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年高二理综10月月考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2022年高二理综10月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13小题,每题6分,每小题仅一个选项符合题意)
1.用杂合子(DdEe)种子获得纯合子(ddee),最简捷的方法是()
A.种植→自交→F1→选出双隐性个体→纯合体
B.种植→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C.种植→花药离体培养→单倍体幼苗→秋水仙素处理→纯合体
D.种植→秋水仙素处理→花药离体培养→纯合体
2. 在基因工程操作的基本步骤中,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的是()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
D.目的基因的检测和表达
3.有一个随机交配的种群,在没有迁移等条件下,两年内该种群的基因型频率的变化如下表.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4.据调查,=45%:4%:1%:40%:10% 则Xb的基因频率约为()
A.10.7%
B.8%
C.16%
D.21.4%
5.在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
A.静脉血
B.肺泡
C.组织液
D.细胞内液
6. 在xx年残奥会闭幕式上,由中国残疾人艺术团表演的舞蹈《星星,你好》得到观众的一致称赞。
这些聋哑演员要准确理解指导老师的“手语”所表达的含义,依靠的中枢是
①躯体运动中枢 ②躯体感觉中枢 ③视觉中枢 ④语言中枢 ( )
A.①④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凡是放热反应都是自发的,由于吸热反应都是非自发的
B .自发反应在恰当条件下才能实现
C .自发反应在任何条件下都能实现
D .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增大,非自发反应一定是熵减小或不变
8.用水稀释0.1mol/L 氨水时,溶液中随着水量的增加而减小的是 ( )
A .
B .
C .c (H +)和c (OH -)的乘积
D .OH -
的物质的量
9.对可逆反应4NH 3(g )+ 5O 2(g )4NO (g )+ 6H 2O (g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达到化学平衡时,4υ正(O 2)= 5υ逆(NO )
B .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 的同时,消耗x mol NH 3 ,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 .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加容器体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 .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υ正(NH 3)= 3υ正(H 2O )
10.对于可逆反应N 2(g)+3H 2(g)2NH 3(g)ΔH <0,下列研究目的和示意图相符的是( )
A .pH =1的溶液中:Na +、K +、MnO 4-、CO 32-
B .c(H +)=1×10-13mol/L 的溶液中:Mg 2+、Cu 2+、SO 42-、NO 3-
C .0.1mol/L NH 4HCO 3溶液中:K +、Na +、NO 3-、Cl -
D .0.1mol/L FeCl 3溶液中:Fe 2+、NH 4+、SCN -、SO 42-
12.等物质的量的X(g)与Y(g)在密闭容器中进行可逆反应:X(g)+Y(g)2Z(g)+W(s),该反应的Δ
H <0,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平衡常数K 值越大,X 的转化率越大
B.达到平衡时,反应速率v 正(X)=2v 逆(Z)
C.达到平衡后,降低温度,正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大于逆向反应速率减小的倍数
D.达到平衡后,升高温度或增大压强都有利于该反应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
1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B C D 研究目的 压强对反应的影响
(p 2>p 1)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平衡体系中增加N 2的浓度对反应的影响
催化剂对反应的影响 示意图
A.0.1 mol·L-1 Na2CO3溶液中:c(HCO3-)=2c(H2CO3)+c(H+)-c(OH-)
B.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Na2SO3和NaHSO3溶液中:3c(Na+)=2[c(SO32-) + c(HSO3-)+ c(H2SO3) ] C.同浓度的下列溶液中,① NH4HSO4② NH4Cl ③ NH3·H2O,c(NH4+)由大到小的顺序是:②>①>③
D.常温下,浓度均为0.1mol/L NaA和HA溶液中pH=8,则c(HA)>c(Na+)> c(A-)> c(OH-)> c(H+)
二、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其中14—18题为单选,19—21题为多选)
14、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为C,带电荷量为Q,板间距离为d,今在两板的中点处放一点电荷q,则它所受静电力的大小为()
A.k B.k C. D.
