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阳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
文本
开阳县人民政府
二〇一七年十一月
《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调整完善编制课题组成员名单
组长:谢克松
副组长:戴先念
技术负责:熊成喜
主要参加人员:
开阳县国土资源局:
谢克松戴先念覃智敏向龙云熊成喜朱志青仲雨清周建
贵州博慧土地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罗军王皎
报告执笔:熊成喜仲雨清罗军
地图编绘:罗军
目录
前言...................................................................................................... - 1 -一、规划总则 ....................................................................................... - 1 -
第一条规划目的 ........................................................................................... - 1 -第二条规划依据 ........................................................................................... - 2 -第三条规划原则 ........................................................................................... - 4 -第四条规划层级 ........................................................................................... - 4 -第五条规划范围 ........................................................................................... - 5 -第六条规划期限 ........................................................................................... - 5 -第七条规划基础数据 ................................................................................... - 5 -二、规划调整背景 ............................................................................... - 6 -
第八条区域概况 ........................................................................................... - 6 -第九条土地利用现状 ................................................................................... - 7 -第十条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 - 9 -第十一条规划实施评估、调整必要性 ..................................................... - 11 -第十二条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 - 13 -三、调整主要内容 ............................................................................. - 19 -
第十三条土地利用战略调整 ..................................................................... - 19 -第十四条规划指标调整 ............................................................................. - 23 -第十五条土地利用结构调整及布局优化 ................................................. - 26 -第十六条土地用途分区调整 ..................................................................... - 34 -第十七条建设用地空间管制分区调整 ..................................................... - 37 -四、重点区域土地利用调控 ............................................................. - 40 -
第十八条开阳经济开发区土地利用调控 ................................................. - 40 -第十九条台湾产业园土地利用调控 ......................................................... - 42 -五、“三线”划定 ................................................................................. - 43 -
第二十条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划定 ............................................................. - 43 -第二十一条生态红线划定 ......................................................................... - 45 -第二十二条城市开发边界划定 ................................................................. - 46 -六、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 ................................................................. - 48 -
第二十三条耕地保护和利用 ..................................................................... - 48 -第二十四条基本农田保护和利用 ............................................................. - 50 -
第二十五条土地整治 ................................................................................. - 53 -七、节约集约用地规划 ..................................................................... - 58 -
第二十六条节约集约利用思路与目标 ..................................................... - 58 -第二十七条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措施 ......................................................... - 59 -八、生态用地保护规划 ..................................................................... - 62 -
第二十八条生态保护目标 ......................................................................... - 62 -第二十九条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措施 ..................................................... - 64 -九、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67 -
第三十条评价目的 ..................................................................................... - 67 -第三十一条主要环境问题及原因分析 ..................................................... - 67 -第三十二条环境影响因素识别 ................................................................. - 69 -第三十三条规划环境目标 ......................................................................... - 72 -第三十四条规划环境影响评价 ................................................................. - 72 -第三十五条不良环境影响减缓措施 ......................................................... - 74 -十、规划实施保障措施 ..................................................................... - 76 -
第三十六条推进公众参与与民主决策 ..................................................... - 76 -第三十七条完善规划实施基本制度 ......................................................... - 76 -第三十八条加强规划实施的制度管理 ..................................................... - 77 -第三十九条强化规划实施的动态监管 ..................................................... - 78 -第四十条健全规划实施的激励机制 ......................................................... - 79 -第四十一条统筹城乡建设的保障措施 ..................................................... - 80 -十一、附表 ......................................................................................... - 80 -附表1 土地利用现状表(2014年) ......................................................... - 80 -附表2 现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情况表 .............................................. - 81 -附表3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主要调控指标调整表 ...................................... - 82 -附表4 土地利用结构调整表 ...................................................................... - 83 -附表5 县级土地用途分区调整表 .............................................................. - 84 -附表6 建设用地管制分区调整表 .............................................................. - 85 -附表7 县级耕地相关指标分解表 .............................................................. - 86 -附表8 县级园地、林地、牧草地指标分解表 .......................................... - 88 -附表9-1 县级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一)............................................... - 89 -附表9-2 县级建设用地指标分解表(二)............................................... - 90 -附表10 县级效率指标分解表 .................................................................... - 92 -
附表11 县级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调整表 ................................ - 92 -附表12 基本农田调整情况表 .................................................................... - 94 -附表13 土地整治重点项目规划表 ............................................................ - 95 -附表14 城乡建设用地重点项目规划表 .................................................. - 100 -附表15 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 - 110 -
前言
为更好地保障开阳县“十三五”时期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建设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成贵州省重要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示范区,建成贵州省煤电磷一体化示范区、贵州省富硒现代农业发展示范区、贵阳市生态文明建设先行示范区和生态环境保护示范区、贵阳市三次产业高端融合发展示范区,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确保开阳县耕地数量稳定、质量有提高,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维护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严肃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根据国土资源部和省国土资源厅的统一部署,结合开阳县的实际情况,对《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进行调整完善。

