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
发布时间:2023-01-04T08:29:43.892Z 来源:《福光技术》2022年24期作者:马笠
[导读] 即便配电网是推动社会经济的核心产业,但是大多数地区深受自然环境过于复杂的影响,其配电网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一旦成本投入过高或设施建设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有线配电网络发展建设无法均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及优质供电的目标,反而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质量。
宁夏理工学院宁夏石嘴山 753000
摘要: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也成为各行业的关键技术。
本文先分析了基于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作用,然后就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途径展开探讨。
关键词: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
1基于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的作用分析
1.1实现合理调配
即便配电网是推动社会经济的核心产业,但是大多数地区深受自然环境过于复杂的影响,其配电网基础设施尚未健全,一旦成本投入过高或设施建设时间过长则可能造成有线配电网络发展建设无法均衡,难以实现全面覆盖及优质供电的目标,反而直接影响人民群众日常生活质量。
同时,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的智能配电网能弥补传统运维模式的不足,实现合理调配人力、物力及财力资源的目标,例如:维修人员、技术人员、维修工具及零部件等,彻底解决传统配电网运维模式中人员经费分配不合理的问题,取得令人满意的电网运维效果。
1.2加快信息传播
受5G时代来临的影响,互联网+呈现井喷式发展态势,基本实现移动无线通信媒介中利用智能终端开展相关业务的目标,被适用于各个领域及各个行业,例如:移动电子商务、手机上网及娱乐等,电力行业也不例外。
由此可见,配电网运维与互联网+多种技术手段相结合能摆脱原有运维模式的局限,大大提高信息传播速度。
同时,以互联网+为基础能推进智能配电网运维的工作效率,消除影响电力资源分配稳定性及供应时效性的风险因素,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具体要求,最大限度提高电力资源的利用率,进一步提高智能配电网运维的工作效率,确保总体工作效果。
1.3控制总体运营成本
互联网+技术能有效调节配电网中电能供应需求,始终保持供应与需求间相互对等,最大限度减少调度期间所产生电能损耗,有助于控制总体运营成本,实现绿色发展的目标。
2基于互联网+的智能配电网运维技术应用途径
2.1信息采集技术
2.1.1信息采集技术应用结构
部分配电线路分布在气候与环境十分恶劣的区域,导致电力输配线路的网络发展十分不平衡,进而形成业务孤岛信息孤岛。
在发生故障时,单纯依靠人力巡线工作找寻配电线路的故障问题会花费大量的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
因此结合互联网技术开发互联网电力故障检测终端对数据进行采集意义重大。
比如,在配电网智能巡检工作中,无须安装信息识别媒介,借助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开展自动线路巡视工作,同时通过云端存储加强记录的准确性与规范性,实现工作管理的信息化、电子化、标准化。
业务与互联网的结合需要设备的互联网化,将终端设备与配电网连入网络,是互联网与智能配电网的基础。
其中,借助用电设备、储能设备、发电设备部署环境传感器、控制器、能效监测终端、视频监控等一系列采集单元,会实现用电、发电、安全、环境的实时采集,完成互联网区域能源管理末端神经元的组建,借助纵向贯通树状汇聚扁平化汇聚等3类流量形态,形成终端用户为基础,以平台为调度管理中心的智能配电网的运维管理系统,实现对人、物、财的集约化管理。
2.1.2信息采集技术工作流程