15、如图所示,在导体壳内放一负电荷q,则壳内的a点、壳上的b
点、壳外的c点的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关系应为()
A.E a>E b>E c,φa>φb>φc
B.E a>E b>E c,φa<φb<φc
C.E a>E c>E b,φa<φb<φc
D.E a>E c>E b,φa>φb>φc
16、如图所示,光滑绝缘的水平桌面上,固定着一个带电量+Q的小
球P,带电量分别为q M和q N的小球M和N,由绝缘细杆相连,静止在桌面上,P与M相距L、P、M和N均视为点电荷,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M与N的距离大于L B.|q M|>|q N|
C.若撤去小球P的固定位置,小球P将移动
D.若小球P的电荷量变为﹣Q,小球M、N仍能在原位置静止
17、如图所示,在水平向右的匀强电场中的O点固定一点电荷+Q,a、b、
c、d、e,为以O点为球心的同一球面上的点,aecf平面水平,bedf平面
与匀强电场垂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c两点电势相等 B.d、f两点电场强度大小相等
C.将点电荷+q从球面上b点移到c点,电场力做功为零
D.将点电荷+q在球面上任意两点之问移动,从e点移动到f点的电势能变化
量最大
18、一个带负电荷q,质量为m的小球,从光滑绝缘的斜面轨道的A点由静止
下滑,小球恰能通过半径为R的竖直圆形轨道的最高点B而做圆周运动.现在
竖直方向上加如图所示的匀强电场,若仍从A点由静止释放该小球能过圆轨道的最低点,则()
A.小球不能过B点 B.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
C.小球能过B点,且在B点与轨道之间压力不为0
D.以上说法都不对
19、如图所示,A、B、C、D是匀强电场中的四个点,它们正好是
一个正方形的四个顶点.在A点有一个粒子源,向各个方向发射
动能为E K的同种带电粒子,已知到达正方形四个边的粒子中,到
B、D两点粒子动能相同,均为2E K不计粒子重力及粒子间相
互作用,则()
A.电场方向可能由A指向C B.到达C点粒子动能
一定为4E K
C.B、D连线上的各点电势不一定相同
D.粒子过AB边中点时,动能一定为E K
20、所示是两个等量异种点电荷,周围有1、2、3、4、5、6各点,其中1、2之间距离与2、3之间距离相等,2、5之间距离与2、6之间距离相等.两条虚线互相垂直且平分,那么关于各点电场强度和电势的叙如图述正确的是( )
A.1、3两点电场强不相同 B.5、6两点电场强度相同
C.4、5两点电势相同 D.1、3两点电势相同
21、如图所示,平行板电容器与电动势为E′的直流电源(内阻不
计)连接,下极板接地,静电计所带电荷量很少,可被忽略.一带
负电油滴被固定于电容器中的P点.现将平行板电容器的下极板竖直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 ).
A.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将变小
B.静电计指针张角变小
C.带电油滴的电势能将减少
D.若先将上极板与电源正极的导线断开,再将下极板向下移动一小段距离,则带电油滴所受电场力不变
三、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2、如图所示实验装置可用来探究影响平行板电容器电容的因素,其中电容器左侧极板和静电计外壳接地,电容器右侧极板与静电计金属球相连.
(1)使电容器带电后与电源断开
①将左极板上移,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②将极板间距离减小时,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选填变大,变小或
不变);
③两板间插入一块玻璃,可观察到静电计指针偏转角(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④由此可知平行板电容器的电容与
有关.
(2)下列关于实验中使用静电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有 - A.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观察电容器电压的变化情况
B.使用静电计的目的是测量电容器电量的变化情况
C.静电计可以用电压表替代 D.静电计可以用电流表替代.