本次调整完善主要任务与目的是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对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的新要求,实施好重大区域发展定位、发展战略,做好与相关专项规划的衔接。

在坚持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下,按照开阳县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衔接各相关规划,落实“十三五”期间区域发展战略与重大项目用地安排,划定基本农田红线,生态保护红线和城市开发边界,合理确定生产、生活和生态“三生”空间,为保障经济社会健康、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服务。

一、规划总则
第一条规划目的
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节约集约用地制度,在土地利用总
体规划中期评估、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可利用未利用地调查评价、建设用地批后节约集约利用状况普查等成果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强化规划对科学发展的保障作用,促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耕地保护更有力、节约集约用地更高效、用地空间布局更优化、“多规融合”更深入、经济社会发展可持续等目标。

重点保障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各项政策措施落地。

第二条规划依据
(一)法律法规
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
2、《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
3、《基本农田保护条例》;
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5、《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
6、《贵州省土地管理条例》;
7、《贵州省土地整治条例》;
8、《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
9、《贵州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

(二)技术标准
1、《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4-2010):
2、《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1-2009):
3、《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7-2010);
4、《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编制规程》(TD/T 1025-2010);
5、《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制图规范》(TD/T 1022-2009);
6、《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库标准》(TD/T 1026-2010);
7、《基本农田划定(补划)技术规程》;
8、土地利用现状调查、耕地质量评价、高标准农田建设、土地整治等其他相关技术规程、规范和标准。

(三)相关文件
1、《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贵州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12〕2号);
2、《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期评估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发〔2013〕25号);
3、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4〕1237号);
4、《国土资源部办公厅关于做好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的通知》(国土资厅函〔2016〕1096号)
5、《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实施办法》(黔国土资厅发〔2013〕47号);
6、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工作方案》的通知(黔府办发电〔2015〕10号);
7、《贵州省市、县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调整完善技术指导意见》。

(四)相关规划及成果
1、《贵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2、《开阳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贵阳市永久基本农田划定工作方案》;
4、《贵阳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调整完善指标分解
方案》;
5、《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
6、《开阳县县城总体规划(2010-2030)》;
7、交通、水利、住建、环保、农业、林业、能源、旅游等各行业与部门相关规划;
8、《中国耕地质量等级调查与评定(贵州卷)》、《2011年耕地质量补充完善成果》、《2014年耕地质量等别调查评价成果》。

第三条规划原则
规划调整完善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评估前置、政府主导;
2、上下结合、充分衔接;
3、保护耕地、提升质量;
4、严控总量、节约集约;
5、科学发展、生态优先;
6、公众参与、科学论证。

第四条规划层级
本规划是开阳县行政辖区范围内各项土地利用活动的纲领性文
件,是实施土地用途管制、规划城乡建设和统筹土地利用活动的重要依据。

本规划一经批准,即具备法律效力,必须严格执行。

任何单位和个人在本行政辖区范围内进行的各项土地利用、开发、整治、保护活动,都应当遵守本规划,服从规划管理。

第五条规划范围
本县行政管辖范围,即开阳县所辖16个乡镇,土地总面积为2023.32平方公里。

第六条规划期限
规划调整基期年:2014年;
规划目标年:2020年;
规划调整期限:2015—2020年;
第七条规划基础数据
1、土地利用现状数据:以最新的二次土地调查成果及其连续变更到2014年的数据经基数转换后形成。

2、社会经济数据:采用统计局正式发布的数据,同时参照相关发展规划。

3、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数据:采用现行《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规划文本、说明、图件及1:1万数据库数据。

