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山东济宁邹城二中2018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邹城二中2018-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质量检测政治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项是符合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涂写在答题卡上。
每小题2分,共30小题,60分。
)
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
A.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 B. 树立共同理想
C. 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D. 社会主义荣辱观
2.徐悲鸿偏爱画马,听马蹄得得,看马迎风奔跑,他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心仿佛在和马一同驰骋。
这表明,作为对世界的一种反映形式的艺术作品()
A.受到艺术家生活环境的深刻影响 B.源自于艺术家的技艺和艺术天分
C.离不开艺术家的生活感悟和情感 D.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和勤奋
3.中科院院士杨叔子说:“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没有现代科学、先进技术,一打就垮。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没有优秀传统,没有民族人文精神,不打自垮。
”
“一打就垮”和“不打自垮”都说明了()
A.必须提高国家的安全实力 B.必须提高国家的综合国力
C.必须提高国家的科技水平 D.必须提高国家的文化竞争力
4.广东人的日常用语是方言,但在校学生却习惯使用普通话,以至于在使用方言时,也常夹杂着普通话。
在校学生习惯使用普通话表明:()
A.商业贸易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B.人口迁徙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C.教育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D.日常生活是文化传播的重要途径
5. 2018年1月24日,张艺谋及其团队打造的“印象大红袍”在武夷山实景公演。
武夷山著名的大王峰、玉女峰及九曲溪水、大红袍茶树等被演绎得活灵活现,使人们对武夷山有了深刻印象,带动了当地旅游产业蓬勃发展。
这告诉我们()
A.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B.健康文化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C.文化是世界性与民族性的统一 D.文化是经济发展的基础
6.“几十年的经验使我深刻的认识到。
学点哲学的确可以使人做事情少犯错误。
做研究少走弯路。
下列观点和“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李振声的上述感悟相一致的是()A.哲学是各门具体科学的基础 B.哲学是人类对某一具体领域规律的概括
C.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哲学具有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功能
7.下列说法中能够体现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根本分歧的是()
A.“气者,理之依也”与“理生万物”
B.“生死由命,富贵在天”与“物是观念的集合”
C.“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与“天不变,道亦不变”
D.“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与“秀才不出门,全知天下事”
8.对近几年的水旱灾害,一些专家本能的解释依然是气候异常导致,是“天灾”,却忽视了人的行为也会加重甚至诱发自然灾害。
我们不能总是在自然灾害面前“怨天”不“尤人”,用“百年一遇”、“千年一遇”回避人类的责任。
如果在短短几十年内,发生的十几次自然灾害都是“百年一遇”的,人类对自然的破坏就难逃其责。
这对我们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启示是()
①应该实现从“命令自然”到“服从自然”的转化②深刻反思人类自身的行为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③自然界已不再独立于人的主观能动性之外而存在④保持对自然的适度敬畏是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要求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 2018的时候,台湾师范大学教授曾仕强曾携其作品《易经的奥秘》登陆央视《百家讲坛》。
该作品中,《易经》的成书、阴阳的由来、八卦的成图以及卦的解读等都突出表现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A 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即两者谁为第一性,谁先谁后的问题
B 物质和意识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
C 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 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10. 某位学者问一位农民工:“你是做什么的?追求什么?”农民工答道:“打工,追求富裕。
你追求什么?”学者回答:“我追求精神的满足,是唯心主义者;你追求物质的满足,是唯物主义者。
”学者的观点()
A 是对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分歧的正确理解
B 是一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观点
C 把追求精神满足或者物质满足作为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标准
D 把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作为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11.2018年6月11日是我国第六个“文化遗产日”,其主题是:依法保护,重在传承。
我国设立“文化遗产日”()
A.是为了发扬中华民族之名 B.是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C.能够展示世界文化的魅力 D.有助于保护中华民族的文化
