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四单元试卷
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一、语言的积累与运用。
(35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酝酿.(niànɡ)贮.蓄(zhù)粗犷.(kuànɡ)澄.清(dènɡ)
B.花苞.(bāo)嘹.亮(liáo)应.和(yìnɡ)黄晕.(yùn)
C.莅.临(wèi)看.护(kàn)抖擞.(shù)卖弄.(nònɡ)
D.朗润.(rùn)婉转.(zhuǎn)水藻.(zào)静谧.(mì)
2、下列词语书写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闲遐耐人寻味精疲力竭扬扬得意
B.凛冽五脏六腑精打细算勇往直前
C.遗孀姗姗来迟千钧重负小心冀冀
D.严瑾天涯海角心有灵犀海市蜃楼
3、下列加点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一别具匠心
....的设计,赢得了评委的一致好评。
B.面对越来越高的求职门槛,许多大学生叹为观止
....。
C.在晚会上,同学们看到精彩的表演,忍俊不禁
....地大笑起来。
D.为了让学生中考能取得更好的成绩,老师们处心积虑
....为他们辅导。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珍视杨绛留下的宝贵精神遗产,就是对她最真挚的怀念。
B.电视剧《欢乐颂》播出时,收视观众和点击率一路飙升,引起了业界的关注。
C.有人建议,一旦遇到雾霾天气,可采取临时交通管制、错峰上下班、停工停课。
D.徐凝的一首诗,让扬州与明月结下了难以分开的不解之缘。
5、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方法判断错误的一项是( )
A.老头子狠狠地说:“为什么不能?”(反问)
B.多水的江南是易碎的玻璃,在那儿,打不得这样的腰鼓。
(比喻)
C.布谷鸟开始唱歌,劳动人民懂得它在唱什么:“阿公阿婆,割麦插禾。
”(拟人)
D.一会儿翅膀碰着波浪,一会儿箭一般地直冲向乌云,它叫喊着,——就在这鸟儿勇敢的叫喊声里,乌云听出了欢乐。
(排比)
6、下列语句排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这种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感情的修辞手法,就是比拟的一种,我们称之为拟人。
②在一些作品中,小鸟会说话,鱼儿会跳舞,小溪也能唱起欢乐的歌……
③还有一种比拟,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甲物当作乙物来写,我们称之为拟物。
④这曾经激发起我们多少美妙的幻想。
A.①③②④ B.①②④③ C.②①④③ D.②④①③
7、古诗文默写。
(1)__________,影入平羌江水流。
(2)夜发清溪向三峡,__________。
(3)岐王宅里寻常见,__________。
(4)__________,落花时节又逢君。
(5)《论语》中阐述学习和思考的辩证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6)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常用“__________,__________”来表示要随时向周围有长处的人学习请教。
(用《<论语>十二章》中的原句填空)
二、文言文阅读。
(15分)
李生论善学者
王生好学而不得法。
其友李生问之曰:“或谓君不善学,信乎?”王生不说,曰:“凡师之所言,吾悉能志之,是不亦善学乎?”李生说之曰:“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盖学贵善思,君但志之而不思之,终必无所成,何以谓之善学也?”王生益愠.,不应而还走。
居五日,李生故寻王生,告之曰:“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冀闻道也。
余一言未尽,而君变色以去。
几欲拒人千里之外,岂善学者所应有邪?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①,盍改之乎?不然,迨②年事蹉跎,虽欲改励,恐不及矣!”王生惊觉,谢曰:“余不敏,今日始.知君言之善。
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③。
”
(注)①厌:满足。
②迨:等到。
③炯戒:明显的警戒。
1.下面句子朗读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
A.或谓/君不善学B.君/但志之而不思之
C.迨年/事蹉跎D.请铭之坐/右以昭炯戒
2.解释文中加点字的意思。
(1)愠(________)
(2)始(________)
3.翻译下列句子。
(1)夫善学者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2)学者之大忌,莫逾自厌,盍改之乎?
4.李生认为怎样才是“善学”?(用原文回答)
5.读完上面这则故事,说说从王生身上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学习方面的启示。
1.A
2.(1)恼恨(2)才
3.(1)那些善于学习的人,不把向地位比自己低的人请教当成耻辱,学习别人好的地方。
(2)学习最忌讳的事,莫过于满足自己所学的知识你为什么不改正呢?