4、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开阳县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数据库。

二、规划调整背景
第八条区域概况
开阳县隶属贵阳市,位于贵州省中部,地处云贵高原梯状东斜坡地带,黔中苗岭山群北坡,东与瓮安县交界,南与福泉、龙里两县毗邻,西连贵阳市修文县,北接息烽县、遵义县,东西长约35.0公里,南北宽约58.0公里,土地总面积约为2023平方公里。

全县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县内河流属长江流域乌江水系,主要河流有乌江干流、清水河干流、鱼梁河、谷岔河等。

县内矿产资源比较丰富,主要的矿产有磷、铁、铝、汞、重晶石和煤等。

其中尤以磷矿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金中、花梨、龙水等乡镇,由于品位高、质地好,素有“磷都”的美誉。

开阳县辖城关镇、双流镇、金中镇、冯三镇、龙岗镇、楠木渡镇、花梨镇、禾丰乡、宅吉乡、龙水乡、永温镇、米坪乡、南江乡、高寨乡、毛云乡、南龙乡16个乡镇。

2014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约为44.3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7.23万人;2014年常住人口4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2.04万人。

有汉、彝、白、苗、回、壮族等26个民族。

2014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89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第一产业生产总值23.03亿元,比上年增长6.9%;第二产业生产总值89.71亿元,比上年增长18.1%;第三产业生产总值48.15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三次产业结构为14.3:55.8:29.9。

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4426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0227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8.65亿
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1.01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5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21.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3%。

第九条土地利用现状
本规划采用现状数据为2014年变更调查数据经基数转换后成果,全县土地总面积202332.12公顷,其中农用地178097.95公顷;建设用地8430.52公顷;其他土地15803.65公顷。

如表1所示。

表1 开阳县2014年土地利用规划分类数据
1、农用地
农用地面积为178097.9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88.02%。

其中:耕地面积67414.4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3.32%;园地面积2323.3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1.15%;林地面积96844.4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7.86%;其他农用地面积11515.71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69%。

2、建设用地
建设用地总面积8430.5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17%。

其中:城乡建设用地面积6912.23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42%,包括城镇用地1012.16公顷、农村居民点5087.16公顷、采矿用地798.81公顷、其他独立建设用地14.11公顷;交通水利建设用地1428.62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71%;其他建设用地89.6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0.04%。

3、未利用地
未利用地面积15803.65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7.81%。

其中:水域面积3765.2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1.86%;自然保留地面积12038.39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5.95%。

第十条土地利用特点及存在问题
(一)土地利用特点
1、农用地比重大,建设用地比例小,坡耕地占比高
开阳所有用地中,农用地占比很高,按照2014年变更数据计算,全县农用地面积占县域总面积的88.02%;建设用地占比很小,仅占县域面积的4.17%。

开阳耕地还存在坡度陡,坡耕地占比高,不利于规模化、现代化、产业化发展要求的明显问题。

从2014年变更调查数据中分析得到,开阳县大于15°坡耕地面积为39092.45公顷。

其中15°~25°的坡耕地9244.26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3.71%;大于25°的坡耕地29848.19公顷,占耕地面积的44.28%。

2、土地利用受地形地貌影响较重,建设用地布局较为零散
开阳县是贵州省喀斯特地貌特征最为明显的代表性地区,在建设用地的空间布局上受地形地貌影响较重,城镇居民点分布多呈条状或带状,高低错落,农村居民点分布零散,有很多的独居户,城镇规模偏小,土地的集聚效应难以显现。

3、矿产资源丰富,产业用地特色明显
开阳县矿产资源丰富,有磷、铁、铝、汞、重晶石和煤等。

其中尤以磷矿最为突出,主要分布在金中、花梨、龙水等地,由于品位高、质地好,素有“磷都”之美誉,在长期的产业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矿山开采、磷化工基地以及富硒产业等特色明显的产业用地。

4、农村人均居民点用地面积较大
农村建设用地集约利用程度不高,2014年人均农居点面积为139.48平方米。

如村庄占地,由于大部分是平房,而且其中还包括一些生产性用地,主要有放置农机具的场地、饲养耕畜、家畜、家禽的畜禽舍,搞庭院经济的果树用地、菜地等。

近几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中就业机会的增加,城市吸纳了大量农村人口,但是许多进城农民原有的农村宅基地并未退出,导致一方面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并未减少,另一方面人均农村居民点用地面积居高不下,甚至一度上升。

