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纵横—中国兵器工业—8室主任杨照金访谈记录-zxh0912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访谈记录
时间
9:30-10:30
被访谈人
杨照金
被访谈人部门
第八研究室
职务
室主任
被访人联系方式82Fra bibliotek8181访谈人
李懿
记录人
张晓辉
主要内容:
Q:简单介绍一下您及八室的基本情况?
A:我室对内是第八研究室(光学测量研究室),对外是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战(全国共有14个国家一级站),主要工作是从事光学测量标准的研究。
Q:对本次项目的希望?
A:1、机构精简:机关精简,办事环节减少,人员各就各位,该减的减调
2、骨干留住用好
3、有一个好的分配机制
主要发现:
1、205所内部关系复杂
2、奖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
所长兼我室的主任,俩副主任,共有50多人,有一个站办公室,但主任设在科研处,我室有两个办事员共有6个专业,五个组。光谱、光度专业是一个组;红外辐射专业是一个组;激光参数专业及光学材料专业是一个组;成像光学及微光夜视专业是一个组,还有一个结构设计组。
我室每年科研经费有500多万元,主要工作有1、光学测量标准的研究2、对外服务(光学仪器的测量等),每年收入有20多万元;3、光学测试仪器的生产,每年有200多万元我是81年南大物理系硕士毕业,我室高工占了有一半,只有4个工人编制,其余都是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但断层比较严重。像50岁左右的只有5个人。
Q:企业文化的问题?
A:全体员工对所的发展还是比较关心的,还是希望能够发展好,同时对新一届领导的期望也比较高,但大家都感觉到改革的动作太慢,导致许多同时都在等待、观望,工作有些误事。
从全所的角度来看,各室都认为自己重要。
Q:薪酬方面的问题?
A:现在车队收入高,生产收入高,4、5室收入高,脑体倒挂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运输的任务比较重。如果能够剥离,可能要好一些。希望所里能够从全所的角度将岗位划分层次来考虑薪酬。
我室有一部分人素质较差,是所里强行安置进来的。因为新来的大学生都愿意到4、5、8室,收入较高。
Q:机构设置的问题?
A:科研处及科技发展办职能鉴定不是很清楚。科技发展办负责科技规划及项目争取,科技处负责争取回来的项目的管理工作。但这两个部门从战略及发展的角度考虑的问题比较少,同时部门领导可能难以胜任。
三产处:92年变成公司,95年又变成处室,加重了所里的负担。
Q:所里的退出机制的问题?
A:所里应该对人员状况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50岁以上的人员也要分析,不能一刀切,有部分人员还应该留下来,但部分人员应该淘汰;同时要将一部分单位剥离;关键要把进人关把号。所里3年前搞了一次分流,再就一直没动。
所里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淘汰机制,然后从上到下实施。
物资供应处及国资办有时鉴定也不是很清楚;党群口规模比较大。
产业处:下面公司应该尽快剥离,产业处是否也应该剥离。
人事处:1、人浮于事,对人员入口把关不严,今年进来40多人,一类院校的只有7、8个,有20多个中专、大专生,部分本科生还没有学位,子弟也比较多。4室今年进了11个,有5个就是子弟2、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大:关键室待遇、住房等问题,94年我的一个研究生未来之前公司答应给房子,但来了之后又不给,最后人走了。3、稳定骨干的力度不大。对高层次的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技术骨干的收入与普通人员拉不开档次,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
时间
9:30-10:30
被访谈人
杨照金
被访谈人部门
第八研究室
职务
室主任
被访人联系方式82Fra bibliotek8181访谈人
李懿
记录人
张晓辉
主要内容:
Q:简单介绍一下您及八室的基本情况?
A:我室对内是第八研究室(光学测量研究室),对外是国防科工委光学计量一级战(全国共有14个国家一级站),主要工作是从事光学测量标准的研究。
Q:对本次项目的希望?
A:1、机构精简:机关精简,办事环节减少,人员各就各位,该减的减调
2、骨干留住用好
3、有一个好的分配机制
主要发现:
1、205所内部关系复杂
2、奖金分配缺乏科学合理的机制
所长兼我室的主任,俩副主任,共有50多人,有一个站办公室,但主任设在科研处,我室有两个办事员共有6个专业,五个组。光谱、光度专业是一个组;红外辐射专业是一个组;激光参数专业及光学材料专业是一个组;成像光学及微光夜视专业是一个组,还有一个结构设计组。
我室每年科研经费有500多万元,主要工作有1、光学测量标准的研究2、对外服务(光学仪器的测量等),每年收入有20多万元;3、光学测试仪器的生产,每年有200多万元我是81年南大物理系硕士毕业,我室高工占了有一半,只有4个工人编制,其余都是大学以上学历,人员素质相对较高,但断层比较严重。像50岁左右的只有5个人。
Q:企业文化的问题?
A:全体员工对所的发展还是比较关心的,还是希望能够发展好,同时对新一届领导的期望也比较高,但大家都感觉到改革的动作太慢,导致许多同时都在等待、观望,工作有些误事。
从全所的角度来看,各室都认为自己重要。
Q:薪酬方面的问题?
A:现在车队收入高,生产收入高,4、5室收入高,脑体倒挂的现象比较严重。主要原因是因为生产、运输的任务比较重。如果能够剥离,可能要好一些。希望所里能够从全所的角度将岗位划分层次来考虑薪酬。
我室有一部分人素质较差,是所里强行安置进来的。因为新来的大学生都愿意到4、5、8室,收入较高。
Q:机构设置的问题?
A:科研处及科技发展办职能鉴定不是很清楚。科技发展办负责科技规划及项目争取,科技处负责争取回来的项目的管理工作。但这两个部门从战略及发展的角度考虑的问题比较少,同时部门领导可能难以胜任。
三产处:92年变成公司,95年又变成处室,加重了所里的负担。
Q:所里的退出机制的问题?
A:所里应该对人员状况进行全面的深入的分析,50岁以上的人员也要分析,不能一刀切,有部分人员还应该留下来,但部分人员应该淘汰;同时要将一部分单位剥离;关键要把进人关把号。所里3年前搞了一次分流,再就一直没动。
所里应该形成一个完善的淘汰机制,然后从上到下实施。
物资供应处及国资办有时鉴定也不是很清楚;党群口规模比较大。
产业处:下面公司应该尽快剥离,产业处是否也应该剥离。
人事处:1、人浮于事,对人员入口把关不严,今年进来40多人,一类院校的只有7、8个,有20多个中专、大专生,部分本科生还没有学位,子弟也比较多。4室今年进了11个,有5个就是子弟2、吸引高层次人才的力度不大:关键室待遇、住房等问题,94年我的一个研究生未来之前公司答应给房子,但来了之后又不给,最后人走了。3、稳定骨干的力度不大。对高层次的人才重视程度不够,技术骨干的收入与普通人员拉不开档次,大锅饭的思想比较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