23、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通过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最先测出了电子的
电荷量,被称为密立根油滴实验。
如图,两块水平放置的金属板A、B
分别与电源的正负极相连接,板间产生匀强电场,方向竖直向下,图中
油滴由于带负电悬浮在两板间保持静止。
(1)若要测出该油滴的电荷量,需要测出的物理量有__________。
A.油滴质量m B.两板间的电压U C.两板间的距离d D.两板的长度L
(2)用所选择的物理量表示出该油滴的电荷量q=________(已知重力加速度为g)
(3)在进行了几百次的测量以后,密立根发现油滴所带的电荷量虽不同,但都是某个最小电
荷量的整数倍,这个最小电荷量被认为是元电荷,其值为e=__________C。
四、计算题(共46分。
第24题13分,第25题15分,第26题18分)
24、如图,一质量为m、电荷量为q(q>0)的粒子在匀强电场中运
动,A、B为其运动轨迹上的两点.已知该粒子在A点的速度大小为
v0,方向与电场方向的夹角为60°;它运动到B点时速度方向与电场
方向的夹角为30°.不计重力.求A、B两点间的电势差.
25、如图所示,在水平方向的匀强电场中有一表面光滑、与水平面成45°角的绝缘直杆AC,
其下端(C端)距地面高度h=0.8m.有一质量为500g的带电小环套在直杆上,正以某一速度
沿杆匀速下滑,小环离开杆后正好通过C端的正下方P点.(g取10m/s2)求:
(1)小环离开直杆后运动的加速度大小和方向;
(2)小环在直杆上匀速运动时速度的大小;
(3)小环运动到P点的动能.
26、如图所示,A、B是竖直放置的中心带有小孔的平行金属板,两板间的电压为U1=100V,C、D是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属板,板间距离为d=0.2m,板的长度为L=1m,P是C板的中点,A、B 两板小孔连线的延长线与C、D两板的距离相等,将一个负离子从板的小孔处由静止释放,求:(1)为了使负离子能打在P点,C、D两板间的电压应为多少?哪板电势高?
(2)如果C、D两板间所加的电压为4V,则负离子还能打在板上吗?若不能打在板上,它离开电场时发生的侧移为多少?
五.填空题
27.(14分)KMnO4溶液与H2C2O4溶液可发生如下反应:2KMnO4+5H2C2O4+3H2SO4=K2SO4+2MnSO4+ 10CO2↑+8H2O
(1)该反应速率开始十分缓慢,一段时间后突然加快,这是因为______(填化学式)对该反应具有催化作用,催化剂之所以能大大加快反应速率的原因是改变了反应的路径,降低了反应所需的______
(2)据此原理,可以利用KMnO 4溶液来测定H2C2O4溶液的浓度,具体做法如下:
①准确配制0.10mol/L的KMnO4
②将KMnO4溶液盛放在右图______ (填“甲”或“乙”)滴定管中
③准确量取25.00mL H2C2O4溶液于锥形瓶中
④进行滴定滴定终点有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是否需要指示剂(填“是”或“否”)______
(3)在下列操作中,会使测定的浓度偏大的是____________.
①盛装 KMnO4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KMnO4溶液润洗
②锥形瓶中盛有少量蒸馏水,再加待测液
③盛装H2C2O4溶液的滴定管用蒸馏水洗净后,未用H2C2O4溶液润洗
④滴定后观察滴定管读数时,视线高于刻度线
(4)滴定时所得的实验数据如下,试计算所测______mol/L
28.(14分)2232和6 mol H2混合发生下列反应:
(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N2和H2的浓度比是。
N2和H2的转化率比是。
(2)升高平衡体系的温度(保持体积不变),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密度。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当达到平衡时,充入氩气,并保持压强不变,平衡将(填“正向”“逆向”或“不”)移动。
(4)若容器恒容、绝热,加热使容器内温度迅速升至原来的2倍,平衡将(填“向左移动”“向右移动”或“不移动”)。
达到新平衡后,容器内温度(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原来的2倍。
29.(14分)(一)(1)某温度下,纯水中的c (H+)= 4.0×10-7 mol/L, 则此温度下纯水中的
c (OH-)= mol/L; 若温度不变, 滴入稀NaOH溶液, 使c (OH-)= 5.0×10-6 mol/L,则溶液的c (H+)= mol/L.