可以通过增减挂钩提高农村居名点用地的节约集约利用水平。

(二)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1、人增地减的发展态势对土地利用提出更高的要求
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推进,开阳县的人口在逐年增加。

预测2020年总人口将达56万人左右,且存在大量流动人口,这对开阳县未来土地资源的承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人增地减的逆向发展势态使土地资源的有效供给与日益增长的社会需求之间矛盾更趋激化。

2、耕地质量较差,耕地生产力有待提高
根据《贵州省开阳县2014年度耕地质量等别年度更新评价分析报告》内容分析,开阳县无优等、高等地,全部为中低等地,由于二、
三产业的加速发展,农业生产的比较利益降低,农业基础设施得不到及时的巩固和更新,原有的水利设施毁坏严重,以及由于土地利用不当造成耕地质量下降,耕地生产力有待提高。

表2-3 开阳县国家级利用等耕地质量等别面积汇总表
3、矿产资源的粗放利用导致部分矿区用地难以承载后续开发
开阳县矿产资源的大规模的开发建设,带动了全县城乡经济的发展,特别是基础设施的建设,为全面建设磷煤化工基地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条件;但部分矿区矿产资源的粗放利用,破坏了地面上原有的地貌景观,造成了土地尤其是矿区耕地的退化,使得这部分矿区土地难以承载后续的开发利用,造成了土地的闲置浪费。

第十一条规划实施评估、调整必要性
《开阳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的规划基期是2005年,采用的规划基础数据是2009年二次变更调查数据,批准日期是2011年,5年时间过去县内外经济形势、区位优势和发展战略都发生了重大的改变,当前的规划布局已经无法满足开阳“十三五”时期的发展需要,因此开展《规划》适时评估、布局调整完善工作是符合发展规律、助力开阳经济发展的必要手段。

(一)外部经济发展战略转变
从国家层面看,从“十二五”转变到“十三五”经济形势和发展战略
都发生了改变,一是增长速度由高速转为中高速,二是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升级,三是增长动力由要素驱动、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从全省看,《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新跨越主基调,深入推进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主战略,突出抓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核心发展战略发生了转变。

同时,贵州省将大力扩大发展平台,大力推进“5个100工程”。

开阳县涉及产业园区1个(开阳县物流园区建设项目)、高效农业示范园区2个(开阳富硒茶科技园区创建项目、开阳生态高效农业示范区创建项目)、城市综合体1个(开阳汇德万象君汇城市综合体)、省级示范镇1个(龙岗镇)、市(州)示范镇2个(南江乡、楠木渡镇)。

开阳县涉及“5个100工程”项目较多、任务重,建设用地空间布局急需调整。

(二)开阳区位优势变化
贵开铁路为贵阳市到开阳县的城际客运专线,已于2015年通车。

2012年开工建设的贵瓮高速起于贵阳市环城高速东北环线,终点与遵义市道真至瓮安、铜仁市江口至瓮安等高速公路相衔接,目前已经建成开通。

开阳至息烽高速公路已于2015年建设开工,预计2017年底通车,届时,开阳至息烽车程将由原来的一个多小时缩短至半小时以内。

兰海高速遵义至贵阳段扩容工程已于2014年开工,途径开阳并与开息高速互通,在开阳县境内有4个高速闸道口,全线预计将于2017年底建成通车。

开阳港已完成洛旺河码头建设,目前提档升级工作正在进行过程中,开阳港作为黔中经济区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贵州“北入长江”航运建设的北大门将极大的完善开阳最大最重要的水运枢纽港口的作用。

交通网络的完善,让开阳从贵阳一小时经济圈转入半小时经济圈,对开阳县旅游资源开发、物流、产业结构调整、招商引资、城镇化建设、横向经济联合起到促进作用,同时能够加快开阳县与周边地区的经济整合和文化交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第十二条规划实施评估情况
(一)约束性指标执行情况
1、耕地保有量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贵阳市下达给开阳县的耕地保有量指标为65022.00公顷,根据开阳县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耕地面积为67414.43公顷,超过下达指标2392.43公顷,完成规划目标,耕地保护任务落实到位。

