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上学期语文【古文】《世说新语》 练习题含有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文·世说新语
1.阅读《陈太丘与友期行》,完成下面的练习。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
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
”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1)解释加点的字。
与友期.行(________)过中不至.(________)
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乃.至(________)
尊君在不.(________)相委.而去(________)
下车引.之(________)元方入门不顾.(________)
(2)给文中画线句添上省略的部分。
(________)过中不至,太丘舍去,(________)去后(________)乃至。
(3)用“/”画出下面句子两处停顿的地方。
元方入门不顾
(4)翻译句子。
①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
②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
”
③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
④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
(5)回答问题。
①元方义正辞严地指出父亲的朋友哪些错误?
②结合文章内容说说元方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③故事中陈太丘的友人已经感到惭愧,元方还是“入门不顾”,这样做过分吗?请谈谈你的看法(理由要充分)。
2.文言文阅读: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
”兄女曰:“________”公大笑乐。
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1)选自《________》由南北朝时期南朝________组织一批文人编写。
(2)解释加点的词语
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
②撒盐空中差可拟.
③俄.而雪骤
④与儿女
..讲论文义
(3)翻译下面的句子。
①白雪纷纷何所似。
②补充文中划横线的句子,并翻译。
(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关键词来支撑这一观点。
(5)“未若柳絮因风起”被后人称为咏雪佳句,妙在何处?
3.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桓南郡既破殷荆州,收殷将佐十许人,咨议罗企生亦在焉①。
桓素待企生厚,将有所戮,先遣人语云:“若谢我,当释罪。
”企生答曰:“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既出市②,桓又遣人问:“欲何言?”答曰:“乞留一弟以养老母。
”桓亦如言宥之③。
桓先曾以一羔裘与企生母胡,胡时在豫章,企生问至④,即日焚裘。
(选自《世说新语》,有删改)[注释]①桓南郡:桓玄,东晋将领,袭爵南郡公,世称“桓南郡”。
殷荆州:殷仲堪,东晋将领,官至荆州刺史。
罗企生:时任殷仲堪幕府咨议参军。
②出市:到刑场。
③宥(yòu):赦免。
之:指罗企生的弟弟罗遵生。
④问:音讯。
这里指罗企生被杀的消息。
(1)解释下列句中的加点词。
①桓素.待企生厚()
②存亡.未判()
(2)以下对画线句翻译最恰当的一项是()
A.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放了你
B.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放了你
C.如果你能报答我,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D.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3)罗企生的两次回答反映了他内心的两难:第一次回答拒绝偷生是想要(),第二次回答恳请桓玄则是想让弟弟代替自己()。
(4)根据选文内容,它最适合归入的《世说新语》门类是()
A.德行
B.文学
C.自新
D.捷悟
参考答案
1.(1)【答案】约定到来离开才通“否”,不舍弃,抛弃拉,牵回头看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
实词与虚词的积累,是培养阅读文言文能力的基础,理解文言文中词语的含义时,要联系原句来理解,不可孤立地理解单个字词的含义。
另外,还要注意词语的特殊用法,比如古今异义词、一词多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尽量做到解释准确、恰当。
1.(2)【答案】友人太丘友人
【解析】要理解文言文中语句的意思,课后积累十分重要。
对文中省略的部分,要结合具体语境根据上下文意思判断,恰当填写。
1.(3)【答案】元方/入门/不顾
【解析】文言句子的朗读节奏划分的第一步,我们必须先分析这个句子各成分间的关系,理出这个句子的主干,明白主语、谓语、宾语各是什么。
第二步就是按照主语与谓语之间停顿,谓语与宾语之间停顿的原则进行划分,这样一个句子最明显的朗读节奏就划分出来了。
1.(4)【答案】(1)(友人)过了中午还没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
