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复习指导:名词解释(2)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复习指导:名词解
释(2)
2021年自学考试《文学概论基础》复习指导之名词解释(2)如下:
1、创作动机:作家、艺术家从事具体创作活动的目的。

2、艺术构思:在特定创作动机的指引下,在激起的创作冲动驱使下,对创作对象使用艺术概括、艺术变形等手法,塑造艺术形象、构
织故事情节、最终形成艺术世界的思维过程。

3、艺术概括:主体从一定创作动机出发,对选定的材料实行提炼
加工的过程。

艺术综合、艺术简化。

4、艺术综合:在艺术构思过程中对各种材料实行重新组合,从而
形成艺术形象的过程。

5、艺术简化:创作中对所写的事件和人物只寥寥几笔勾勒特征,
对无关细节完全省略。

6、艺术变形:为达到某种艺术效果而有意将描写对象以扭曲、畸
形的形式表现出来。

7、艺术传达:从艺术构思到语言的显现这个由内向外的活动和过程。

8、审美理想:在创作过程中自觉遵守的各种创作标准与价值追求。

追求艺术真实性、社会价值、形式完美。

9、艺术真实性:在文学作品中客观地反映生活实际,充分表情达意,从而给人合情、合理、合意之感的审美追求。

包括历史真实、情
感真实、细节真实。

10、文学创作主体:已经处于创作过程中的作家个体。

离开创作
过程则不是。

11、文学消费:为满足自身文化、审美与娱乐等方面的精神需求而对文学产品加以占有、利用、阅读或欣赏的活动。

12、文学生产:作家观点形态的文学创作与出版家赋予其物质形态的复制出版。

13、文学传播:借助一定的物质媒介和传播方式,将文学信息或文学产品传递给文学消费者的过程。

14、文学接受:指审美范围内阅读、欣赏文学作品的一种特殊的精神活动。

15、接受心境:文学接受者在阅读前与进入阅读时的自觉或不自觉的基本心理状态。

16、期待视野:是接受者在进入接受过程之前已有的对于接受客体的预先估计与期盼。

“前理解”的心理状态。

17、预备情绪:接受者从现实注重向文学接受跃进的中间环节,受作品基本特质激发而产生的特殊情绪。

“前审美”心理。

18、审美心理结构:接受者原有的文学知识、审美趣味以及阅读过的作品所构成的比较稳定的心理图式。

19、同化: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相一致,并得到强化与巩固。

20、顺应:作品信息与心中的审美结构严重不一致,而通过自我转换来适合作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