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图书馆2009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⑵“苏大讲坛”学术报告视频资源库建设:该项目通过现场摄录我校的各类学术报告上传到图书馆主页上,并将视频进行编辑、刻录制作成光盘,让全校师生能随时共享精彩的学术报告,扩大了学术报告的影响力。目前已拍摄学术报告82场,“苏大讲坛”已逐渐成为品牌项目。
⑶苏州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2009年向省JALIS中心提交新录数据3740条,并在苏州大学首次实现了学位论文电子版远程提交的新型管理制度。
3、图书馆13部馆藏善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自图书馆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 建立起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改善古籍保护条件,以此带动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规范、全面、持续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古籍定级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继续做好馆藏古籍普查、定级和国家及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后续申报工作。2009 年 6 月 11 日 ,经国务院批准颁布,我校图书馆又有《 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等 13 部馆藏善本,其中元刻明修本2部,明刻本10部,清刻本1部,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⑶主页维护与制作:更新图书馆主页260多次,制作和发布新网页56多页。并对211高校的门户网站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我馆门户网站的构建思路。
4、数字化建设工作:
⑴苏州大学学者机构库建设:图书馆完成了学者机构库学术论坛功能的开发,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制定了学者授权书、学者倡议书、《苏州大学学者知识库管理规则》、《苏州大学学者知识库使用指南》。目前已签订学者授权书60份(包括全部院士),将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到个人,建立了与知名教授的良好沟通关系,加深了重要读者群对图书馆的良好印象。
⑷圆满完成了2009年第一、第二期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苏州地区的办证和发放工作,两次共办证452张(毕08年增长21%)。并积极协调苏州地区其他高校区域流通系统的安装事宜。
6、继续做好援建拉萨师专图书馆的有关工作,本年度援建拉萨师专图书馆图书3353册。
三、创新亮点工作
1、积极开展科技查新工作,为地方科技发展作贡献
2、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为读者做实事。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为积极配合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党政领导班子经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决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真正将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我为读者做实事”的活动。图书馆各部门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为读者切实做好的实事,如:读者定制服务的普及与推广、编制《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纲目表》、信息学科化服务、苏大讲坛为读者的贴心服务、成立图书馆网络服务小分队,保障图书馆与用户网络的畅通等。
6、加强学习交流,争创一流图书馆
上半年为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我馆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图书馆组织了四批老师赴江、浙、沪兄弟高校图书馆学习考察,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下半年在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背景下,图书馆也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部分人员分别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图书馆考察学习,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及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理念、思想与方法,体现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图书馆分别召开了考察学习交流汇报会,将学习成果交流分享,使图书馆员拓展了视野,建立了比较背景、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提出了改进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只要远望,只要努力,只要不止步前行,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离我们并不遥远!”
