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衡阳县第四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12月学科联赛语文试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
A. 混淆yáo 咋舌zé 跻身jī 前倨后恭jù
B.羞赧nǎn 市侩kuài 眼睑liǎn 屡见不鲜xiān
C.被褥rù 机械xiè 账簿bù 力能扛鼎kán
D.豆豉chǐ 木讷nè 瓜葛é 俾众周知bǐ
答案:.D/A混淆xiáo B眼睑jiǎn C力能扛鼎ān
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清晨,一脉青山犹如天外飞来的一条巨龙,盘桓嬉戏于清澈见底的资江河畔,山上的“玉皇”古刹和别致的楼台阁榭相映成趣。
B.驱车进入江南古镇,一个个依山临水的村落、一片片粉墙黛瓦的民居,会使你心情顿时豁然开朗,有种进入世外桃源的感觉。
C.秋风轻拂,霜染露润,加上阳光的刻意抚摩,村头的银杏树披上了金黄的盛装,纹理脉络鞭辟入里,透露着雍容华贵的气韵。
D.我轻轻地扬起手,白鸽便心领神会地从屋脊上飞出来,在村庄、河川、原坡的上空做出种种酣畅淋漓的飞行姿态,煞是壮观。
答案: A。
(A.相映成趣:映,对照,映衬。
相互衬托着,显得很有意趣。
B.豁然开朗:豁然:形容开阔;开朗:开阔明亮。
从黑暗狭窄变得宽敞明亮。
比喻突然领悟了一个道理。
C.鞭辟入里:鞭辟:鞭策,激励;里:最里层。
形容作学问切实。
也形容分析透彻,切中要害。
D.酣畅淋漓:酣畅:畅快;淋漓:饱满畅快的样子。
形容非常畅快。
常指文章绘画,文艺作品感情饱满,笔意流畅,情感得到充分抒发。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
A.宣传、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循序渐进和融会贯通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
B.美国纽约的帝国大厦计划投入二千万美元进行节能改进,以便到2013年时将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百分之三十八,这一举措每年可节约四百四十万美元。
C.故宫是最伟大的人类建筑史上的艺术奇葩,是世界历史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标记。
D.如果人们连续看上四五个小时的电视节目,就会感到十分疲劳。
答案:B. A项,语序不当,应为“学习、宣传”;
C项,语序不当,“最伟大的”应放在“人类建筑史上的”的后面;
D项,应把“如果”放在“人们”之后。
4、 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 --------,---------,--------- ,-------- ,--------- ,---- ----- 。
如在某些汉印中,就有“荼”字省作“茶”字的写法。
①民间的书写着出于某种考虑,将“荼”减去一笔,这就成了“茶”字
②随着饮茶习俗的推广,“茶”字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
③“荼”简写为“茶”,汉代已露端倪
④在中庸之前“荼”字写作“茶”,这恐怕不是我们人人都知道的
⑤茶作为饮品,我们都很熟悉
⑥“茶”有多个义项,“茶叶”义是其中之一
A、④⑥⑤②①③
B、⑥②①⑤④③
C、⑤④⑥②①③
D、⑥④⑤②③①
答案C 与句末关联紧密的应为,排除D,以或开头均显突兀,排除A,B故选C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
(共18分。
每小题3分。
)
郑当时传
郑当时者,字庄,陈人也。
其先郑君尝为项籍将,籍死,已而属汉。
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郑君独不奉诏。
诏尽拜名籍者为大夫,而逐郑君。
郑庄以任侠自喜,脱张羽于厄,声闻梁楚之间。
孝景时,为太子舍人。
每五日洗沐①,常置驿马长安诸郊,存诸故人,请谢宾客,夜以继日,至其明旦,常恐不遍。
庄好黄老之言,其慕长者,如恐不见。
年小官薄,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天下有名之士也。
武帝立,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江都相,至九卿为右内史。
