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化学中考试卷与参考答案(2025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5年广东省佛山市化学中考复习试卷与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
1、下列物质中属于纯净物的是:
A. 空气
B. 海水
C. 氧化铁
D. 石灰石
【答案】C. 氧化铁【解析】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的,而混合物则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组成。
空气由氮气、氧气等多种气体组成;海水含有水、盐分等成分;石灰石主要成分是碳酸钙,但通常含有杂质;只有氧化铁是一种单一的化合物,符合纯净物的定义。
2、下列变化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A. 铁生锈
B. 蜡烛燃烧
C. 水结成冰
D. 食物腐烂
【答案】C. 水结成冰【解析】物理变化是指物质的状态或形式发生变化,但其化学性质不变。
选项中的铁生锈、蜡烛燃烧、食物腐烂都是化学变化,因为这些过程中都产生了新的物质;而水结成冰只是状态的变化,从液态转变为固态,没有新物质产生,因此是物理变化。
3、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物的是()
A. 甲烷
B. 二氧化碳
C. 乙醇
D. 苯
答案:B
解析:有机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但二氧化碳虽然含有碳元素,其性质和无机物相似,因此被归类为无机物。
甲烷(CH4)、乙醇(C2H5OH)和苯(C6H6)都是有机物。
4、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 铁与硫酸铜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 氢气与氧化铜反应生成铜和水
C. 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 铝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铝和氢气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选项A、B和D都符合这个定义。
而选项C中,氧化铁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是两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置换反应。
5、下列物质中,属于强电解质的是:
A. 蔗糖 (C12H22O11)
B. 醋酸 (CH3COOH)
C. 氯化钠 (NaCl)
D. 二氧化碳 (CO2)
答案:C. 氯化钠 (NaCl)
解析:
在水中能完全电离的化合物被称为强电解质。
选项中,蔗糖 (C12H22O11) 是非电解质,在水中几乎不解离;醋酸 (CH3COOH) 是弱酸,部分解离,因此是弱电解质;二
氧化碳 (CO2) 溶于水形成碳酸 (H2CO3),后者也是弱酸,所以 CO2 也不是强电解质。
只有氯化钠 (NaCl) 在水中完全电离成钠离子 (Na+) 和氯离子 (Cl-),因此它是强电解质。
6、已知某元素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1s² 2s² 2p⁶ 3s² 3p¹,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是:
A. 第三周期 IIA族
B. 第三周期 IIIA族
C. 第二周期 VIIA族
D. 第三周期 IA族
答案:B. 第三周期 IIIA族
解析:
根据给出的电子排布式1s² 2s² 2p⁶ 3s² 3p¹,可以看出该元素的外层电子排布为3s² 3p¹。
这意味着它有3个电子壳层,即位于第三周期。
此外,它的最外层有3个电子,表明它位于第IIIA族。
因此,该元素处于第三周期 IIIA族的位置。
7、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纯净物的是:
A、水(H2O)
B、氧气(O2)
C、空气
D、食盐(NaCl)
答案:C
解析:纯净物是指只由一种物质组成的物质。
A、B、D选项中的水、氧气、食盐都是由单一元素或化合物组成的纯净物。
而空气是由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气体混
合而成的混合物,因此不属于纯净物。
8、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无关
B、反应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C、反应速率与催化剂的量无关
D、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物理状态无关
答案:B
解析:化学反应速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反应物浓度的减少或生成物浓度的增加。
A选项错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的浓度有关;B选项正确,通常情况下,温度越高,反应速率越快;C选项错误,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D选项错误,反应物的物理状态(如固态、液态、气态)也会影响反应速率。
9、下列物质中,不属于有机化合物的是:
A、乙醇(C2H5OH)
B、二氧化碳(CO2)
C、甲烷(CH4)
D、苯(C6H6)
答案:B
解析:有机化合物通常是指含有碳元素的化合物,除了碳的氧化物(如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碳酸盐(如碳酸钠)和碳酸(H2CO3)等。
因此,二氧化碳(CO2)不属于有机化合物。
10、在下列化学反应中,不属于置换反应的是:
A、铁与硫酸铜溶液反应生成硫酸亚铁和铜
B、氢气与氧化铜在加热条件下反应生成铜和水
C、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
D、锌与稀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锌和氢气
答案:C
解析:置换反应是指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
在选项A、B和D中,都符合置换反应的定义。
而选项C中,氧化铁与一氧化碳反应生成铁和二氧化碳,这是一种还原反应,不属于置换反应。
11、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酸碱中和反应产物的是:
A、水
B、氯化钠
C、氢氧化钠
D、硫酸钠
答案:C
解析:酸碱中和反应是指酸和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
