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4.西湖的绿【第2课时】|长春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把成语补充完整。
亭亭(
玉)立
心(
苍(
)翠欲滴
翩(
裙袂飞(
)扬 (
)旷神怡 )翩起舞 )水平如镜
绿的世界尽显生命活力 花港观鱼→生机勃勃 真情流露表达赞美之情
乘船而回:一湖幽静
课文主旨
本文按照观景顺序有条不紊地描写了雨中灵隐、 漫步苏堤、花港观鱼时的西湖美景,极尽所能地突出 了西湖的“绿”,抒发了作者内心对西湖的喜爱和赞 美之情。
推荐阅读 草原(节选)
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天更可爱 ,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 曲,表示我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 。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 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 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 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 色欲
新荷。花港绿得生机勃勃。
4.四究: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西湖的绿的?请结合 具体句子加以分析。
观景顺序。“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道 旁古木参天”“在冷泉亭上小坐”“亭旁溪水淙淙 ”“漫步苏堤”“走着走着”“在花港观鱼,看到了 又一种绿”,作者边走边看,边看边走。
西湖的绿
课文结构
雨中灵隐→多姿多彩 绿满西湖 漫步苏堤→坚忍不拔
色,却各具特色。
品析排比的修辞
概念 排比,就是利用三个或三个以上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
或相似,语气相同的词或句子并排,达到加强语势效果的 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 用排比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抒情,节奏和 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 写细腻。 运用 见本课“课后练习单”第二、4题。
——老舍《草原》
点拨:这段话写的是草原的美丽景色。“一碧千里, 而并不茫茫”写出了草原绿得无边无际。“那些小丘的线 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 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句话运用了 比喻的修辞方法。“不用墨线勾勒”指的是小丘很柔美, 没有明显的界限。“翠色欲流”是说草原的小丘由于绿色 浓厚,就像要流下来一样。
画一画,说一说。
参考答案:涂色略。 走在湖堤上,放眼望去,似乎整个世界都是绿色的。树是绿的 ,草是绿的,花儿的叶子也是绿的。就连河面上的蜻蜓看见了这浑 天一片的绿色,也赶忙把自己透明的翅膀变成了绿色。 在离湖面不远处,除了那些娇艳欲滴的荷花,时而怒放时而娇 滴滴地开着,剩下除了绿色,就再也找不到其他的颜色了。脚下的 鹅卵石,上面布满了青苔。那绿茸茸的小家伙们还真有趣,你挤我 ,我拥你,互不相让,拼凑出形态各异的图案,有的如猛虎,有的 似蛟龙,有的像凤凰,有的更似一幅幅诗意盎然的山水画。这种绿 苔也许没有大树沉着,也许没有小鸟活泼,但它们却是成熟中还透 出一丝孩子气地成长着,越长越美丽,越长越妖娆。
加以分析。
听范读,边听边 思考核心问题。 同时认准字音, 理解词语意思。
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
总起全文
开头总起全文,一个“绿”字奠定了全文的基 调。一个“扑”字,赋予了西湖的绿以活力,道出 了西湖的绿那逼人的气势。
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
也都是绿的。
渲染
在“古木参天”“苍翠欲滴”的林间漫步,给 人一种“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都是绿的”的感觉, 渲染了一种“绿”的氛围,突出了“绿”这一主题 。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雨中访灵隐时,写了 哪几个地方的景物,表现了绿的什么特点。
飞来峰、冷泉亭。灵隐绿得多姿多彩。
2.二思:作者漫步苏堤时,写了哪些景?突出了绿的什么 特点?
黄龙洞、屏风山、九溪十八涧、青苔。苏堤绿得 坚忍不拔。
3.三探:作者在花港观鱼时写了什么景色?突出了绿的 什么特点?
这句话抓住了西湖风景的特点——绿,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方
法,一口气把三处不同地方的“绿”呈现在了读者面前。“幽”
与洞有关,表现了黄龙洞内的绿浓厚深暗;“野”与山有关,体
现了屏风山的绿浪漫奔放,随心所欲;“闲”与水有关,表现了
“九溪十八涧”的流水绿得自在,无拘无束。“幽”“野”“闲
”既抓住了各处绿的特点,又写得富有情趣,生动形象。同是绿
分外好看。
比喻
动静结合
“平稳处”与“流得急”形成对比,一静一动,极具生趣。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飞珠滚玉”表现了溪水奔流的 气势,在“绿”的映衬下,连溪水也碧澄澄的,真是绿满西湖。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
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
得闲。
排比
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 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liū)溜滚着,简直好像满池
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拟人
这段话采用了拟人的修辞方法。“水珠儿滴溜溜滚 着”“裙袂飞扬”“翩然起舞”这些词语都体现了荷叶 的绿充满勃勃生机。“持重”“成熟”等词语,准确又 恰到好处地表现了景物的个性,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 绿相比,它那样茁文章的美,读起来余味无穷。
四年级下册语文课件- 4.西湖的绿【第2课时】
|长春版
2020/8/23
1.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重点) 2.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难点)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初 步理解了课文内容,为了更深入地理解课 文,老师送给大家一把金钥匙,这就是核 心问题和串珠问题。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 理解课文。
仿写: 请你模仿拟人的修辞写一处景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示例:小树苗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 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慢慢地长出令人 喜爱的嫩枝绿叶。
从花港乘船而回,雨已停了,远山青中带紫,如同 凝(níng)住了一段云霞。波平如镜,船儿在水面上滑行 ,只有桨声,愈增加了一湖的幽静比。喻 反衬 动静结合
【苏堤】 苏堤:俗称苏公堤,南起南屏山北麓南山路,
北接栖霞岭下北山街,横贯湖区南北,全长2.8公 里;漫步苏堤上看春晓,雾中西湖苏醒,鸟语花香 ,意境动人,“苏堤春晓”为西湖十景之一。
【西湖十景(南宋)】
西湖十景(南宋):苏堤春晓、柳浪闻莺、双峰 插云、花港观鱼、曲院风荷、平湖秋月、三潭印月 、南屏晚钟、雷峰夕照、断桥残雪。
“波平如镜”用比喻的修辞突出了湖面的“平”和 “静”。在这样“波平如镜”的湖面上“滑行”,只有 “桨声”不时传来,反衬出了湖面的“幽静”,达到了 “动中有静,静中见动”的效果。
同学们刚才已经跟随老师走进课文 ,品读了课文中的重点语句,现在,让 我们拿起金钥匙开启智慧之门吧!
