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课: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功夫课:语文教学永恒的主题
作者:朱丽丽
来源:《成才之路》 2014年第32期
江苏如皋朱丽丽
摘要:教学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

青年教师应该本着
求真务实的信念与作风坚守自己的讲台,视探究语文教学的本色与实效为自己永恒的主题,不
断地历练自己教学的耐性和悟性。

关键词:功夫;语文教学;实效
最近伫立于农夫茶的巨大广告牌前,我低头沉思,若有所悟,情不自禁地联系到了我们的
语文课堂教学。

现行语文教材中的很多课文主题深刻,发人深省,深深地体现了作者对生活的
积极态度,表现了作者的生命感悟。

这不是人造的“茶”又是什么?我们的教学方式和茶道又
有什么区别呢?曾经,在一开始阅读某一篇课文时,学生总是表现得极为好奇,有快点读下去
的冲动,但为什么一经我们对课文的解析,学生的这份阅读欲望就逐渐消失呢?语文老师如果
不能真正把握语文教学的内涵与真谛,课堂上讲得再多也是无效的。

如何使自己的教学真正具
有语文味?如何更好地改善自己的语文教学效果呢?
一、注重有效设计,创设教学实施的前提
笔者最近发现,茶道和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也有相融的地方。

茶道讲求的是稳扎稳打的功
底与细腻操作的工序,行业里一直认为,一场“功夫茶”的表演就是一场艺术的展示。

如果我
们照语文教学的标准程序来比较,课前的教学设计就如同茶道一开始的操作步骤:即先精心挑
选清澈可人的水源同时将茶碗进行热烫或热烤,以方便茶水之香充分飘扬。

落实到我们的课堂
教学中来,这就是“预设生成”,而这正是新课程改革提出的核心理念之一。

因此,从茶道专
业程序来看,课堂中的“预设生成”必须要有课前的“精彩预设”的功夫做保障。

(1)教材解读是有效设计的基础。

一个优秀的语文老师必然具备对教材正确解读的能力,而这种能力的形成首先需要我们对文本内容主题的宏观视野和本质理解。

这就是我们发挥学科
基本功夫的时候了,需要我们充分挖掘教材的解读信息点,精心设计课堂活动,以便让学生在
课堂上获得个性化体验,自由地去解读,获得个性化的教学效果。

(2)目标设计是有效设计的核心。

教学目标是我们进行课堂教学的方向指标。

我们在课堂上的所有教学活动应该围绕着预设的教学目标前进,而不能随自己的性子随意发挥,导致目标
偏离。

如我们在进行《散步》一文的教学时,主题应是感悟亲情,所以设计应该都围绕着这一
主题来进行,而不能一味地花大量的时间展示多媒体情境,最后匆忙地强化基础训练。

一节真
正有效的优秀课必须是自始至终贯彻教学目标的,这是课堂的灵魂和核心。

(3)训练设计是有效设计的重点。

课堂教学离不开一定的反馈训练设计,反馈训练分两种,一是基础训练,二是能力训练。

现在一些课堂表现出了学生学习低效、课后学生课业过重的情况,从根子上看,是我们没有做到精选精练。

要减少训练设计的负面影响,我们一定要注意训
练设计的内容,注重情境设计,精选典型题型。

二、注重过程有效,把控教学组织的关键
前面笔者所说的课前预设是有效组织课堂教学的基础,然而我们的教学方式并不是一成不
变的固定模式和固定程序,它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教学智慧和扎实的课堂组织能力。

这就如
同沏茶,当你在挑选完了合适的茶具和水源之后,就必须考虑冲和泡的操作程序。

正品功夫茶要求操作者要讲究水沸的时机和茶具的品质——唯有如此,最终呈现客人面前的才可能是一杯醇香可口、甘味怡人的茶中极品。

由此,联系到我们的语文教学,可以从以下三方面来注重把握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1)有效预习,关注整体感知。

语文学科的本质也是一门语言学科,按其认知规律,我们在教学设计中要设计有效预习环节,让学生在预习中整体感知课文主题。

这样我们就能在整体把握课文的情况下对课文进行各部分的有效解读和感悟。

(2)品味语言,重视语感培养。

一堂真正成功的语文课,往往并不是靠先进的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和灵活新颖的教学模式简单生成。

个人认为,教师的教学艺术应该是高超或巧妙的。

具体表现为在指导学生阅读课文时能从炼字的角度品味课文中运用恰到好处的词语、句子,可以是写法上的独特之处,也可以是句式上的有意变化,还可以是修辞上的别具一格,但绝不会是蜻蜓点水式的浮华讲读。

天长日久,随着阅读内容的增多,学生语感自然得到提高。

(3)运用迁移,提升语言能力。

如果我们将学生积累在大脑中的语言知识不能加以灵活运用,那学生所掌握的知识就是一坛死水,毫无生机与活力。

因此,我们在通过种种手段,想方设法让学生积累了相关的语言知识后,要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对其进行有意识的情境运用和训练。

我们可以把对每篇课文里的生字词重复单一的抄读模式,变成“认字——组词——造句”的教学模式,这样,学生既从音形义上掌握了语言知识,又在实践中学会了真正的运用,知识与能力得以协同提高。

教学犹如沏茶,“功夫”愈深,其“味儿”就愈显鲜香甘醇。

(江苏省如皋市江安镇滨江初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