以武安侯、魏其时议,贬秩为詹事,迁为大农令。
庄为太史,诫门下:“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庄廉,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然其馈遗人,不过算②器食。
每朝,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其推毂③士及官属丞史,诚有味其言之也,常引以为贤于己。
未尝名吏,与官属言,若恐伤之。
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山东士诸公以此翕然称郑庄。
郑庄使视决河,自请治行五日。
上曰:“吾闻‘郑庄行,千里不赍粮',请治行者何也?”然郑庄在朝,常趋和承意,不敢甚引当否。
及晚节,汉征匈奴,招四夷,天下费多,财用益匮。
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④,多逋负⑤。
司马安为淮阳太守,发其事,庄以此陷罪,赎为庶人。
顷之,守长史。
上以为老,以庄为汝南太守。
数岁,以官卒。
卒后家无余赀财。
(《史记》一二○卷)
注:①洗沐:官员休假 ②算:竹器 ③推毂:推荐 ④僦人:这里指承揽运输的人
⑤逋负:拖欠款项
5.下列各句加点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高祖令诸故项籍臣名籍 名:称呼……的名字
B.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存:问候
C.然其游知交,皆其大父行 行:辈,辈份
D.庄稍迁为鲁中尉、济南太守 稍:稍微,略微
6.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执宾主之礼,以其贵下人
B.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C.及晚节,汉征匈奴
D.庄任人宾客为大农僦人
7.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反映郑庄清廉节俭的一组是( )
①存诸故人,请谢宾客 ②又不治其产业,仰奉赐以给诸公
③然其馈遗人,不过算器食 ④候上之间说,未尝不言天下之长者
⑤郑庄行,千里不赍粮 ⑥卒后家无余赀财
A.①④⑤
B.①③⑥
C.②③⑥
D.②④⑤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郑庄的先祖曾因不奉诏而被逐,郑庄也以行侠仗义为自豪,因解救张羽而闻名,虽然年小官薄,却能结交天下名士。
B.郑庄为人谦和平易,从不摆架子。
他交游十分广泛,连皇帝都有所耳闻。
C.郑庄在朝廷上,常常揣测迎合皇帝的意思,不敢明确地决断是非。
但一有机会,也总向皇帝荐上士人及下属好的言论。
D.郑庄在任用官吏的问题上,与司马安意见不合,后来司马安乘隙诬陷,使他一度丢了官职。
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6分)
(1)客至,无贵贱,无留门者。
译文:
(2)闻人之善言,进之上,唯恐后。
译文:
参考答案:
5.D(稍,应该是“渐渐地”)
6.B(这里的“唯恐”和现代汉语意思相同,其余三项,“下人”,古时指居于人下,可译为“谦虚地待人”,现在多指仆人:“晚节”,在文中指晚年,现在多指晚年的节操:“宾客”,古时指门客,现在泛指客人)
7.C(①是说他好交友 ④是说他为国荐贤 ⑤是说明他交游广泛)
8.D(“意见不合”和“乘隙诬陷”,在文中无根据。
)
9. (1) 客人来了,不论高贵低贱(都要立即请进来),不要让客人在门外等候。
(2) 听到别人好的建议,就把它推荐给皇上,生怕延误了
参考译文:
郑当时,字庄,陈郡人。
他的祖先郑君曾经为项籍的属将;项籍兵败而死,不久天下便归属了汉。
汉高祖刘邦命令那些原项籍的部下直呼项籍的名字。
唯独郑君不肯接受诏令。
刘邦下诏把直呼项籍名字的人全部任命为大夫,而放逐了郑君。
郑庄以仗义行侠为自豪。
因为在张羽困难时予以救助,从而闻名于梁、楚地区。
汉景帝时担任太子舍人的职务。
每五天休假的时候。
常在长安的城郊备置马匹,问侯那么老朋友,拜访或答谢宾客,夜以继日,通宵达旦,还常恐怕应酬不周。
郑庄喜好黄帝、老子的学说,那些为他敬慕年长有德之人,(他常汲汲奔走拜望),好象怕来不及见他们的样子。
虽然年纪轻轻,官品低微,然而他来往的知心好友,都是他祖父一辈的,在全国很有名气的人。
汉武帝即位之后,郑庄逐渐晋升为鲁国中尉、济南太守、江都国相,直到九卿中右内史之职。