(2)在25℃时,100ml 1.0mol/L的盐酸与等体积1.2mol/L的氢氧化钠溶液混合,混合后溶液的pH=______________
(二)下表所示的是某些弱酸的电离常数(常温下),请根据要求作答。
(1
(2)写出1mol/L的NaH2PO4溶液中的电荷守恒表达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已知0.1mol/L NaHC2O4溶液显酸性,则溶液中除H2O外所有微粒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16分)汽车尾气里含有NO气体是由于内燃机燃烧的高温引起氮气和氧气反应所致:
N2(g)+O2(g)2NO(g) ΔH>0。
已知该反应在2404 ℃时,平衡常数K=64×10-4。
请回答:
(1)某温度下,向2 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N2和O2各1 mol,5分钟后O2的物质的量为0.5 mol,则N2的反应速率为。
(2)假定该反应是在恒容条件下进行,判断该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填字母序号)。
A.消耗1 mol N2同时生成1 mol O2
B.混合气体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变
D.2v正(N2)=v逆(NO)
(3)将N2、O2的混合气体充入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下列变化趋势正确的是(填字母序号)。
(4)向恒温恒容的密闭容器中充入等物质的量的N2和O2,达到平衡状态后再向其中充入一定量NO,重新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与原平衡状态相比,此时平衡混合气体中NO的体积分数(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5)该温度下,某时刻测得容器内N2、O2、NO的浓度分别为2.5×10-1mol·L-1、4.0×10-2mol·L-1和3.0×10-3mol·L-1,此时反应(填“处于化学平衡状态”“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或“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理由是。
(6)在一定条件下,x A+y B z C的反应达到平衡。
①已知C是气体,且x+y=z,在增大压强时,如果平衡发生移动,则平衡一定向_____移动;
②已知B、C是气体,当其他条件不变,增大A的物质的量时,平衡不发生移动,则A是__________态物质
31. 某动物种群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0.3、0.4和0.3,请回答:(20分)(1)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________。
(2)如果该种群满足四个基本条件,即种群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不发生__________、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为__________;如果该种群的子一代再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则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a和aa的基因型频率________(会、不会)发生改变。
32. 反射弧的五个组成部分: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 ______ .小儿麻痹症是______受损。
(6分)
33. 图甲是缩手反射相关结构,图乙是图甲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图丙表示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
据图回答:(14分)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乙图是甲图中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下一个神经元的_____.
(2)缩手反射属于______(条件、非条件)反射,当我们取指血进行化验时,针刺破手指的皮肤,但我们并未将手指缩回.这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______的控制.(3)图丙中若①代表小腿上的感受器,⑤代表神经支配的小腿肌肉,则③称为______.若刺激图丙中b点,图中除b点外______(字母)点可产生兴奋.
