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金湖凹陷的油气资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金湖凹陷的油气资源
宋宁;王铁冠;刘东鹰;高德群
【摘要】成熟探区未发现油气资源量的规模倍受关注.根据金湖凹陷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应用Pareto定律估计该区的油气地质资源总量为10 802×104t,分布于159
个油藏中;未发现油气地质资源量为4038×104t,分布于58个油藏中.这反映了该区的油气勘探程度较高,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大量中小油气藏是今后勘探的主攻目标.油气藏规模序列法预测油气资源,计算过程简单,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期刊名称】《新疆石油地质》
【年(卷),期】2005(026)006
【总页数】3页(P692-694)
【关键词】金湖凹陷;油气资源;评价;规模;序列
【作者】宋宁;王铁冠;刘东鹰;高德群
【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油大学,地球资源与信息学院,北京,10224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扬州,225009;中国石化,江苏油田分公司,江苏,扬
州,225009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E16
油气资源评价方法可分为成因法、统计法和类比法[1-5]。
国内以往侧重于成因法,随着油气勘探的不断深入,近年来统计法被广泛应用[4-9]。
油气藏规模序列法作
为统计方法之一[6-10],是根据油气藏序号与油气藏规模之间关系来计算资源量。
金湖凹陷位于苏北-南黄海盆地的西部(图1),是中国东部成熟探区之一,古近
系阜宁组为主要含油层系[11,12]。
经过近30年的勘探,已探明的储量在逐年递减,金湖凹陷还有多大勘探潜力,已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本文用油气藏规模序列对该区进行了油气资源预测,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
假设某个含油区经过详细勘探后,发现了全部的油气藏,且探明了每个油气藏的储量,按油气藏的储量由大到小排列,所得的顺序称之为油气藏规模序列。
油气藏规模序列法的理论基础是Pareto定律[6-10]。
Pareto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13,14],其基本思想为在任何特定的群体中,重要的因子只占少数,而不重要
的因子占大多数。
根据Pareto定律,将一个含油气区的油气藏,按储量大小排列,满足关系式
式中Ni——序号i油气藏的储量,104t;
i——自然数1,2,3,…,t中任一数值;
k——油气藏储量变化率。
当k=1,即为著名的G.P.Zipf定律[8-10,13,14]。
由(1)式可见,油气藏规模序列中的任意两个油气藏满足关系式
式中Nm——序号m油气藏的储量,104t;
Nn——序号n油气藏的储量,104t;
m,n——自然数1,2,3,…,t中任一数值(m≠n)。
对关系式(2)两边取对数,则有
可见,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以油气藏的储量为纵坐标,以按大小排列的序号为横坐标,数据点分布在斜率为-k的直线上。
在同一油气成藏系统范围内,利用已发现
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和Pareto定律,便可以预测油气藏数量及其资源量。
根据评价区内已发现的油气藏规模,通过公式(3)拟合,分别求出最大油气藏Nmax和油气藏储量变化率-k,确定出油气藏规模序列模型,便可以预测未发现
的油气藏和油气资源总量。
评价区内序号i的油气藏规模为
评价区的油气资源总量为
式中t——评价区超过最小油气藏规模的个数。
2.1评价参数的确定
(1)油气藏储量变化率k 确定油气藏储量变化率k,也就是确定在双对数坐标
系上的斜率-k.这是油气藏规模序列法中最重要的工作。
金湖凹陷油气藏的规模序列符合Pareto定律,并不服从G.P.Zipf定律。
该区
已发现的101个油气藏中,规模前5位油气藏是杨家坝、高6、卞东、范1和闵15-18.这5个油气藏的地质储量之和为2 101×104t,是该区油气地质储量总
量6 764×104t的31%,而油气藏数量仅占已发现数量的5%.少数油气藏在总
储量中占主要地位,这符合Pareto定律的思想[13,14]。
储量规模前5位的油气藏规模序列中,最大油气藏的规模并不是2号、3号、4号和5号油气藏的2倍、3倍、4倍、5倍。
这可能是该区最大的油气藏尚未发现[9];或许是该区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并不服从G.P.Zipf定律[8-10]。
综合分析认为,该区应该属于后一种情况,因此,金湖凹陷油气藏规模序列中的储量变化率k不
可以取1,这与某些地区存在差别[8,9]。
金湖凹陷油气藏规模序列在双对数坐标系中为折线[7],具有3个序列,各段油气
藏储量变化率k不同(图2)。
通过分段拟合,第1序列的范围为(599~66)× 104t,油气藏储量变化率为0.53;第2序列的范围为(66~33)×104t,变化
率为1.49;第3序列的范围为(33~3.3)×104t,变化率为5.34.