12.“变则通,通则久。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虽然底蕴深厚,但如果不能与时俱进,也不会充满生机和活力。
这启示我们()
A.要保持传统文化的相对稳定性 B.实现文化的发展创新必须抛弃传统文化
C.对传统文化要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D.文化的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承袭
13.小李同学的手机彩铃唱到:“最爱写的字是先生教的方块字,横平竖直堂堂正正做人要像它。
”“方块字”是中国独具特色的文字。
下列关于“方块字”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的唯一见证 B.中华文化的基本载体
C.中华民族进入文明时代的标志 D.中华文明的重要标志
时下很流行向老祖宗讨饭吃。
电影充斥着古代格格、皇帝、皇宫秘史等;书法则推崇颜体、柳体等;教育思想也崇尚孔孟之道。
很多有识之士担忧:中国文化,特别是文艺将何去何从?据此完成14~15题。
14.下列对传统文艺理解正确的是 ( )
A.中国传统文艺以古代典型建筑为代表
B.中华传统文艺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C.对传统文艺要坚决抛弃
D.传统文艺的造诣,现代人是很难突破的
15.有的观众反映,同一历史内容,被改编成两个或三个版本的电视剧后,故事情节、历史事实却大相径庭,使人无所适从。
对待传统文化,应该坚持严肃的态度,电视文学创作也不例外。
这说明 ( )
A.在运用同一历史事实进行电视文学创作时,必须和历史吻合,不准进行演义
B.文化创新要以传统文化为根基,创新创作要尊重基本历史事实
C.对传统文化要批判地继承
D.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16.下列关于真理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 B.真理是人的思维结果
C.真理是对规律的反映 D.真理是无条件的
17.列宁说:“只要再多走一小步,哪怕是相同一个方向迈出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
这说明了()
A.真理是普遍的 B.真理是主观的
C.真理是有条件的 D.真理是绝对的
18.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之间的联系具有客观性,联系的客观性是()
A.联系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条件,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B.联系是事物本身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C.联系是具体的、有条件的,不能强加给事物
D.联系是客观存在的,是人们无法改变的
19.由于全球气候变暖和一些地区毁林毁草垦荒、草原过度放牧等人为因素的影响,目前我国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这()
A.违背了社会规律的客观性
B.否认了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C.是市场机制运行所带来的必然结果
D.是人们没有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无视事物之间的联系
20.目前国际互联网发展很快,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网上阅读报刊、网上购物,并能在网上和远隔千里之外的网友讨论一些问题,各抒己见。
这说明()
A.世界上的任何两个事物都存在着联系
B.人们可以改变事物之间的联系
C.人们可以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联系
D.事物的联系复杂多样,人们无法具体把握
2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其根本原因是()
①自然界是客观的
②人的精神是客观的
③社会的存在与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
④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在人类产生之前已经存在
A.②③ B.①④ C.①③ D.③④
22.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会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与规律去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
这说明( )
A.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B.人们的认识具有客观性
C.社会的存在和发展具有客观性
D.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是紧密联系的
23.下列对物质和运动的辩证关系的表述最正确的是( )
A.物质是运动的载体
B.所有物质都是运动的
C.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D.所有的物质都是运动的物质,所有的运动都是物质的运动
24.“天地之变,寒暑风雨,水旱螟蝗,率皆有法。
”这句古语包含的哲学道理是 ( )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发展的
B.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是有规律的
C.规律是客观的,千古不变的
D.事物运动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25.“世间的一切事物都是运动的。
”这说明()
A.运动是绝对的、有条件的和永恒的
B.运动是绝对的、永恒的和无条件的
C.静止是相对的、无条件的和暂时的
D.静止是不存在的
26.孟子在《寡人之于国也》中说道:“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
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
”这说明()
A.自然界的变化发展是有规律的
B.尊重自然规律就能有效地改造自然
C.要不失时机促成事物发展
D.按规律办事才能造福人类
27.中国审美文化源远流长,历代文人对艺术创作有许多精辟的论述。
清代著名画家郑板桥在《题画》中说:“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
”强调“意在笔先”,“趣在法外”。
这说明( )
A.绘画创作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B.并非所有的意识都是由客观存在决定的
C.艺术创作只凭主观虚构
D.艺术创作有其特有的规律
28.下列关于意识的表述,正确的是()
A.意识是与物质同时产生的
B.意识不仅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也是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
