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
摘要:万物皆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数学充斥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数学作
为基础学科之一,它的重要性无与伦比。
在认知数学的初级阶段:小学数学作为
小学教育体系中极为关键的一门,如何让学生学好数学,这是每一位数学老师的
首要任务。
而数学史,简单的说就是数学的发展史,是老师必须要讲解给学生的,学生在了解数学的发展史以后,才能更好地学习好数学。
在此,简单的论述一下
如何将数学史渗透进小学数学教学中。
关键词:小学教学;数学史;渗透
数学教学作为学生的启蒙学科之一,它的重要性大家都是知道的。
小学生将
来会是国家的基石,学好数学,可以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进而提高他们的
创新能力,毕竟创新才是社会进步的基础。
国家的强盛更需要老师对学生从小的
培养。
而让学生了解数学史,则会提高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更能深入地了解数学
在生活中的具体应用。
渗透,顾名思义,就是一种事物逐渐的进入其他事物之中。
如何将数学史带给学生,渗透式教学应该是最有效、最简单的方法。
一、初识数学阶段,以简单讲解和逐步引导的方式渗透数学史
每一个人,从出生开始,就深深地关联在数学的海洋中,人的生日,人的年龄,人的住址,人的生活,都要用到数学。
在学生开始有认知的时候,父母就会
教导他们最简单的数学知识,并在生活的方方面面体现出来。
然而这些都是零碎
的教育,给孩子的都是些懵懵懂懂的认知,而从学生进入小学开始,作为老师,
就要系统的给学生传授数学知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到数学的魅力,进而对数学
知识产生浓郁的兴趣。
而数学史也应该被老师带给学生。
有人会说,小孩子懂什么,跟他们讲这些没用。
错,首先想法就是错误的,数学史就是数学的发展史,
这是非常有必要讲解的,让学生知道数学史,才会认识到人类的发展是离不开数
学的。
当然,在初识数学的阶段,老师不用讲得很详细,要简单地带入到教学中,要让学生有一个概念:数学是经历了很长的发展才走到今天的,而不是凭空而出
的。
比如:刚入学的学生,老师首先要交给学生认识数字。
这时就应该用简单的
故事,告诉学生为什么会出现数字。
对于小学生而言,故事比黑板上的数字更有
吸引力。
比如:很久很久以前,我们人类的祖先看到树上有果子,就摘了一些果
子带回家里,可是问题出现了,到家了怎么分果子呢?这时可以问学生“知道吗”,很多学生肯定能回答:一人一个。
是的,一人一个,但是在很久很久以前
是没有数字的,于是我们的祖先就发明了数字“1”,这样学生就知道数字的由
来和具体意义。
如果这样的去教学,学生还会觉得数学是枯燥无味吗?其实这样
简单的讲解结合教学内容,缓慢地渗透一些数学史进去,更能培养学生对数学的
兴趣。
二、简单数学阶段,以生活中常见的事物逐步带入数学史
生活中充满了数学知识,数学的每一个发展,都是数学史的一部分,用生活
中常见的问题为切入点带入数学史知识,这样才能更好地引导学生去对数学感兴趣。
当学生度过初识数学阶段,他们就来到了简单数学阶段。
这个阶段基本就是
加减乘除的知识,如何让每一个学生学习这些知识,老师的引导和讲解是重中之重。
首先,从学生的家庭入手,询问家里有几口人,学生基本上都是能回答上来的,接着问:为什么是这么多人呢?这样就把加法带入到学生的知识认知中了。
这是就可以把加法运算的历史讲解一些,但是不能讲的太多,毕竟小孩子无法接
受太多。
用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带入数学运算,进而切入数学史的内容,在一个愉
快的环境中,学生不仅学到了数学知识,还了解到了数学史的内容,既丰富了学
生的知识量,又提高了他们的综合素养,何乐而不为呢?这个阶段的学生对知识
是充满了好奇的、渴望的,合理地利用这些特点,慢慢地培养他们对数学的热爱,增加他们对数学的兴趣,提高他们对于数学史的了解,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学好
数学。
凡事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有一个慢慢的过程,欲速则不达。
老师要耐
