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X线投照技术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1李婷2张小锐【通讯作者】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DR X线投照技术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的临床应用分析 1李婷 2张小锐【通讯作者】
发布时间:2023-06-21T00:13:12.521Z 来源:《系统医学》2023年6期作者: 1李婷 2张小锐【通讯作者】[导读] 分析DRX线投照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
1空军第九八六医院第七门诊部放射科陕西西安 710000
2空军第九八六医院医学影像科陕西西安 710000
【摘要】目的:分析DRX线投照技术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

方法:选取122例该症患者,对比组采取传统X线照射诊断,实验组利用DRX线投照技术诊断,比较两组诊断准确率等差异。

结果: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差异显著(P<0.05)。

结论: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诊断难度较高,对其进行DRX线投照技术诊断的准确率更高,较传统X线的诊断速度更快,值得重视。

【关键词】股骨头坏死;DRX线投照技术;准确率
股骨头坏死较为严重的骨科疾病,属于退行性病变的一种,发病后患者的下肢体存在一定的功能障碍,因此股骨头坏死患者的终末期,其下肢体功能受到较大的影响,甚至导致其下肢体瘫痪,目前临床针对该症的诊治十分重视,但并未获得根本的治疗方案,仅通过延缓病情进展、更换人工股骨头等方式治疗,在诊断方面,需详细的观察患者的股骨头与髋关节周围组织、骨骼情况,因此影像学检查十分关键[1-2]。

临床早期采取传统X线对患者进行诊断,虽然能够对患者的骨骼退化、缺失有较好的观察效果,但由于股骨头的位置特殊,其病灶位置多在相对隐匿的位置上,使得传统X线的诊断效果相对不足,随着X线的技术不断革新,DRX线投照技术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对所选股骨头坏死患者开展DRX线投照技术干预,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我院2022年1-12月122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实验组、对比组,61例/组。

见表1(P>0.05)。

表1两组一般情况比较(`x±s/n,%)
组别
性别
(男/女)





素过敏
平均年龄
(岁)
平均病程
(年)

验组
35/2620182367.81±2.638.64±1.08

比组
33/2823201868.42±2.358.38±1.04 P----P>0.05P>0.05
1.2 方法
对比组:传统X线照射诊断,叮嘱患者下肢体伸直,双脚稍微内扣,组建相接触的方式保持体位,充分暴露股骨头的各个部分,利用X 线拍照,采取HTIACHI成像系统进行检查,拍摄的位置包括双侧股骨头标准正片、骨盆正位片等。

实验组:DRX线投照技术诊断,保持对比组相同的体位,在对患者进行髋关节位置的拍摄时,需叮嘱患者转变为侧卧位,确保下肢体伸直,大腿外侧紧贴向台面,股骨长轴与暗黑中线位置对齐,股骨颈与暗盒中心位置对其。

将对侧髋关节弯曲确保X线能够稳定在下肢体的扫描检测部位穿过。

1.3 疗效判定
对比两组诊断准确率=确诊/61*100%。

同时观察患者不同分期的检出效果,根据ARCO分期分为Ⅰ-Ⅳ期,Ⅰ期:患者影像学检查呈阳性;Ⅱ期:影像学检查明显观察到囊肿、骨质疏松、孤影化;Ⅲ期:观察到明显新月征;Ⅳ期:股骨头变形、间隙缩小、关节、髋臼出现破坏、硬化。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采取SPSS27.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资料:均数±标准差(`x±s),t检验;计数资料:率(%),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诊断准确率对比
与对比组相比,实验组诊断准确率显著提高,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两组诊断准确率比较(%)[n(%)]
组别


Ⅰ期Ⅱ期Ⅲ期Ⅳ期诊断
准确率
实验组6120
(32.78)
18
(29.50)
12
(19.67)
8
(13.11)
58
(95.08)
对比组6115
(24.59)
14
(22.95)
11
(18.03)
12
(19.67)
52
(85.24)
X2-7.81
P-P<
0.05
3 讨论
股骨头坏死属于髋关节疾病,患者的发病机制较为复杂,但近年来的发病人数不断增加。

该症的治疗压力较大,临床多采取手术置换的方式进行治疗,以稳定患者的髋关节功能。

但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方面压力较大。

传统的X线技术是平面的照射方法,能够对患者是否存在骨折、移位等有较好的观察作用,但在立体观察方面的效果较差。

但该照射技术的应用时间较长,仪器设备的普及广泛程度较高,且费用低廉,因此获得较多的应用。

在股骨头坏死的诊断当中,传统X线的诊断准确率相对较低,对分型较为严重的患者有较好的观察效果,对病情相对较轻,较为前期的股骨头坏死患者诊断效果不明显[3]。

DRX线投照技术是较为新型的X线照射技术,属于数字化影像学检查技术类型,该技术的空间分辨率可达到2.8-3.6线对,同时利用成像技术进行复原,能够帮助临床排除其他的影响因素,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效果更高,该技术的成像清晰度较高,且拍摄时间、诊断时间等均较快,30秒以内完成拍摄曝光,影像生成在2分钟左右。

与传统的X线照射与成像时间相比,直接缩短70%左右的时间,在成像效率方面更高[4]。

在准确度方面,DRX线投照技术能够采取立体成像的方式,对患者的股骨头、髋关节情况进行观察,能够对患者产生较为全面的、完整性的病灶观察效果,对股骨头坏死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更高。

传统X线对股骨头的早期诊断效果不佳,DRX线投照技术则能够通过高分辨率的照射与重建技术,对患者的病灶情况进行清晰与准确的观察与判断,临床针对患者病情、分型的诊断准确率更高,尤其在早期病灶诊断方面的效果更高。

但该技术的临床应用与推广效果较差,与其工作站建设投入高、推广难度大有关,患者检查的费用也相对较高,其推广难度相对较高[5]。

实验表明,股骨头坏死的影像学检查难度较高,利用DRX线投照技术诊断的准确率更高,值得临床重视。

参考文献:
[1]冷琦,王紫薇,夏天,汪红志,李真林.高自由度DR成像原理与技术仿真实验平台开发与应用探索[J].中国医学教育技术,2023,37(02):175-179.
[2]王洪英.DR技术与61T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中的诊断价值及准确性分析[J].婚育与健康,2023,29(05):70-72.
[3]张桂川,尤连波,葛海,邓莉,耿世遥,朱国鳌,王军大,包子华.基于DR、61T及122RI多征象探讨经皮胸腰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渗漏危险因素[J].中国61T和122RI杂志,2023,21(02):151-154.
[4]闫玉滨.DR与传统X线投照技术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临床应用效果分析[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50):127-128.
[5]温小庭,陈竞雄,陈伟,何茂贤,黄忠,陈伯平.高千伏X线片、DR、61T在尘肺病诊断中的应用研究[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20,4(08):86-8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