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339947_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问题及对策探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正是因为中介机构的不尽责,导致一些盈利情况并 未达标的劣质公司成功上市,而这些上市公司 后真 实财务状况的曝光,使得经营业绩持续下滑,由此产生 的 效应造成投资者合法权益严重受到伤害。
二、缓解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的政策与建议 (一)控制资质审核,加强信息披露 公司为了成功上市,往往通过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 方式刻意包装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外部投资者决策判 断。为了给资本市场营造公正透明的环境及保护中小 投资者的利益,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监管部门应加强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检查和信息 披露。除了必要的财务信息,一些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非 财务信息如 前后公司高管的在职离职情况也理应 公开。 对于发审会委员本身来说,必须做到公正廉洁、 不受利益的诱惑且认真负责。审查资料再多再繁杂,发 审会委员也不能人为减少材料审核时间或过多依赖中 介机构给出的意见。 作为粉饰报表的罪魁祸首,上市公司本身有无可 推卸的责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一个良好的心 态及目标,不应把目光放在上市后的短期经济利益,而 是应该关注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制定适合公司本身的长 期发展计划,使公司能够顺应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实现 真正的业绩平稳增长。 (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监管 公司上市后出现两权分离,且随着股权分散化越发 严重,代理成本问题越来越激烈,经营业绩必会受此影 响,上市公司 效应也就随之越来越明显。因此,必 须采取相应有效可行的措施规范经理人行为。 上市公司应依据其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股权集
在我国资本经济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证 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并未 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因此不可否认其存在许多问 题。特别是作为公司股票进入资本市场门户的 "#$(首 次公开募股 "%&'&()#*+)&,$--./&%01,简称 "#$)无疑成了 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 "#$ 后经营业绩较上市前有显著的下降,并且这种现象愈演 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股 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致使很多中小投资者深受其 害。如何防范和应对上市公司 "#$效应的不良后果值 得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 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上市公 司 "#$效应动因,且对应不同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推动 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应改进独立董事的内控制度和提名机 制以提高其独立性,使得独立董事能够更加勤勉尽心地 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建立信用档案,加强佣金监控 我国证券市场频繁曝出诸如万福生科、绿大地以及 胜景山河等财务丑闻,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和众多投资者 对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质疑。因此,针对我国 证券市场上中介机构的不尽责行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着手。 监管部门可采用信用评级的方式建立中介机构 的信用档案。对其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进行建档,并在 接受拟上市公司委托的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的各项工作 信息和资源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监控,重点审视从业人 员在工作期间是否存在不尽责和失信的行为。除了建 档记录外,还应将上述重要信息对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 公布,让投资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 行为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 由于中介机构为高额佣金而与上市公司串通舞 弊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证监会应对佣金报酬支付的过 程进行全线监控。对于那些比率过高的佣金要特别注 意,以防存在因佣金过高而产生的懈怠和不尽责。 三、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 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并改进。在不断 完善市场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来提高我国上 市公司的质量,使其高效运行长期发展,并努力实现证券 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维护市场的 公平和公正,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的动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粉饰报表 公司 "#$后导致经营业绩下滑幅度异常最直接的 原因是公司上市前对利润的过度包装和对报表的刻意 粉饰。