2、基本农田保护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贵阳市下达给基本农田保护面积指标为55500公顷,根据近几年来建设用地台账,全县建设项目均不涉及基本农田;同时结合全县的执法监察台账,全县内不涉及违法建设对基本农田的占用处理,基本农田数量和布局保持稳定。

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55500公顷,完成规划目标,很好的落实了基本农田保护任务。

3、整理复垦开发补充耕地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贵阳市下达给开阳县补充耕地指标是872.00公顷,根据开阳县土地整治项目台账数据,统计得到全县2006-2014年期间共计补充耕地414.00公顷,占补充耕地总指标的47.48%,年均补充耕地46公顷,补充耕地速度低于年均58.13公顷下达指标的要求,未完成规划目标。

开阳县土地整治补充耕地速度偏慢,其余补充耕地指标需在规划期内加快补充速度。

4、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执行情况
根据开阳县本轮土地规划增量目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不超过901.00公顷,年均新增建设占用耕地规模60.07公顷。

根据全县建设用地报批台账,2006—2014年间,新增建设占用耕地731.90公顷,已执行下达指标的81.23%,平均每年占用81.32公顷,比规划控制的年均占用量多21.25公顷。

截至2014年,全县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仅剩169.10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开阳县经济快速发展,对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需求巨大,新增建设占用耕地指标严重不足。

5、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本轮《规划》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控制指标为6266公顷,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全县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为6912.23公顷,已经超过下达指标646.23公顷,突破了规划目标。

开阳县在规划实施期间经济发展速度快,城乡建设及产业园区大力发展导致用地需求增加迅速,因此开阳需要严格控制城乡建设用地规模的快速扩大,提高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同时适当提高城乡建设用地规模指标,使开阳城乡建设用地用地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以内。

6、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下达的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指标为到2020年控制在105平方米。

截至2014年底,开阳城镇工矿用地面积为1719.46公顷,人均城镇工矿用地为78平方米,在控制指标范围内,完成规划目标。

开阳县城镇工矿用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显著,人均用地指标低于规划控制目标。

(二)预期性指标执行情况
1、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本轮《规划》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目标为9556公顷。

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建设用地总量由2005年的6937.36公顷增加到8430.52公顷,净增加1493.16公顷,评估时点的建设用地总规模已占规划控制目标的88.22%,剩余指标为1125.48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全县建设用地总规模指标控制良好,符合规划要求。

2、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本轮《规划》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控制目标为1622.00公顷。

根据2014年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城镇工矿用地规模为1719.46公顷,当前规模已超过规划控制目标97.46公顷,突破规划目标。

由于开阳在规划期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全县城镇工矿用地规模增长速度快,超过下达指标,不符合规划要求,因此需要在剩余规划期严格城镇工矿用地的增长,同时适当增加城镇工矿用地规模指标,使开阳这一指标符合规划要求。

3、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到2020年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规模指标为3290公顷,根据2014土地利用现状变更数据,全县交通水利及其他用地面积为1518.29公顷,占下达指标的46.15%,剩余指标为1771.71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为确保指标的合理分配使用,结合开阳实际情况,应予以调出部分交通水利及其他建设用地指标到城乡建设用地规模中。

4、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下达的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指标是2619.00公顷,规划期间年均新增建设用地174.60公顷。

规划实施到2014年实际新增建设用地1493.52公顷,实际年均增量为165.96公顷,剩余新增建设用地量为1125.33公顷。

从实际使用数据看,开阳县新增建设用地规模控制在合理范围内,没有突破规划下达指标,符合规划的要求。

5、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下达的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指标是1706.00公顷,规划期间年均占用113.73公顷。

规划实施到2014年实际占用农用地1180.00公顷,实际年均占用为131.11公顷,剩余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指标为526.00公顷,未突破规划目标。

从实际使用数据看,开阳县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规模使用较快,但是控制在规划下达指标以内,符合规划要求。

按照当前指标使用情况看,剩余指标已经无法满足今后一段时间的用地需求,需合理利用指标或者适当追加本指标。

6、亿元GDP耗地量指标执行情况
现行规划下达的亿元GDP耗地量指标是89公顷/亿元,经过测算,截止2014年开阳的实际耗地量为95公顷/亿元,超过下达指标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