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的调查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的调查分析
韦佩莹;杨英
【摘要】目的探讨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为单纯性肥胖患者运动治疗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广州市某一地区的10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其基本信息资料,针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运动认知程度和运动习惯进行调查,分析运动对单纯性肥胖症患者BMI的影响.结果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运动情况与患者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工作情况、月收入)具有相关性,不同年龄、工作患者运动情况有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认为运动对降低BMI具有积极作用,认知率为89%,男、女患者分别占88%、90%;性别在单纯肥胖症患者运动认知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82%患者具有有氧运动的习惯,但不同患者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患者运动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BMI值越低(P<0.05).结论健康的运动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缓解体内能量失衡.
【期刊名称】《临床护理杂志》
【年(卷),期】2016(015)003
【总页数】3页(P27-29)
【关键词】肥胖症;运动认知;运动习惯
【作者】韦佩莹;杨英
【作者单位】511447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四医院心血管内科广州;100853 解放军总医院特需二科北京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23.14;R455
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起的慢性、亚临床性炎症,主要分为单纯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两种类型[1]。

单纯性肥胖患者无内分泌疾病或任何可能引起肥胖的特殊病因,
主要依靠机体大量摄入食物而导致脂肪堆积,从而表现为肥胖。

长期肥胖患者容易发生高血压、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严重并发症[2],已经成为全球重要防治
的公共健康问题之一。

相关研究认为,肥胖症的发病机制主要包括遗传、生活环境、运动情况和饮食习惯[3]。

大量进食易导致机体能量摄入与消耗失衡,发生脂肪堆积,特别是缺乏运动、久坐等体力活动不足者的能量消耗更少,更容易引发机体能量失衡。

因此,不良的运动习惯是单纯性肥胖症的危险因素,通过运动来提高人体能量消耗,是改善体内能量失衡的有效治疗方法,也是防治单纯性肥胖症的重要措施[4,5]。

为此,针对地区的肥胖症患者进行了调查研究,评价单纯性肥胖患者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为单纯性肥胖症运动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理论参考。

1.1 对象
选择2015年3月~2016年3月广州市某一地区的100例肥胖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资料。

入选标准:年龄18周岁及以上;临床诊断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无其它并发症和伴随疾病;经诊断评估适宜进行运动者;自愿签订知情同意书,能够独立配合完成调查,无听力及智力障碍。

排除标准:患有神经系统疾病,无法与其交流和沟通;药物、激素或其它特殊原因导致的肥胖症患者;伴随其它器官损伤和系统疾病;妊娠期和哺乳期妇女。

其中,男性50例,女性50例,年龄20~55岁,平均(38.28±5.17)岁。

1.2 方法
由经过专业培训的研究者测量患者的身高及体重,重复测量三次,取平均值,再手
工计算BMI数值。

针对患者的运动情况、运动认知程度和运动习惯进行问卷调查。

问卷调查采取面对面形式进行,并由经过专业培训的人员指导患者正确填写问卷。

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100份,回收问卷10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 评价指标
根据亚洲成年人肥胖标准评价肥胖症患者的病情变化,正常BMI值为18.5~22.9 kg/m2;超重BMI值为23~24.9 kg/m2;肥胖BMI值>25 kg/m2[6]。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

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以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一般资料调查,表1
2.2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运动认知程度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认为运动对降低BMI具有积极作用,认知率为89%。

男、女患者分别占88%、90%;仍有12%男性和10%女性患者对运动在降低BMI方面的
作用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

另外,性别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运动认知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2.3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运动习惯与BMI的关系分析,表2
肥胖是全球成年人面临的重要慢性疾病和世界四大医学社会问题之一[7]。

调查数
据表明,到2015年,全球肥胖人数将超过7亿人,成为社会公共健康的严重威胁。

我国的肥胖人口同样面临严峻的形势,到2015年全国肥胖总人数超过2亿,特别是大城市成年人中的肥胖高发病率已经引起了国家卫生组织的重视[8]。

研究表明,单纯性肥胖是一种由多因素引发的慢性代谢疾病,患者除了体重超重外,还能引发一系列相关性疾病的威胁,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9,10]。

随着患者BMI的
上升,发生并发症和相关疾病的几率增大,对患者的健康威胁越大。

目前,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病原因主要认为是机体能量的摄入与消耗失衡导致的代谢
失调。

其发病机制比较复杂,主要与遗传、生活环境、日常运动和饮食习惯具有重要关系[3,10]。

其中,运动情况与单纯性肥胖症的发生具有密切关系,也是防治肥胖症的重要措施[11,12]。

为了研究运动对降低体内能量失衡和肥胖症发生率,本研究对地区肥胖症患者的运动认知和运动习惯进行了调查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运动情况与患者年龄、性别、工作情况、月收入具有相关性(P<0.05)。

单纯性肥胖症的运动情况随着患者空余时间的增多而增加。

另外,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收入越高,患者的工作压力越大,进行运动的时间越少。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运动认知程度调查结果表明,89%肥胖症患者认为运动对降低BMI具有积极作用,男、女患者分别为88%、90%;仍有12%男性和10%女性患者对运动在降低BMI方面的作用不太了解或完全不了解。

性别在单纯性肥胖症患者运动认知程度方面无显著性差异(P>0.05)。

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运动习惯调查发现,82%患者具有有氧运动的习惯,但不同患者的运动频率和运动持续时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

运动频率越高、持续时间越长,患者BMI值越低。

综上所述,健康的运动模式能够有效降低单纯性肥胖症患者的体重,缓解体内能量失衡[11]。

尽管运动对缓解单纯性肥胖症具有积极作用,但过量运动会对机体造成一定损伤,不容易坚持。

因此,在专业医师指导下养成规律的健康运动习惯对降低BMI值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健康的生活方式也是单纯性肥胖症患者体重控制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只有配合健康的饮食习惯,才能进一步强化运动对肥胖症患者体重控制方面的效果。

肥胖症患者应更加注意选择正确食物,避免贪食、偏食、暴饮暴食、睡前大量进食等不良饮食习惯,保证养成健康的运动与饮食习惯[12]。

【相关文献】
1 郭锡熔,余章斌.浅谈对肥胖的认识[J].中国儿童保健杂志,2012,20(2):103~105.
2 张雯.综合护理干预对社区学龄期单纯性肥胖儿童减肥效果的影响[J]. 护理研
究,2011,25(12):1075~1076.
3 金昕晔,邹大进.国内外肥胖症相关指南评介[J].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2,32(10):758~759.
4 沈友青,宋涛,庞秋.大强度间歇运动在肥胖症及其相关慢性病干预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运动医学杂志,2013,32(8):741~748.
5 吴巧云,魏春英.肾病综合征患者运动知识认知的调查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5):252~254.
6 东文霞,刘海飞,田鑫,等.子午流注辨证低频治疗仪在治疗单纯性肥胖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7(21):2006~2007.
7 陈虹,李雪莉,向卉,等.音乐运动疗法联合集体午餐对单纯性肥胖儿童的效果观察[J]. 护理学
报,2015,22(10):45~46.
8 中华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肥胖学组. 中国成人肥胖症防治专家共识[J].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
志,2011,27(9):711~717.
9 降凌燕, 焦振山.中心性肥胖诊断标准及其在代谢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2011,19(3):314~317.
10 姚零陵,胥占忠,李磊.徐州市中小学生单纯性肥胖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公共卫
生,2009,25(8):922~923.
11 周海荣.单纯肥胖性脂肪肝患者系统健康干预的效果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28):111~113.
12 吴利凤.“治未病”理论在社区健康管理的运用[J].中医药管理杂志,2013,21(11):1221~122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