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高考化学“985”冲刺增分强化练52019011835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增分强化(五)
Ⅰ卷选择题、Ⅱ卷选考35题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 1O 16Na 23K 39Mn 55N 14Si 28 B 11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7个小题,每小题6分,共42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7.《五金铁》中记载:“若造熟铁,则生铁流出时,相连数尺内,低下数寸,筑一方塘,
短墙抵之,其铁流入塘内,数人执柳木排立墙上……众人柳棍疾搅,即时炒成熟铁。
”以下说
法不正确的是(B)
A.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
B.熟铁比生铁质地更硬,延展性稍差
C.炒铁是为了降低铁水中的碳含量
D.该法与近代生铁水吹空气炼钢异曲同工
解析金属冶炼方法由金属活动性决定,特别活泼的金属通常用电解法冶炼,较活泼的金
属用热还原法,较不活泼的金属用热分解法,选项A正确;熟铁比生铁的硬度小,延展性较好,
选项B错误;炒铁是为了把生铁中的碳氧化成碳的氧化物,从而降低铁水中的含碳量,选项C
正确;往生铁水中吹空气可以降低碳的含量,选项D正确。
8.设N A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D)
A.n(H2CO3)和n(HCO-3)之和为1 mol的NaHCO3溶液中,含有Na+数目为N A
B.4.0 g由H2 18O 与D2 16O 组成的混合物中所含中子数为2N A
C.氢氧燃料电池负极消耗1.12 L气体时,电路中转移的电子数为0.1 N A
D.用情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 mol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电路中转
移的电子数为0.4N A
解析根据物料守恒:n(H2CO3)+n(HCO-3)+n(CO2-3 )=n( Na+),所以Na+数目大于N A,
选项A错误;H128O与D126O的摩尔质量均为20 g·mol-1,故4.0 g H128O与D216O的物质的量共为0.2 mol,且两者中均含10个中子,即0.2 mol由H128O与D126O组成的“混合”物中含2N A个中子,H128O与D126O组成的属于纯净物,选项B错误;氢气所处的状态不明确,无法计算氢气的物质的量,则转移的电子数无法计算,选项C错误;用惰性电极电解CuSO4溶液后,如果加入0.1 mol Cu(OH)2能使溶液复原,则说明阳极上析出的是0.1 mol氧气,阴极上析出的是0.1
mol铜和0.1 mol氢气,故转移0.4 mol电子即0.4N A个,选项D正确。
9.日本一家公司日前宣布,他们已经开发并计划大量生产一种颠覆性的阳极和阴极,两
个电极都是碳材料的双碳性电池(放电原理如图所示),充电速度比普通的锂离子电池快20倍。
放电时,正极反应为C n(PF6)+e-===PF-6+n C,负极反应为LiC n-e-===Li++n C。
下列有关说
法中正确的是(D)
- 1 -
A.a极为电池的负极
B.A-为OH-
C.电池充电时的阴极反应为LiC n+e-===Li++n C
D.充电时,溶液中A-从b极向a极迁移
解析根据题给装置图判断,a电极有A-生成,b电极有Li+生成,结合放电时,正极反
应为C n(PF6)+e-===PF-6+n C,负极反应为LiC n-e-===Li++n C,可知a电极为正极,b电极
为负极,选项A错误;A-为PF-6,选项B错误;充电时,阴极反应为Li++n C+e-===LiC n,
选项C错误;充电时,溶液中A-从b(阴)极向a(阳)极迁移,选项D正确。
10.A、B、C、D、E、F六种元素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其中A、B、C、D、E为五种短周
期元素。
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E原子核外电子数是D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的
2倍,B、C、D、E在周期表中的相对位置如图所示,F是生活中最常见且应用最广泛的金属元
素。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B)
B C D
E
A.原子半径:E>B>C>D>A
B.A2C、BD3、ED4 分子中各原子最外层均为8 电子稳定结构
C.热稳定性:AD>A2C
D.F的一种氧化物可用作油漆和涂料
