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语文上册 第6课《登岳阳楼》课件2 北师大版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谢谢观赏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登岳阳楼
(其一)
作者简介
•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 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 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 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 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 之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 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 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 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 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 尤为宏壮雄丽。
朗读:
登岳阳楼 jīa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高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 著有《 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 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 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 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 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 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 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 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 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 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 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 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 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 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伯 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 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 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 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 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 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 全篇。
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 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 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 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 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 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 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 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 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
You made my day!
我们,还在路上……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1、书籍是朋友,虽然没有热情,但是非常忠实。2022年3月1日星期二2022/3/12022/3/12022/3/1 •2、科学的灵感,决不是坐等可以等来的。如果说,科学上的发现有什么偶然的机遇的话,那么这种‘偶然的机遇’只能给那些学有素养的人,给那些善于独 立思考的人,给那些具有锲而不舍的人。2022年3月2022/3/12022/3/12022/3/13/1/2022 •3、书籍—通过心灵观察世界的窗口.住宅里没有书,犹如房间里没有窗户。2022/3/12022/3/1March 1, 2022 •4、享受阅读快乐,提高生活质量。2022/3/12022/3/12022/3/12022/3/1
登岳阳楼
(其一)
作者简介
• 陈与义(1090~1138),宋代诗人。字去非, 自号简斋。洛阳(今属河南)人。
• 陈与义是南北宋之交的著名诗人。他的诗歌 创作可以金兵入侵中原为界线,分为前后两 个时期。前期诗风明快,很少用典,以《墨 梅》诗受到徽宗的赏识。南迁之后,经历了 和杜甫在安史之乱时颇为相似的遭遇,转学 杜甫。 成为宋代学习杜甫最有成就的诗人 之一。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是《登 岳阳楼二首》中的第一首,也是 诗人写岳阳楼的开篇之作,所以 精心打造,郑重其事。
历代诗评家皆认为,此诗是 陈与义学杜甫的成功之作 。颔联 尤为宏壮雄丽。
朗读:
登岳阳楼 jīang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陈与义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xǐyǐ
注释:
登岳阳楼
酒店或茶 馆的幌子
瓜分 陈与义
缓慢
洞庭之东江水西,帘旌不动夕阳迟。
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徘徊
靠着 登楼高处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
• 这首诗通过登楼观感,抒发了诗人 辗转江湘、颠沛流离之苦,国家瓯 缺、中原动荡之忧,以及老大伤悲 的落寞情怀。
• 著有《 简斋集》。
写作背景
宋钦宗靖康元年(1126)的春天,金兵攻破开封,北宋灭 亡。和北宋南宋之交的大部分诗人(如李清照)一样,陈与义 的人生经历和文学创作也以靖康之难为界线,分为两个时期。 在这之前,他走的是仕途功名的常路,24岁那年,即宋徽宗政 和三年(1113)登进士第,授文林郎。他精于绘画,擅长书法, 更以诗名于当世,深受皇帝赏识,官职屡迁,但也不知不觉地 卷进了政治斗争的漩涡。靖康之难发生时,陈与义被贬在陈留 (在今河南开封东南)做监酒税的小官,自然加入到逃亡的难 民行列中,南奔襄汉,颠沛湖湘,流离失所。他流亡到洞庭湖, 几次登岳阳楼,与朋友悲伤国事,借酒浇愁,写下了数首诗歌 以记其事,本课所选的就是其中的一首。
颔联的风格有什么变化?
“登临吴蜀横分地”,也是在说登临 的地理位置,却加入了厚重的历史感;
“徙倚湖山欲暮时”,也是在写黄昏 时分登楼观景,却融入了些许怅惘之情。
这样的渐变,是一种烘托,一种过 渡,一种物我兼融的摹状。
“万里来游还望远,三年多难更凭危” 颈联通过叙事抒发了什么感情?
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愤懑。 “万里”与“三年”对举,分别从 空间、时间的跨度上来叙述其事,收到 了双重的艺术效果。
“白头吊古风霜里,老木沧波无恨悲” 怎样理解尾联中加线的词语?
“白头”:诗人已届不惑之年,故言。 “吊古”:不说“伤今”,含蓄蕴藉, 意味深长。 “风霜”:明指自然事物,实喻社会现 实,语意双关。 “老木苍波”:是包裹诗人形象的一伯 外衣,无限悲恨,尽在不言中。
诗的四联各主要写了什么?
首联写岳阳楼的地理位置,先从大处着墨, 以洞庭湖和长江为背景,在一个宏观视野中 隆重推出岳阳楼。 颔联从静态舒缓的景物描写中振起,转而为 强烈的抒情。 颈联终于以近于直呼的方式,发出了最高亢 最强烈的呐喊,道出了一个亡国之臣心中的 愤懑。 尾联顾影自怜,以无限悲凉的身世之慨收束 全篇。
从本诗看陈与义的律诗风格
陈与义诗宗杜甫,特别是他的律诗,明显地表现出老杜的特点, 可谓神形兼备。
他和杜甫一样,都精于炼字炼句,也善于描写议论。 其余诸如写景之瑰丽壮阔,抒情之豪迈超绝,音韵之响亮,偶 对之工巧,都多有相似之处。
他在模仿的同时,又富于变化,注意从切身的感受出发,从具体 的情境出发,加以创新,自成一格。
“洞庭之东江水西”这句诗写什么? 怎么写的?
写岳阳楼之所在。 巧妙地运用了“东”“西” 两个方位词,并以湖、江系 之。
“帘旌不动夕阳迟”这句诗写什么?有什么特 点?
写举目所见。 “帘旌” 为近景,“夕阳”为远景,近景 远景合而为一,可以想见诗人的视线由近及 远的扫描,逐渐放开,融入那苍茫的暮色中。 不动的帘旌,表明湖面风平浪静;缓缓下 沉的落日,提示着傍晚的安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