5、以读者为本,创新图书馆服务。
在 2009 届毕业生离校前,图书馆在各校区开展了《真心回馈母校,书香长存情怀》毕业生离校捐书活动,共收到 800 多本捐赠图书。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设立了“图书漂流区” ,与研究生会的同学们制订了图书漂流规则,设计了图书漂流卡等,并于12月5日开展了“苏州大学首届图书漂流节”活动,让爱心传递、让图书漂流。本次活动因为创意新,吸引了苏州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并于 12 月 6 日在苏州电视台一台苏州新闻中作了报道。
图书馆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⑷加强了随书光盘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新录数据619条,解决了一系列上传数据中产生的技术问题。
⑸ 开发了苏州地区高校资源共享网站。
5、读者服务工作:
⑴读者服务工作始终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优质服务和文明服务的活动。一年来读者一线的工作人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年全馆总借书总量达488062册,还书总量达489518册。
2009年1月图书馆荣获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我校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综合类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单位。这对于苏州这座社会经济繁荣、教育科技发达的城市来说,从此告别了没有一家经省、部级机构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历史。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建立不仅为本校的的各类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项目查新,以及学校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产品技术方法和专利等提供各种便捷优质的查新服务,同时也为社会其它科研机构提供服务。标志着苏州大学图书馆在发挥信息资源、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开展高层次科技信息服务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学校领导和科技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为本校师生做好科技查新服务的同时,积极为苏州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迄今已为苏州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完成查新项目400多项,其中不乏德国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华硕电脑等世界500强驻苏企业。
2、信息服务工作:
⑴科技查新:2009年共完成科技查新729项(2008年222项,增幅达228%),其中包括国内外查新668项,国内外61项。为了提高科技查新数量及质量,我馆采取了如广泛宣传、定期培训、加强交流、严格管理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使我馆的科技查新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地提高。
⑵查收查引和文献传递:本年度共完成查收查引报告共1148份,(去年687份,增幅近70%);文献传递1377篇(与去年基本持平)。进一步规范查收查引工作,制定流程,规范出具的检索报告,起草了《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规则》。
⑶培训和宣传:本年度图书馆共举办读者数据库检索及信息素养培训32场,参加者达1500人次。
⑷检索课教学:本年度图书馆共承担本科生、研究生29个班2935人936学时的计算机检索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⑸在此次全校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中,我馆配合人事处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如对全校博导的论文被各大中外文检索工具收录和引用情况进行了检索,从而为学校制定各级岗位聘任条件提供了依据。
4、狠抓科研工作,提升馆员素质。
2008 年下半年的“读书月”活动顺利结束后,图书馆开始酝酿2009年的“学术周”活动,并决定以后逢双年举行“读书月”活动,逢单年举办“学术周”活动,将科研和服务两个车轮都转动起来,推动图书馆的前进。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发布课题指南,确定研究方向,成立学术周活动领导小组,11月下旬,首届图书馆学术周活动隆重开幕。三个专题报告精彩纷呈,三个分论坛共提交110篇论文,经过专家的评审,分别评出3各一等奖、9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及其他奖项,可谓规模空前。学术周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馆今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州大学图书馆2009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D
