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解析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训练试题(含答案及详细解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七章从粒子到宇宙章节训练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物理教研组
考生注意:
1、本卷分第I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2、答卷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班级填写在试卷规定位置上
3、答案必须写在试卷各个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第I卷(选择题 30分)
一、单选题(10小题,每小题3分,共计30分)
1、下列现象属于扩散现象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B.夏天,槐花飘香
C.秋天,黄沙扑面D.冬天,雪花飘飘
2、如图所示,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验电器上端的金属球,验电器的金属箔会张开一定的角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玻璃棒上的正电荷转移到验电器上
B.玻璃棒上的电子转移到验电器上
C.两片金属箔都带上正电荷且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D.两片金属箔都带上负电荷且因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3、下列物品中,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A.玻璃杯B.陶瓷碗C.不锈钢勺D.干木棒
4、有甲、乙、丙三个轻质小球,甲球带正电。

将甲与乙、丙靠近时,他们相互作用的情况如图所示。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乙球可能带负电,丙球一定带正电
B.乙球一定不带电,丙球可能带负电
C.乙球一定带负电,丙球可能带正电
D.乙球可能不带电,丙球一定带负电
5、如图是物理上的一些插图,对插图的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a)图所示装置是演示液体的扩散的
B.(b)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固体的扩散的
C.(c)图所示装置是演示空气被压缩时内能增大的
D.(d)图所示装置是演示内能转化机械能的
6、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正、负电荷定向移动都会形成电流
B.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C.自由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
D.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中就一定有电流
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晚上月亮可以照亮地面,月亮是光源
B.光年是一个很长的时间单位
C.漫反射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
D.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8、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产生静电而带上负电荷,这是由于蜜蜂()
A.得到了电子B.得到了质子C.失去了电子D.失去了质子
9、下列关于导体和绝缘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电荷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子
10、对下列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
A.破镜很难重圆,说明分子间有斥力,没有引力
B.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分子间有间隙
C.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我们看到墨水分子在运动
第Ⅱ卷(非选择题 70分)
二、填空题(5小题,每小题4分,共计20分)
1、用一根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验电器的箔片会张开(如图所示),这是因为______,这一瞬间电流的方向是从______(选填“从验电器到橡胶棒”或“从橡胶棒到验电
器”)。

2、小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做了如图甲、乙、丙三次实验。

你是怎么知道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不同的?___________(选填符号)A.由丙图可知;B.由甲图与丙图对比可知;C.由甲图与乙图对比可知。

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它_____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3、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头发会越梳越蓬松,是因为头发带上______种电荷而相互
______,此时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靠近头发,头发被吸引,说明头发带______电荷。

4、如图所示,用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和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进行实验,将两个带电棒相互靠近,相互吸引的是图______(选填“甲”、“乙”或“丙”);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______(选填“强”或“弱”),在摩擦的过程中______(选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5、“粘”字常用来表述一些物理现象。

如:“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这是因为分子间有_____;穿在身上的化纤衣服易“粘”毛绒是因为衣服带了_____的缘故。