信息采集工作流程主要分为两部分:现实配电网运行数据与设备出厂相关数据。
其中,现实配电网运行数据需要在电力输配电的线路中假设电压、电流互感器,而互感器可以将电力一次值转变成电压值、二次电流,并借助AD转换芯片将模拟信号转化为数字信号;设备出厂相关数据能映射设备实际性能。
此外,处理器利用并口通信获得数字信号,并通过定时器完成数据的高频傅里叶函数计算,得出实时电压值、电流值,在比较计算定值与数据中分析故障类型。
此外,结合电力参数、故障类型,通过IO口通信与串行发送到无线的传输模块
中,再借助无线网络将信息数据传输到后台与运维人员手中。
在日常监测与维护工作中,需要及时关注设备当前状态与原始状态,完成数据比对,进一步分析参数变化过程,为设备维护提供数据参考价值。
2.2数据共享技术
2.2.1在人员管理中的应用
互联网+视域下,智能配电网的运维技术若想充分发挥自身应用价值,需要进行多方协作,实现数据交流与分享,创新相关数据分享平台,为专业人员、技术工作者、专家提供统一的工作平台,并细化各自分工与责任。
比如,一线的运维工作人员主要负责恢复与接待技术人员,加强设备的诊断、检测、维修等工作,同时完善档案的检查任务。
此外,在工作中需要加强多方合作与交流,结合互联网技术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实时监测与排查故障。
相关技术人员应采集智能配电网的信息数据,并对其进行剖析、对比、评估、分析,结合互联网技术对运维人员进行培训与指导,及时传输关键的故障诊断方法和技术。
2.2.2在客户服务中的应用
配电网技术与互联网技术的结合可以帮助客户随时登录网络平台掌握数据信息,或者借助微信公众号、APP等模块接收信息。
其中,将数据共享技术应用于网络平台具有以下优势,可以缩短配电网运维技术与普通用户之间的距离,培养大量的移动客户并及时推送关于配电网的运维情况,向普通的用户推送相关技术的应用情况,分析用电节能领域,评估用户家用电器电能使用情况,如借助每月使用电量对比新旧家用电器的实际用电量,加强电器辐射功能优化工作力度,结合企业自身有价值信息加强社会关注程度,对今后配电网的发展提供指导意见与参考价值。
2.3服务中心的建设
第一,运维诊断中心。
其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人工智能等模块进行故障定位,完成故障诊断与检查工作。
第二,专家中心。
结合互联网技术为运维领域的专家学者建立交流平台,实现多方的自我提升与人才培养。
第三,案例中心。
建设案例中心的目的是使国家电力企业积极总结自身发展的经验与教训,便于在同种情况下发生错误修理或秩序混乱问题。
第四,互动平台的建立。
借助互联网技术通过交互平台向用户推送配电常识,及时解答大家的配电问题,节约工作人员的办事效率与上门维修时间。
2.4电力故障判定
一般电力系统中输配电网络的工作效率为50Hz,每20ms为一个正弦波,结合傅里叶算法精确度标准,需要将正弦波分为80点完成采集,相当于250μs为一个离散点。
先在定时器启动之后,通过采集程序,借助AD转换芯片与并口进行通讯,其次收集离散信息,最后借助傅里叶算法可以得出参数的最大值与有效值,将其与定值进行逻辑比对,若数值在正常区间内,需要使用调用发送程序,将参数借助无线传输模块完成数据传输工作;若数值不在正常区间内,则应认真分析故障类型,再进行无线发送。
故障发生后,建议结合配电网的可持续工作内容制作可行性分析报告,其中包含以下内容:第一,设备是否需要维修。
第二,设备维修经济需求分析。
因此智能配电网在建设中应首先分析经济成本,围绕维修效果对方案进行研究。
在对比故障设备中的原有数据与当前数据时,完成参数分析和判定诊断。
此外,应对设备的使用寿命、当前状态进行参数分析,充分了解装备实际具体情况,预估计今后运行维护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3结束语
互联网+智能配电网运维能够在较大程度上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安全保障,并且能够确保终端技术的有效性,满足用户的各项需求。
因此加强对其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田永明,梅成磊,马强,赵海洋.基于互联网平台的配电网智能化运维管理模式[J].计算机系统应用,2021,30(6):100-106.
[2]何安宏,傅文进.基于大数据的电力企业运维技术应用[J].集成电路应用,2019,36(12):64-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