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时代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提升途径研究
发布时间:2021-11-26T02:52:01.765Z 来源:《中国科技教育》2021年第7期作者:李秀娟
[导读] 而对高校来说,目前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基本都是 00 后,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思维更加活跃和敏捷,更加自我,其是非观、价值观还不稳定。
昭通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云南昭通657000
摘要:在建党 100 周年之际,高校学生党支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承担着发展学生党员的重要职责。
但目前在党员培养质量提升的过程中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严重影响了党员发展质量的提高,为了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高校学生党支部应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利用互联网平台,结合 00 后大学生思想行为中存在的问题,从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培养途径、培养主体、评价考核等全方位入手,构建完整严谨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体系,进一步解决目前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在入党动机、理论水平与缺乏学习主动性的问题,从而全面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
关键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对策
一、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重要性和迫切性
(一)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重要性
2021 年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华诞。
中国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
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即将开启。
截至 2020 年底,全国
学生党员 224.7 万名,全年发展学生党员 76.7 万名,占全国发展党员总数
的 37%。
全国共有入党申请人 2181.5 万名,其中入党积极分子 1029.7 万名。
在党和国家发展的关键期,进一步壮大我们的党组织,并且不断提升党员发展质量至关重要。
吸收优秀青年大学生加入到党组织中,这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党建工作的重点难点课题。
而培养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是高校发展大学生党员的基础环节,是保证大学生党员质量的重要前提,把控好源头,提升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迫切性
而对高校来说,目前新发展的入党积极分子基本都是 00 后,他们的个性更加鲜明,思维更加活跃和敏捷,更加自我,其是非观、价值观还不稳定。
加之微博、朋友圈、短视频中夹杂着一些是非观、价值观扭曲的内容使许多学生价值观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这是新时代高校做好党建工作面临的新挑战。
使高校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与以往相比呈现出了众多的新特征与新需求。
加之目前高校的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式并不能完全适应 00 后大学生的特征与需求,造成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与党的要求有一定距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难以达到党的要求,也为高校党员的教育与管理工作埋下了隐患。
结合党中央对入党积极分子培养的要求,在新的形势积极探索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的新途径与新策略具有重要意义,且非常迫切。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培养目的不清晰,定位不准确
目前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筛选存在一定的问题,部分大学生入党动机不端正,党性修养不足,将入党“功利化”,加之高校选拔入党积极分子时没有一个较为科学与完善的操作标准,往往通过团支部简单的投票选举,或是由高校辅导员直接决定人选。
[ ]使筛选出的入党积极分子不够“又红又专”。
加之目前大学普遍缺乏政治理论素养,本人作为一名高校学生支部书记,在入党积极分子考察培养过程中发现大多入党积极分子理论水平依旧停留在三个代表阶段,并没有做到与时俱进。
而目前高校积极分子的培训往往集中在 24 个学时的党课培训,而大多高校培训内容集中在党史、入党流程,加之后续培养内容的不固定性,这就使得以往单纯进行理论教育和入党环节流程的教育目的与培养现实问题不匹配,并不能解决入党动机不端正和政治理论不持续发展的问题。