(2)最大油气藏规模当油气勘探进入中、晚期,将已发现的最大油气藏储量作为评价区内的最大油气藏规模。
这是因为规模大的油气藏容易发现,勘探早、中期主要发现规模大的油气藏;勘探晚期主要发现规模小的油气藏[4]。
金湖凹陷单个
储量最大的杨家坝油气藏,储量是599×104t,作为最大油气藏规模。
(3)最小油气藏规模根据中国石油化工股份公司第三次资源评价[15],原油价
格为每桶21美元时,本区最小经济油气藏的地质储量约(16~24)×104t.但是由于该区油气藏地理位置的分布密集,小油气藏的生产成本极低,因此,将目前地质储量最小的刘10油气藏,储量是3.3×104t,作为最小油气藏规模。
综上所述,金湖凹陷的油气藏规模序列可分成三段,基本符合Pareto定律,各段油气藏储量变化率k不同。
用已发现的最大和最小油气藏储量分别作为油气藏规
模序列中的最大和最小油气藏规模,预测的油气藏数量和资源量应该是最为保守的估计。
2.2资源预测和结果分析
利用上述确定的参数,通过公式(3)和(4),求得金湖凹陷的油气藏规模序列
模型。
与已发现油气藏的规模序列进行比较,便可以预测未发现的油气藏(表1)。
通过公式(5),便可求得油气资源总量。
金湖凹陷油气地质资源总量为10 802×104t,分布在159个油气藏中。
扣除已发现的分布在101个油气藏的油气地质储量6 764×104t,未发现地质资源量约为4 038×104t,分布在58个油气藏中。
从预测油气藏规模序列来看,金湖凹陷前5
位油气藏都已发现(表1、表2)。
未发现的油气藏中,储量规模在(100~250)×104t的油气藏有12个,规模在(50~100)×104t的油气藏有30个,其余的
油气藏规模小于50×104t。
预测结果表明,目前金湖凹陷的油气探明程度已达63%,但仍有一定的勘探潜力,未发现油气资源主要分布在规模小于250×104t的油气藏中。
由图2可看出,已
发现油气藏的数据点只有少数略微偏离拟合线,基本符合Pareto定律。
由表1也可看出,总体的误差小,表明预测的油气藏数量和资源量应当是可靠的。
综上所述,油气藏规模序列法主要适用于勘探程度较高的评价区。
一般来说,只有
当评价区勘探进入中、晚期阶段,才能对油气藏规模序列有一个比较实际的评价,才能保证预测结果的可靠性;油气藏规模序列法的计算过程简单,模型建立后,评价结果不受研究者主观意愿的影响,具有可比性。
油气藏规模序列法求得的资源量与现有技术和经济条件对应,预测结果具有时间性,其精度随勘探程度的提高而提高;金湖凹陷尚未发现的油气地质资源量为4 038×104t,未发现的油气藏规模为(50~250)×104t.这展示了该区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为江苏油田在“十一五”期间乃至更长的时期内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了理论依据。
感谢刘桂风、于科仁、邓辞、顾芙蓉诸先生给予的指导和帮助!
[1] David A W,Harry M G.Method of estimating oil and gas resources [J].AAPG Bulletin,1979,63(12):2 183-2 192.
[2]赖斯.油气资源评价方法与应用[M].翟光明,译.北京:石油工业出版社,1992.1-30.
[3]金之钧,张金川.油气资源评价方法的基本原则[J].石油学报,2002,23(1):19-23.
[4] Meneley R A,Calverley A E,Logan K G,et al.Resource assessment methodologies: current status and future direction[J].AAPG Bulletin,2003,87(4):535-540.
[5]周总瑛,唐跃刚.我国油气资源评价的现状与存在问题[J].新疆石油地质,2004,25(5):554-556.
[6]张建良,孔祥礼.油气藏规模序列在复杂断块老油田滚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J].石油实验地质,2001,23(6):32-34.
[7]吕延防,丛金山,张绍臣.齐家-泰康地区油气田规模及分布预测[J].勘探家,1998,3(3):31-36.
[8]罗佳强.齐波夫定律在济阳坳陷最终探明储量预测中的应用[J].石油实
验地质,2003,25(3):318-320.
[9]卢双舫,李吉军,杨峰平,等.齐波夫定律在天然气储量预测中的应用[J].天然气工业,2004,24(4):13-14.
[10]申维.利用“p100/q100”律对胶东地区金矿资源潜力估计[J].地
学前缘,2001,8(4):463-466.
[11]常象春,薛泽磊,刘玉瑞,等.金湖凹陷油气成藏动力学研究[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3,22(4):319-323.
[12] Pang X Q,Li M W,Li S M,et al.Origin of crude oils in the Jinhu depression of north Jiangsu in South Yellow Sea basin,EasternChina [J].OrganicGeochemistry,2003,34:553-573.
[13]Reed W J.The Pareto,Zipf and other power laws [J].Economics Letters,2001,74:15-19.
[14]徐兴余.20/80律与布-齐-洛三个定律之间的关系[J].图书情报工作,2003,(8):39-79.
[15]王兆良.苏北盆地三次资评经济评价研究[J].海洋石油,2003,23(1):65-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