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在生物教学中实施“高效课堂”
作者:杨志荣
来源:《神州》2012年第09期
【中图分类号】G63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071(2012)03-0280-01
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因此要求教师在生物教学中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地学习,使每一个学生得到充分发展。
因此,如何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就是一个很值得探讨的课题。
我认为要想实现生物课堂教学的高效率,生物教师必须做到:
1 高效备课
(1)有效备课要求对教材有效利用,并“再度开发” 。
教师只有认真学习教学大纲和吃透教材,才能准确把握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才能在教学中做到有的放矢。
生物课堂教学的目的要求,要从知识教育、能力培养和政治思想教育三方面综合考虑,不能顾此失彼。
但传统备教材中,教师一般主要是分析本节内容在本章中的地位,教材重难点,与前后知识的联系等。
而有效备课应更强调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情绪状态对教材进行“再度开发”。
即对教材内容重新选择、组织和排序,也就是说教师要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
(2)有效备课要求对学生学情的把握。
考虑学生的求知热情学生并不只是一张白纸。
现代社会中,孩子在信息渠道中已有了一定的积淀,教师必须考虑学生的实际水平和接受能力,同时,有效备课更要强调“如何让学生对学习这些知识保持热情”。
因为学生的学习状态并不限于知识水平,而在于求知熱情。
2 高效讲授知识
(1)有效讲授要求做好观察、实验,加强直观教学。
教师在安排观察、实验内容的教学时要重视和设法克服教学内容、时间与自然季节不相符的困难。
必须有计划地做好观察和实验材料的采集、培植、饲养和保存等工作,否则过了适宜的季节,也就错过了最佳的教学时机。
(2)有效讲授要求给学生呈现目标。
由于目前的课堂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多样化可能会造成学生只关注形式的热闹和参与的开心,却抓不住核心内容,所以有必要在课堂教学的开始时,教师可以用多媒体或小黑板等多种形式反应本节课的具体学习目标,目标定向后,学生心中有目标,努力有方向,学习的主动性增强,学习效率也会提高;目标定向后,教师心中有程序,活动有步骤,讲评有重点,有效克服了教学的随意性。
(3)有效讲授要求理论联系实际。
在讲葡萄酒,果醋,腐乳的制作后,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的时间自己制作产品,开学后拿来评比,作为学生评价的一部分,这样既避免了教学脱离实际的问题,又培养了学生动手实践的能力。
再者,由于生物和人的健康密切联系,学生比较感
兴趣,我在讲授乳酸菌时,联系到喝酸奶的好处,喝的最佳时间等学生易忽略的问题,响应当今提倡健康的饮食方式,让他们真正感到学有所用。
3 高效提问问题
(1)有效提问要求问题保持大众性。
提问能引起大多数同学的思维共鸣,学生跃跃欲试,争先恐后要求回答,课堂气氛可立即活跃,提问要向全体学生发问,抽答面要广,这就必须要求所提问题必须具有大众性。
提问之后要留有时间给学生思考,在适当的时候可以增加提问的难度,但难度不可过高,教师可以相应引导。
同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可以选择适当的问题进行回答。
(2)有效提问要求问题有一定的价值。
课堂上恰当设问是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落实启发式教学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生物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提出的问题一定要具有启发性,鼓励学生提问和争论。
不论是讲解还是做观察实验,都要设计好调动学生思维的问题,突出启发性,而不是告诉学生结论,以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3)有效提问要求避免“满堂问”。
曾经的教学是“满堂灌”,新课程下要求以学生为主体,把课堂还给学生,于是“满堂灌”的现象少了,但我们的课堂又遭遇到了“满堂问”的尴尬。
教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诸如“对不对”、“是不是”等低级问题充斥课堂,这种课堂气氛可能是活跃了,但学生收益不多,虽然在形式上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但本质上没变,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教育模式。
这种“满堂问”的教学淹没了教学重难点,挤占了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时间,也限制了学生思维。
(4)有效倾听。
在学习过程中,如果希望学生学会倾听,那么也必须从教师的耐心倾听开始。
教师在提问后,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和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一个具有倾听意识和习惯的教师不会仅仅满足于听到了学生的言辞,他还善于在倾听时察言观色,了解学生言辞背后的思绪和性情、欲望和需求,并加以热情地呵护和细心地引导。
在倾听的过程中要有回应,比如对对方说的问题点头示意或做出相应的反应。
