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生物试题(解析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
生物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I 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以下关于酶和ATP 相互关系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TP 的合成与分解需要的酶相同 B. 少数酶的元素组成与ATP 相同 C. 酶的催化作用需要ATP 提供能量 D. 酶的合成过程不消耗ATP
2.下列关于细胞呼吸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细胞呼吸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 B .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进行呼吸 C .酵母菌可以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
D .叶肉细胞在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不进行呼吸作用
3.研究发现,杀虫剂三甲基锡能抑制三磷酸腺苷酸的活性,进而影响细胞内能量的直接供应。
若将其喷洒到植物上,则植物细胞内不受影响的生理活动是( ) A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B .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 C .DNA 的分子复制D .根尖细胞对水分的吸收
4.如图为植物的某个叶肉细胞中的两种膜结构以及发生的生化反应.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图甲、乙中的两种生物膜分别存在于叶绿体和线粒体中 B .图乙中的[H]都来自于葡萄糖的分解
C .甲、乙两种生物膜除产生上述物质外,还均可产生ATP
D .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
5.关于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同一种酶可存在于分化程度不同的活细胞中
B. 低温能降低酶活性的原因是其破坏了酶的空间结构
C. 酶通过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来提高化学反应速度
D. 酶既可以作为催化剂,也可以作为另一个反应的底物
6.如图所示为甘蔗一叶肉细胞内的系列反应过程,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 过程①中叶绿体中的四种色素都主要吸收蓝紫光和红光 B. 过程②只发生在叶绿体基质,过程③只发生在线粒体 C. 过程①产生[H ],过程②消耗[H ],过程③既产生也消耗[H ] D. 若过程②的速率大于过程③的速率,则甘蔗的干重就会增加
7.下图表示绿色植物体内某些代谢过程中物质的变化,a 、b 、c 分别表示不同的代谢过程。
以下表
述正确的是( )
A. 水参与c 中第二阶段的反应
B. b 在叶绿体囊状结构上进行
C. a 中产生的O 2参与c 的第二阶段
D. X 物质从叶绿体的基质移向叶绿体的囊状结构
8.关于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操作,正确的是( ) A. 加入少许CaCO 3可使叶片研磨更充
B. 研磨叶片时,用体积分数为70%的乙醇溶解色素
C. 在划出一条滤液细线后紧接着重复划线2~3次
D. 将干燥处理过的定性滤纸条用于层析
9.下表是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过程中产生氢的细胞器、来源和用途的比较正确的是( ) 细胞器 来源 用途
①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三碳化合物 ②线粒体 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③叶绿体
水的光解
还原五碳化合物 ④线粒体
葡萄糖和丙酮酸的分解
与氧结合生成水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④
D. ②③
10.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 ) A. 叶绿素a 与叶绿素 B. 叶绿素a 与叶黄素
此卷只装订不
密封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考场号 座位号
C. 叶绿素与胡萝卜素
D. 叶绿素a与胡萝卜素
11.2,6-二氯酚靛酚是一种蓝色染料,能被还原剂还原成无色,从叶绿体中分离出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O2释放。
此实验证明( )
A. 光合作用在类囊体上进行
B. 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
C. 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
D. 光合作用与叶绿体基质无关
12.如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蛋白等成分在膜上的分布以及某些过程。
下列相关说法中,正确的是()
A.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B.ADP→ATP发生在暗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基质
C.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