10169册、子部 3670部 19972 册各项古籍著录项目的核查工作;目前馆藏古籍中已有5700余种汇入本馆汇文检索)。
⑸做好数据库订购工作。图书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已有58个数据库的续订工作、16个数据库的试用工作、和停订、新增数据库的论证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院(部)、附属医院专业数据库的共建工作,并拓展与苏州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建成了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平台。
⑵各读者服务部认真做好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工作,为2009年所有的新生举办了24场《如何利用图书馆》大型专题讲座,得到新生的好评;同时做好集中本部图书馆和炳麟图书馆的毕业生离校工作。
⑶做好书刊布局调整、调配及通借通还工作,由于院(部)的不断搬迁,各校区图书馆根据院(部)的具体情况,以及书库容量有限的具体困难,想方设法对书刊进行了调整,并加大了四个校区通借通还的力度,极大地缓解了读者借书困难的矛盾。
3、技术服务工作:
⑴网络设备维护:为改善机房环境、提高机房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管理程度,确保图书馆服务器设备及网络正常对外服务,图书馆今年对主机房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合,并制定机房改造方案,以保障了图书馆的通信畅通,为全校师生随时查阅数据库资料提供了保障。
⑵数据维护:顺利完成了2009年的图书汇文系统、镜像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和更新等工作。
⑶苏州大学博硕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建设:2009年向省JALIS中心提交新录数据3740条,并在苏州大学首次实现了学位论文电子版远程提交的新型管理制度。
3、图书馆13部馆藏善本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自图书馆入选首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以来,在学校大力支持下,图书馆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十六字方针, 建立起完善的古籍保护制度,改善古籍保护条件,以此带动古籍保护工作的科学、规范、全面、持续开展。并以此为契机,在既有工作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国家颁布的古籍定级标准,以科学严谨的态度,继续做好馆藏古籍普查、定级和国家及江苏省珍贵古籍名录的后续申报工作。2009 年 6 月 11 日 ,经国务院批准颁布,我校图书馆又有《 附释音礼记注疏六十三卷》等 13 部馆藏善本,其中元刻明修本2部,明刻本10部,清刻本1部, 入选第二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
⑶主页维护与制作:更新图书馆主页260多次,制作和发布新网页56多页。并对211高校的门户网站进行了调研,确定了我馆门户网站的构建思路。
4、数字化建设工作:
⑴苏州大学学者机构库建设:图书馆完成了学者机构库学术论坛功能的开发,并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制定了学者授权书、学者倡议书、《苏州大学学者知识库管理规则》、《苏州大学学者知识库使用指南》。目前已签订学者授权书60份(包括全部院士),将图书馆的服务深入到个人,建立了与知名教授的良好沟通关系,加深了重要读者群对图书馆的良好印象。
⑷圆满完成了2009年第一、第二期江苏省高校通用借书证苏州地区的办证和发放工作,两次共办证452张(毕08年增长21%)。并积极协调苏州地区其他高校区域流通系统的安装事宜。
6、继续做好援建拉萨师专图书馆的有关工作,本年度援建拉萨师专图书馆图书3353册。
三、创新亮点工作
1、积极开展科技查新工作,为地方科技发展作贡献
2、实践科学发展观,我为读者做实事。
根据学校关于“开展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统一部署,为积极配合发展观活动的开展,图书馆党政领导班子经多次开会讨论研究,决定以本次活动为契机,真正将学习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积极开展“我为读者做实事”的活动。图书馆各部门经过认真讨论,制定了为读者切实做好的实事,如:读者定制服务的普及与推广、编制《学科专业文献资源建设纲目表》、信息学科化服务、苏大讲坛为读者的贴心服务、成立图书馆网络服务小分队,保障图书馆与用户网络的畅通等。
6、加强学习交流,争创一流图书馆
上半年为把学习科学发展观活动与我馆的中心工作结合起来,做到两手抓、两不误、两促进,图书馆组织了四批老师赴江、浙、沪兄弟高校图书馆学习考察,目的明确,针对性强。下半年在学校国际化战略发展背景下,图书馆也十分注重内涵建设,加大国际合作与交流力度,部分人员分别赴美国、韩国、新加坡等国高校图书馆考察学习,取得了圆满成功。为了更好地学习与借鉴其他兄弟院校及发达国家高校图书馆的先进理念、思想与方法,体现图书馆的国际化发展之路,图书馆分别召开了考察学习交流汇报会,将学习成果交流分享,使图书馆员拓展了视野,建立了比较背景、找到了自身的差距、提出了改进措施、明确了努力方向。“只要远望,只要努力,只要不止步前行,现代化的大学图书馆离我们并不遥远!”
