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ICC置管维护的护理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PICC置管维护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对我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住院期间PICC置管维护的护理
体会。
方法:鉴于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可能性,与床位医师沟通,取得患者家
属知情同意,给予PICC置管,维护过程冲封管手法正确,患者穿刺侧功能锻炼落实,以及其他PICC置管相关护理完善。
结果:30例PICC置管患者治疗期间无导
管堵管、感染等情况发生。
结论:早期协助患者行PICC置管,及时制定、调整补液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外周静脉留置针的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
做到个性化护理。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PICC置管维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20)17-0158-02
PICC是指经外周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将导管经上臂浅静脉穿刺置入,输液无需打针,输
入的药物能最快发挥药效,可以有效减少患者反复穿刺的痛苦,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长期
留置不影响日常生活,能提高生活质量[1-2]。
神经内科患者卧床久、病程长、营养不足,常
需要输注刺激性及高渗性药物,因此PICC置管在临床得到广泛使用。
我科收治的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对住院期间PICC置管维护进行对症护理。
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8年10月—2019年10月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0例。
其中男性
21例,女性9例,平均年龄(45.5±9.5)岁,平均住院天数(29.5±8.5)天,入院后给予常规疾
病治疗。
鉴于患者需长期静脉输液的可能性,与床位医师沟通,取得患者家属知情同意后,
给予PICC置管。
由院内PICC小组成员操作,置入美国BD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产的1.9 Fr导管。
1.2 干预方法
1.2.1 PICC置管冲封管正确落实开始输液先回抽到血液确定导管在静脉内,并弃取,未
抽到回血的情况下,暂停使用导管,并汇报处理[3];使用>10ml注射器脉冲式冲管(0.9%生理盐水>5ml),封管正压式手法,遵循生理盐水、药物、封管液原则,封管液为10u/ml肝
素钠5ml,封管后拇指夹闭管夹。
本文有2例患者治疗过程使用静脉途径泵入血管活动药物,药物作用维持期输注速度<5ml/h,给予0.9%生理盐水另起一路同时输注10ml/h,防止导管
堵塞,血管活性药物使用过程严禁直接冲封管,以免瞬间大剂量的药物进入血液,造成患者
生命体征的改变。
1.2.2穿刺侧肢体功能锻炼患者危险期过后部分留有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部分或全部
肢体的瘫痪,患者活动受限,恢复过程往往有较长的卧床时间,增加血液高凝状态。
向患者
提供按摩球,置管后4h后主动或被动的行五指依次伸屈活动,24h后行五指同时伸屈活动[4,5],捏按摩球训练,旋腕、屈肘、肩关节伸展运动:每日3次,每次15~30min,量化PICC
功能锻炼频率。
告知患者置管侧肢体出现酸胀、肿痛,立即告知床位护士,及时发现导管相
关性血栓的发生。
1.2.3其他PICC置管相关护理 PICC置管定期换药,敷贴无卷边,穿刺点无红肿、渗血、渗液,换药时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导管给予U型固定,维护本有记录,指导患者或家属出现
异常立即告知当班人员。
1例患者年龄偏大,较年轻人皮肤干燥,皮屑多,患者在置管期间
主诉皮肤瘙痒,给予更换碘伏消毒,导管外露部分螺旋接口使用3M低敏胶带固定,患者主
诉瘙痒减轻,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舒适度。
本例患者因长期输注激素等类药物,皮肤屏障功能
减弱,更容易发生皮肤损伤,因此尤其注意无张力粘贴,防止黏贴过紧的现象发生。
1.2.4拔管护理患者治疗结束拔管时,拔管人员捏住导管尾端缓慢拔出,按压穿刺点不
出血,无菌敷料覆盖。
检查导管的完整性,如穿刺点有红、肿、疼痛或脓性分泌物等,无菌
条件下留取导管尖端送检。
指导患者切勿自行揉搓,保证敷料24 h的完整性。
2.结果
我科制定神经内科PICC管路管理和维护流程,执行标准化管理和维护要求,静脉导管
维护规范全员覆盖;完成科室PICC置管健康教育宣教单,发放宣教单并落实有效指导与评价。
30例置管患者治疗期间无导管堵管、感染等情况发生。
3.讨论
神经内科的药物粘滞性高、输液频率多,且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等问题,给PICC置管的
规范维护带来了一定的难度。
同时,由于护理人员自身知识不足,管理监控不到位也影响了PICC置管维护的规范性,正确的静脉导管维护是预防并发症的基础。
我科执行标准化管理和
维护要求,形成科内PICC管路管理和维护流程,责任组长落实每周质量检查1次。
针对患者知识缺乏、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血液学检查异常、家属支持不足,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指导,采取多种形式的宣教指导方式,如健康教育宣教单、提供康复球,帮助患者及其家属掌握导
管维护的知识和锻炼方法,并落实定期评价。
带管出院患者给予日常护理指导。
综上所述,本文患者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早期协助行PICC置管,及时制定、调整补液
方案,可以帮助患者减少反复穿刺,降低静脉炎的发生率,做到个性化护理,以及利于患者
出院后康复医疗机构的进一步输液护理,得到患者及家属的认可。
【参考文献】
[1]刘珊珊,牟倩倩,李俊英.预防晚期肿瘤病人发生PICC异位的循证护理[J].护理研
究,2016,30(9):3414-3416.
[2]任秀芹,吴贤翠,徐莉,等.肿瘤患者治疗期PICC堵管相关因素分析与护理对策[J].护理学报,2016,23(3):43-46.
[3]张海燕,梁俊卿,吴晓英.静脉治疗护理质量指标的研究现状[J].中国护理管
理,2017,17(2):153-156.
[4]汤维翼.持续质量改进在提高胸外科患者PICC置管维护规范率中的应用效果[J].当代护
士(上旬) 2019.26(34):147-149.
[5]邹燕敏,王跃英,张楚珊.心理护理干预对PICC置管患者维护依从性的影响[J].临床护理
杂志,2016,15(1):72-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