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二数学必修2课件 第三章 本章回顾3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的距离为d,求d的最大值.
【分析】 解答本题可以利用运动变化的观点,让直线绕定
点转动,观察距离的变化情况,从而得d的最大值.
第9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直线l的方程可化为x+y-2+λ(3x+y-5)=0, 由x3+x+y-y-2=5=0,0,
第15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技巧 将条件与目标函数都赋于几何意义后使问题更加 明朗易解,使它与点到直线的距离联系起来.
第16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何一条直线都有倾斜角,但不一定有斜率,倾斜角的范围是
0°≤α<180°,斜率的范围是(-∞,+∞).经过两点A(x1,y1),
B(x2,y2)的直线的斜率k=
y2-y1 x2-x1
(x1≠x2),当x1=x2时,斜率不存
在.在解有关斜率的问题时要注意分情况讨论.
第4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3.分类讨论思想. 【例3】 求经过A(m,3),B(1,2)两点的直线的斜率,并指出 倾斜角α的取值范围.
第17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当m=1时,直线斜率不存在,此时直线的倾斜角α
=90°.
当m≠1时,由斜率公式,可得k=m3--21=m-1 1,
第2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解法1:由题意知直线l1⊥l2. (1)若1-a=0,即a=1时,直线l1:3x-1=0与直线l2:5y+2 =0显然垂直;
(2)若2a+3=0,即a=-
3 2
时,直线l1:x+5y-2=0与直线
l2:5x-4=0不垂直;
第2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3)若1-a≠0,且2a+3≠0,则直线l1,l2斜率k1,k2存在,k1 =-a1+-2a,k2=-2aa-+13.
当l1⊥l2时,k1·k2=-1, 即-a1+-2a·-2aa-+13=-1,∴a=-1. 综上,可知当a=1,或a=-1时,直线l1⊥l2.
知识结构
第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方法总结 1.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
直线的倾斜角与斜率是直线方程中最基本的两个概念,它们
从“形”与“数”两个方面刻画了直线的倾斜程度.当倾斜角
α≠90°时,斜率k=tanα,当倾斜角α=90°时,k不存在.因此,任
第2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法2:由于直线l1⊥l2, ∴(a+2)(a-1)+(1-a)(2a+3)=0. 解得a=±1. 故当a=1,或a=-1时,直线l1⊥l2.
第24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3.求直线的方程. 【例6】 求与直线4x-3y+5=0垂直,且与两坐标轴围 成的三角形周长为10的直线方程.
第26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设所求的直线方程为3x+4y+b=0. 令x=0,得y=-b4,即A(0,-b4); 令y=0,得x=-b3,即B(-b3,0). ∵三角形OAB的周长为10,即 |OA|+|OB|+|AB|=10, ∴|-b4|+|-b3|+ -b42+-b32=10, 解得b=±10.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3x+4y±10=0.
第5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第6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六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4.距离问题. 解决解析几何中的距离问题时,往往是代数运算与几何图形 相结合,即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它们是高考的热点之一,公式 如下表.
第13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三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2.转化与化归思想. 【例2】 已知a,b满足a+b=3,求
a2+b2+10a-4b+29的最小值. 【分析】 点(a,b)在直线x+y-3=0上,而 a2+b2+10a-4b+29= a+52+b-22,从而可看作求P(a,b) 与点A(-5,2)距离的最小值问题,显然A到直线的距离即为最小 值.
当PA⊥l时,d取最大值|PA|.
∵|PA|=
-2-322+-1-122= 258,
∴d的最大值为
58 2.
第1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技巧 数形结合、运动变化的思想方法是数学中常用的 思想方法,当图形中的元素运动变化时我们能直观看到一些量的 变化情况,进而可求出这些量的变化范围.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2.直线的方程. 直线的方程有五种形式,各有优劣,在使用时要根据题目条 件灵活选择,尤其是在选用四种特殊形式时,应注意其适用条 件,必要时要对特殊情况进行讨论. 3.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 两条直线的平行与垂直是最基本的位置关系,是整个解析几 何的基础,是高考必考内容之一,有关平行与垂直的判定如下 表:
第二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技巧 当直线方程中含未知数时,需考虑到各种情况(斜 率存在,不存在),如解法1.而解法2应用了l1⊥l2⇔A1A2+B1B2= 0,不需讨论.
第25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五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第10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得xy==3212,.
直线l过定点
A32,12. 如图,d≤|PA|.
第1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第20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2.两直线的垂直问题. 【例5】 当a为何值时,直线l1:(a+2)x+(1-a)y-1=0与 直线l2:(a-1)x+(2a+3)y+2=0互相垂直? 【分析】 考虑到斜率存在与否等各种情况.
第14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四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设P(a,b)是直线x+y-3=0上的点,则 a2+b2+10a-4b+29= a+52+b-22
表示直线上的点P到点A(-5,2)的距离. 因为点A到直线x+y-3=0的距离为 d=|-5+22-3|=3 2, 所以 a2+b2+10a-4b+29的最小值为3 2.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1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一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本章回顾
第2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பைடு நூலகம்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第7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第8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1.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思想
【例1】 点P(-2,-1)到直线l:(1+3λ)x+(1+λ)y-2-5λ
请做: 第三章测试
点此进入该word板块
第29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第27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七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规律技巧 将坐标与三角形的边长联系起来.
第28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二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word部分:
第19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九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解】 ∵l1∥l2,而l2的斜率存在,且k2=-m3 ,
∴l1的斜率也存在,∴k1=-m+2 1. 由--mm++24 11=≠-23,m3 , 解得m=-3,或m=2,∴m的值为-3,或2.
①当m>1时,k=m-1 1>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围是:
0°<α<90°;②当m<1时,k=
1 m-1
<0,所以直线的倾斜角的取值范
围是:90°<α<180°.
第18页
返回首页
第三章 直线与方程
第十八页,编辑于星期五:八点 十二分。
高中同步学习方略 ·新课标A版 ·数学 ·必修2
数学方法 1.两直线的平行问题. 【例4】 已知直线l1:2x+(m+1)y+4=0与l2:mx+3y-2= 0平行,求m的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