因为评议武安侯田、魏其侯窦要的争端是非,(未能始终坚持己见),被贬职为詹事,再升迁为大农令。
郑庄任太史时,告诫属下说:“客人到来,无论地位高低,(都要立即通报),不要让他滞留在门口等侯。
”他对客人行宾主的礼节,以自己高贵的身份谦虚的对待别人。
郑庄很廉洁,不喜欢购置产业,只靠皇上的赏赐供给门客。
然
而赠给他人物品,不过一竹篮食物而已。
每次朝见皇上。
有机会便要称道中国的忠厚长者。
他推荐士人及其官属的丞、史,总是那么亲切有味地陈说,常常推重他们的才德,认为比自己都强。
他从来不直呼属吏的名讳,与下属官员谈话,好象生怕伤害到他们。
听到他人好的言论,便立即向皇上推荐。
唯恐落后耽误。
崤山以东的士人们因此一致称赞郑庄。
郑庄被派去巡视黄河决口的情况,自己请求给五天假,准备行装。
武帝说:“我听说‘ 郑庄出门,即使有千里之遥,也不必带粮食',请求准备行装是为什么呢?”然而郑庄在朝廷上,常常趋迎附合武帝的意旨,不敢明确决断是否。
在晚年时,汉朝廷征伐匈奴,招降周边的少数部族,国家支出的费用很多,国家财政愈来愈匮乏。
郑庄所保举的人和他的宾客等担任大农令手下承揽运输的人,欠了公家许多债务。
司马安任淮阳太守。
揭发了此事,郑庄因此被治罪,赎罪后免官为平民百姓。
不久,暂时担任丞查长史。
武帝认为他年纪太大,任命为汝南太守。
几年之后死于任上,死后家中没有余下财物。
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
10.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
(8分)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 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 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 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 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 营造了怎样的氛围?(4分)
【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雨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4分)【答案】 ①孤舟串联着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
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
②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11. 古诗文默写。
(6分,每空1分)
____ _ _____,依依墟里烟。
②女也不爽, 。
,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④衣带渐宽终不悔, 。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换了人间。
天下兴亡, 。
答案:暧暧远人村 士贰其行 风萧萧兮易水寒 为伊消得人憔悴 萧瑟秋风今又是 匹夫有责
四、现代文阅读。
(共12分)
阅读下文,完成12—14题。
野菊花
野菊花!漫山遍野的野菊花!花朵不过一分镍币大小,密密匝匝,重重叠叠,织造出淮河堤畔、大别山麓梦幻般神奇的织锦。
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几番秋雨秋风秋霜。
山野早已敛去了辽阔的绿色,只把灰脊露在人间;紫燕和鸿雁的呼唤,杳然寂灭在江南的路上,留下了牛儿和羊儿的哞咩,在枯草败叶间低回……纵然是松柏,也已减色,纵然是檀竹也已落魄,惟独野菊花,却以她野性的勇敢与进取,举起了开放的拓展的金旗,“欲与西风战一场,遍身穿就黄金甲”。
她不禁锢自己,有花就尽情地开,有香就尽情地放。
这一朵迟迟不肯谢去,那一朵挣出半个脸儿来就开了。
从茎顶,从胁下,一下子冒出那么多花骨朵,仿佛一夜之间被风唤醒,一齐把眼睛睁开,睁得又圆又亮,再也不想闭去。
她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地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乐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曲《十面埋伏》的壮烈……