5、以读者为本,创新图书馆服务。
在 2009 届毕业生离校前,图书馆在各校区开展了《真心回馈母校,书香长存情怀》毕业生离校捐书活动,共收到 800 多本捐赠图书。在此基础上,图书馆设立了“图书漂流区” ,与研究生会的同学们制订了图书漂流规则,设计了图书漂流卡等,并于12月5日开展了“苏州大学首届图书漂流节”活动,让爱心传递、让图书漂流。本次活动因为创意新,吸引了苏州电视台的记者前来采访,并于 12 月 6 日在苏州电视台一台苏州新闻中作了报道。
图书馆
二〇〇九年十二月二十五日
⑷加强了随书光盘数据库的建设与管理,新录数据619条,解决了一系列上传数据中产生的技术问题。
⑸ 开发了苏州地区高校资源共享网站。
5、读者服务工作:
⑴读者服务工作始终以“读者至上,服务第一”为原则,广泛深入地开展优质服务和文明服务的活动。一年来读者一线的工作人员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和积极的态度来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全年全馆总借书总量达488062册,还书总量达489518册。
2009年1月图书馆荣获教育部部级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我校成为江苏省唯一的综合类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资质单位。这对于苏州这座社会经济繁荣、教育科技发达的城市来说,从此告别了没有一家经省、部级机构认定的科技查新工作站的历史。教育部科技查新站的建立不仅为本校的的各类科研立项、成果鉴定、申报奖励等项目查新,以及学校博士及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产品技术方法和专利等提供各种便捷优质的查新服务,同时也为社会其它科研机构提供服务。标志着苏州大学图书馆在发挥信息资源、人才和科研优势,面向地方经济开展高层次科技信息服务方面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在学校领导和科技处等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馆教育部科技查新工作站在为本校师生做好科技查新服务的同时,积极为苏州地区的企事业单位开展科技查新服务,迄今已为苏州地区有关企事业单位完成查新项目400多项,其中不乏德国西门子电器有限公司、中国移动公司、华硕电脑等世界500强驻苏企业。
2、信息服务工作:
⑴科技查新:2009年共完成科技查新729项(2008年222项,增幅达228%),其中包括国内外查新668项,国内外61项。为了提高科技查新数量及质量,我馆采取了如广泛宣传、定期培训、加强交流、严格管理等多种积极有效的方式,使我馆的科技查新数量和质量有了大幅地提高。
⑵查收查引和文献传递:本年度共完成查收查引报告共1148份,(去年687份,增幅近70%);文献传递1377篇(与去年基本持平)。进一步规范查收查引工作,制定流程,规范出具的检索报告,起草了《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文献传递规则》。
⑶培训和宣传:本年度图书馆共举办读者数据库检索及信息素养培训32场,参加者达1500人次。
⑷检索课教学:本年度图书馆共承担本科生、研究生29个班2935人936学时的计算机检索选修课的教学工作。
⑸在此次全校的岗位设置与聘任工作中,我馆配合人事处加班加点、不计报酬做了大量的摸底工作,如对全校博导的论文被各大中外文检索工具收录和引用情况进行了检索,从而为学校制定各级岗位聘任条件提供了依据。
4、狠抓科研工作,提升馆员素质。
2008 年下半年的“读书月”活动顺利结束后,图书馆开始酝酿2009年的“学术周”活动,并决定以后逢双年举行“读书月”活动,逢单年举办“学术周”活动,将科研和服务两个车轮都转动起来,推动图书馆的前进。经过半年多时间的精心准备,包括制定实施计划,发布课题指南,确定研究方向,成立学术周活动领导小组,11月下旬,首届图书馆学术周活动隆重开幕。三个专题报告精彩纷呈,三个分论坛共提交110篇论文,经过专家的评审,分别评出3各一等奖、9个二等奖、12个三等奖及其他奖项,可谓规模空前。学术周的开展给我们带来了一场空前的学术盛宴,使我们受益匪浅,对我馆今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苏州大学图书馆2009年度党政工作总结
D
10169册、子部 3670部 19972 册各项古籍著录项目的核查工作;目前馆藏古籍中已有5700余种汇入本馆汇文检索)。
⑸做好数据库订购工作。图书馆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做好已有58个数据库的续订工作、16个数据库的试用工作、和停订、新增数据库的论证工作,进一步加强了与有关院(部)、附属医院专业数据库的共建工作,并拓展与苏州地区其他高校图书馆合作建成了苏州地区高校图书馆数字平台。
⑵各读者服务部认真做好图书馆新生入馆培训工作,为2009年所有的新生举办了24场《如何利用图书馆》大型专题讲座,得到新生的好评;同时做好集中本部图书馆和炳麟图书馆的毕业生离校工作。
⑶做好书刊布局调整、调配及通借通还工作,由于院(部)的不断搬迁,各校区图书馆根据院(部)的具体情况,以及书库容量有限的具体困难,想方设法对书刊进行了调整,并加大了四个校区通借通还的力度,极大地缓解了读者借书困难的矛盾。
3、技术服务工作:
⑴网络设备维护:为改善机房环境、提高机房的安全性和自动化管理程度,确保图书馆服务器设备及网络正常对外服务,图书馆今年对主机房设备进行了彻底的清理和整合,并制定机房改造方案,以保障了图书馆的通信畅通,为全校师生随时查阅数据库资料提供了保障。
⑵数据维护:顺利完成了2009年的图书汇文系统、镜像数据库和自建数据库的日常维护、数据备份和更新等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