三、计算题(5小题,每小题10分,共计50分)
1、将一滴体积为1mm3的油滴在水面上,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为3m2,请你估计油分子的直径为多少?
2、把汽油装在滴定管内,适当调节阀门,记录到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3,把其中一个油滴滴在水面上形成最大的油膜面积为3m2,试估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3、质量为1g的水有3.34×1022个水分子,若这些水的流速是每秒1亿个水分子,那么需要经过多少年这1g滴水才流完?
4、分子可以看作是球形的,由于它小得肉眼都看不见,因此,在通常条件下要想知道分子的直径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历史上,有人想到用“油膜法”粗略估测分子直径.例如:将一张画有边长为1cm 方格的白纸放在水平桌面上;在纸上放一只平底玻璃水槽,并向其中注入能布满槽底的薄薄的一层水;再将一滴体积为4.0×10-6cm3的油滴到水面上,油在水面上散开形成油膜,其轮廓如图所示.请据此估算出油分子的直径.
提示:
(1)油膜可近似认为是单个分子排列起来的,即油膜的厚度可以近似认为是油分子的直径;
(2)油膜周边所占的格不完整,每两个不完整的格计为一格.
5、分子是肉眼看不见的,说明它很小.它不但是尺寸小,而且质量也很小.有关研究资料表明,1 cm3的水中大约含有3.35×1022个水分子.据此,请你求出一个水分子的大致质量.
---------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
1、B
【详解】
A.春天,柳絮飞扬,是柳絮的机械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
B.夏天,槐花飘香,是花香分子在运动,属于扩散现象,故B符合题意;
C.秋天,黄沙扑面,是沙子的机械运动,故C不符合题意;
D.冬天,雪花飘飘,是雪花的机械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C
【详解】
AB.玻璃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弱,丝绸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强,丝绸和玻璃棒摩擦,丝绸得到电子带负电,玻璃棒失去电子带正电;将带正电的玻璃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由于能够自由移动的是电子(负电荷),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来,故AB错误;
CD.金属箔片上的电子转移到玻璃棒上,使两金属箔片失去电子带正电,因带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3、C
【详解】
A.玻璃杯的材料是玻璃;属于绝缘体;故A不符合题意;
B.陶瓷碗的材料是陶瓷,属于绝缘体;故B不符合题意;
C.不锈钢尺的材料是金属,属于导体;故C符合题意;
D.干木棒不易导电,属于绝缘体;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A
【详解】
带电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电荷间的作用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甲球带正电,甲、丙相互排斥,说明甲、丙一定带同种电荷,丙一定也带正电;甲、乙相互吸引,说明乙带负电或乙不带电,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B
【详解】
A.如(a)图所示,将硫酸铜溶液注入量筒中,上方注入清水,过一段时间后,整个液体会变成蓝色,演示了液体的扩散现象,故A正确,A不符合题意;
B.如(b)图所示,把两个铅柱的横截面削平整紧压在一起,即使下方吊着重物也不会分开,演示了分子间存在引力,故B错误,B符合题意;
C.如(c)图所示,在筒中放入硝化棉,当迅速向下压活塞时,会看到硝化棉燃烧,这是因为活塞压缩筒内空气对筒内的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达到了硝化棉的燃点,故C正确,C不符合题意;
D.如(d)图所示,对试管加热时,试管内水蒸气内能增加,然后水蒸气对木塞做功,木塞飞出,演示了气体的内能转化塞子的机械能,故D正确,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6、A
【详解】
A.电荷的定向移动形成电流,可以是正电荷,也可以是负电荷,故A正确;
B.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故B错误;
C.物理学中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方向,故C错误;
D.电路两端有电压,电路是通路,电路中才有电流,故D错误。

故选A。

7、D
【详解】
A.晚上月亮可以照亮地面,是月亮反射的太阳光,故月亮不是光源,故A错误;
B.光年表示光在真空中一年内所传播的距离,是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故B错误;
C.漫反射同样遵循光的反射定律,故C错误;
D.光的传播不需要介质,光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D正确。

故选D。

8、A
【详解】
摩擦起电的实质是电子发生转移,得到电子的物体带负电,失去电子的物体带正电,飞行的蜜蜂与空气摩擦带上负电荷,因此蜜蜂得到了电子。

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

故选A。

9、A
【详解】
A.金属导电是由于金属里面有大量的自由电子,用铜丝做导线是因为铜内部有大量自由电子,故A正确;
B.导体容易导电是因为导体内部有大量自由电荷,自由电荷包括正负离子、自由电子,故B错误;
C.绝缘体不容易导电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而不是没有电荷,故C错误;
D.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原因是因为绝缘体内部几乎没有自由电荷,故D错误。

故选A。

10、C
【详解】
A.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破镜接触处绝大多数分子距离较大,此时分子间作用力就非常小了,不足以使镜的碎片结合在一起,并不能说明分子间没有引力,故A错误;
B.因为海绵内有空隙,所以用手捏海绵,海绵的体积变小了,说明力可以使物体发生形变,不能说明分子间有间隙,故B错误;
C.封闭在容器内的液体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斥力,使液体分子的间距难以减小,故C正确;
D.在做墨水滴入水中的扩散实验中,看到的是由大量分子组成的水的运动,墨水分子的运动是肉眼看
不到的,故D错误。

