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气受热过程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第一课时)
大气的受热过程
【教材分析】
教材地位和作用:
大气的受热过程在整本书主要起到一个承上启下的作用。

与前一章“宇宙中的地球”和“太阳对地的影响” 的内容相呼应,又对后序的大气运动、大气环流、气压带和风带、天气和气候的形成等内容起着基础和铺垫作用。

在大气的受热过程是学习中,还会涉及相应的物理学知识,体现了新课标的学科间
的整合。

对于大气的保温效应新教材阐述得较为细致、具体。

大气的“保温作用”对以
后讲解全球气候变暖的知识奠定了基础。

全球变暖又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变化,进而影响
全球的经济结构。

这样既可使教材前后的内容相通,也增强了教材中各单元之间的联系,
充分体现了新教材新课标为主的指导思想。

【学情分析】
学生的抽象思维、空间思维开始进入强劲发展阶段,创造性、参与意识、求知欲、
合作意识较强,课外活动的机会较多,接触面较广,但还没有形成系统的理论知识,还
缺乏系统地解释地理现象或地理事实的能力。

如果教育面向学生生活,教学中穿插探究
实验,不仅能提高学生对世界的认知能力,而且可以大大增强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
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取得高效课堂的教学效果。

大气的内容
比较抽象,影响大气受热过程的因素多而复杂,“大气的散射作用”和“辐射热交换”的
学习有一定的难度。

【处理方法】
运用图表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而大气的主要过程可以用“太阳给大地 -大地给大气 -
大气还大地”来概括。

通过相关示意图,比较三种辐射的波长和大气对它们的反应,概括大气受热过程。

在整体读图推理过程中,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

提供相应的生活实例和情境,提高学生运用原理分析地理现象的能力。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示说明大气的受热过程。

2、掌握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大气的保温作用。

【过程与方法】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遵循传统的认知规律,以图片以及生活中的事例引入,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与
学生共同探索,最终得出结论。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大气运动的学习,理解常见的自然现象,从而建立科学的自然观。

【重点】
大气受热过程
【难点】
1、大气的温室效应。

2、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气辐射、大气逆辐射四种辐射之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动画演示法、读图分析法、讨论分析法、问题探究法。

【教具准备】
多媒体设备、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过教师活动学生活设计意图板书程动
创设情境:欢迎大家来到探
创设问题情境
导入新索类节目“是真的吗?”。

回答并思考原
导入新课,激发
课提问:一天中气温最高时是因
学生学习兴趣。

午后 2 时而非正午这是真的吗?
过渡有人说真的,有的认为假的,引出了本课要一、大那么如何解释这种现象,接下来学习的第一部气受热
我们就来探究大气受热过程。

分“大气的受热过程
过程”
授新一、大气受热过程学生朗读课文提前展示图片,
首先,展示大气受热过程简图,一、二段回答。

再让学生朗读
并要求学生填充名称要素。

思考,再回答问
题,效果较好
理论探多媒体演示大气受热过程,学生分组讨论通过设问,学生
学习必备欢迎下载
究解读大气受热过程:
1、大气受热过程包括哪些
环节?
2、大气增温的原理是什问题,汇报讨
论结果
层层深入学习1、三个阶
大气受热过程,段
培养学生的逻太阳暖大
辑思维能力地
么?大地暖大
3、大气的作用?气
4、太阳辐射、地面辐射、大大气还大
气逆辐射的区别?地
(小组汇报、交流,老师激励性评价)
教师总结:
大气受热过程可分为三分阶梳理大气受热2、两个作过程,学生能够用吸收消化知识削
弱作用点。

保温作用
段:
1、“太阳暖大地”:太阳辐学生认真听讲,做笔记
射能的地球最主要的能量来源。

大气对太阳辐射气削弱作用,小部分被大气吸收,大部分被地面吸收,地面升温。

2、“大地暖大气”:地面升温向外辐射长波辐射,除少数透过大气返回宇宙,大部分被大气吸收,大气升温。

3、“大气还大地”:大气升温向外辐射能量称为大气逆辐射,大气逆辐射把能量还给地面,对地面起保温作用。

大气升温主要吸收地面长波辐射。

大气在受热过程中起削弱和保温的作用
识图游
戏学生上讲台操通过游戏检查学生对大受热
作过程的掌握情将宇宙、太阳、地面、大气四个况
词语填入关系表中,使大气受热
过程成立
通过以上知识的学习,我们学生坚定回答发
现大气的热源是地面,地面吸
收并辐射能量需要时间的。

实际生活中的情况如何呢,老
师收集了一些实验数据:
1、晴天中午用三只温度计测
量地面和不同高度温度, 15 分钟
实验数后结果:
据时间(温距地距地
拓展知度计)面 50面学生观察实验识距地厘米100数据,从实验数
面 5 厘厘米据,得出结论,
米地面是大气的12:33℃33℃33℃热源
30
12:40℃39.5℃39℃
45
得出结论:午后仍在升温,大
概在午后 2 小时气温达到一天只
最,同学们有没有感到,炎炎夏
日,来上学的路上特别炎热!
除此之外,我们还发现气温随
高度增加在降低,这是为什么?
(地面是大气热源,越高越低)
2、在晴天中午同时用温度计测
量两个烧水杯(装水的杯子 A 、装
沙子的杯子 B)内同一高度的空气
温度, 15 分钟后的结果:学生通过实验数据,进一步认识地面是大气热源,并帮助学生从直观的认识过渡到抽象的思维再从抽象思维到实践,从而拓展思维能力。

时间12:30 12:12:
(温度3745
计起读
装水的杯子 A 装沙子的杯子 B 25℃26℃27℃25℃27℃29℃
我们发现不同材质比热容不
同,吸收热量速度是不同的,正
如,中午时分,沙子地,和。

所以,地面才是大气的之间热
源,地面材质不同会影响在附近
大气温度。

活动探1、对比月球表面和地球表面学生思考回答
究受热过程:问题,老师引导
思考月球表面昼夜温差比地追问,补充回答让学生更加了表大是真的吗?为什么?解大气的作用,老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在回答并培养学生将的时候注意区分白天,黑夜,引图形转换成文
导学生组织语言字的语言表达
2、对比晴天地面、阴天地面、能力和分析问
晴天海面三种情况下那种温差最题的能力。


下面老师就和同学们一起总结一认真回想,思考
总结下这节课我们所学的内容。

(板其中的作用和
图)联系。

布置作请同学们回去收集大气保温作用
业在农业中的运用实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