34. 血糖浓度是人体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之一,保持血糖浓度平衡对机体生命活动具有重要作用,而胰岛素是维持血糖平衡的重要激素之一。
请回答下列问题:(14分)
(1)正常人血糖的浓度一般维持在__________g/L范围内。
胰岛素降低血糖浓度的机理是: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促进组织细胞加速__________葡萄糖。
(2)某人因体内含有胰岛素受体的抗体而表现出高血糖症状。
若给其注射胰岛素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原因是__________。
(3)影响胰岛素分泌的主要因素是血糖浓度,其一方面可直接作用于胰岛B细胞以调节胰岛素的分泌;另一方面也可作用于胰岛组织中的感受器,反射性地引起胰岛素分泌。
因此血糖平衡受__________调节。
(4)人体感染某病毒后,胰岛B细胞会被自身的免疫细胞破坏,引起I型糖尿病,这是因为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__________(物质)。
上述研究在对I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移植前,科学家还需解决患者对B细胞的__________问题。
化学答案
7~13 BBACCAD
27.(14分,每空2分)⑴ MnSO4 ; 活化能
⑵甲;最后一滴KMnO4溶液滴下时,锥形瓶中溶液由无色变为紫红色,并且30秒内不变色;否
⑶①
⑷0.25
28.(14分,每空2分)(1)1∶3 1∶1
(2)变小不变
(3)逆向
(4)向左移动小于
29.(14分)(一)(1) 4.0×10-7(2分) 3.2×10-8(2分) (2) 13 (2分)
(二)(1)酸性:H2C2O4 >H3PO4 >CH3COOH> H2CO3 (2分)
(2) c(H+)+ c(Na+)=c(OH-)+c(H2PO4-)+2c(HPO42-)+3c(PO43-) (3分)
(3)NaHC2O4溶液中c(Na+)>c(HC2O4-)>c(C2O42-)>c(H2C2O4)> c(H+)>c(OH-) (3分)
30.(16分,每空2分)(1)0.05 mol·(L·min)-1
(2)A、D (3)A、C
(4)不变
(5)向正反应方向进行根据计算得浓度商Q c<K
(6)①逆反应方向②固态或液态
高二月考生物试卷
答案和解析
【答案】
1.A
2.C
3.A
4.A
5.D
6.D
7. (1)0.5
(2)足够大基因突变(或突变) 选择 0.25 不会
(3)0.4 0.2 0.4 会
8.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9. (1)感受器d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非条件高级中枢(大脑皮层)
(3)神经中枢a、c、d、e
10. (1)0.8~1.2 摄取、利用、储存
(2)不能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
(3)神经-体液
(4)抗原、免疫排斥
【解析】
1. 解:A、D d E e可获得四种表现型,由于表现型为隐性个体(ddee)的全为纯合子,因此选择出性状不分离的个体即可,并且该方案最简便,A正确;
B、杂合子(D d E e)种子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得到的仍是杂合子,B错误;
C、种植(D d E e)→花药离体培养(DE、D e、d E、de)→用秋水仙素处理→纯合子(DDEE、DD ee、dd EE、ddee),可以从中选择出ddee个体,但是该方案与C选项的方案比较,比较复杂,C错误;
D、杂合子(D d E e)直接种植后用秋水仙素处理后,获得的是DD dd EE ee,更加复杂,方案不可取,D错误.
故选:A.
基因自由组合定律的实质:等位基因分离的同时,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发生自
由组合.
易倒伏易染锈病(D d E e)易倒伏易染锈病(D_E_):易倒伏抗锈病(D_ee):抗倒伏易染锈病(dd E_):抗倒伏抗锈病(ddee)=9:3:3:1.
本题考查了育种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审题能力和应用能力,难度不大.考生注意抗倒伏抗锈病的个体肯定为纯合子,因此自交后选择即可;同时自交方法还可以用于检测植物是否为纯合子.
2.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工程的相关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能准确判断哪些步骤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原则,相关知识点只需考生熟记即可,属于考纲识记层次的考查,要求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知识网络结构的构建。
【解答】
A.人工合成目的基因如反转录法要利用碱基互补配对,A正确;
B.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时,进行碱基互补配对,B正确;
C.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时,不进行碱基互补配对,C错误;
D.检测目的基因时需要用到基因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基因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过程,都要进行碱基互补配对,D正确。
故选C。
3. 解:A、由表格中信息计算可知,两年内种群的基因频率没有发生变化,说明了生物没有发生进化,A正确;
B、该种群没有产生新的基因,该种群没有发生基因突变,B错误;
C、该种群基因频率不变,由此可推测该种群生活环境没有发生较大变化,C错误;
D、如果条件不变第三年种群的基因型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错误.