4.①学贵善思;②不耻下问,择善而从之。
5.①好学更要得法;②虚心接受别人正确的意见。
三、现代文阅读。
(30分)
1、你要做什么呢
王安忆
①在我学琴的时候,一个唱歌的朋友带我去见一个拉琴的朋友。
路上,他告诉我,那朋友琴拉得很漂亮,因为成分不好,屡次上调不成,投考文工团也终因政审不合格而不成。
②真倒霉啊!我叹息。
此时,我亦在农村,亦在投考文工团。
成分尚说得过去,问题则是业务能否及格了。
③我懵里懵懂地跟着唱歌的朋友拐进一条弄堂,走上一弯木楼梯,来到他家。
他引我们走进一间亭子间,让我拉琴给他听。
他很认真地看着我拉琴,听我拉完
一支曲子,给我讲了些什么。
讲的什么我全忘了。
④后来,他拉给我看,拉得很认真,拉完一支曲子,又给我讲了些什么。
讲的什么,我也全忘了。
⑤最后,他帮助我处理了两支曲子,以应付招考。
他讲了许多,我都记不得了。
⑥“每天练四个小时才好。
”他对我说——这个,我记得的,他正伏在桌上帮我修改谱子。
我不响。
停了一会,我说:“我并不喜欢拉琴。
”“那么,你喜欢做什么呢?”他回过头来看了我一眼,微笑着说,“你要做什么呢?”我不响。
过后,我们告别了,走下了木楼梯。
⑦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
于是,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一切都写尽写完了,却还要写。
实在没什么可写的了,忽然想起了那个人的那一句话:
⑧“你要做什么呢!”
⑨很多日子过去了,很多悲欢成了往事。
终于考上了文工团,自己明白不是拉琴的料,又不知自己究竟是做什么的料。
无聊的时候,东想西想,偶尔会想起这个人,他微笑着对我说:
⑩“你要做什么呢?”
⑾后来,不知不觉地写起小说,被叫做“作家”。
深感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
每日早起晚睡,煞有介事地写来写去,写完许多白纸和墨水。
忙得很欢,心中不再有空处去乱拽情感来排解了。
倒是充实。
⑿然而,眼看着偌多的劳动者为社会创造切实可见的物质财富,科学家实践着新的技木革命,运动员赢得锃亮的金牌,让全世界抬头仰望五星红旗升起……看到自己忙来忙去为了一张白纸,真觉得空洞得可以,不着天又不着地。
忽又茫然起来,想洗手不干。
胡思乱想起来,有时候又会想起那位萍水相逢的朋友,他微笑着转过头对我说:
⒀“你要做什么呢?”
⒁是呀,我要做什么呢?一个人总必须要做点什么,否则就更加空洞了。
也只有这样了。
只有这样做下去,既然一个人总要做点什么。
不做什么,会平添烦
恼。
无事生非嘛!
⒂多少悲欢变成往事,往事又过去。
淡了的淡了,忘了的忘了,不愿想的就不去想,不愿忘的就写下采。
可是有一种东西是你没想而又没忘的,它像是被记忆的筛子误留下的一颗小小的微粒,躲在记忆的角落。
⒃我再记不起那是一条什么马路,一弯什么样的楼梯,一间什么样的亭子间。
我不知道他叫什么名字,在哪里工作,现在怎样,还好吗?我只记得他对我说过这样一句话:
⒄“你要做什么呢?”
⒅是啊。
我要做什么呢?我总要做点什么吧!
(选自《广州日报》2017年6月1日,有删改)1.“你要做什么呢”在文章中反复出现,请从结构上分析其作用。
2.阅读第⑦段中画横线的句子,按要求回答问题。
那样的年龄,莫名其妙地有着一肚子莫名其妙的情感,找不到出口,也是难受的事。
于是,使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写一只娃娃,写隔壁的男孩子……(1)“莫名其妙”在一个句子中出现两次,请分析妙处。
(2)“写一些见不得人的诗”,如何理解“见不得人”?
3.文中—再写到拉琴的朋友教给我的—些技巧,我都“忘了”“记不得了”,这样写有什么用意?
4.关于写小说这件事,文章⑾⑿两段有看似矛盾的描述,请结合加点词语谈谈作者产生不同感受的原因。
5.“你要做什么呢?”作者不断问自己,也在问每一个读者,结合文章和自己的生活,说说你从中悟到了什么?
