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及临床治疗效果分析目的:本研究主要就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因特点以及临床治疗效果展开分
析讨论。
方法: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病理学以及实验室检查,对患者的临床表现以及发病原因进行分析,根据患者的具体病理特点对其给予相应的治疗。
结果:本组患者根据实际情况分别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对症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治疗时间为1个月,有服药史的6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同时给予18例呼吸道迁延而犯病患者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其治愈率为100%。
结论:在对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采取对应的措施对其进行治疗,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疗效。
标签:急性间质性肾炎;临床治疗;病因
急性间质性肾炎属于综合类的临床疾病,它的主要病理为肾小球以及肾间质受到炎症的侵害其临床表现主要为肾脏衰竭以及功能改变,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存在严重的负面影响[1]。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通常需要对患者的病因进行适当的探讨并根据其实际病情来对患者进行对症治疗,这也是对此类疾病进行根治的关键。
本研究将对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笔者所在医院2011年11月-2012年11月收治的80例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女21例,男59例,年龄31~65岁,平均(42.1±3.12)岁。
临床症状主要为腰痛、血尿、恶心呕吐、无尿、少尿、皮疹、关节疼痛、发热等。
所有患者中,18例患者存在近期感染的情况,62例患者存在近期服药的情况。
其中有7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先锋霉素,20例患者所服药物为庆大霉素,35例患者所服药物为青霉素。
所有患者均不存在恶性肿瘤以及肾衰竭的情况。
1.2 方法
1.2.1 检查方法(1)实验室检查。
本研究所有患者均进行了实验室检查,检查的内容如下:利用超声波检查患者的肝脏形状变化、甘油三酯、胆固醇、球蛋白、血浆蛋白、24 h尿蛋白定量、尿常规、血尿酸含量、尿素氮含量、血清肌酐范围值等。
(2)病理学检查。
采用肾脏活检技术来对患者的肾脏病变情况进行检查,将取得的病理切片利用免疫荧光来对其进行标记,然后在光镜以及电镜下来对其进行检查。
一般情况下,炎症细胞以及肾小管间质病变的程度主要可以分为3类。
轻度为间质病变较轻,其炎症细胞的浸润较为分散,其浸润的范围低于25%。
中度为病灶范围表现为片状,其浸润的范围25%~50%。
重度为患者的病灶部位遍布视野,且呈现出弥漫性,其浸润的范围超过50%。
1.2.2 治疗方法根据患者的检查结果来对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治疗,对病情较轻的患者给予对症支持治疗;中度患者给予1 mg/kg激素类药物泼尼松口服治疗,1次/d;对于重度患者给予280 mg/d强效激素类药物甲基泼尼松口服,在给药5 d后,改用泼尼松,其剂量与中度患者的治疗剂量一致。
对于长期服药引发急性肾炎的患者,必须立即停止服用致病药物。
对于肾功能衰竭的患者必须进行常规血液透析,以此来将体内的有毒物质清除,维持患者机体新陈代谢的正常,并使其水电解质始终保持平衡。
1.3 疗效评价标准
治愈: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各项指标均处于正常范围内;无效:经过治疗后,患者的临床症状基本不变,其病理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查各项指标没有明显的变化,甚至出现了恶化的情况。
2 结果
发病前曾长期服药的62例患者中,4例患者为重型,25例患者为中型,33例患者为轻型。
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腰痛伴关节疼痛16例,皮疹5例,血尿31例,少尿或无尿37例,蛋白尿22例,发热60例,这些患者均存在肾脏衰竭情况。
将这62例患者之前所用的药物全部停用,并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甲泼尼松、泼尼松、对症支持等方式进行治疗,经过1个月的治疗后,62例患者全部治愈,治愈率100%,详见表1。
在本研究的所有患者中,还有18例患者是由于呼吸道迁延而犯病,通过对这些患者给予相应的抗生素进行治疗,所有患者均治愈,其治愈率为100%。
3 讨论
文献[2]以及本研究的结果均表明,导致患者出现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主要原因就是长期用药以及药物的使用不合理,感染次之。
药物引发急性间质性肾炎的病理机制主要为自身免疫机制,此外,药物在体内的代谢产物还可以种植性抗原的身份存在介质与肾小管之间,肾间质中存在过多的介导免疫反应产物,就会对肾间质造成一定的损害,从而引发间质性肾炎。
文献[3]指出,患者出现严重大病灶的情况基本上是由于被抗原以及抗体激活的巨噬细胞利用非特异免疫介导释放出活性氮、活性氧以及蛋白溶解酶等有害物质,这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肾小管的损伤情况,导致患者的病情加重。
急性间质性肺炎肾炎的临床表现相对较多,其主要临床症状主要为蛋白尿、血尿、少尿、无尿、发热等,同时部分患者还存在关节疼痛、皮疹等情况。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对长期服药的患者进行治疗时,应首先停药,对其给予适量的免疫抑制剂,之后患者可以恢复正常;而由感染所引起的急性间质性肾炎患者,经过抗生素、体内酸碱平衡的维持、对症支持等治疗后,均恢复正常。
由此可见,在对急性间质性肺炎肾炎患者进行临床治疗时,针对患者的不同病因,
采取对应的措施来对其进行治疗对患者的最终疗效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参考文献
[1]章倩莹,潘晓霞,张文,等.肾小球肾炎合并急性间质性肾炎的临床病理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8,24(5):319-323.
[2]吴恩亮,高芳,刘玉芳,等.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甲泼尼龙治疗急性药物性间质性肾炎的疗效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0,13(36):4131-4132.
[3]和雪梅.急性间质性肾炎80例临床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2,9(19):2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