下心思,给学生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数学的环境,更好地去培养一个个祖国的未来。
三、数学系统阶段,以化繁为简的方式简单勾勒出数学史
当老师把学生带入到数学知识的海洋,如何使学生畅游在其中,这就需要老
师能够教授足够多的方法。
学无止境,对学生来说,学习是学不完的,怎么让学
生在学习的路上能越走越远?怎么让学生能够坚持下去?这是很考验老师水平的。
这个时候就不是死记硬背能够做到的了,老师应当把复杂的算法用简单的方式讲解,让学生真正学进去,这样才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
当学生由认识数学
到简单运算,再到现在的系统学习,老师的教学方法是必不可少的。
学生学会数
学中几何的基础知识,这个时候给学生讲解一点数学史是非常有必要的。
比如,
老师讲解到图片的知识,里面包括长方形、正方形、圆形、菱形等这些基础图形,可以告诉学生每个图型的特点,可以用来做什么。
比如生活中的轮胎为什么是圆的,圆有这样一个特性:圆心到圆周上任意一点的距离都是相等的,这个相等的
距离,叫做半径。
也就是说:在同一圆中,所有的半径都是相等的。
因此,人们
把车轮做成圆形的,并使车轴通过圆心,当车轮在地面上滚动时,车轴离开地面
的距离就总是等于车轮半径那么长。
这样行驶起来才会平稳,如果车轮变了形,
不是圆形的了,车缘到轮子圆心的距离不都是相等的,那么这种车子走起来,一
定会上下颠簸,还怎么能更好地前进呢?当然,把车轮做成圆的,还因为滚动摩
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
这样就需要讲解很多的知识,如圆的半径、周长、圆心,
还有摩擦力这些知识,这样老师就需要讲解到圆周率,也就是公式C=2πr,这时,我们就可以渗透一些圆周率的数学史。
圆周率是一个概念,一个定义,不存在由
谁发明的问题,是由很多数学家在研究中慢慢发现的。
最出名的还是我国古代数
学家祖冲之,他讲圆周率π精确到了小数点后7位数,也就是π在
“3.1415926”和“3.1415927”之间,这在当时是世界最领先的成就。
这样不仅
让学生知道了生活常识,还了解到了数学史,又激发了学生的探究精神,所以在
数学教学终渗透数学史是很有必要的。
四、高级学数阶段,以社会发展为背景阐述数学的影响力
如今的社会,那里也离不开数学,我们所用到的电子产品都是二进制数字命
令符,里面充斥着大量的数学知识,有效地引导学生发现身边生活中数学的应用,学生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在小学数学的高级阶段,学生开始接触到一些数学
公式和各种数的定义,比如各种面积公式、路程公式、体积公式、奇数、偶数、
质数、分数等,这些东西如果靠死记硬背是很难记住的。
如果老师在讲课时带入
数学史,让学生知道它们是怎么被定义的,由谁提出的,怎么证明的,在社会中
是怎么运用的,并结合当今社会发展需要的数学知识,阐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
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学好各种数学知识。
而且这时候的数学需要很多的思维逻辑,也是提高学生逻辑思维的重要时间段,毕竟有了思维逻辑和思维发散才能创新。
创新力才是社会发展的动力,从小学开始激发并培养学生的创新力,才能让他们
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大胆创新,进而加快国家发展的步伐。
结束语
数学史是记录整个数学知识的发展历程,它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
学生了解
数学史,才能更好地去学习数学。
如果把数学知识比喻成一条河流,那么数学史
就是它的源头,只有知道了它的源头,才能更好地去运用,毕竟数学知识只有被
用到了,才会有更大的进步和发展。
数学教师巧妙地将数学史带入课堂,让学生
在数学史的场景下去发现,这是一种很高级的教育方式。
每一个老师都应该重视
数学史,并将它们渗透进课堂教学中,这既让学生提高了数学知识,还让学生的
知识面得到极大的扩展。
参考文献:
[1]柴阿莉.数学史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考试与评价,
2017(03):23.
[2]白星.小学数学教学中渗透数学史的实践探索[J].新一代:理论版,
2020(03):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