解析A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等于其电子层数,结合选项中A形成的化合物,推出A为H,
根据题目中所给信息,以及元素周期表结构,推出E为Si元素,B为N元素,C为O元素,D
为F元素,F是生活中常见的金属,F为Fe元素,半径大小是Si>N>O>F>H,选项A正确;A2C、BD3、ED4分别是H2O、NF3、SiF4,其中H2O中H最外层只有2个电子,选项B错误;非金属性F >O,即HF比H2O稳定,选项C正确;氧化铁可用作油漆和涂料,选项D正确。
11.三氯化碘(ICl3)在药物合成中用途非常广泛,可由干燥的Cl2和碘单质反应合成。
已
知ICl3是具有刺激性气味、有强吸湿性和较强氧化性,且遇水易分解的固体,实验室可用如
图装置制取(夹持和加热装置均省略),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是(D)
- 2 -
A.A中烧瓶中的固体一定为二氧化锰
B.试剂X为饱和碳酸氢钠溶液,B装置同时还可做安全瓶并监测C是否堵塞
C.试剂Y可以用碱石灰,其目的只是为了防止污染空气
D.除去碘单质中的ICl3:加入KI固体,再加热将碘单质升华分离
解析实验室制备氯气一般用二氧化锰做氧化剂氧化浓盐酸,但其他的强氧化剂如:高锰
酸钾、重铬酸钾、次氯酸钠等也可以,选项A错误;X作用为除去氯气中的氯化氢,应该选用
的是饱和食盐水而不是饱和碳酸氢钠溶液,选项B错误;由于可能有多余的氯气等会污染环境,
另外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中会使ICl3水解,所以球形干燥管中的碱石灰作用为除去多余
的氯气并防止空气中的水蒸气进入装置,选项C错误;由于ICl3有较强氧化性,可以与KI反
应:ICl3+3KI=2I2+3KCl,既除去了ICl3又产生了I2 ,再加热使碘单质升华与KCl分离,
选项D正确。
12.一定条件下,通过下列反应可以制备特种陶瓷的原料MgO:MgSO4(s)+
+CO2(g)+SO2(g)ΔH>0。
该反应在恒容的密闭容器中达到平衡后,若仅改变图中横坐标x
的值,重新达到平衡后,纵坐标y随x变化趋势合理的是(A)
选项x y
A 温度容器内混合气体的密度
B CO的物质的量CO2与CO的物质的量之比
C SO2的浓度平衡常数K
D MgSO4的质量(忽略体积) CO的转化率
解析该反应正方向为气体体积增加且吸热的反应。
升高温度,平衡正向移动,气体的质
量增加,密度增大,选项A正确;增加CO的量,平衡正向移动,但压强增大,转化生成CO2
的量没有增加的CO多,故比值减小,选项B错误;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选项C错误;MgSO4为固体,增加其量,对CO的转化率没有影响,选项D错误。
13.H2A是一种二元弱酸,常温下利用KOH固体调节H2A溶液的pH,H2A、HA-和A2-三种
c X
形态的粒子的物质的量分数δ(X)=随溶液pH变化的关系如
c H2A+c HA-+c A2-
- 3 -
图所示,已知常温下,H2CO3的电离常数为:K1=4.3×10-7,K2=5.6×10-11,下列说法错误
的是(B)
A.当pH=4.3时,溶液中有3c(HA-)+c(OH-) =c(K+)+c(H+)
B.常温下,KHA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大于纯水中水的电离程度
C.常温下,K2A溶液中[c(A2-)×c(H2A)]/c2(HA-)=10-3
D.向Na2CO3溶液中滴加少量H2A,发生的主要反应为:2CO2-3 +H2A===A2-+2HCO-3
解析由图可知pH=4.3时,c(HA-)=c(A2-),根据电荷守恒:c(K+)+c(H+)=2c(A2-)+
c(HA-)+c(OH-),选项A正确;由图可知H2A的K1=10-1.3,K2=10-4.3,因此HA-的水解常K w
数K n==10-12.7<K2,即电离强于水解,故水的电离被抑制,选项B错误;
K1
c A2-×c H2A c A2-×c H2A×c H+K2 10-4.3
====10-3,选项C正确;
c2HA-c2HA-×c H+K1 10-1.3
根据H2A的K1、K2以及H2CO3的K1、K2可知,Na2CO3溶液中加入少量H2A时,CO2-3 →HCO-3,H2A→A2-,选项D正确。
35-Ⅰ.[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35T,涂黑并作答
五种短周期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
X、Y是非金属元素,X、Y、Q元素
的原子最高能级上电子数相等;Z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次外层的两倍;W元素原子核外
有三种不同的能级且原子中p能级与s能级电子总数相等;Q元素的电离能分别是I1=496
