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的临床效果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1473 ●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May 29(9)
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的临床效果
张建伟(栾川县中医院,河南栾川471500)
摘要:目的 探讨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的方法与临床效果。

方法 选取2013年6月~2016年11月收治的62例胃微小间质瘤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肿瘤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肿瘤完整切除率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术后3、6个月复查均无肿瘤残余与复发。

结论 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临床应用安全、疗效肯定。

关键词:胃间质瘤;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内镜下黏膜剥离术
中图分类号:R735.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1-8174(2018)09-1473-02
胃间质瘤起源于胃壁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具有潜在恶性,好发于胃底、胃体部,多见于中老年患者,近年发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

其临床表现不典型,多在胃镜检查时发现,晚期可出现腹痛、腹胀、恶心、食欲不振、黑便等症状,手术切除为胃间质瘤最有效的治疗手段。

胃镜下切除创伤小、并发症少、术后恢复快,已广泛应用于临床。

2013年6月~2016年11月我院采用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临床疗效显著。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62例胃间质瘤患者。

其中男33例、女29例;年龄29~71(51.2±10.7)岁。

49例患者无明显症状,于胃镜检查时发现,13例患者出现非特异性上消化道症状如腹痛、食欲不振、腹胀等,肿瘤位于胃底23例、胃体35例、胃窦4例,均为单发病灶,表面黏膜光滑,边界清晰,最大直径5~12(8.7±1.9)mm,超声内镜检查肿瘤位于黏膜肌层或固有肌层,未见潜在恶性征象,多层螺旋CT扫描肿瘤无浆膜层浸润及转移病灶。

经医院伦理学委员会准许。

将6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1例。

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肿瘤大小等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患者对本研究均知情并签署同意书。

1.2 方法选用Olympus GIF-H260电子胃镜、Olympus GF-UE260超声内镜、ERBE ICC-200高频电刀、氩离子凝固器、透明帽、圈套器(天医医用公司)、肽夹(Olympus 公司)等,超声探头频率12MHz。

常规术前准备,静脉复合全麻,360度超声扫描明确病灶回声、层次、大小、边界等。

手术方法:(1)对照组采用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于病灶边缘0.5cm处氩离子凝固标记,亚甲蓝甘油果糖液标记点黏膜下注射,沿标记点切开显露病灶,IT刀沿瘤体边缘剥离后切除瘤体,出现小血管出血者氩离子或热活检钳凝固,并发穿孔或可能穿孔者钛夹夹闭创面。

(2)观察组采用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内镜安装套扎器后送至病变位置,强力负压吸引病灶入透明帽,待视野完全变红后续吸引30s,确认瘤体完整套入,类似饱满、表面光滑的假蒂息肉样物,皮圈套扎瘤体根部,适度牵拉圈套器,缓慢切除肿瘤并取出,检查包膜完整与否,处理裸露血管,常规钛夹夹闭创面。

术后甲醛溶液固定标本、病理检查,禁食48h,并发穿孔者留置胃肠减压,给予质子泵抑制剂、胃黏膜保护、抗生素以及营养支持与对症治疗,观察患者有无腹痛、腹胀、出血等表现,以及引流液颜色、量等。

1.3 临床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肿瘤完整切除率、并发症发生情况。

术后第3、6个月复查胃镜,观察有无瘤体残留、复发及转移。

1.4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检验。

P<0.05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肿瘤完整切除率比较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1)。

见表1。

观察组一次手术完整切除率为100%(31/31),对照组一次手术完整切除率为96.8%(30/31),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

表1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s)
n手术时间(min)术中出血(ml)观察组
对照组
31
31
35.8±11.2
72.3±26.4
7.3±2.2
13.6±.4.1 2.2 两组术中、术后并发症情况比较观察组术中出

1474

Mod Diagn Treat 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8 May 29(9)
血、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显著
(P <0.01)。

见表2。

并发穿孔患者均于术后保守治疗愈合,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两组均无肿瘤残余与复发。

表2 两组手术并发症情况比较[n(%)]
n
出血
穿孔
发生率(%)观察组对照组
31312(6.5)6(19.4)1(3.2)5(16.1)
9.7
35.53 讨论
胃间质瘤发病机制未明,有潜在恶性,起源以固有肌层居多,好发于胃底、胃体部,多为单发,呈非浸润生长,边界清晰,极少淋巴结转移。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与肿瘤大小、位置等直接相关,早期无明显症状,多经胃镜检查发现,后期可出现上腹饱胀、疼痛不适等,病灶较大者可出现消化道梗阻、出血等,早期诊治十分重要。