(二)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陈旧、途径单一
从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内容上看,主要涉及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
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以及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的教育,突出端正入党动机的教育。
缺乏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针对性、个性化教育,内容过于分散,缺乏系统性,导致学习流于形式,培育的效果得不到保证。
[ ]从方式看,主要采取集体党课的理论灌输式教育,或者是教育纪录片的集中观看,内容上多是对党史、党员权利义务等的普及学习。
枯燥的学习内容加之讲授方式单一,被动式、“填鸭式”的,不能很好在将党史党章、时政热点等和学生的思想生活之间找到结合点;加之教师和
学生之间互动不多,理论和实际联系的机会不多,因此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积极性普遍不高。
(三)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过程缺乏持续性,培养主主体难以形成合力入党积极分子的理论素养提升是一个长期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经过
持续性和系统化的培养教育,才能端正入党动机、加强理论储备,坚定理想信念,从而提高政治素养。
但是目前我们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多是为期一个月 24 个学时的集中培训,组织理论学习,观看教学视频。
学习时间短,学习缺乏连续性、系统性。
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大多听得一知半解,没有时间去认真消化吸收,最后出现的结果就是学完、考完了过后就忘完。
[ ]
加之目前大多学校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的任务主要落在支部书记身上,而辅导员的日常思想教育很难以支部教育培养形成合力。
随着学生支部的发展壮大,以本人所在支部,2021 年按上级党务要求,党员发展数量要同比增长 45%,因此可以担任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联系人的正式学生党员明显不足,甚至无法配备到位,这就造成了培养联系人制度落实不到位的问题,甚至出现了“挂名”现象。
[ ]并且一些大学生培养联系人由于理论水平有限、党性锻炼时间不长、精力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等原因,很难从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的目标进行指导,使入党积极分子的质量参差不齐。
(四)培养教育缺乏科学客观的考核评价体系
在常规的考核中,存在严重的的“重理论、轻实践”、“重结果、轻过程”的问题。
考核主要通过结业考试进行结果评价,过于重视党课结业成绩,考试内容片面,多为党的基本理论知识,时政热点等,积极分子一般于考前进行突击记忆,通过死记硬背应对考试。
方式来看,多以定性的文字描述为主要考察方式,考察主观性较强,缺乏客观可量化的考核评价指标。
[ ]培养考察工作不够细致,缺乏系统的日常管理。
目前,负责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工作的大都是支部书记,党务工作繁重,精力投入不足,加之学生党支部书记流动性大,积极主动性不一,对学生了解不足,除了成绩和理论缺乏其他的评价标准,难以做到全面、全过程的评价。
三、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质量的对策
(一)找准问题、准确定位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目标
通过文献查阅和本人作为学校支部书记的了解与观察,发现入党积极分子核心存在的问题就是入党动机不端正、缺少政治伦理,并且自制力较弱,难以进行持续的理论学习和自我提高。
首先,针对入党动机问题,我们在做好入党积极分子“入口关”的同时我们需要的增加入党积极分子对组织的认同感,形成向心力,从而端正入党动机。
在教育培养过程中,我们不能只是进行简单的理论灌输,更要引起入党积极分子的情感共鸣,从而吸引更多的大学生成为党的亲近者与追随者。
树典范、讲先进故事,尤其讲好身边的先进事迹,让积极分子感受到党的理念并不是离他们遥不可及。
同时前往主题性爱国教育基地开展现场教学。
当我们在现场教学中把这些人物的故事讲深、讲透、讲生动,学生就会超越时空的隔阂,在身临其境中体味到优秀共产党员永恒的感召力。
[ ]其次,针对理论学习缺乏主动性与持续性的问题,在教育培养过程,对于积极分子制定一个需要完成并且进行考核的学习任务卡可以有效的起到学习督促的作用,在确定积极分子同时给入党积极分子提供一个学习任务卡,并且给出一份学习任务清单,定期检查考核,并把任务完成情况作为结业考核的一个模块有利于引导学生自主抓理论学习。
(二)整合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内容、建立多元培养机制在培训内容上目前集中于政治方针、和党史等方面,零散并且缺乏针对不同院系学生的个性特征,从培训途径集中于党课培训填鸭式教学,培训质量难以保障。
首先,针对内容上的问题,核心在于把零散的内容进行整合,根据学生目前的年龄特征与专业特诊增加有针对性的培训内容。
不断扩充培训内容,整合包括知识、技能、情感与一体的培训内容,根据时代变化对培训内容与时俱进进行补充、删减和替换,合理重组教学内容。