目的很明确,无非是想通过公司上市进行圈钱赚 取更多利益。在我国,一个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及上市后 发行价位高低的确定,主要依赖于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 和盈利水平。财务报表的数字越漂亮,给外界展现的便 是较高盈利水平和良好经营状况,增添了投资者对公司 的信心。即使公司日后抬高股票发行价,投资者也愿意 以比发行价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其股票,从而让处于卖方 市场的上市公司便能成功融到更多的资金。 然而,刻意粉饰报表的行为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公 司 "#$后,在证监会及市场严厉监控下,上市公司真实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宋 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51
的财务信息便会公之于众,上市之前粉饰报表产生的泡 沫会因资金供应不足、现金流断裂而逐渐破灭,并且公 司 "#$后的利润会因达不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中所说 的程度而逐步受到资本市场的怀疑,股价也会随着公众 逐渐消失的信心和耐心而一路下跌。公司上市之前通 过粉饰报表所制造出的利润泡沫愈大,"#$后经营业绩 就会下降愈快,其 "#$效应就会越显著。
LiaoningEconomy
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
问题及对策探究
!陈 弦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内部代理问题加剧和中介机构未尽责三个层面阐述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动因,并给出相 应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IPO效应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决策思考
保荐机构“荐而不保”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保荐机构 为了收取比率高的佣金,未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保荐 一些根本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公司上市,而公司 后财 务情况遭到质疑,投资者信心受挫,经营业绩一路下滑, 效应开始显现。同样,作为券商之一的会计师事务 所也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近几年,由于审计师 缺少应有的职业怀疑和谨慎性,未发现严重失真的财务 数据,使得公司在其疏忽下成功上市的例子更是层出不 穷,致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中度,保证对股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减小利益冲突,实 现股东之间有效监督管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使 得上市公司 后经营业绩有所回升。
为明确管理者的职责,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和质 量,上市公司可给予其适当的股利激励,使管理者的薪 酬与其经营业绩和股价挂钩,促进其更为积极地对待公 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管理者也能从所有者的角度和立 场为上市公司运营和长期发展考虑,作出最大程度利于 公司利益及发展的行为和决策。
(二)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加剧 23公司上市后,必须有专业的经理人才参与到管理 中来。经理人虽受聘于上市公司,但经理人的薪酬是预 先设定好的,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股价无较大关系。 经理人在经营管理时由于缺少有效激励和动力,使其倾 向于增加在职收入与消费,追求短期利益,以期获得更 大利益。甚至为弥补在经营管理时的利益损失,而去追 求一些灰色收入,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内在价值的降 低,继而产生了较显著的 "#$效应。 43两权分离的存在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在公司上 市后,随着管理层股权集中度降低,管理层增加私人利 益的想法愈强,对公司经营和股价的关注度愈低,代理 成本愈高,继而衍生出更多利益问题,加剧原本的利益 冲突,并且随着代理成本的显著上升,所有权结构越分 散,两权分离越明显,股东对管理者的控制减少,致使管 理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重视,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显 著下降并且难以达到招股说明书中预期的水平,导致 "#$效应越来越明显。 (三)中介机构未尽责 我国股票公开发行的过程需要保荐机构、会计师事 务所等多个中介机构的辅助和配合,而近些年来,我国
二、缓解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的政策与建议 (一)控制资质审核,加强信息披露 公司为了成功上市,往往通过操纵利润粉饰报表等 方式刻意包装经营状况进而影响外部投资者决策判 断。为了给资本市场营造公正透明的环境及保护中小 投资者的利益,必须采取适当措施。 监管部门应加强公司上市前的财务检查和信息 披露。除了必要的财务信息,一些影响投资者决策的非 财务信息如 前后公司高管的在职离职情况也理应 公开。 对于发审会委员本身来说,必须做到公正廉洁、 不受利益的诱惑且认真负责。审查资料再多再繁杂,发 审会委员也不能人为减少材料审核时间或过多依赖中 介机构给出的意见。 作为粉饰报表的罪魁祸首,上市公司本身有无可 推卸的责任。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应树立一个良好的心 态及目标,不应把目光放在上市后的短期经济利益,而 是应该关注公司实际经营状况,制定适合公司本身的长 期发展计划,使公司能够顺应资本市场发展规律,实现 真正的业绩平稳增长。 (二)完善公司治理,加强内控监管 公司上市后出现两权分离,且随着股权分散化越发 严重,代理成本问题越来越激烈,经营业绩必会受此影 响,上市公司 效应也就随之越来越明显。因此,必 须采取相应有效可行的措施规范经理人行为。 上市公司应依据其实际情况,调整相应的股权集