C.意识是先于物质而产生的
D.意识根源于人脑
29.在日本,有一种乌鸦,能将坚果丢到公路的斑马线上,让汽车碾碎,然后在汽车遇红灯停车时去吃。
据此,有人认为,有些动物也是有意识的。
这一观点()
A.否认了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
B.否认了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
C.是正确的,有些动物确实很聪明,也有意识
D.否认了意识是人脑的机能
30.过去,由于片面追求GDP,导致了某河的严重污染;近年来,A市政府转变观念,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下大力气治理河水污染,消失多年的鱼儿又回来了。
从哲学的角度看,这种发展观的转变告诉我们()
①不同的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不同的作用②认识是变化发展的
③科学发展观是处理经济社会发展问题的指导思想④意识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
A.①②B.②③C.②④D.①③
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40分)
31.2018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五次全体会议胜利召开,全会深刻认识并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新变化新特点,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建议》坚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促进就业放在经济社会发展优先位置。
我国就业形势一方面就业难,另一方面用工难。
这“两难”是政府、企业和劳动者的困惑。
能否清除认知障碍,平衡利益矛盾,决定着政府、企业和劳动者能否和谐共“舞”。
“十二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我们要紧紧抓住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根据材料说明我们党在制定《建议》的过程中体现了哪些认识论道理?(11分)
32.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于2018年10月15日至18日在北京举行。
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
决定指出: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强大精神力量。
总结我国文化改革发展的丰富实践和宝贵经验,必须坚持开放创新,广泛吸收借鉴国内外先进文化建设经验和优秀文化发展成果,转变文化发展方式,增强文化发展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广东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从而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1)从《文化生活》中文化的作用的角度,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性。
(10分)
(2)从哲学基本问题的角度,说明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正确性。
(8分)
33.2018年9月29日,第五次全国民族团结进步表彰大会在北京举行。
国家主席胡锦涛在会上
指出,“新中国的60年,是我国各族儿女在祖国大家庭中团结友爱、休戚与共的60年,是我国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60年”。
“祖国统一是我国各民族的最高利益。
必须坚持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
”
阅读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一国国家结构形式的确立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我国采用的是何种国家结构形式?(4分)(2)我们怎样“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7分)
参考答案:
1-5 DCDCB 6-10 DACCC 11-15 DCAAD 16-20 ACBDC 21-25 CADBB 26-30 DDBDA
31.①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
《建议》是在新形势下研究新变化新特点的情况下制定的。
(4分)②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指导实践的发展,《建议》的制定指导了经济建设的实践。
(4分)③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
我党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是逐步深化和发展的。
(3分)
32.(1)①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全国和谐发展。
(3分)②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相互交融。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促进全国经济和民主政治的发展。
(3分)③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有利于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增强国际竞争力。
(4分)
(2)①存在决定思维,我国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是根据当前的国内外形势做出的。
②思维能够正确反映存在。
我国做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决定,反映了当前经济政治文化发展的要求,是符合事实和规律的,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8分)33.(1)①一个国家采用何种国家结构形式,归根结底是阶级、民族、历史和文化等因素综
合起作用的结果。
②我国实行单一制的国家结构形式。
(4分)
(2)维护祖国统一不动摇,一方面要维护民族的团结。
维护民族团结,就要不断增强各民族在内的全体人民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另一方面要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的完整。
维护国家领土和主权完整,就要坚决反对任何外来势力的入侵或占领,坚决反对分裂国家的行为。
(7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