选项A水是酸碱中和反应的产物,选项B氯化钠是由酸(如盐酸)和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盐,选项D
硫酸钠是由酸(如硫酸)和碱(如氢氧化钠)反应生成的盐。
而选项C氢氧化钠是碱,不是中和反应的产物,而是参与中和反应的原料。
12、在一定条件下,将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发生的化学反应是:
A、CO2 + H2O = H2CO3
B、CO2 + Ca(OH)2 = CaCO3↓ + H2O
C、CO2 + CaCO3 = CaO + CO2↑
D、CaCO3 + H2SO4 = CaSO4 + CO2↑ + H2O
答案:B
解析:当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氢氧化钙溶液)中时,会发生化学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即CO2 + Ca(OH)2 = CaCO3↓ + H2O。
选项A是二氧化碳和水反应生成碳酸的过程,选项C是碳酸钙和氧化钙反应的过程,选项D是碳酸钙和硫酸反应的过程,这些都不是题目所描述的条件下的反应。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有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
1、以下物质中,属于同分异构体的是:
A. 乙醇(C2H5OH)和甲醚(CH3OCH3)
B. 氢气(H2)和氧气(O2)
C. 甲烷(CH4)和乙烷(C2H6)
D. 氯化钠(NaCl)和硝酸钾(KNO3)
答案:A
解析: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的化合物。
乙醇和甲醚的分子式都是C2H6O,但它们的结构不同,因此它们是同分异构体。
选项B中的氢气和氧气是不同的元素,选项C中的甲烷和乙烷分子式不同,选项D中的氯化钠和硝酸钾也是不同的化合物。
2、下列关于化学反应速率的说法正确的是:
A. 反应物浓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B. 温度越高,反应速率一定越快
C. 催化剂可以改变反应速率,但不能改变反应的平衡状态
D. 反应速率与反应物质量成正比
答案:B、C
解析:A选项错误,因为反应速率不仅仅取决于反应物浓度,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催化剂等。
B选项正确,因为温度升高可以增加分子运动速度,从而增加有效碰撞次数,提高反应速率。
C选项正确,催化剂通过降低反应活化能来加速反应,但不会改变反应的平衡常数或平衡状态。
D选项错误,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成正比,而不是质量。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水中存在氢氧根离子。
B、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是因为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
C、金属铝在空气中能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D、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粉,溶液中铜离子会与铁发生置换反应,生成铁离子和铜。
答案:ABCD
解析:
A选项正确,氢氧化钠溶液显碱性是因为水中存在氢氧根离子(OH-),氢氧根离子使得溶液呈碱性。
B选项正确,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反应方程式为:CO2 + Ca(OH)2 = CaCO3↓ + H2O。
C选项正确,金属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形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该薄膜可以阻止铝进一步氧化。
D选项正确,根据金属活动性顺序,铁比铜活泼,铁粉与硫酸铜溶液反应,铁会置换出铜,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铜。
反应方程式为:Fe + CuSO4 = FeSO4 + Cu。
三、填空题(本大题有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1、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若反应物A和B的化学计量数分别为2和3,反应生成物C的化学计量数为1,已知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0,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30,则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_______ 。
答案:40
解析: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反应物A和B与生成物C的质量比为2:3:1。
设C 的相对分子质量为x,则有以下比例关系:
2 * 40 :
3 * 30 = 1 : x 80 : 90 = 1 : x 通过交叉相乘得到:
80x = 90 x = 90 / 80 x = 1.125 * 40 x = 45 因此,C的相对分子质量为45。
2、在实验室中,为了除去NaOH溶液中的Ca(OH)2杂质,通常会加入适量的Na2CO3溶液。
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说明反应的原理。
答案:Ca(OH)2 + Na2CO3 → CaCO3↓ + 2NaOH
解析:在这个反应中,Ca(OH)2和Na2CO3反应生成CaCO3沉淀和NaOH。
这是由于CaCO3的溶解度比Ca(OH)2低,因此CaCO3会从溶液中沉淀出来,从而实现除去Ca(OH)2杂质的目的。
化学方程式中的“↓”表示CaCO3沉淀。
3、在实验室里,常用的气体发生器是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 。
答案:Zn + H2SO4 → ZnSO4 + H2↑
解析:锌和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锌和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按照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先写反应物,后写生成物,中间用箭头连接,生成气体氢气用“↑”标注。
4、下列物质中,属于酸的是 ______ 。
答案:A(假设选项A为HCl)
解析:酸是电离时产生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假设选项A是盐酸(HCl),它符合酸的定义,因此选A。
其他选项如果为碱、盐或氧化物等,则不符合酸的定义。
5、实验室中常用蒸发的方法来分离可溶性固体和液体。