D.暗反应中光能转化为有机物中的化学能
13.下列关于酶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会发生改变
B. 绝大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
C. 酶具有高效性、专一性,其催化作用不受温度、PH的影响
D. 酶不仅能缩短反应时间,还能改变反应平衡状态
14.下图为原来置于黑暗环境中的绿色植物曝光后,根据其吸收CO2的量绘制成的曲线。
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曲线AB段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
B. B点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
C. BC段表示随光照强度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大
D. C点是光饱和点,此时绿色植物不进行呼吸作用
15.如图为真核细胞呼吸作用的部分过程,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是( )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16.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相同点是()
①都在线粒体中进行
②都需要酶
③都需要氧
④都产生ATP
⑤都经过生成丙酮酸的反应
A. ①②⑤
B. ②③④
C. ②③⑤
D. ②④⑤
17.在a、b、c、d条件下,测量某植物种子萌发时CO2和O2体积变化的相对值如下表。
若反应物是葡萄糖,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a条件下,呼吸产物除外CO2还有乳酸
B. b条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
C. c条件下,无氧呼吸最弱
D. d条件下,产生的CO2全部来自线粒体
18.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 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
B. 不产生CO2
C. 必须在有O2条件下进行
D. 形成大量ATP
19.下图是细胞中糖类合成与分解过程示意图。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过程①只在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只在叶绿体中进行
B.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全部储存在ATP中
C.过程②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H2O
D.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
20.下图表示叶绿体中色素的吸收光谱(颜色深浅分别表示吸收量多少)。
甲、乙两图分别是( ) A. 胡萝卜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B. 叶绿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C. 叶黄素、叶绿素的吸收光谱
D. 叶黄素、胡萝卜素的吸收光谱
21.表中有关细胞呼吸原理应用于生产实践的措施及目的叙述,错误的是( )
选项应用措施目的
A包扎伤口透气纱布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
B乳酸菌制作酸奶先通气, 后密封加快乳酸菌繁殖,有利于乳酸发酵
C水果保鲜低温降低酶的活性,降低细胞呼吸
D栽种庄稼疏松土壤促进根有氧呼吸,利于吸收矿质离子
A. A
B. B
C. C
D. D
22.下图为“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照,其中装置乙作为对照组
B. 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则E瓶内的溶液会变成灰绿色
C. 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
D. 若C瓶和E瓶中溶液都变浑浊,不能据此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
23.下图表示某绿色植物细胞内部分物质的转变过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①、②两物质依次是H2O和O2
B.图中(一)、(二)两阶段产生[H]的场所都是线粒体
C.图中(三)阶段产生的水中的氢最终都来自葡萄糖
D.该过程只能在有光的条件下进行,无光时不能进行
24.为证实叶绿体有放氧功能,可利用含有水绵与好氧细菌的临时装片进行实验,装片需要给予一定的条件,这些条件是()
A.光照、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B.光照、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C.黑暗、有空气、临时装片中无NaHCO3稀溶液
D.黑暗、无空气、临时装片中有NaHCO3稀溶液
第II卷(非选择题)
二、非选择题
25.如图1表示小麦的某种生理活动,图2表示小麦在不同的光照条件下,整体表现的吸收O2和释放O2量的状况,请据图回答:
(1)图1反应进行的场所是,当突然撤走光照,其它条件保持不变时,A、B、C中含量增加的是。
(2)从图2中看,光合作用强度与光照强度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2分)