2、开在心里的橘子花
徐光惠
①周日的清晨,穿上运动装前往郊外的南山。
山风徐徐,吹拂着脸庞。
突然,隐隐闻到一股淡淡的清香,我四处张望,并没有看见有花啊。
我循着花香一路寻去,转过一座小山坡,顿觉眼前一亮,满眼缤纷,这里竟是一片翠绿的橘林。
②小小的橘子花缀满枝头,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真香啊!它静静的开着,不张扬,不喧哗,自然开放
在荒郊僻野。
一阵风吹过,几朵小花飘落于掌心,花瓣虽已渐渐枯落,却仍可嗅到淡淡余香,我的心里充盈着满满的感动。
③小时候,故乡很多人都会栽种橘树,父亲在老屋后也种了两棵。
用不着精心打理,经过阳光雨露的沭浴,橘树很快长得高大茂盛,绿意盎然。
每年清明几场春雨后,初夏的某天,似乎只一夜之问,你家的橘子花开了,他家的橘子花开了,全村的橘子花都开了,整个村子浸透在醉人的花香里。
我和小伙伴们常常跑到树下玩耍,摘几朵橘子花别在发间,披着满身的花香,欢天喜地满村子疯跑。
这时,父亲看着满树橘花,脸上露出笑容。
“看这花开得多好,今年橘子收成一定不错啊!”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
④橘子成熟了,我们几兄妹帮着父母采摘橘子,分享着收获的喜悦。
橘子圆溜溜、黄橙橙的,酸甜可口。
父母每年都会送些给亲戚、乡邻,自家也留一些。
有一年,橘子遭了虫害,收成很少,母亲把橘子锁在柜子里,家里来了客人才拿出来招待,我们才能分到几瓣吃,让人觉得心里欠欠的。
⑤一次放学回家路上,我和同伴路过一片橘林,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刺激着我的味蕾。
我咽了咽口水,瞄了一眼身边的同伴。
同伴环顾四周悄然无人,便给我使了个眼色,我们迅速摘下了两个橘子,飞也似地逃离橘林,心怦怦乱跳。
掰开橘子一阵狼吞虎咽,酸甜的滋味让我们开心不已。
我舍不得全部吃掉,便留下几瓣放书包里。
⑥晚上,我悄悄拿出剩下的几瓣橘子,不巧被进屋的父亲发现。
他沉着脸问:“小惠,哪来的橘子?”“我,我,别人给的……”我支支吾吾地,低下头不敢看父亲的脸。
“是不是在村头树上摘的?听说下午有人偷摘橘子了。
”我的脸唰地红了:“爸,我,我错了!”
⑦“你记住了,别人家的东西,咱千万不能拿,做人一定要堂堂正正。
”我点点头,为自己的行为感到羞愧。
父亲的声音不大,却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让我牢记一生,时刻提醒自己要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
④橘子花开了一年又一年,父亲已过世多年,不知道那老屋后的橘子花开了吗?——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
——摘自《中国电视报》2018年04月19日(有删改)1.文章以“开在心里的橘子花”为标题,有何作用?
2.从记叙顺序角度看,删掉第①②段将影响文章的表达效果,请说明理由。
3.结合语境,品味第②段画线句中加点词语的表达效果。
金黄的花蕊一团团,一簇簇,挤挤挨挨,肆意绽放,像调皮可爱的小精灵。
4.怎样理解第⑧段画线句“于我,它们一定开了,开在我的心里,芬芳着我生命的每一天”的含义?
5.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选文语言形象生动,情真意切,有浓郁的抒情意味。
B.第③段中“他仿佛已看见金黄的橘子缀满枝头”一句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形象写出了父亲对橘子丰收的憧憬。
C.阅读第③④段,可以感受到作者故乡民风的淳朴和家庭的温馨和睦。
D.第⑤段中“树上的橘子笑红了脸,像一个个晶莹的红灯笼”是景物描写,生动写出了橘子熟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看到满树红橘子的喜悦心情。
四、写作题(40分)
根据下面的题目和要求作文。
日出日落花开花谢是风景,风起云涌山高水阔是风景……风景是大自然的恩赐;静阅万卷诗书是风景,洞察世间百态是风景……风景是生活的馈赠。
慢慢走,用心赏,最美的风景在路上。
请以《风景在路上》为题目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
参考答案:
一
B
B
A
A
D
D
(1)峨眉山月半轮秋(2)思君不见下渝州(3)崔九堂前几度闻(4)正是江南好风景(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6)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二
三
1.(1)呼应标题(点题);(2)线索分明,脉络清晰;(3)回环往复,层层推进。
2.(1) 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出它的奥妙(道理),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难以理解。
前者强调原因复杂,后者强调情感复杂,两次重复,表达了迷惘的青春期难以排遗又无法言说的复杂情感。
(2) 此处的“见不得人”是不能让人看见或知道的意思,表明自己当时的写作很幼稚,羞于让人看。
3.(1)用“忘了”“记不得了”和“只记得”形成对比;(2)突出“你要做什么呢”这句话在我心中的分量以及对我的影响。
4.觉得充实,是因为终于找到了与之合适的事情,终于有些事情可以做做,心中不再有空处。
觉得空洞,是因为跟那些创造财富做出大贡献的人相比,自己的写作似乎看不到明显的价值,于是产生自我怀疑。
所以两处并不矛盾。
5.(1)人应该有所作为,为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不能无所事事;(2)根据个人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合适的职业;(3)人生应该有清晰的目标,并为目标而努力;
(4)不管处在顺境和逆境中,都要乐观面对生活,做出一番事情来。
(言之有理即可)
【答案】
1.暗示文章主旨,饱含对父亲的热爱和感激;橘子花是贯穿全文的线索,并能
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2.前两段运用倒叙手法;交待发现橘林的过程,自然引出下文;有悬念效果。
3.都是叠词,语言亲切、灵动,富有音韵美;形象写出了花蕊多而密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对于我来说,橘子花的香味使我想起了父亲的教导,它一直留在我的心中影响着我;抒发了我对父亲的感激与怀念之情。
5.B
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