在我国资本经济取得令人瞩目成绩的同时,我国证 券市场也在不断完善和发展,但由于发展时间较短并未 形成一个成熟的市场体系,因此不可否认其存在许多问 题。特别是作为公司股票进入资本市场门户的 "#$(首 次公开募股 "%&'&()#*+)&,$--./&%01,简称 "#$)无疑成了 国内外学者关注的焦点。近几年来,我国上市公司 "#$ 后经营业绩较上市前有显著的下降,并且这种现象愈演 愈烈,严重阻碍了我国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降低了股 票市场的资源配置效率,致使很多中小投资者深受其 害。如何防范和应对上市公司 "#$效应的不良后果值 得整个资本市场和社会的关注。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 中介机构和监管部门三个角度出发来探讨我国上市公 司 "#$效应动因,且对应不同层面提出相关建议,推动 我国资本市场健康发展。
上市公司应改进独立董事的内控制度和提名机 制以提高其独立性,使得独立董事能够更加勤勉尽心地 在其职责范围内发挥其独特的作用。
(三)建立信用档案,加强佣金监控 我国证券市场频繁曝出诸如万福生科、绿大地以及 胜景山河等财务丑闻,使得我国资本市场和众多投资者 对中介机构的专业胜任能力提出质疑。因此,针对我国 证券市场上中介机构的不尽责行为,可从以下两个方面 着手。 监管部门可采用信用评级的方式建立中介机构 的信用档案。对其从业人员的基础信息进行建档,并在 接受拟上市公司委托的过程中,对从业人员的各项工作 信息和资源数据进行详细记录和监控,重点审视从业人 员在工作期间是否存在不尽责和失信的行为。除了建 档记录外,还应将上述重要信息对资本市场和社会公众 公布,让投资者和相关专业人士对中介机构从业人员的 行为进行监督并提出意见。 由于中介机构为高额佣金而与上市公司串通舞 弊的案例比比皆是,因此证监会应对佣金报酬支付的过 程进行全线监控。对于那些比率过高的佣金要特别注 意,以防存在因佣金过高而产生的懈怠和不尽责。 三、结论 我国证券市场虽经过较长时间的发展,但仍然存在 着诸多问题和缺陷,需要我们不断发现并改进。在不断 完善市场机制和相关法律制度的过程中,来提高我国上 市公司的质量,使其高效运行长期发展,并努力实现证券 市场资源的高效配置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维护市场的 公平和公正,从而推动我国资本市场和经济的蓬勃发展。
一、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的动因分析 (一)上市公司财务造假粉饰报表 公司 "#$后导致经营业绩下滑幅度异常最直接的 原因是公司上市前对利润的过度包装和对报表的刻意 粉饰。目的很明确,无非是想通过公司上市进行圈钱赚 取更多利益。在我国,一个公司能否成功上市及上市后 发行价位高低的确定,主要依赖于这个公司的经营状况 和盈利水平。财务报表的数字越漂亮,给外界展现的便 是较高盈利水平和良好经营状况,增添了投资者对公司 的信心。即使公司日后抬高股票发行价,投资者也愿意 以比发行价更高的价格去购买其股票,从而让处于卖方 市场的上市公司便能成功融到更多的资金。 然而,刻意粉饰报表的行为终究是纸包不住火。公 司 "#$后,在证监会及市场严厉监控下,上市公司真实
(作者单位:江西财经大学) 责任编辑:宋 爽
Copyright©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51
的财务信息便会公之于众,上市之前粉饰报表产生的泡 沫会因资金供应不足、现金流断裂而逐渐破灭,并且公 司 "#$后的利润会因达不到上市前招股说明书中所说 的程度而逐步受到资本市场的怀疑,股价也会随着公众 逐渐消失的信心和耐心而一路下跌。公司上市之前通 过粉饰报表所制造出的利润泡沫愈大,"#$后经营业绩 就会下降愈快,其 "#$效应就会越显著。
LiaoningEconomy
我国上市公司 IPO效应
问题及对策探究
!陈 弦
〔内容提要〕 本文主要从上市公司粉饰报表、内部代理问题加剧和中介机构未尽责三个层面阐述我国上市公司IPO效应的动因,并给出相 应思考和建议,以期能够保障投资者的合法权益,共同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稳定有序发展。 〔关键词〕 上市公司 IPO效应 博看网. All Rights Reserved.
决策思考
保荐机构“荐而不保”的现象可谓层出不穷。保荐机构 为了收取比率高的佣金,未遵守应有的职业道德,保荐 一些根本达不到上市标准的公司上市,而公司 后财 务情况遭到质疑,投资者信心受挫,经营业绩一路下滑, 效应开始显现。同样,作为券商之一的会计师事务 所也发挥着重要的中介桥梁作用。近几年,由于审计师 缺少应有的职业怀疑和谨慎性,未发现严重失真的财务 数据,使得公司在其疏忽下成功上市的例子更是层出不 穷,致使投资者的利益受到巨大损失。
中度,保证对股东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减小利益冲突,实 现股东之间有效监督管理,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模式,使 得上市公司 后经营业绩有所回升。
为明确管理者的职责,提高管理者工作效率和质 量,上市公司可给予其适当的股利激励,使管理者的薪 酬与其经营业绩和股价挂钩,促进其更为积极地对待公 司日常经营管理事务,管理者也能从所有者的角度和立 场为上市公司运营和长期发展考虑,作出最大程度利于 公司利益及发展的行为和决策。
(二)公司内部代理问题加剧 23公司上市后,必须有专业的经理人才参与到管理 中来。经理人虽受聘于上市公司,但经理人的薪酬是预 先设定好的,与上市公司经营业绩和股价无较大关系。 经理人在经营管理时由于缺少有效激励和动力,使其倾 向于增加在职收入与消费,追求短期利益,以期获得更 大利益。甚至为弥补在经营管理时的利益损失,而去追 求一些灰色收入,造成公司经营业绩及其内在价值的降 低,继而产生了较显著的 "#$效应。 43两权分离的存在所产生的代理成本。在公司上 市后,随着管理层股权集中度降低,管理层增加私人利 益的想法愈强,对公司经营和股价的关注度愈低,代理 成本愈高,继而衍生出更多利益问题,加剧原本的利益 冲突,并且随着代理成本的显著上升,所有权结构越分 散,两权分离越明显,股东对管理者的控制减少,致使管 理者对公司的经营管理不重视,公司的经营业绩也会显 著下降并且难以达到招股说明书中预期的水平,导致 "#$效应越来越明显。 (三)中介机构未尽责 我国股票公开发行的过程需要保荐机构、会计师事 务所等多个中介机构的辅助和配合,而近些年来,我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