,排除D项。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中青年》注重对日美移民案、美退庚子赔款等重大时政事件和列宁主义、中国
共产党的思想等方面的述评,以此引导青年运动,故选A项;图片内容未体现工农结合,排除B项;两期目录没有体现明显的反 帝倾向,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排除D项。
下面是1918—1926年中国工人阶级罢工次数统计图。对图中罢工斗争的三次高峰解释合理的是( )
第一步,审题干 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
设问: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第二步,观察图 中变化
与1915年9月—1918年6月相比,1918年7月—1921年4月 《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的正面评 价和中性评价减少,负面评价增多
第三步,结合所 学分析数据变 化,得出正确选 项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他 们逐渐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弊端,故“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 类词汇的负面评价增多,B项正确
A.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 B.意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 C.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 D.顺应了民主革命发展趋势
【解析】 根据材料“1921年”“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1922年”“做革命联合战线中
的‘合作者’‘监督者’”“1923年”“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这 些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民主革命发展的趋势,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斗争,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 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 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与奋斗目标无关,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国人“盲目排外”的情绪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与辛 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
[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大量
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等重要论断。这些论断
右图为五四运动时的纪念章。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B
A.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斗争
B.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
C.推动反帝爱国成为社会时尚
D.舆论宣传的方式丰富多样
【解析】
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反帝爱国成为社会时尚”由材料无法得出,C项排除;材料只涉及纪念章,不能得 出舆论宣传方式多样,排除D项。
[2023江苏南通模拟]下面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B)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 C.国人“盲目排外”的情绪不断高涨 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统计图名称:《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
考点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3山东泰安一模]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劳动界》登载了工人陈文焕的来信:“从前受资本家的压 迫……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这说
明当时 ( C )
A.工人阶级有了组织领导 B.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D.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
D [2023广西北海一模]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一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概况
1921年 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 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
1923年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 同盟者”
C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民主革命发展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
【解析】 由图可知,1918—1919年、1921—1922年、1924—1926年三个时期工人罢工斗争次数出现快速增长,
与这三个时期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均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事件,由此可知, 工人罢工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24年以后,排除A项。1918—1926 年民族资本主义虽有一定发展,但这并不能解释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罢工斗争次数既有增长又有下降的情况,排除B项。当 时马克思主义尚未实现中国化,排除D项。
《中国青年》第36期、第106期目次
A 由图可知,当时《中国青年》杂志 ( )
A.通过时政述评引导青年运动 B.探索工农结合的革命新道路 C.促进反帝爱国运动蓬勃发展 D.推动国民革命运动取得胜利
【解析】 据材料“从前受资本家的压迫……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
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可知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与工人运动相结合,促进了工人阶级的觉醒,激发了工人 阶级的革命性,故选C项;中国共产党诞生后工人阶级有了组织领导,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1921年,排除A项;中国革 命面貌焕然一新的标志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排除B项;无产阶级此时尚未掌握革命武装,1927年南昌起义是中国共产 党独立领导革命武装的开始,排除D项。
( B)
A.表明农民是革命的中坚力量
B.为中国民主革命指明了方向
C.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D.提供了土地革命的理论依据
【解析】 由材料强调农民与工人的联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中共二大根据国情对农民重要地位的分析和判断,
强调要实现农民和工人的联合,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农民和工人阶级的联合,且最大要素不等同于中坚力量,新民主主义 革命的中坚力量是无产阶级,排除A项;材料主要涉及团结工农,并未说明团结工农目的是抗日,排除C项;土地革命开始于19 27年大革命失败后,材料内容出自中共二大,时间上与材料不符,且团结工农不代表一定要实行土地革命,排除D项。
【解析】 根据图片内容可知,《中青年》注重对日美移民案、美退庚子赔款等重大时政事件和列宁主义、中国
共产党的思想等方面的述评,以此引导青年运动,故选A项;图片内容未体现工农结合,排除B项;两期目录没有体现明显的反 帝倾向,排除C项;国民革命运动最终失败,排除D项。
下面是1918—1926年中国工人阶级罢工次数统计图。对图中罢工斗争的三次高峰解释合理的是( )
第一步,审题干 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
设问: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第二步,观察图 中变化
与1915年9月—1918年6月相比,1918年7月—1921年4月 《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的正面评 价和中性评价减少,负面评价增多
第三步,结合所 学分析数据变 化,得出正确选 项
新文化运动后期,随着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他 们逐渐认识到西方民主的弊端,故“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 类词汇的负面评价增多,B项正确
A.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 B.意在开辟中国特色革命新道路 C.已经确立了其奋斗目标 D.顺应了民主革命发展趋势
【解析】 根据材料“1921年”“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1922年”“做革命联合战线中
的‘合作者’‘监督者’”“1923年”“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同盟者’”及所学知识可知,这 些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顺应了民主革命发展的趋势,在不同时期进行不同形式的斗争,故选D项;材料不能体现 中国共产党放弃了民主革命领导权,排除A项;材料未体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材料只是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自 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与奋斗目标无关,排除C项。
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A项;材料与国人“盲目排外”的情绪无关,排除C项;材料中的变化与辛 亥革命无关,排除D项。
[2023山东名校联盟联考]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提出“中国三万万的农民,乃是革命运动中的最大要素”“大量
的贫苦农民能和工人握手革命,那时可以保证中国革命的成功”等重要论断。这些论断
右图为五四运动时的纪念章。据此可知,五四运动
()
B
A.在中国共产党组织领导下开展斗争
B.具有强烈的民族主义精神
C.推动反帝爱国成为社会时尚
D.舆论宣传的方式丰富多样
【解析】
五四运动时中国共产党尚未成立,排除A项;“反帝爱国成为社会时尚”由材料无法得出,C项排除;材料只涉及纪念章,不能得 出舆论宣传方式多样,排除D项。
[2023江苏南通模拟]下面是《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汇评价倾向频度数据的统计图(单位:次)。
导致这一变化的重要原因是
( B)
A.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B.知识分子对救国道路探索的深入 C.国人“盲目排外”的情绪不断高涨 D.辛亥革命缺乏广泛的群众基础
【解析】
统计图名称:《新青年》中对“民主”“民治”等民主观念类词
考点1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2023山东泰安一模]1920年9月,上海共产主义小组主办的《劳动界》登载了工人陈文焕的来信:“从前受资本家的压 迫……有话不能讲,有冤无处申!现在有了你们所刊行的《劳动界》……做我们工人的喉舌,救我们工人的明星呵!”这说
明当时 ( C )
A.工人阶级有了组织领导 B.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 C.马克思主义得到传播 D.无产阶级掌握革命武装
D [2023广西北海一模]下面是中国共产党对自身革命角色的历史判断。这一历史判断的演变表明中国共产党( )
时间
概况
1921年 做工人运动的“指导者”,发挥对工人运动的技术指导功能
1922年 做革命联合战线中的“合作者”“监督者”
1923年
国民党是国民革命的“领袖”,中国共产党是在这个“领袖”领导下的“ 同盟者”
C
A.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B.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 C.民主革命发展推动 D.马克思主义实现中国化
【解析】 由图可知,1918—1919年、1921—1922年、1924—1926年三个时期工人罢工斗争次数出现快速增长,
与这三个时期相对应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国民革命运动均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中的重要事件,由此可知, 工人罢工运动与近代民主革命发展进程息息相关,故选C项。革命统一战线建立是在1924年以后,排除A项。1918—1926 年民族资本主义虽有一定发展,但这并不能解释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罢工斗争次数既有增长又有下降的情况,排除B项。当 时马克思主义尚未实现中国化,排除D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