核心问题: 本文表现了西湖的绿的什么特点? 西湖的绿的特点:丰富、充满青春与活力。
参 cān___参__加___
shēn___人__参___
cēn______参__差
缝 fèng___裂__缝___
féng___缝__补___
澄 chéng___澄__清___
dèng___澄__沙___
四、给加点词选择正确的解释。(填序号) 【成熟】①植物的果实等完全长成,泛指生物体发育
到完备的阶段;②发展到完善的程度。 1.我的意见还很不成﹒熟﹒。( ② ) 2.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成﹒熟﹒了。( ① )
讨论交流。
参考答案: 交流方法:交流前要仔细回顾自己在学习课文时是如 何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总结一下自己积累了哪些感 悟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然后将自己的方法条理清晰 地说出来。
交流展示: 1 .品味、理解文章中的重点词语是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如
本文中“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这几个词用得很好。“幽”与“洞 ”相关,表现了黄龙洞内的绿浓厚深暗的特点;“野”与“山”相关, 表现了屏风山上的绿浪漫奔放、随心所欲的特点;“闲”与“水”相 关,表现了九溪十八涧的流水绿得自在,无拘无束。再如理解了“ 裙袂飞扬”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裙摆被风吹起的样子,就可以理解“ 花港观鱼”满池荷叶的动态美了。 2.欣赏段落也是感悟理解课文内容的好方法。如课文第一段是写灵隐 的绿。作者起笔就奠定了文章的基调——绿,接着通过写飞来峰 的树木和冷泉亭旁的溪水,让我们感受到了西湖的绿绿到了游人 的心里。
本文通过对西湖的绿的描写,抒发了作者 内心对西湖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读一读,用喜欢的词说一句话。
苍翠 蜿蜒 古怪 鲜嫩 翩翩起舞 漫步 蓬勃 布局 幽静 亭亭玉立
答案:古怪:我家有一只脾气古怪的乌龟。 翩翩起舞:洁白的雪花在空中翩翩起舞,宛如 仙子一般。
欣赏。
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 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 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 。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 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_d_ī
_m_è_i
_jù_n_
苏﹒堤 d_ē_n_ɡ_
衣袂﹒ _tá_i_
浚﹒湖 _có_n_ɡ_
﹒蹬腿
绿﹒苔
﹒淙淙
二、我能写得既正确又漂亮。
yǐn yuē
xiǎo jìng
隐约
gǎng wān
小径
kuàng kè
港湾
旷课
yōu jìng
幽静
fèng xì
缝隙
三、我会根据读音给多音字组词。
飞来峰上层层叠(dié)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
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峰下蜿蜒的
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在冷泉亭上小坐,直
觉得遍体生凉,心旷神怡(yí)。亭旁溪水淙淙,说是溪水,
其实表达不出那奔流的气势,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流得急
了,水花飞溅,如飞珠滚玉一般,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
核心问题: 本文表现了西湖的绿的什么特点? 串珠问题: 1.一读:通读课文,想一想作者写雨中访灵隐时,写了哪几个地
方的景物,表现了绿的什么特点。 2.二思:作者漫步苏堤时,写了哪些景?突出了绿的什么特点? 3.三探:作者在花港观鱼时写了什么景色?突出了绿的什么特点
? 4.四品: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西湖的绿的?请结合具体句子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 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 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仔细 瞧那浪花,近处的呈鲜绿色,远一点儿的呈翠绿色,再远 的呈墨绿色,一层又一层,最后连成一片,茫茫的跟蓝天 相接。
——刘国林《可爱的草塘》
点拨:这段文字表现了北大荒草塘“大、美”的特点 。先用“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这一恰当的比 喻,写出了草塘的大。“浪花翠绿翠绿的,绿得发光,绿 得鲜亮,欢笑着,翻滚着,一层赶着一层涌向远方。”这 句话把草塘里的草拟人化了,写出了草塘的生机勃勃,也 写出了当“我”看到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时愉快的心情。 最后作者由近及远写草塘绿的颜色变化,色彩层次分明, 跟蓝天相接,构成一幅淡雅秀丽的画面。
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使人惊叹,又叫人舒 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 这种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都有时静立不动,好像回味 着草原的无限乐趣。
国学诵读
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题临安 邸》林升)
总被西湖林处士,不肯分留风月。(《念奴娇• 未须草草》辛弃疾)
走进中华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