在蒸发过程中,为了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导致液体飞溅,通常在蒸发皿上放置一个 _______ ,使液体受热更加均匀。
答案:玻璃棒
解析:在实验室进行蒸发操作时,为了确保液体受热均匀,防止局部过热导致液体飞溅,我们会在蒸发皿上放置一根玻璃棒。
玻璃棒不仅可以使热量在液体表面均匀分布,还能起到搅拌的作用,有助于加快蒸发速度。
四、计算题(5分)
题目:
已知某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10,该化合物在氧气中完全燃烧时,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若完全燃烧10g该化合物,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 g,且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质量比为2:3。
(1)写出化合物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
(3)计算完全燃烧10g化合物A需要氧气的质量x。
答案:
(1)化学方程式:C4H10 + 6.5O2 → 4CO2 + 5H2O
(2)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
解析:
(1)根据题目,化合物A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为:C4H10 + 6.5O2 → 4CO2 + 5H2O。
(2)化合物A的分子式为C4H10,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如下:
相对分子质量= 12×4 + 1×10 = 48 + 10 = 58。
(3)计算完全燃烧10g化合物A需要氧气的质量x。
由化学方程式可知,1mol化合物A需要6.5mol氧气,化合物A的相对分子质量为58,所以1g化合物A需要6.5/58 mol氧气。
设完全燃烧10g化合物A需要氧气的质量为x,则有:
10g化合物A × (6.5/58 mol氧气/1g化合物A) = x
解得:x ≈ 11.2g
所以,完全燃烧10g化合物A需要氧气的质量为11.2g。
五、综合题(本大题有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第一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以下是对某化学反应实验的描述,请根据描述回答相关问题。
实验描述:取一定量的铜片,置于盛有浓硫酸的烧杯中,加热反应。
观察到铜片逐渐溶解,溶液颜色变为蓝色,同时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产生。
问题:
(1)请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2)该实验中,浓硫酸起到了什么作用?
(3)如何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
(4)该实验的目的是什么?
答案:
(1)化学方程式:Cu + 2H2SO4(浓)→CuSO4 + SO2↑ + 2H2O
(2)浓硫酸在该实验中起到了氧化剂的作用,使得铜片发生氧化反应。
(3)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为二氧化硫(SO2),可以通过以下方法处理: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
(4)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以及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
解析:
(1)根据实验描述,铜片与浓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铜、二氧化硫和水,化学方程式为Cu + 2H2SO4(浓)→CuSO4 + SO2↑ + 2H2O。
(2)在该反应中,铜片被氧化,失去电子,成为铜离子(Cu2+);浓硫酸中的硫酸根离子(SO42-)接受电子,成为硫酸铜(CuSO4),起到氧化剂的作用。
(3)二氧化硫是一种有毒气体,具有刺激性气味。
为了处理实验过程中产生的刺激性气味气体,可以通过将气体通过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生成亚硫酸钠(Na2SO3)和水,从而降低二氧化硫的浓度。
(4)该实验的目的是观察铜与浓硫酸反应的现象,了解浓硫酸的氧化性,以及二氧化硫气体的产生。
通过这个实验,可以加深对化学反应和物质性质的认识。
第二题
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系列化学实验问题,请根据实验原理和步骤进行分析。
实验背景:某化学小组为了探究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对醋酸(CH3COOH)中和反应的影响,进行了以下实验。
实验步骤:
1.准备四组相同体积的醋酸溶液,分别编号为A、B、C、D。
2.将A、B、C、D四组醋酸溶液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NaOH溶液,使醋酸与NaOH按1:1的摩尔比反应。
3.在反应过程中,用pH计实时监测各溶液的pH值,记录下开始反应时的pH值和反应完全时的pH值。
4.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
组别NaOH浓度(mol/L)开始pH值反应完全时pH值
A0.1 4.59.0
B0.2 4.08.5
C0.3 3.58.0
D0.4 3.07.5
问题:
1.根据实验数据,分析NaOH浓度对醋酸溶液pH值的影响。
2.若要使醋酸溶液的pH值从4.5调整到7.5,应选择哪一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为什么?
3.请简述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误差来源及其可能的解决方法。
答案:
1.分析:从实验数据可以看出,随着NaOH浓度的增加,醋酸溶液的开始pH值逐渐降低,反应完全时的pH值逐渐升高。
这是因为NaOH是一种强碱,它能与醋酸中的氢离子(H+)发生中和反应,减少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从而使溶液的pH值升高。
2.答案:应选择A组NaOH溶液进行中和反应。
因为A组NaOH溶液的浓度最低,能够使醋酸溶液的pH值从4.5调整到7.5,而不会过度中和,导致pH值超过7.5。
3.误差来源及解决方法:
•误差来源:pH计读数误差、NaOH溶液浓度误差、醋酸溶液体积误差、反应时间控制误差等。
•解决方法:
•定期校准pH计,确保读数的准确性。
•使用标准溶液进行NaOH溶液浓度的标定,确保浓度的准确性。
•使用量筒准确量取醋酸溶液,减少体积误差。
•通过控制反应时间,确保反应充分进行,减少时间误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