有效教学意味着教师要善于耐心地倾听学生的声音,关注学生的想法。
教师可以通过追问、补充学生的回答,让学生感觉到教师一直在关注问题的回答进展,这样会自然而然的激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4 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这就要求教师还必须在课堂练习题的设计和灵活使用上下功夫。
生物课堂教学中安排学生练习的时间要根据教学内容的不同需要灵活掌握,可以安排在刚上课的复习巩固时,可以穿插在新知识的传授过程中,也可以放在课堂教学内容完成后。
课堂练习题的提前设计和课堂上的灵活使用,能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
教师可以据此调整教学节奏,及时进行矫正教学等。
这对确保生物课堂教学优质、高效十分必要。
例如,在讲解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的概念时,列举婴儿吮奶、寒冷使人打哆嗦、谈虎色变、望梅止渴等反射活动,请学生辨别等,其
检测和巩固效果都非常好。
练习到位,当堂检测、巩固课堂教学效果,是实现生物课堂教学高效率的有力保证。
此外,激励性反馈还能给学生带来成就感和成功体验,这也是生物教学加强“有效教学”的一种策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点和以及围绕重点思考问题的方法。
第二、让学生“讲一讲”。
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对于那些容易混淆的概念、难以掌握的内容,应积极引导学生去议,鼓励学生去讲。
在讲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出现的差错、漏洞,教师要特别耐心地指导,帮助他们逐步正确表述。
第三、带动学生“做一做”。
让在学生动手操作、实验中得出结论,锻炼学生的思维和动手能力。
第四、引导学生“想一想”。
养成解题后反思的习惯,反思自己的思维过程、反思知识和解题技巧、反思多种解题的优劣、反思各种解题方法的纵横联系,适时地组织学生展开想象。
第五、引导学生学会“复习”。
俗话说“温故知新”,这就要求我们对学过的知识要经常复习。
复习有多种,根据复习的时间与内容,可以把复习分为两种,一种是课后复习,即每次上课后复习,一般在当天进行。
一种是系统复习,是在较长时间后,集中一段时间对整体性的内容进行系统的复习,包括单元复习、阶段复习、考前复习等,教师要多向学生介绍复习的方法和技巧。
3 发展学习能力,让学生学有创见
在数学教学中,我们不但要让学生学会学习,更要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让学生创造性学习。
首先,要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深入分析并把握知识间的联系,从学校实际出发,依据数学思维的规律,提出恰当的、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去启迪和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同时采取多种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猜想、归纳、类比、联想等思想方法,主动发现和提出问题。
其次,要引导学生广开思路,重视发散思维。
教师要精选一些典型问题,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猜想、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4 注重因材施教,让学生有个性
教学本身就包括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学生的个性差异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一个重要方面。
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因人施教,对“兴奋型”的学生可以“以忙制动”、“以动制动”等方法。
根据他们反映快、愿意表现自己看法的特点,多让他们发表自己的看法,多让他们操作、演示,让“抑郁型”学生发表不同看法。
让积极发言又丢三落四的学生讲清算理,分析算式。
这样,围绕教学的内容与要求,根据学生气质差异因人施教,既有统一要求,又能发展学生特长,使他们的长处得到充分发挥。
数学教学中学生个性的培养,有广阔的空间。
教师可从学生的个性特点、兴趣爱好出发,帮助他们建立兴趣小组,利用数学园地开辟“一题多解”等栏目,推荐不同的解法,展现不同的见解,定期举办讲座、竞赛等活动既要根据学生个性差异的相似性进行分组活动,又要留出个人自由支配的时间。
这些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活动构成了数学学习的整体,保证了学生潜能的发挥。
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个性,数学教学也要注入时代的活水,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校门,开展与数学相关的研究性学习。
总之,要让学生主动学习数学,教师必须转换角色,接受“教师应当作为学生学习的活动的促进者,而非知识的传授者”的观点。
致力于“为学生的学习活动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培养学习共同体”,从而正确发挥教师在教育和教育对象之间的“媒介”作用,这样,才能把培养和发展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落到实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