增加党的历史和优良传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
其次,从途径单一角度来讲,应该思考建立“全方位覆盖、多渠道渗透”的培训网络。
利用好“云岭先锋”、“学习强国”等 APP,积极开展“网络党课”“微党课”,利用“学习强国”、“人民日报”等APP,学习党史党建,党的最新理论知识,传播红色文化、传统文化等。
除了理论学习可以进一步结合学生专业和学科特色提神专业技能,例如我所在支部为师范类学生,支部会开展手抄报、红歌朗诵、社会实践等活动进行先进性培训。
(三)稳定入党积极分子培训团队,建立健全培训机制
高校学生支部稳定性较差,从党员到支部书记,和支委班子难以固定,这个入党积极分子培考察培养稳定性造成了极大影响。
高校党委组织部门,要对标中央文件要求,配齐组织员、党支部书记人选,并在科研、职称方面给予政策支撑,保证队伍的稳定性。
针对培养主体质量问题定期开展学习培训活动,提高党建队伍业务能力;在党课培训上要整合优质师资和课程资源,建立师资库和课程库,吸引一线思政教师加入师资库。
[ ]同时应该扩大积极分子培养的主体,目前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核似乎就是学生党支部和培养联系人的职责,但支部书记和培养联系人并不能全面的培养和评价学习的培养情况,因此,把辅导员、团校、学生团体纳入考察培养主体势在必行。
对于培训过程缺乏持续性和存在随意性,应建立完善的培训机制,首先严格遵循高校发展党员工作指导手册,但为了保证各个阶段不间断的培养考察,除了指导具体的党课计划、活动计划之外,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卡和学习清单,制定配套的培养档案。
做到一人一档,全方位记录积极分子的发展轨迹。
培养档案由积极分子本人依据个人学习清单完成情况进行填写,培养联系人按季度进行审核,每学期末由支委会进行审核。
成长档案进行定期总结,总结内容涉及积极分子的政治素养、学业能力、业务素质、习惯养成等方面。
(四)构建完善的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评价体系
当前对于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评价,往往注重结果导向,即党校培训结业考试,往往很多积极分子平时表现一般,在完成 24 个学时党课培训后,通过短时间的集中复习就表现培养合格,这对其他认真完成培养任务的同学并不公平,并且质量难以得到保证,因此,应该根据培养档案、学习卡,任务清单等各种内容结合,形成一套完整的评价体系,通过全过程的考核培训来评定入党积极分子的学习情况,以此完成入党积极分子的优胜劣汰,淘汰不达标的人,保障党员培养质量。
按照多元主体评价、与评价全过程的原则,制定如下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考核标准。
其中涉及了政治素养、专业素养、党课培训、学习卡、群众基础和积极分子自评。
按照其几个模块在积极分子中的重要性,通过计算权重得出以下指标每个指标的具体分值,进而制作成了积极分子培养的考核评价表,如表 1.
表 1 入党积极分子考核评分表
新形势下,党中央正在不断加强党的建设,全面提高党员发展质量势在必行,高校党建工作必修顺势而为。
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和培养是确保学生党员发展质量的重要环节,提升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我们必修顺应时代发展和新形势提出的挑战与要求。
我们应该顺应借助建党 100 周年大潮,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全国高校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且结合 00 后大学生的思想特征,记助互联网+的优势,全方位、全过程的制定积极分子培养方案。
不断推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组织化、制度化、具体化,增强入党积极分子和青年学生对党的理解、认知和信仰,全面提高入党积极分子的培养质量,在学生群体中发展壮大党员队伍,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可靠的人才保证。
参考文献
[1]李晓敏 . 高校入党积极分子培养选拔模式探究 [J]. 南方论刊,2020(11):50-52.
[2]
]张铁成.开展“六个一”培育工程,构建教师党员和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双培养”机制[J].品位?经典,2021(11):129-132.
[3]李晓飞,赵鑫炜.高校学生支部入党积极分子动态管理模式探究—— 以重庆大学城市科技学院经管学院入党积极分子骨干班为例[J].时代报告,2020(11):26-27.
[4]张阳,马行天.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考察质量探究[J].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9,19(04):37-38.
[5]白雪飞.高校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动态培养考核体系的构建探析[J].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上旬刊),2020(11):173-174+239.
[6]薛海霞.优化教育环节,切实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培养质量[J].上海党史与党建,2015(11):50-52.
[7]刘文德,马涛,闫清波,彭永涛.新形势下提升大学生入党积极分子教育培养质量的问题和对策研究[J].长江丛刊,2019(23):127-1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