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选修4第四章第一节 原电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练习1】一个原电池的总反应离子方程式是Zn + Cu2+ =
Zn2++Cu,该反应的原电池正确组成是( CD )
正极 负极 电解质溶液
A
B C D
Zn
Cu Cu Fe
Cu
Zn Zn Zn
CuCl2
H2SO4 CuSO4 CuCl2
讨论:某原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为2Fe3++Fe=3Fe2+, 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 B )
负极: 氧化反应
e外电路
正极: 还原反应
判断下列原电池的正负极
Fe
G
C
Fe
G
Zn
Mg
G
Al
观察下面两个原电池,判断其正负极, 并思考他们与上面三组有什么区别。
Al
G
Cu
NaOH溶液
浓HNO3
四、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
(1)根据电极材料判断 (一般来说)
负极:活泼的金属 正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
(3)加入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氯化钠溶于水、形成电解质溶液 。
(4)木屑的作用是 使用“热敷袋”时受热均匀 。
第四章
电化学基础
第一节 原 电 池
1、该装置不能提供持续稳定的电流, 请讨论可能的原因是什么? 讨论角度: 2、该原电池还有哪些缺点? 从Cu2+得电子的路径分析 3、上述原电池该如何改进? 从能量转化的角度分析 从开关闭合前后的能耗分析
理论上我们可以把任意的氧化还原反应设计成原电池
氧化反应:Cu-2e- = Cu2+
Cu+2Ag+=Cu2++2Ag
电池总反应
负极(-) 电极反应式
还原反应:2Ag+ +2e- =2Ag
正极(+) 该电池中有1mol e- 产生时,正极上析 出多少克银? 电极反应式
2Fe3++Cu=2Fe2++Cu2+,以该反应设计个原电池装置
A、正极为Cu,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石墨,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Fe(NO3)3溶液
C、正极为Fe,负极为Zn,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溶液
D、正极为Ag,负极为Fe,电解质溶液为CuSO4溶液
讨论:在盛水烧杯中,铁圈和银圈紧连处吊一根绝缘细丝,
使之平衡(见下图)。沿细丝小心向 杯中滴入CuSO4溶液,片刻后可观察 到的现象是( D ) A、铁圈上析出大量铜
A Zn
CuSO4
A
Cu
Zn 改进
Cu
ZnSO4溶液 CuSO4溶液 盐桥中装有饱和的KCl溶液和琼脂制成的胶冻,胶冻的作用 是防止管中溶液流出 。

科学探究 1、注意观察两电极的现象及电流表的变化,取出 盐桥后会如何,盐桥的作用是什么?
盐桥的作用:(1)形成闭合回路。(2)平衡电荷。 改进后的原电池装置还有什么优点?
(2)根据两极发生反应类型来判断 负极:发生氧化反应(失去电子) 正极:发生还原反应(得到电子)
G
在氢氧燃料电池中,发生了这样的化学反应:
2H2 + O2 = 2H2O ,向正、负极通入的气体各是什么?
(3)根据电子(电流)流动方向判断 电子:负极流向正极 电流:正极流向负极
G
五、原电池的本质:氧化还原反应电子的转移
A
B
讨论2:A、B两种金属和CuSO4溶液 组成原电池后,B极上附一层红色的铜。 CuSO4溶液 ①则两种金属的活动性强弱的顺序是 A>B 。 ②如果A为锌片,B为铜片,写出该原电池的电极 反应式: 负极: Zn − 2e- = Zn2+ 正极: Cu2+ + 2e- = Cu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总反应: Zn + Cu2+ = Zn2+ + Cu
灵敏电流计 石墨 盐桥 石墨
FeCl3 溶液
KI 溶液