kJ·mol-1,I2=4 562 kJ·mol-1,I3=6 912 kJ·mol-1。
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Q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式是__[Ne]3s1(或1s22s22p63s1)__。
(2)Q、W形成的化合物Q2W2中的化学键类型是__离子键、非极性共价键__。
(3)Y能与氟元素形成YF3,该分子的空间构型是__平面三角形__,该分子属于__非极性__(填
“极性”或“非极性”)分子。
Y与X可形成具有立体结构的化合物Y2X6,该结构中Y采用__sp3__
杂化。
(4)Y(OH)3是一元弱酸,其中Y原子因缺电子而易形成配位键,写出Y(OH)3在水溶液中的
电离方程式__B(OH)3+H24]-+H+__。
(5)Z的一种单质晶胞结构如图所示。
- 4 -
①该单质的晶体类型为__原子晶体__。
②1mol Z原子的该晶体中共有__2__mol化学键。
③已知Z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原子半径为r pm,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 A,则该晶体的
8
M
N A 3 3M
密度为__ 或×1030__g·cm-3。
8r64r 3N A
( × 10-10)
3
3
解析根据提供的信息,可以推出X为H元素,Y为B元素,Z为C元素,W为O元素,Q 为Na元素。
(4)B(OH)3与水电离出的OH-形成配位键,从而使溶液显酸性,电离方程式为B(OH)3
+H24)]-+H+。
(5)①该单质为空间网状结构,属于原子晶体。
②该晶体中1个
C原子形成4个碳碳单键,每个碳碳单键被2个C原子共用,则每个C原子对应2个碳碳单键,
故1 mol C原子的该晶体中共有2 mol化学键。
③设晶胞边长为a pm。
碳原子半径为r pm,根
1 8 1 1
据题图知,2r=× 3a,解得a=r。
该晶胞中共有8×+6×+4=8个C原子,则该晶体
4 3 8 2
8
M
N A 3 3M
的密度为g·cm-3=×1030 g·cm-3。
8r64r3N A
( ×10-10)
3
3
35-Ⅱ.[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35T,涂黑并作答
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西汉就有湿法炼铜(Fe+CuSO4===Cu+FeSO4), 中国是最早发现
并使用青铜器的国家。
司母戊鼎是迄今为止出土的世界上最大、最重的青铜礼器,享有“镇国
之宝”的美誉(如图1)。
图1图2
- 5 -
图3
(1)Cu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__3d104s1__。
(2)Cu常见的价态有:+1、+2,在高温下Cu+比Cu2+更稳定,其原因为:__Cu+的3d轨
道全充满,能量低更稳定__。
(3)Cu与Ag为同一副族的元素,其中熔点Cu比Ag要高,原因为:__二者均为金属晶体,
但是Cu的原子半径小,金属键更强__。
(4)铜或铜盐的焰色反应为绿色,下列有关原理分析的叙述正确的是__bd__(填字母)。
a.电子从基态跃迁到较高的激发态
b.电子从较高的激发态跃迁到基态
c.焰色反应的光谱属于吸收光谱
d.焰色反应的光谱属于发射光谱
(5)图2是某含铜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示意图。
①晶体中H2O和SO2-4 的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为__sp3、sp3__,试判断H2O和SO2-4 的键角
大小关系并说明原因__H2O分子键角小于的SO24-键角,因为H2O中O存在2对孤电子对而SO24-中的S不存在,孤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__。
②图2中的氢键有(H2O)O—H…O(H2O)和__(H2O)O—H…O(SO24-)__。
③写出该配合物的化学式__[Cu(H2O)4]SO4·H2O__。
(6)一种铜的溴化物晶胞结构如图3所示,由图可知,该晶体的化学式为__CuBr__,与每
个Br紧邻的Br有__12__个,由图中的P点和Q点的原子坐标参数,可确定R点的原子坐标参
1 1 1
( ,__。
若Cu原子与最近的Br原子的核间距为a pm,则该晶体的密度计算表达
数为__
,4)
4 4
27 3
式为__ ×1030 g/cm3__。
N A a3
解析(1)Cu为第29号元素,原子的外围电子排布式为:3d104s1 ;(2)Cu+与Cu2+的价电
子排布分别为:3d10和3d9,前者3d轨道全充满,更稳定;(3)金属晶体熔、沸点主要由金属
键决定,而金属键的强弱主要由原子半径和价电子数决定,铜和银价电子数相同,但是铜的原