故选:A.
分析题干信息可知,第一年时AA=30%,A a=60%,aa=10%,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3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0%=50%,a的基因频率为30%+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40%=50%;第二年AA=25%,A a=50%,aa=25%,因此A的基因频率为2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0%=50%,a的基因频率为25%+错误!未找到引用源。
×50%=50%.
本题的知识点生物进化的实质,种群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影响种群基因频率变化的因素,对于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把握知识点间的内在联系是解题的关键.
4. 【分析】
本题考查基因频率的计算,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理解能力,属于基础题。
【解答】
根据基因频率的计算方法,其中基因型为X B X B、X B X b、X b X b、X B Y、X b Y=45%∶4%∶1%∶40%∶10%,又由于伴性遗传的特殊性,
基因频率就是算X b在所有等位基因中的比率,由于Y上无b的等位基因,不计算Y。
设有100个人,45个X B X B,4个X B X b,1个X b X b,40个X B Y,10个X b Y。
X b总共有:10+2X1+4=16个,所有等位基因总共有:45X2+4X2+1X2+40+10=150,所以X b的基因频率为16/150=10.7%。
故BCD错误,A正确。
故选A。
5. 解:由于二氧化碳是由组织细胞通过细胞呼吸产生的,后通过血液经血液循环由肺排出体外,其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故在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
故选:D.
二氧化碳是由呼吸作用产生的,场所是组织细胞,故人体中CO2浓度最高的部位是细胞内液.本题考查了内环境的成分及其代谢场所,意在考查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试题难度一般.6. 【分析】
解答此题的关键是了解人类大脑皮层上重要的中枢,结合分析聋哑人理解指导教师的“手语”的过程,即可总结出参与此过程的神经中枢。
【解答】
人的大脑皮层上有很多重要的中枢,如语言中枢、躯体感觉中枢、躯体运动中枢、视觉中枢、听觉中枢等,聋哑人首先要通过③视觉中枢看到指导教师的“手语”,最后是将“手语”对应为一定的意义,与④语言中枢有关。
故选D。
7. 【分析】
本题的知识点是根据种群的基因型频率计算基因频率,种群中自由交配与自交后代基因型频率的计算方法,对于自由交配后代的基因型频率计算是重点也是难点,要根据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进行计算。
【解答】
(1)由题意可知,AA=0.3,A a=0.4,aa=0.3,该种群中a基因的频率为;a=0.3+0.4×1/2=0.5。
(2)如果该种群足够大、不发生突变、不发生选择、没有迁入迁出,且种群中个体间随机交配,该种群的遗传符合哈代-温伯格平衡公式,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是aa=0.52=0.25,如果继续随机交配,其后代中aa的基因型频率不发生改变。
(3)假定该动物种群满足上述四个基本条件,但不发生随机交配,只在相同基因型之间进行交配,即交配方式是AA与AA、A a与A a、aa与aa进行交配,理论上该种群的子一代中AA、A a、aa的基因型频率分别是:AA=0.3+0.4×1/4=0.4,A a=0.4×1/2=0.2,aa=0.3+0.4×1/4=0.4;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 a和aa的基因型频率如上述方法进行计算,AA=0.4+0.2×1/4=0.45,A a=0.2×1/2=0.1,aa=0.4+0.2×1/4=0.45,所以如果子一代也同样只发生相同基因型之间的交配,其后代中AA、A a和aa的基因型频率会发生改变。
8. 解: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
故答案为: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高等动物神经调节的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部分构成,兴奋在反射弧上单向传递,兴奋在突触处产生电信号到化学信号再到电信号的转变.本题考查反射弧组成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对基础的识记能力,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对识记层次的考查.