(3)图2中a点时小麦生理活动的特点是若25℃光合作用的最适温度,30℃呼吸作用的最适温度,此图为25℃时测得的,在其他条件保持不变的情况下,当温度升到30℃。
a点向哪个方向移动。
(4)在图3中用箭头标出光照强度为c时叶绿体产生的O2去向,若改用CO2的吸收量和释放量来表示小麦生长和光照强度的关系,请在图4中表示出这一关系的曲线。
26.下图为某绿色植物叶肉细胞内部分生理过程示意图,a~f均为气体物质。
据图分析回答有关问题:
(1)图中可表示氧气的是(填字母)。
(2)b参与光合作用的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氧气参与有氧呼吸的
第阶段,该阶段发生的场所是。
(3)在黑暗条件下,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
(4)若用14C标记CO2,则光合作用过程中14C的转移途径是。
学科网
27.(7分)影响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其外界因素有光照强度、CO2含量、温度等,其内部因素有酶的活性、色素的数量、五碳化合物的含量等,请据下图分析:
⑴如果x代表光照强度,光照强度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影响阶段,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
若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曲线为c,则阳生植物光合作用曲线最可能的是。
⑵如果x代表温度,温度主要通过影响来影响光合作用强度。
⑶如果x代表CO2的含量,CO2的含量影响光合作用强度,主要是直接影响的产生,当光合作用强度达到最大值温度适宜时,此时限制因素最可能是内部因素中的。
⑷植物在光合作用的同时也在进行呼吸作用。
若右上图为植物在温度为15℃(实线)和25℃(虚线)时光照强度和氧气释放速度,该植物在25℃、10千勒克斯的光照条件下,每小时光合作用所产生的氧气量是mg。
28.下图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之间的密切关系。
请据图回答问题:
(1)过程①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
农业生产上使用的薄膜如果是绿色的,则不利于提髙大棚蔬菜的产量,原因是________。
(2)过程②、④、⑤发生的场所分别是________,过程②除了图中的条件外,还需要的条件是________。
(3)下面的坐标表示两种植物在适宜温度下,光照强度对它们光合作用的影响曲线。
____
①甲、乙两种植物的呼吸速率是否相等?为什么?________。
②C点上限制甲、乙两植物光合作用的
a b c d
外界因素分别主要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下图是某植物叶肉细胞中光合作用和细胞呼吸的物质变化示意简图,其中a、b表示物质,①~④表示生理过程。
据图回答:
(1)图中物质a是________,①过程中与a物质产生有关的色素分布在__________上。
(2)②过程中发生的能量变化是________________,图中生理过程的能量最终来源于______。
(3)当b供应量突然减少时,C3、C5的含量变化分别是_________,④过程中利用a的具体部位是________,若无a供应,则此植物细胞呼吸的产物一般是________。
(4)图中有氧呼吸相关酶的分布场所是______。
青海省西宁二十一中2018届高三9月月考
生物答案
1.B
【解析】:酶具有专一性,ATP的合成(ATP合成酶)与分解(ATP水解酶)需要的酶种类不同,A项错误;酶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其中RNA和ATP的化学元素组成都是C、H、O、N、P,B项正确;酶的催化作用的实质是降低反应的活化能,并不是为反应提供能量,酶催化的反应有需要能量的,如吸能反应,有些释放能量的,如放能反应,C项错误;酶是大分子物质,合成的过程是一个吸能反应,需要消耗ATP,D项错误。
考点:本题考查酶在代谢中的作用、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D
【解析】细胞呼吸过程是酶促反应,必须在酶的催化下进行,A正确;只要是活细胞都能进行呼吸作用,人体硬骨组织细胞也要进行细胞呼吸,B正确;酵母菌是兼性厌氧生物,既可以进行有氧呼吸也可以进行无氧呼吸,C正确;叶肉细胞光照下进行光合作用,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考点定位】细胞呼吸
3.D
【解析】
试题分析:依题意“杀虫剂三甲基锡能抑制三磷酸腺苷酸的活性”可知,杀虫剂三甲基锡能够影响细胞内需要ATP提供能量的生理过程,不消耗能量的生理过程则不会受到影响。
三碳化合物的还原、需要ATP供能,A项错误;根细胞对矿质离子的吸收是主动运输,需要ATP供能,B项错误;DNA复制的基本条件之一是需要能量,而能量可由ATP直接提供,C项错误;根尖细胞吸收水分的方式是自由扩散,不需要ATP供能,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ATP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4.B
【解析】甲膜能发生水的光解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上,乙膜发生的是还原氢的氧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A正确;图乙中的[H]也来自于水,B错误;甲膜是类囊体薄膜,还能发生ATP的合成,乙膜发生的是还原氢的氧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能够形成大量的ATP,C正确;甲膜发生光反应,需要光照,乙膜发生还原氢的氧化,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D正确。
