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期中试题答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行为学》期中试卷
20 ——20 学年第学期
课程名称:使用班级: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群体
2、气质
3、社会知觉
4、从众
二、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每小题6分,共18分)
1、能力与活动密切相关。
2、近因效应是一种一般适合于对陌生人的认知偏差。
3、地位高的人有较大的偏离群体的自由度。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性格的结构。
2、简述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
3、简述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
4、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小张在校期间品学兼优,毕业后顺利通过公务员考试,进入法制办公室工作。
小张热情开朗,聪明好学,很快熟悉了业务,承担了大量的工作,领导多次在会议上表扬小张,但是小张发现老同志们对他越来越冷淡。
年终考核,小张被评为优秀个人,而且由于办公室工作量按时优质提前完成,下一年度的工作量被增加。
老同志们对他的反感到了极点,从此再也不邀请小张参加任何业余集体活动,还在背后说他坏话。
小张困惑了,在一位过来人的提醒下,他不再主动积极地工作,跟其他老同志的工作进度保持一致,他发现办公室又逐渐恢复了和谐和平静。
请分析一下,为什么会存在非正式组织?如果你是领导,如何处理非正式组织?
2、三个建筑工人在同一个圣彼得大教堂工作,每个人看法都不一样,一个人认为是一个很差的工作,每天工作八小时,钱少到买好酒都不够;第二个人认为工作还可以,反正一天辛苦可以养活一家人;而第三个工人认为这个工作有意义,因为是在盖伟大的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它将流芳百世,全世界的人都会来膜拜,他以后会很骄傲的带自己的子孙来参拜,说他有参与修建。
同样一个工作,第一个工人一定是很辛苦,越做越烦,体力脑力心理都很苦;第二个人相对平衡;第三个人就不会觉得辛苦,他都是觉得是在帮神服务,为教堂服务,为伟大的事业服务,觉得是神圣的使命。
请用组织行为学相关理论分析论述上述现象。
五、案例分析题:(18分)
荷米公司是一个非常与众不同的家具公司,是企业主德普瑞以其继父的名字命名的。
德普瑞早期经营中,把企业工人看做是没有个性也没有姓名的机器,每个工人都很容易被另一个工人所替代。
20世纪30年代中期,在一次探望因公死亡的一个员工的家属时,德普瑞第一次意识到他的员工不是机器,而是有情感有理智有才能的有血有肉的人。
于是他开始改变自己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发挥每位雇员的潜能与才干。
他宣称管理层不是一个特殊的阶层,管理是企业内部的每个人都应该参与的只能。
因此,荷米公司成为世界上第一批采用雇员分红激励计划的公司之一。
随着公司的发展,在荷米公司中,人始终处于中心位置。
对于新雇员的评价标准是基于雇员的个人特质和与他人合作的倾向,而不是侧重于他们的技术熟练程度和资历。
另外,荷米公司的管理者在权威和民主间找到一条最佳的均衡线:能够保持开放并鼓励员工参与,也能够在需要的时候做出果断的决策。
因为荷米公司的许多业务同计算机行业紧密相连,因此在20世纪80年代计算机业降到低谷时,荷米公司也经历了销售大滑坡。
但荷米公司并没有因此而裁减雇员,公司管理层也没有失去“以人为本”的文化。
90年代初期,荷米公司从困境中解脱出来后,显得比以往更加强大了。
请从以下方面对以上案例进行分析。
1.荷米公司重视每位雇员的价值有没有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依据?
2.荷米公司管理的基本人性假设是什么?
3.荷米公司的管理方式在中国企业能否行得通?
试题答案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群体
为了达到特定的目标(2分),由两个以上的个人所组成的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集合体(3分)。
2、气质
不以人的活动目的和内容为转移(2分)的心理活动的典型的稳定(2分)的动力特征(1分)。
3、社会知觉
对社会对象的知觉,也就是对人(2分)和社会群体(3分)的知觉。
包括自我知觉、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因果关系知觉。
4、从众
个人受到群体压力(2分),而在知觉、判断行为上(2分),和群体中多数人趋于一致(1分)的倾向称为从众。
四、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
(每小题6分,共18分)
1、正确。
(2分)
能力与活动的关系
能力总是和人的某种活动相联系并表现在活动中;
能力活动的效果和大小只有在活动中才能比较。
(4分)
2、错误。
(2分)
指在知觉过程中最后给人留下的印象最为深刻,对以后该人或物的印象起着强烈的影响,是一种一般对熟悉的人的认知偏差。
(4分)
3、正确。
(2分)
地位指个人在群体中所占有的位置或层次的社会性界定。
地位的来源年龄;资历;工资水平;工作类型;技能;能力;绩效;教育程度。
(4分)
三、简述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简述性格的结构。
(每个1.5分)
(1)性格的态度特征
人对现实态度体系的个性特点。
•对社会、对集体、对他人;
•对学习、劳动和工作;
•对自己。
(2)性格的意志特征
自觉调节自己行为的方式和水平。
•行为目的明确;
•行为自觉控制;
•作出决定并贯彻执行;
•紧急或困难情况下表现。
(3)性格的情绪特征
强度、稳定性、持久性、主体心境。
(4)性格的理智特征
感知、记忆、思维、想象。
3、简述解决认知失调的方法(每个1.5分)
(1)改变或否定某一认知元素
使其与另一认知元素一致。
(2)增加新的认知
通过增加更多一致性的认知来减少失调。
(3)改变认知的相对重要性或强度
让一致性的认知变得重要,不一致性的认知变得不重要。
(4)改变行为
2、简述斯普朗格尔的价值观分类。
(每个1分)
(1)理性价值观——以知识和真理为中心,强调通过理性批判对理性期盼的方式发现真理;
(2)唯美价值观——以形式和谐为中心,强调对审美,对美的追求;
(3)政治性价值观——以权力、地位为中心,强调权力的获取和影响力;
(4)社会性价值观——以群体、他人为中心,强调人与人之间友好博爱;
(5)经济价值观——以有效、实惠为中心,强调功利性和实务性;
(6)宗教价值观——以信仰、教义为中心,强调经验的一致性及宇宙和自身的了解。
4、简述群体规范的作用。
⏹(1)群体维持;
⏹(2)评价准则;
⏹(3)行为约束;
⏹(4)行为矫正。
(各1.5分)
四、分析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分析要点:
•非正式组织存在的原因——正式组织的有限性——正式组织结构的存在并不能完全取代社会人际关系结构;组织成员的有限理性——组织理性是最大化组织利益,而个人理性是最大化个人利益。
;(5分)
正确处理非正式组织,提高组织绩效。
(5分)
2、分析要点:
价值观念则是指人们关于基本价值的立场、取向、态度等。
(2分)
价值观是人们用来区分好坏标准并指导行为的心理倾向系统。
态度是个体对人对事所持有的一种评价与行为的心理倾向。
态度是个体对社会事物的心理反应倾向。
(2分)
态度是指个体对所处环境中的人物、事情及其它客体比较持久的认知、情感和倾向性。
反映个人对人物、事物、客体的心理感受。
态度不仅可以影响一个人的行为,而且也可以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价值观对态度具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人们对于某对象的态度,往往取决于该事物所具有的价值(包括实用价值、理论价值、道德价值和社会价值等)的大小。
同样一个事物,由于人们的价值观不同,就会产生不同的态度。
(6分)
六、案例分析题:(18分)
分析要点:
要点:以人为中心的管理思想(6分)
个体心理与行为(6分)
是否适合中国国情(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