讨论4:银器皿日久表面逐渐变黑色,这是由于生成了 硫化银的缘故,有人设计用原电池原理加以除去,其处 理方法是:将一定浓度的食盐溶液放入一铝制容器中, 放置一段时间后,黑色会褪去而银不会损失。试回答: (1)在此原电池中,负极发生的反应为 2Al- 6e-=2Al3+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极发生的反应为 3Ag2S+6e-=6Ag +3S2-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反应过程中会产生臭味,原电池总反应的方程式 3Ag2S+2Al+6H2O=2Al(OH)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3↓+3H2S↑+6Ag
1.能量转换率高;2.产生持续、稳定的电流; 3.防止自放电。
科学探究 2、基于盐桥的作用,你知道上述原电池装置 还可以怎么改进?
科学探究 3、以硫酸溶液为电解质 溶液的氢氧燃料电池如图 所示,工作原理是什么, 如果没有中间的隔膜将 会如何?
讨论1:原电池的电极名称不仅与电极的性质有关,也与电解质 溶液有关,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 A.由 Al、Cu、稀H2SO4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 Al3+ B.由Mg、Al、NaOH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Al-3e-= Al3+ C.由Fe、Cu、FeCl3溶液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Cu-2e-= Cu2+ D.由Al、Cu、浓硝酸组成原电池,其负极反应式为: Cu-2e-= Cu2+
讨论5:由锌片、铜片和200mL稀H2SO4组成的原电池, 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1.68L(标准 状况)气体时,H2SO4恰好消耗一半。则产生这些气体的 4.875g 锌,有_________ 同时,共消耗_________g 9.03×1022 个电子通过了 -1 0.75 mol· L 导线,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_________ 。 (设溶液体积不变)
【讨论】 钢铁生锈的条件有哪些?原因是什么?
Fe C
O2
酸性溶液
电解质溶液
中性溶液 碱性溶液
NaCl溶液
(-)Fe – 2e- =Fe2+ (+)O2 + 4e- +2H2O = 4OH-
(总) 2Fe + O2 + 2H2O = 2Fe(OH)2
3、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的主要成分为铁屑、炭粉、木屑、 少量氯化钠和水等。 “热敷袋”启用之前用塑料袋使其与空气 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 会发现有大量铁锈存在。 铁被氧化 放出热量。 (1)“热敷袋”是利用 (2)炭粉的主要作用是与铁屑、氯化钠溶液构成原电池, 。 加速铁屑的氧化
B、保持平衡状态不变
C、铁圈向下倾斜 D、银圈向下倾斜
六、原电池原理的应用 ①比较金属的活动性强弱 讨论1:有A、B、C、D四块金属片,进行如下实验:
①A、B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A为负极;
②C、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电流方向为 D→导线→C; ③A、C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C极产生大量气泡; ④B、D用导线相连后,同时浸入稀硫酸溶液中,D极发生氧化 反应。 据此,判断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是( B ) A.A>B>C>D C.C>A>B>D B.A>C>D>B D.B>D>C>A
② 电子从负极经外电路流向正极,
③ 正极上氧化性较强的物质得到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讨论1:以下哪些装置可以形成原电池?
Zn
Cu
Fe
Fe
Fe
C
Pt
Pt O2
H2
KOH溶液 D Fe C
CuSO4溶液 A Mg Al
稀硫酸 B Zn
NaCl溶液 C Cu
NaOH溶液 E
稀硫酸 F
稀硫酸
纯酒精 G
(3)组成原电池的条件:
【知识回顾】 原电池 (1)原电池定义:化学能转变为电能的装置
(2)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电极 电极材料 负极 锌片 电极反应 反应类型 总反应
正极
铜片
Zn - 2e- = Zn2+ 氧化反应 Zn+2H+=Zn2++ H2↑ 2H+ + 2e- = H2↑ 还原反应
电子流向: 电子由锌片经外电路流向铜片(负极正极) ① 负极上还原性较强的物质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
① 活动性有差异的两种金属(或一种是非金属导体) 作电极; (金属和氧化物;惰性电极等) ② 两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 (或传导离子的介质) ③ 两极相连形成闭合电路。 ④ 一个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
原电池
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 自发的氧化还原 反应分两处进行 闭合 电路
电极相连
接触传导离子 的介质②加快 Nhomakorabea化还原反应速率
如:实验室用Zn和稀硫酸反应制H2,常用粗锌,它产生 H2的速率快。
③ 设计原电池
已知一个氧化还原反应:首先分析找出氧化剂、还原剂,
一般还原剂为负极材料(或在负极上被氧化),氧化剂(电解质
溶液中的阳离子)在正极上被还原。
1、下面是四个化学反应,你认为理论上不能用于设计原电池的 化学反应是( ) A.2Al+2NaOH+2H2O = 2NaAlO2+3H2↑ B.2H2+O2 2H2O C.Mg3N2+6H2O = 3Mg(OH)2↓+2NH3↑ D.CH4+2O2 CO2+2H2O
讨论2:(2011海南)根据下图,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烧杯a中的溶液pH升高
B.烧杯b中发生氧化反应 C.烧杯a中发生的反应为:2H++2e-=H2 D.烧杯b中发生的反应为:2Cl--2e-=Cl2

讨论3:(2009· 福建)控制适合的条件,将反应: 2Fe3++2I- 2Fe2++I2设计成如图所示的原电池。下 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 A.反应开始时,乙中石墨电极上发生氧化反应 B.反应开始时,甲中石墨电极上Fe3+被还原 C.电流计读数为零时,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D.电流计读数为零后,在甲中溶入FeCl2固体, 乙中石墨电极为负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