【考点定位】线粒体、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5.B
【解析】有些酶是生命活动所必须,比如呼吸作用有关的酶,那么在分化程度不同的细胞中都存在,A正确;
导致酶空间结构发生破坏变形的因素有:过酸、过碱、高温等,低温只能抑制酶的活性,不会破坏结构,B错误;酶的作用实质即为降低反应所需活化能从而提高反应速率,C正确;酶是蛋白质或者RNA,本身是催化剂,也可作为底物被蛋白酶或者RNA酶降解,D正确
【考点定位】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酶促反应的原理
【名师点睛】学生对于影响酶活性的因素理解不清
解读影响酶活性因素的相关曲线
(1)温度和pH: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增强;超过最适温度(或最适pH),随着温度(或pH)升高,酶的活性降低。
低温和高温都能降低酶的活性,但低温不使酶失活,只起到抑制作用,高温能使酶(蛋白质类)变性而失去活性。
过酸或过碱都会使酶失去活性。
(2)底物浓度:在一定的底物浓度范围内,酶的催化速率随着底物浓度的增加而加快,达到一定浓度后因为酶的数量有限(所有酶都参加了反应),反应速率变化不明显。
(3)反应时间:酶有它的产生和消亡过程,当酶发挥作用一段时间后,由于钝化而使其活性降低,最终被分解。
(4)酶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随着酶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加快,之后由于底物有限,反应速率不再增加
6.C
【解析】由图分析可知①是光反应,②是暗反应,③是呼吸作用生成ATP,④是ATP中的能量用于各项生命活动。
光反应中吸收光能的色素,叶绿素吸收红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A错误。
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糖类产生ATP可以在细胞质基质中和线粒体中,B错误。
光反应产生的[H]在暗反应消耗,呼吸过程中产生[H]也会消耗[H],C正确。
如果暗反应的速率大于呼吸速率,只能说明这一个细胞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植株的干重不一定会增加,D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和对图形分析能力。
【名师点睛】光合作用与有氧呼吸的区别
能量变化光能→化学能(储能)稳定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放能)
实质合成有机物,储存能量分解有机物,释放能量,供细胞利用
场所叶绿体活细胞(主要在线粒体)
条件只在光下进行有光、无光都能进行
7.A
【解析】A.c代表有氧呼吸过程,水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反应,A正确;B.b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暗反应发生在叶绿体基质中,B错误;C.a是光反应,光反应产生的氧气可参与c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与[H]结合生成水,C错误;D.图中X表示ATP,ATP在光合作用光反应中产生,用于暗反应,即从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移向叶绿体的基质,D错误。
【考点定位】光和作用和呼吸作用
8.D
【解析】试题分析:加入少许是防止叶绿素破坏,A错误;研磨叶片时,用无水乙醇或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溶解色素,B错误;画滤液细线,要等一次画完干燥后才能重复,防止滤液细线过粗,C错误;干燥处理定性滤纸是为了让层析液能够更快的上升,使色素更好地分离,D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叶绿体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实验的知识。
意在考查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9.A
【解析】叶绿体中光反应阶段通过水的光解产生了[H],用于暗反应过程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①正确、③错误;线粒体机制中发生了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产生了[H],参与有氧呼吸第三阶段与氧气结合生成水,②正确、④错误,故选A。
10.A
【解析】叶绿体色素包括叶绿素a、原理是b、叶黄素和胡萝卜素,其中叶绿素a、原理是b的组成元素中含有镁元素,且合成需要光照的供应,所以黑暗条件下生长的水稻幼苗缺少的光合色素有叶绿素a与叶绿素b,故选A。
11.C 【解析】试题分析:光反应场所是类囊体薄膜,但不能说明光合作用的场所是类囊体,A错误;本题中也无法证明光合作用产物O2中的氧元素来自CO2,并且氧气中的氧元素来源于水,B错误;由于“类囊体置于2,6-二氯酚靛酚溶液中,对其进行光照,发现溶液变成无色,并有氧气释放”本实验可以证明光反应能产生还原剂和O2,C正确;本实验中没有对照实验得不出和叶绿体基质的关系,D 错误;答案是C。
考点:本题考查光反应、暗反应过程的能量变化和物质变化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网络结构的能力。
12.C
【解析】
试题分析:H2O→H++O2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类囊体薄膜,A错误;ADP→ATP发生在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B错误;图示的反应是光反应阶段,场所是叶绿体类囊体薄膜,C正确;光能转化成活跃的化学能发生在光反应阶段,D错误.