9. 【分析】
本题结合图示主要考查反射弧的结构和突触的结构,意在强化学生对相关知识的识记、理解与运用。
【解答】
(1)甲图中f表示的结构是感受器,图乙表示突触结构,是图甲中的d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放大模式图,乙图中的B是突触后膜,是下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膜或树突膜。
(2)缩手反射属于非条件反射,题干所述现象说明一个反射弧中的低级中枢要接受高级中枢(大脑皮层)的控制。
(3)据图分析,③表示神经中枢.刺激图丙中b点,因为①是感受器,⑤是效应器,所以b 点位于传入神经元上;又因为兴奋在反射弧中是单向传递的,则e、d、c都可以产生兴奋;兴奋在同一神经纤维上双向传导,所以a点也可以产生兴奋。
10. 【分析】
本题考查血糖调节和机体免疫异常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和理解能力。
【解答】
(1)正常人血糖的浓度一般维持在0.8~1.2g/L范围内。
胰岛素与胰岛素受体结合后,通过促进组织细胞加速对葡萄糖的摄取、利用和储存,从而使血糖浓度下降。
(2)由于胰岛素受体的抗体与胰岛素争夺受体,使胰岛素无法与受体结合,所以注射胰岛素不能有效调节其血糖水平。
(3)血糖平衡的调节既有神经调节,又有激素调节。
(4)由于胰岛B细胞含有与该病毒相似的抗原,所以人体感染某病毒后,机体的免疫细胞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攻击了正常的胰岛B细胞,使胰岛素分泌减少,引起I型糖尿病。
故在对I 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胰岛移植前,科学家还需解决患者对B细胞的免疫排斥问题。
物理试卷答案
第一题、选择题(本题共8道小题,每小题6分,共48分。
其中14—18题为单选,19—21题为多选)
14、C 15、C 16、D 17、B
18、B 解:A、B,没有电场时,最高点速度设为v
则 mg=m 又根据机械能守恒定律 mg(h﹣2R)= 解得h=
加上电场时,恰好过最高点需要的速度设为v′则mg﹣qE=m v′=
而由动能定理,得 mg(h﹣2R)﹣qE(h﹣2R)=,v′=
说明小球仍恰好能过B点.故A错误,B正确. C、由上,小球仍恰好过最高点,球与轨道间无作用力.故C 、D错误
19、AD 20、BC 21、ACD
二、实验题(每空2分,共16分)
22、(1)变大,变小,变小,两板正对面积、两板距离和两板间介质;(2)A
23、(1)ABC(2)(3)1.6×10-19 C
三、计算题(第24题13分,第25题15分,第26题18分)
24、解:设带电粒子在B点的速度大小为v B,粒子在垂直电场方向的分速度不变,故:
v B sin30°=v0sin60° ①解得:②
设A、B间的电势差为U AB,由动能定理,有:
③联立②③解得:
25、(1)小环在直杆上做匀速运动,电场力必定水平向右,否则小环将做匀加速运动,其受
力情况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mgsin45°=Eqcos45°…①得:mg=Eq,离开直杆后,只受mg、
Eq作用,则合力为 F合=mg=ma…②
所以加速度为:a=g=10m/s2≈14.1 m/s2.方向与杆垂直斜向右下方.
(2)设小环在直杆上运动的速度为v0,离杆后经t秒到达P点,
则竖直方向:h=v0sin45°•t+gt2…③
水平方向:v0cos45°•t﹣t2=0…④
联立解得:v0===2 m/s
(3)由动能定理得:E kP﹣mv02=mgh…⑤
可得:E kP=mv02+mgh=×0.5×22+0.5×10×0.8=5 J
26、(1)设负离子的质量为m,电量为q,从B板小孔飞出的速度为v0,
由动能定理 U1q=mv02…①由类平抛规律:L/2=v0t…②y/2=at2…③又a=…④整理可得y=…
⑤又y=d/2⑥
联立⑤⑥解得U2=32V,因负离子所受电场力方向向上,所以且C板电势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