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望》《月夜》对比鉴赏+++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甫逃出长安,要是从个人感情出发,他满可以先到羌村看看家小再 往凤翔也不迟,但他没有这样做。当他做了左拾遗之后,也未尝不可以请个 假去探亲,但他还是没有这样做。直到这年闰八月,他因事触怒了肃宗,肃 宗命令他“还鄜州省家”,他这才回到羌村。“妻孥怪我在,惊定还拭泪。” 他的妻子还以为他不在了呢。
杜甫这些行动也有力地证明了他是牺牲个人利益服从国家利益,忧国忧 民,为国为民的大丈夫形象。
望春——想望家人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背景链接】 天宝十四载(755年)十一月,杜甫赴奉先(今陕西蒲
城)探家,未几,安禄山发动叛乱。次年五月,贼破潼关, 诗人一家人被迫北上避难,安家于鄜州(今陕西富县)。 七月,肃宗即位于灵武(今属宁夏),诗人闻讯后孤身前 往投奔,不料中途为贼兵所俘,被押至长安。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④.未解忆:尚不懂得想念。
⑤〔云鬟( huán))女子乌黑
香雾云鬟(huán)湿,清辉玉臂寒。浓密的头发。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⑥[清辉]月光。 ⑦〔虚幌(huǎng )]薄到透明
的帘帷。⑧[双照]共照两人。
看月——遥忆长安
今夜里鄜州上空那轮圆月,只有你在闺房中独自遥看。 远在他乡怜惜幼小的儿女,还不懂得你为何思念长安。 染香的雾气打湿你的鬓发,明月的清光使你玉臂生寒。 何时才能并肩坐在帷帐下,让月光擦干两人的思念的泪?
【当堂检测】
• 一、理解性默写:
• 1.杜甫在《春望》一诗中写国都沦陷,山河依旧,春天来临却杂草丛生且表现 长安春日满目凄凉,传达出诗人忧国伤时之情的诗句是:
• 2.杜甫的《春望》中诗人感时伤别,见明丽之景诱发内心伤感(或运用拟人手法 抒发伤感之情)的诗句是:
• 3.杜甫的《春望》中,运用了对偶夸张的手法,写战火连绵,消息隔绝,家书 珍贵,表达了对亲人的强烈的思念之情的诗句是:
事。 ④[浑]简直。
⑤〔不胜簪(zān)] 插不住簪子。胜,能 够承受、禁得起。簪,一种别住发髻的
长条状首饰。
望春——读懂诗意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国都遭侵但山河依旧,长安城里的杂草和树木茂盛地疯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感于战败的时局,花和鸟儿都流了泪,惊了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春望》、《月夜》对比阅读
春望
杜甫
·他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他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年代。 ·他的诗多沉郁顿挫,他的情感多忧国忧民。 ·他的诗反映了当时的现实,故被誉为“诗史”。 ·后人尊称他为“诗圣”。
望春——读懂诗意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望春——悲望自己
诗人哪一联是在望自己?传达出怎样的诗情?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望春——共味诗情
1.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忧虑。 2.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3.对自己日渐衰老的感伤。
“望”之别意,恰是“诗意”
• (一)“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 不胜簪”,是一种“望”,请大家想想,会是一种怎 样的“望”呢?
①选自《杜诗详注》卷四(中华书局1979 年版)。此诗为杜甫安史之乱时期在长安 所作。唐肃宗至德元载(756)八月,杜甫 将家小安置在鄜( fū) 州(今陕西富县), 只身前往灵武(今属宁夏)投奔肃宗,途中 为叛军所俘,遂困居长安。该诗作于次
年三月。
②[城]指长安城,当时被叛军占领。③ [烽火]古时边防报警的烟火。这里借指战
《月夜》中的主人公是?她是什么心情? 有小儿女在身旁,怎么也是只独看? 月夜表达的情感?
• 对写手法:对写法”是我国古诗常用的表现手法之 一,在中学诗歌鉴赏中常常碰到。所谓“对写”, 是指抒情主人公有意撇开自己,从对方着笔,虚写 对方思念自己的情形,从而形象真挚的表达自己的 思念怀想,将深沉的情思表达得委婉含蓄,真切动 人,使诗歌意境更显深邃。
• 4.杜甫在《春望》一诗中能够表现他忧愁而日益衰老的句子是:
• 二、.通过这两首诗所望之景,诗人强烈的内心情感也喷涌而出。请同学把自
己想象成杜甫,从两首诗中任选一首,用“望着眼前
,我仿佛
看到了
,多想
!”的句式来表达
诗人内心的感慨。
(二)“国破山河在”一句中有一种深刻的“望”,又 会是一种怎样的“望”呢?
月夜
望春——读懂诗意
①鄜 (fū) 州: 今陕西省富 县。当]指作者的妻子。闺,
杜甫
闺房,旧时称女子居住的内室。
今夜鄜(fū)州月,闺中只独看。③之.意怜):。想念(还有怜惜、怜爱
写作手法: 《月夜》:运用了对写手法,想象、集中具体地描写月光下 的妻儿。 《春望》:意象多、融情于景。
望春看月——忧国忧民
【背景链接】 《月夜》大约写在《春望》诗之后一个月,杜甫终于冒着生命危险设法
逃出长安,穿过两军对垒的危险地带,抄小路奔向凤翔。从长安到凤翔三百 一十五里,还得躲避胡人耳目,这是很不简单的。“麻鞋见天子,衣袖露两 肘。”这是他进见肃宗时的狼狈样子,但也正是一个不怕牺牲的爱国志士的 光辉形象!
看月——思念家人
诗中人 妻子、儿女、“我”
诗中事
妻子:
独看
儿女: 未解
“我”:遥怜
诗中情
妻子: 孤独,思亲 儿女: 不解父母情 “我”:盼团圆
看月——遥忆长安
小组讨论: 比较《春望》和《月夜》,在思想感情和写作手法
上有何异同。
看月——遥忆鄜州
思想感情: 《月夜》: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春望》: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对自己日渐 衰老的感伤和对亲人的思念、牵挂。
天宝十四载,安史之乱爆发,第二年六月,潼关失守, 玄宗仓惶西逃。七月,太子李亨即位于灵武,是为肃宗。这 时的杜甫已将家搬到鄜州羌村避难,他听说了肃宗即位, 他只身北上,投奔灵武,途中不幸为叛军俘虏,押至长安。 杜甫因为官小,没有被囚禁。至德二载四月,杜甫冒险从 城西金光门逃出长安,穿过对峙的两军到凤翔投奔肃宗。 五月十六日,被肃宗授为左拾遗,故世称“杜拾遗”。期 间,杜甫写下了《春望》《月夜》和著名诗作“三 吏”“三别”。
连绵的战火已经延续了一个春天,家书难得,一封抵得 上万两黄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简直要不能插簪了。
望春——泪望国破
在四联诗歌中,诗人望春“望”到了哪些景象?
景象:国破、城春、草木、花、鸟、烽火、家书、白头。
望春——泪望国破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对国家衰乱,人民流离失所的悲痛,忧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