考点:本题的知识点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的结构和功能,主要考查学生的识图能力、光反应的过程和提取题图有效信息并解决问题的能力。
13.B
【解析】酶是活细胞产生的一类具有生物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作用是降低化学反应的活化能,酶在反应前后其化学性质不会发生改变,A错误;多数酶是蛋白质,少数酶是RNA,B正确;酶的催化作用易受温度、pH的影响,C错误;酶能缩短反应时间,但不能改变反应平衡状态,D错误。
14.D
【解析】据图分析,曲线AB段二氧化碳吸收量小于0,表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小于呼吸作用速率,A正确;B点二氧化碳吸收量等于0,表示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B正确;BC段二氧化碳吸收量逐渐增加,表示随光照强度增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增大,C正确;C 点是光饱和点,此时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到达最大值,都是仍然进行呼吸作用,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根据二氧化碳的吸收量的多少,判断图中几个特殊点的含义,如A点只进行呼吸作用,B点光合速率与呼吸速率相等,C点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
15.B
【解析】据图分析,①表示有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②表示产生乳酸的无氧呼吸,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③表示产生酒精的无氧呼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④表示ATP的水解,发生的场所可以是细胞质基质、叶绿体基质等,故选B。
16.D
【解析】有氧呼吸好无氧呼吸都需要酶,都能产生ATP,第一阶段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产生丙酮酸,故②④⑤正确,D正确。
无氧呼吸第二阶段也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①错误,A错误。
无
氧呼吸不需要氧气,③错误,B、C错误。
【考点定位】本题考查细胞呼吸相关知识,意在考察考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掌握程度。
【名师点睛】比较有氧呼吸与无氧呼吸的异同点
17.D
【解析】a条件下,O2吸收量为0,CO2释放量为8,说明此过程不进行有氧呼吸,CO2全是酒精发酵产生的,因此产物应该还有酒精,A正确;b条件下,CO2的释放量>O2的吸收量,说明此时该植物同时进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根据表中数据:有氧呼吸消耗氧气3,有氧呼吸的产生二氧化碳是3,说明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5,则有氧呼吸消耗葡萄糖0.5,无氧呼吸消耗葡萄糖2.5,所以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无氧呼吸少,B正确;c条件下O2吸收量为和CO2释放量相等,此时只进行有氧呼吸,即无氧呼吸最弱,C正确;d条件下,吸收的氧气量小于产生的二氧化碳量,说明此时同时进行了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则产生二氧化碳的场所有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D错误。
【点睛】解答本题首先要熟练掌握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化学反应方程式,明确产物中如果有CO2产生,则有两种可能:有氧呼吸或酒精发酵。
18.B
【解析】细胞呼吸中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属于有氧呼吸或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发生在细胞质基质,A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不产生二氧化碳,B正确;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有无氧气都能进行,C错误;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释放少量能量,D错误。
19.D
【解析】
试题分析:过程①有氧呼吸过程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进行,过程②可以是光合作用过程主要在叶绿体中进行,也可以是化能合成作用,A项错误;过程①产生的能量大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少部分储存在ATP中,B项错误;过程②产生的O2中的氧全部来自H2O的光解,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CO2,C项错误;过程①和②中均能产生[H],作为活泼的还原剂,但二者还原的物质不同,D项正确。
考点:本题考查有氧呼吸和光合作用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的能力。
20.B
【解析】试题分析:甲图所示色素主要吸收红光和紫光,意图所示色素主要吸收紫光。
由教材知识知:叶绿素主要吸收红橙光和蓝紫光,胡萝卜素主要吸收蓝紫光;所以甲图所示色素为叶绿素,乙图所示色素为胡萝卜素。
考点:本题考查色素的吸收光谱,意在考查对知识的识记及识图能力。
21.B
【解析】由于氧气能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所以在包扎伤口时,可选用透气的纱布进行包扎,以达到抑制破伤风杆菌的无氧呼吸,从而抑制厌氧菌的大量繁殖,A正确;乳酸菌是严格厌氧的微生物,所以整个过程要严格密封,B错误;水果保鲜的目的既要保持水分,又要降低呼吸作用,所以低温是最好的方法,但温度不能太低,C正确;植物根对矿质元素的吸收过程是一个主动运输过程,需要能量和载体蛋白,植物生长过程中的松土,可以提高土壤中氧气的含量,有利于根细胞的有氧呼吸作用,从而为生根吸收矿质离子提供更多的能量,D正确。
22.C
【解析】该实验需设置有氧和无氧两种条件的对比实验,甲、乙组互为对照组,A错误;若向B瓶和D瓶中加入酸性重铬酸钾溶液,由于只有无氧呼吸才会产生酒精,所以D瓶内的溶液会变灰绿色,B错误;由于有氧呼吸产生的二氧化碳比无氧呼吸快而多,所以可根据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变黄的时间长短,来检测CO2的产生速率,C正确;酵母菌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都能产生二氧化碳,但产生的量不等,可以根据浑浊程度判断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错误。
23.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