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我的手电筒亮了
教学目标:
1.让幼儿了解手电筒的用途和原理。
2.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3.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教学准备:
1.手电筒、电池、铝箔、玻璃瓶等材料。
2.图片、视频资料等辅助教具。
教学步骤:
引入:
1.教师出示一只手电筒,问幼儿谁知道这是什么东西?幼儿回答后,教师解释手电筒的概念,介绍它的用途和好处,如在黑暗中带来光亮等。
2.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手电筒为什么能发光?
探究:
1.教师放置几个电池在桌上,并让孩子观察电池的外形和颜色,引导他们了解电池的作用。
2.预先准备一个空的玻璃瓶,并在瓶口处贴上一小块铝箔。
请一位幼儿将电池放入玻璃瓶中,并让其他幼儿观察。
观察完毕后,教师请幼儿说出观察到的现象。
3.教师解释:电池的正负两极有一个电场,当电池连接好之后,电场
就构成一个闭合的电路,使得电流通过铝箔并加热,从而发出光线。
展示:
1.教师为每个幼儿发放一个手电筒,让他们观察手电筒的外形和结构。
2.让幼儿与班级的小伙伴一起探究手电筒的结构和原理。
教师可以辅
助他们进行探究,比如拆解手电筒、了解电池和灯泡的作用。
3.幼儿一起组装手电筒,亲自感受手电筒亮起来的快乐。
巩固:
1.教师请幼儿分组进行小组讨论,每个小组想出一个自己制作手电筒
的方法并进行展示。
2.幼儿一起分享制作手电筒的心得和体会。
拓展:
1.教师可以引导幼儿思考一下问题:在黑暗中还有其他发光的物体吗?请幼儿举例并进行讨论。
2.引导幼儿探究其他发光物体的原理,如太阳、电灯、月亮等。
3.教师可以展示一些有关光和能量的实验,让幼儿进一步了解光的特
性和能量传递。
总结: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的内容,让幼儿总结手电筒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享他们的认知和体会。
评价:
教师观察幼儿在课堂中的参与度、表现和理解情况,计划下一步的教学措施和活动内容,以确保幼儿对手电筒的认知和学习目标的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