故选C。

二、填空题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从验电器到橡胶棒
【解析】
【详解】
[1]毛皮与橡胶棒摩擦,橡胶棒夺得电子带负电,毛皮失去电子带正电;带负电的橡胶棒接触不带电的验电器时,橡胶棒上的电子会转移到金属箔片上,金属箔片因为得到电子都带负电荷,由于同种电荷相互排斥而张开。

[2]因为物理学规定电流的方向与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同,所以电流的方向是从验电器到橡胶棒。

2、 B 失去
【解析】
【详解】
[1]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电荷相同,由甲图知道,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用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电荷相同,由乙图知,同种电荷相互排斥。

由甲和丙图(或乙与丙图)对比知道,它们相互吸引,说明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和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不同的。

[2]摩擦起电的过程是电子转移的过程,丝绸摩擦的玻璃棒带正电,是因为它束缚电子的本领弱,电子转移到丝绸上。

3、同排斥正
【解析】
【详解】
[1][2]干燥的天气里,用塑料梳子梳头发,梳子与头发相互摩擦,梳子得到电子带负电,头发失去电子而带正电,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头发带上了同种电荷,故头发会越梳越蓬松。

[3]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靠近头发后头发被吸引,由异种电荷相互吸引可知,头发带正电。

4、丙强得到
【解析】
【详解】
[1]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用与丝绸摩擦过的有机玻璃棒带正电,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故相互吸引的是图丙。

[2][3]摩擦起电并不是创造了电荷,只是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使正、负电荷分开。

与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负电,是因为橡胶棒的原子核对核外电子的束缚能力较强,在摩擦的过程中得到电子。

5、引力电荷
【解析】
【详解】
[1]“便利贴”可方便地贴在课本上时,与课本的分子距离很近,两种分子的距离很近,分子间产生了相互作用力,故“便利贴”的背面有粘性,这是因为分子间存在着引力作用的结果。

[2]带电体有吸收轻小物体的性质。

穿着的化纤衣服“粘”毛绒是因为衣服摩擦起电后带电荷,会吸引轻小物体。

三、计算题
1、3.33×10−10m
【解析】
【分析】
该操作是油膜法测分子直径的实验步骤,油散开后,油膜的厚度为一个油分子的直径,知道一滴油的体积和充分扩展后的最大面积,利用V Sd
=求解.
【详解】
393
1mm110m
V-
==⨯,
油分子的直径:
93
10
2
110m
3.3310m
3m
V
d
S
-
-

==≈⨯.
答:油分子的直径为3.33×10−10m.
2、3.3×10
-10m.
【解析】
【分析】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 3”可计算得出一滴汽油的体积,又知道一滴汽油所形成的面积,可计算汽油分子的直径.
【详解】
把汽油分子大致看作球形,油膜的厚度就是油分子的直径.
根据“汽油滴了400滴时,管内汽油少了0.4cm 3”可得,一滴汽油的体积:
3
30.4cm 0.001cm 400V ==, 知道油膜的面积为S=3m 2
,则汽油分子的直径为:
63
-1020.00110m 3.310m 3m V d S -⨯==≈⨯. 3、1.06×107
年.
【解析】
【详解】
解答:水的流速v =108个/秒 ∵v=s t ∴t=228s 3.341010/v ⨯个=个秒==3.34×1014秒 1年=3600秒×24×365=3.1536×107
秒 因此流完这些水分子需要:1473.34103.153610⨯⨯≈1.06×107年. 答:需要经过1.06×107
年这1g 滴水才流完.
【点睛】
知道分子的总数量以及水流的速度,利用速度计算公式变形就可以求出相应的时间.
4、见解析
【解析】
【详解】
5、在油膜覆盖范围内有64个完整的小方格,周边有41个不完整的小方格,折合为5个完整的小方格,总计为84.5个完整的小方格(还有另一种计算格数的方法,超过半格算一格,小于半格不计).由此可计算油膜的面积为:()2233S 110
84.58.4510m m --=⨯⨯=⨯,因为油膜的体积为:63123V 410410cm m --=⨯=⨯,所以,油膜的厚度即分子直径为:123
1033410d 4.73108.4510V m m S m
---⨯===⨯⨯ 20.3×10
-23 g
【解析】
【详解】 1 cm 3水的质量:33m ρV 11/1cm g cm g ==⨯=
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
232213103.3510g g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