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提高学生学习的有效性作者:吴奇福
来源:《新课程·教师》2010年第07期
《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数学教学中要有过程性目标。

这个过程性目标实际上是让学生经历发现知识,获取知识整个过程,获得良好体验。

小学数学教学应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让学生在贴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体会、理解数学,积极探索,大胆发现,并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基于本人的体会,在此浅谈几点看法。

一、在情感中感受
学生探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往往来自一个对于学习者来讲充满疑问和问题的情境。

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通过问题情境的创设,使学生明确探究的目标,给思维以方向和动力。

例如,教学“分数化小数”时,我改变以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形式,而是举行了一次别开生面的师生对抗赛。

由学生任意报一些分数,看谁能最快地说出它们能否化成有限小数。

当学生一报出题目,我就立即判断完毕,学生在“惊讶“之余产生了疑问,“为什么老师判断如此迅速?这里面肯定有什么奥秘!”使得学生们带着渴求的心理去探究其中的规律。

但学生为初步得出结论而高兴时,我又设计了“最简分数”这一情境:一个学生说“分数的分母中如果含有质因数了,这个分数就一定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另一个学生说:“分数的分母中如果含有质因数了,这个分数也可能化成有限小数。

”“两个人谁说得对呢?请同学们小组合作探究,然后汇报。

”这样使同学们始终处于认知冲突中。

教学中,教师还可采用讲故事、猜谜语、玩游戏、比赛等形式,把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动的实际内容联系起来,激起学生心理上的疑团,形成悬念问题。

例如,教学“分数大小的比较”时,我创设了这样的情境:猴妈妈给她的孩子分西瓜。

猴妈妈说:“我分给哥哥1/3个西瓜,分给弟弟2/6个西瓜……”猴妈妈的话还没有说完,猴哥哥就大叫起来:“妈妈不公平!”听完这个故事后,请同学们来评评理:“猴妈妈分得公平吗?”故事激起了学生心中的疑团,“猴哥哥分得份数少,是否分得少了呢?”“两个分数谁大谁小,该怎么比较呢?”在老师创设的情境下,学生提的问题就多了。

学生之间自然就会争辩、探究、讨论,达到了合作学习的目的。

二、在操作中体会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

”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时,需要为学生创设和提供自主发展的条件和空间,力争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操作,使他们在动手中思维,在操作中探究,在探究中创新。

最近听了一位特级教师上的一节“万以内数的读法”课,深有感触。

师:(事先给学生发了0~9的数字卡片10张)谁来说一个数?同学们摆一摆。

生:八千零八十六。

生:(异口同声地)老师,卡片不够!
师:那你们自己想办法呀!
(部分学生已经开始两人合作摆数)
师:你们是怎么摆的?
生:(齐声地)两人合作摆出来的。

在这里,老师没有花时间安排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但在操作过程中,由于每个学生的工具有限,自然而然地就进行了小组合作学习,从而使合作学习不流于形式,真正发挥了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

三、在经历中领悟
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需要。

实践运用就是将所学知识运用到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更好地体现数学从生活中来,再回到生活中去,使学生认识到数学与人类的生活和生产是紧密联系的,充分体会到数学的价值。

数学教学中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强调解决问题是一个探索的过程,而不是一个简单地运用现成模式解决问题的过程,是让学生在探索中将实际问题用数学关系表示出来。

在实践中,学生学习和运用知识,容易遇到新情况和产生新问题,这样迫使他们动脑筋、想办法、找对策,这就是不断探究的过程。

因此教师不仅要利用练习帮助学生巩固、掌握知识,更要利用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发现数学、学习数学、运用数学,在经历中领悟数学,培养学生主动参与生活的实践能力。

例如,教学“小数加减法”可创设购物情境,让学生体验小数加、减法的形成;教学“列方程解应用题”时,将教材中例题替换成“从电话账单中求出打几次电话”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价值,进而激发其学习的内在动力。

实践证明,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该多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学习体验。

努力创设愉快、轻松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环境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

给学生充分观察、分析、思考、操作、想象、推理的时间和空间,再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感受到学习数学是有用的,进而培养他们学好数学的热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