她不固守现成,匍匐的枝条看似柔弱,却从不攀援依附。
这枝被折去,更多的芽箭立却射出,迅速占领周围的地面,把墨玉般羽状分裂的叶片扩张开来,铺展如苍鹰的翼翮,拥护着黄花,风来想凌空而去,云过含不尽向往,活脱脱是一幅潘天寿饱和金石的《鹰瞵图》,从大别山巅挂到淮水河沿。
当霜雪卷藏这幅宏篇巨构时,她的宿根却在这片沉重而冷静的土地下酝酿谋划,将屈原“上下而求索”的浩歌凝结在心,待时以串发。
今年崖头岭上的几株,明年一定要发展成簇;今年篱前坎下的几丛,明年一定要繁衍成龙。
星散的,要汇聚;成块的,要连片。
然后,在荒滩坡,在贫瘠却是自由的土地上,左冲右突,向四面八方扩张、挺进,步步为营,为营步步。
不知是山野滋育了她的野性,还是她的野性诱发了山野的野味野情。
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的美啊!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
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12.在第四段,作者说:“你会从袅袅升腾的忽聚忽散的浓香里谛听到广东音乐《金蛇狂舞》的活泼,琵琶古典《十面埋伏》的壮烈”,请分析作者这样说的原因。
(4分)
13.联系全文看,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了野菊花的野性?(4分)
14.请分别说明以下两句话在文中的意思。
(1)分明是太阳和月亮的灼目滚烫的合金,让造物主随意倾倒泼洒在这里,叫人心灵久久震颤。
(2分)
(2)而这野性美的烛照天地的光芒,投射在她的开放的态势和拓展的行动中,于生命的运动里发现自我,表现自我,实现自我,教人体味出一种人生境界,故有久久的震颤回荡在心。
(2分)
参考答案:12.野菊花把金子般的本色毫不掩饰的宣泄成河成瀑,又把琥珀般的药香毫无保留地聚散如云如雾。
(请注意“这时,假若你静下心来……”在文中的作用。
前句“宣泄成河成瀑”的比喻突出其热烈、奔放之势,“聚散如云如雾”的比喻既突出香味之浓郁,又表现出“聚散”的变化)
13.(1)她不禁锢自己;(2)她不固守成规。
?(请注意文中“这是一种怎样的野性美啊”概括的范围)
14.(1)漫山遍野的野菊花如织锦泼金般的开放使人惊叹不已。
(2)野菊花的野性美中表现了一种不畏艰难,奋力拼搏,展现自我价值的精神,给人以鼓舞。
(前一句的陈述对像是野菊花的花朵,这两句都要联系上下文作分析,并注意语言表达的技巧)
五、语言运用。
(4分)
15、在下面横线处,依照前面的两个句子再写两个句子,形成整齐的排比句式。
欣赏大海,自然会在大海的浩瀚中找到开阔和豁达;欣赏蓝天,自然会在蓝天的辽阔中拓宽视野和胸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选择恰当的描述对象,仿照例句的形式组织通顺、连贯而富有诗意的语句即可。
答案: (示例)欣赏小草 自然会在小草的葳蕤中汲取执着与希望 欣赏大树 自然会在大树的茂盛中发现高大与挺拔(或“欣赏雄鹰自然会在雄鹰的矫健中获得坚强和勇敢”等)
六、作文。
(40分)
16、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上课了,老师说:“同学们,这节课我们来讨论一个问题——‘第一’和‘第二’的问题。
”同学们都看着老师,一时不明白老师的意图。
老师就问同学们:世界上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峰?”大家哄堂大笑,大声回答道:“珠穆朗玛峰!”老师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同学们面面相觑,无人应声。
于是老师又接着说道:“同学们,‘第一’和‘第二’究竟有什么不同呢?为什么你们都只记住了第一高峰,而不知道第二高峰呢?”听了老师的话,同学们陷入了沉思。
老师的话给了我们怎样的启示?我们又怎样对待“第一”和“第二”呢?
要求:①可写记叙文,结合个人经历、学校近期活动写人记事,畅谈感悟;也可写议论文,根据材料提炼观点,阐述见解;
②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定立意,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参考立意:不断进取,勇争第一;做最好的自己;不要总是盯着“第一”;甘居人下;不求最好,只求更好;崇敬“第一”,尊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