内镜检查可准确定位与观察病灶,避免胃肠道气体干扰,经超声扫描了解
病灶组织学特征及周围器官情况
[1]
,CT 可协助判断病灶位置、有否浸润转移等,利于术前定性与分期,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或术前新辅助放化疗及预后评估
[2]。

手术为胃间质瘤最有效治疗手段,可依肿瘤大小选择内镜下黏膜下剥离、电切、套扎、黏膜挖除等术式,瘤体应剥离完整,避免破裂造成腹腔种植与转移,直径超过5cm 者因内镜下手术风险较大,瘤体难以取出,并发症多,应选择经腹腔镜或开腹手术。

胃微小间质瘤直径小于2cm ,仍有恶性潜能,患者多无明显临床症状,常规检查不易发现,镜下表现为黏膜下半球形或球形病变,表面黏膜光滑,顶部多无溃疡,超声胃镜扫描显示低回声肿块影, 边缘光滑、界限清楚,回声多均匀。

超声胃镜对胃微小间质瘤诊断有较好的灵敏性和准确度,较常规胃镜具有
更为显著的临床优势
[3]。

对瘤体边界不规则、存在囊性空腔或强回声灶、回声不均匀及周边淋巴结异常者,应考虑恶性胃间质瘤之可能。

胃微小间质瘤经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
操作简便,牵引力可控,黏膜下层显露较好,术野清晰,病灶切除后圈套器带出体外,手术时间明显缩短,且可重复套取。

术中不要求将病灶完全收于圈套器中,以免过分收所致牵拉过度,可有效减少术中损
伤、出血及穿孔
[4]
,胃底部肿瘤因粘膜与透明帽接触不严密,致瘤体难以完全吸入,应注意操作。

胃间质瘤胃镜下切除并发症主要是出血与穿孔,术中应吸
净胃底黏液,避免消化液外漏
[5]
,仔细止血,对出现穿孔者金属夹夹闭穿孔及创面,必要时给予荷包缝合,金属夹联合荷包缝合修补胃壁穿孔安全有效,保
留了正常生理结构
[6]
,经术后胃肠减压、质子泵抑制剂、抗生素应用及支持对症治疗,一般均可愈合。

本研究中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术中出血、穿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 <0.01);肿瘤完整切除率观察组略优于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 >0.05);术后3、6个月复查胃镜,两组均无肿瘤残余与复发。

综上,内镜下套扎法黏膜切除术治疗胃微小间质瘤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缩短,并发症少,疗效肯定,适于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朱建伟,王 雷,郭杰芳,等.超声内镜在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中的应用
价值[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6):342-344.
[2] 杨 英,陈炳芳,丁炎波,等.超声内镜辅助内镜治疗源于胃固有肌层
间质瘤的价值探讨[J ].现代消化及介入诊疗,2014,19(5):326-328.[3] 徐春红,骆 泉,秦月花.超声内镜对胃微小间质瘤的诊疗价值分析[J ].
中国基层医药,2016,23(12):1761-1764.
[4] 肖 君,韩树堂,李 惠,等.圈套器牵引法辅助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
消化道平坦型病变的价值探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6,33(4):248-250.
[5] 李伏超,史冬涛,周晓俊,等.内镜与腹腔镜切除胃间质瘤的临床对比研
究[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2):69-71.
[6] 吴 洁,王 翔,缪 林,等.荷包缝合法闭合胃底间质瘤剥离术所致胃
壁缺损的临床应用[J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0)597-599.
收稿日期:2017-12-20
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及疗
效比较
娄翠英(通许县人民医院,河南 通许 475400)
摘要:目的 对比分析腹腔镜与开腹子宫切除术对卵巢功能影响及疗效。

方法 选取2015年3月~2017年3月于我院行子宫切除术的84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

治疗组患者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对照组患者行开腹子宫切除术。

比较两组手术时间等观察指标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两组治疗前以及治疗6个月后的性激素水平变化。

结果 治疗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均少于对照组,治疗后的FSH 、LH 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