(2)(元方)回答道:“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现在已经离开了。
”
(3)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
(4)朋友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
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
【解析】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
文言文翻译的标准是三个字:信、达、雅。
对于学生而言,能达到前两个标准“信”(准确无误)和“达”(通顺流畅)就很不错了。
因为中考要求文言文翻译要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对关键词语的理解、特殊句式的判断要求较高。
1.(5)【答案】(1)不讲信用,没有礼貌。
(2)陈元方对待客人的无信无礼敢于斥责,显示出他是一个聪慧,方正,敢于维护父亲的尊严的孩子。
(3)①不过分。
客人“无信”“无礼”,陈元方谴责他,维护了自己及父亲的尊严,说明他聪颖,机智、懂礼识义。
②没有失礼。
陈元方对粗俗的客人“入门不顾”,表现出他正直不阿的性格。
在这里,对一个七岁的孩子不应该求全责备。
【解析】(1)结合文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一句翻译整理得出答案。
(2)《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记述了陈元方与来客对话时的场景,告诫人们办事要讲诚信,为人要方正。
同时赞扬了陈元方维护父亲尊严的责任感和无畏精神。
(3)父亲的友人“无信”“无礼”在先,陈元方“入门不顾”,理直气壮,无可厚非。
2.(1)【答案】世说新语刘义庆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学常识。
对于课下注释中的选自,作者相关情况都要有清晰的记忆。
2.(2)【答案】(1)家庭聚会;(2)相比;(3)不久,一会儿;(4)指子侄辈
【解析】这道题目考查的是文言文中重点字词的解释,是初中生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
只有对重点字词解释正确了,才能进一步理解句子,弄清全文大意。
注意“儿女”是古今异义,古义是“子侄辈”。
2.(3)【答案】(1)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2)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文言文的翻译一般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方法,无论是哪种方法,都应做到:忠实原文、语句通顺、表意明确、语气不变、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
注意“何所”是倒装句,应是“何所”。
2.(4)【答案】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正确说法)的家庭气氛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句子的翻译能力。
2.(5)【答案】①柳絮团状与雪花在形态和动态上相似,给人以想象和美感,比喻十分传神。
②预示着春天即将到来,有深刻的意蕴。
【解析】此题考查对句子的品析。
这句话“未若柳絮因风起”意思是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
因此可从修辞上来赏析句子的妙处。
3.(1)【答案】一向,向来死亡
【解析】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
涉及的词语都是常见的文言实词。
解答时要联系上下文,根据语境做出判断。
“素”,向来;“亡”,死亡。
3.(2)【答案】D
【解析】要求学生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如判断句、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被动句、反问句等。
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重点字词:“谢”,道歉,认错;“罪”,罪行。
翻译为:如果你能向我认错,我就赦免你的罪行。
故选D项。
3.(3)【答案】尽忠尽孝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基础上分析。
结合“为殷荆州吏,今荆州奔亡,存亡未判,我何颜谢桓公?”可以得出:罗企生是在向殷荆州“尽忠”;结合“乞留一弟以养老母”可以得出:尽孝。
3.(4)【答案】A
【解析】要求学生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分析。
文本主要记叙了罗企生尽忠就义前,不忘尽孝的故事,体现了一个人的德行。
故选A项。
参考译文:
桓南郡(桓玄)打败了殷荆州(殷仲堪),俘虏了殷的将领十几人,咨议参军罗企生也在其中。
桓玄向来厚爱罗企生,到要杀他时,先派人对罗企生说:“如果向桓玄道歉,就会免去死罪。
”罗企生回答道:“我作为殷荆州的下属,现在殷荆州跑了,生死不明,我有什么脸面向桓公谢罪。
”已经到了刑场,桓玄又派人问他:“你还有什么话要说?”罗企生答道:“希望桓公能留我弟弟一条性命,服侍我的老母。
”桓玄答应了他的要求。
桓玄以前曾给罗企生的母亲胡氏送了一件羊皮袍子,胡氏当时在豫章,得知儿子被杀的消息后,就把这件皮袍给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