子半径小,所以金属键更强,熔、沸点更高。
(5)①晶体中H2O和SO2-4 的价层电子对数均为4
对,故中心原子的杂化类型均为sp3;H2O的键角小于SO2-4 的键角,因为H2O中O存在2对孤电子对而SO2-4 中的S没有孤对电子,孤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力大于成键电子对成键电子的斥
力,故键角更小;②图2中的氢键有(H2O)O—H…O(H2O)和(H2O)O—H…O(SO2-4 );③该配合物中,
- 6 -
中心离子是Cu2+,配体是水,配位数是4,阴离子是硫酸根,还有一个结晶水,故其化学式为:
1 1
[Cu(H2O)4]SO4·H2O;(6)根据均摊法,晶胞中铜原子为4个,溴原子数是8×+6×=4,所
8 2
以晶胞的化学式是CuBr;根据晶胞图可知,与每个Br紧邻的Br有12个;晶胞边长为1,则
1 1 1
R点的原子坐标参数为( ,;若Cu原子与最近的Br原子的核间距为a pm,即为体对角线
,
4)
4 4
4a64a3
的四分之一,故则该晶体的边长为:×10-10 cm,该晶胞的体积为:×10-30 cm3,一个
3 3 3
27 3 晶胞的质量
为:(4×144)÷N A g,故晶胞的密度计算表达式为:×1030 g/cm3。
N A a3
35-Ⅲ.[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选考35T,涂黑并作答
以铁矿石(Fe2O3)为起始物,经过一系列反应可以得到Fe3[Fe(CN)6]2和Fe(SCN)3,请回答
下列问题:
(1)写出Fe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 __,O原子核外电子轨道表示式为__
__。
(2)KSCN是检验Fe3+的试剂之一,与SCN-互为等电子体的一种分子为__CO2、N2O、CS2、COS 等__。
如图1是SCN-与Fe3+形成的一种配离子,画出该配离子中的配位键(以箭头表示)。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键型为__配位键__,该化学键能够形成的原因是
__CN-能提供孤对电子,Fe3+能接受孤对电子(或Fe3+有空轨道)__。
(4)K3[Fe(CN)5NO]的组成元素中,属于第2周期的元素的第一电离能由小到大的顺序是__C
<O<N__,配合物中原子序数最小的元素与氢元素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芳香化合物中,
中心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是__sp2、sp3杂化__。
(5)把氯气通入黄血盐(K4[Fe(CN)6])溶液中,得到赤血盐(K3[Fe(CN)6]),写出该变化的化
学方程式__2K4[Fe(CN)6]+Cl22K3[Fe(CN)6]+2KCl__。
(6)FeO晶胞结构如图2所示,FeO晶体中Fe2+配位数为__6__,若该晶胞边长为a cm,则
288
该晶体密度为__ __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 A)。
a3N A
- 7 -
解析(1)Fe为26号元素,位于第4周期第VIII族,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式为
1s22s22p63s23p63d64s2,最外层有2个电子,则次外层有14个电子;O原子有1s、2s、2p三个
能级,其轨道表示式为。
SCN-中含有3个原子,且其价电子数是16,与SCN -互为等电子体的分子有CO2、N2O、CS2、COS等;S、O都有孤对电子,可以提供孤对电子,与铁离子形成配位键。
(3)K3[Fe(CN)6]晶体中Fe3+与CN-之间的键型为配位键,因为CN-能提供
孤对电子,Fe3+能接受孤对电子(或Fe3+有空轨道),所以二者之间存在配位键。
(4)配合物中
处于第2周期的元素为C、N、O,同周期元素,第一电离能从左到右,呈增大趋势,故C最小;N原子2p轨道处于半充满状态,较为稳定,第一电离能高于O,故C<O<N。
配合物中原子序
数最小的元素为C元素,C原子与H原子形成的相对分子质量为92的芳香化合物为甲苯,苯环上碳原子采用sp2杂化,甲基中碳原子为sp3杂化。
(5)氯气将+2价的铁氧化成+3价的铁,所以反应方程式为2K4[Fe(CN)6]+Cl2===2K3[Fe(CN)6]+2KCl。
(6)以亚铁离子为中心,沿x、
1
y、z三轴进行切割,结合题图2知,亚铁离子的配位数为6,该晶胞中亚铁离子个数=8×+
8
M72
× 4 × 4
1 1 N A N A 288
6×=4,氧离子个数=12×+1=4,其密度ρ==g/cm3=g/cm3。
2 4 V a
3 a3N A
答案(2)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