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年体质检测指标跟踪研究与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60
体育风尚SPORT & STYLE
基金项目:广西高等教育本科教学改革项目(批准号:2019JGB185)。
作者简介:郭镇(1988—),男,汉族,广西南宁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学生体质,心理健康研究;何璐(1900—),女,汉族,广西南宁人,本科,助理研究员,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刘杨(1987—),女,河南安阳人,硕士,一级教师,研究方向:运动训练学。
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年体质检测指标跟踪研究与分析
郭镇 何璐 广西民族大学 刘杨 林州市实验中学
摘要:广西是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省(区)
,世居少数民族有12个,研究民族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大学四个学年体质检测指标的差异,对少数民族大学生健康发展、积极进行身体锻炼起到促进作用。
采用《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检测指标进行等级评分,结合数理统计法、文献资料法对样本体质状况进行追踪研究。
提示:广西世居少数民族男生BMI 每年随体重不断地增长,身体机能仍在不断发育,女生速度素质、快速力量表现优异,最佳状态出现在大三比男生晚两年。
关键词:少数民族;大学生;体质检测指标;跟踪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因受地区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社会人文环境、地区中小学体育课开展环境等复杂因素的影响,体质健康水平更值得外界关注。
所以本文通过对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年的体质测试指标进行跟踪研究,期望相关结论可以为民族地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建设,学校体育工作推动,大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做出相关贡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一)研究对象
鉴于本调查工作的特殊性和目前的具体条件,为保证研究对象的同质性、科学性和代表性,以广西民族大学、广西大学、广西财经学院3所驻邕高校随机整群抽取的2015届(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大学生从2015年9
月-2019年6月为期4年的10项体质测试指标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研究对象必须是广西十二个世居的少数民族(壮、瑶、苗、侗、仫佬、毛南、回、京、水、仡佬族)。
②身体无特殊疾病、发育异常、残缺。
③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整群抽取4年的10项体质测试指标。
2015-2016学年2051人(男生719人,女生1332);2016-2017学年2033人(男生710人,女生1323);2017-2018学年1999人(男生702人,女生1297);2018-2019学年1933人(男生668人,女生1265)。
(二)测试方法
严格按照教育部印发的《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的要求对样本进行身高、体重、肺活量、坐位体前屈、50米、800米、1000米、引体向上、立定跳远、仰卧起坐10个项目测
试工作,并对所得数据按照《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评定等级。
二、结果与分析
(一)身体形态特征
身体形态是指机体内外部的形状,一定程度上是反映学生生长发育水平的外显指标。
本研究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身高、体重的测试数据进行计算得到BMI ,通过BMI 调查学生从大学一年级到大学四年级,四年中的身体形态变化。
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 )是世界卫生组织(WHO )于 1990 年公布的,是目前最常用的BMI (kg/m 2)=体质量(kg )/身高(m 2)指数,也是反映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和肥胖的可靠指标。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体重指数
表1 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BMI 单项评分表
时间
性别正常低体重
超重
肥胖
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人数百分比2015-2016学年男55076.49%33 4.59%10214.19%34 4.73%女116287.27%55 4.04%1007.55%15 1.14%2016-2017学年男55077.35%28 3.94%10414.63%29 4.08%女115386.56%37 2.78%1199%15 1.13%2017-2018学年男50972.4%19 2.7%14019.91%35 4.98%女113087.12%47 3.62%1027.86%18 1.39%2018-2019学年
男45968.6%152%15322.57%427%女
1076
84.92%
61
5%
115
9%
15
1%
研究与交流
测试数据进行评价(表1)。
由表比较可以看出,男生低体重等级比例逐年呈下降趋势,超体重等级比例呈上升趋势,肥胖等级比例除了大二下降到4.08%,其他学年也是呈上升趋势,正常等级比例人数除大二学年以外其他学年都是在下降;女生四个学年各个等级比例没有显著变化。
(二)身体机能特征
身体机能是指身体各器官系统的功能及整个机体的新陈代谢水平。
本研究通过分析随机整群抽取的少数民族大学生四年肺活量测量数据来调查学生四年的身体机能变化。
根据《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对随机整群抽取的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体重指数测试数据进行评价。
由比较数据可以看出,男生在不及格等级比较中,大一相较其他三学年占比例最多,大四及格等级所占比例是四学年中最多,在优秀、良好等级比例中发现大二学年所占比例最多;女生在不及格等级比较中,大一相较其他三学年占比例最多,大四及格等级所占比例是四学年中最多,大二、大三学年女生优秀等级、良好等级人数所占比例要高出另外两个学年。
(三)运动素质特征
运动素质是指机体在活动时所表现出来的各种基本运动能力,通常包括速度、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
为充分说明广西十二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大学生运动素质特征,本研究主要对速度素质、力量素质、柔韧素质、耐力素质做了测试。
1.速度素质特征
速度素质是指人体快速运动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分析随机整群抽取的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四年来50米的测量数据来调查学生四年的速度素质变化。
由数据比较可以看到,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男生、女生在速度素质(50米)及格等级评分中大四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最多,不及格的人数所占百分比最少;优秀等级评分中男生是大一表现最好、女生都是在大三表现最好。
2.柔韧素质特征
柔韧素质是指人体关节在不同方向
上的运动能力以及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
伸展能力。
本研究通过分析随机整群抽
取的少数民族男、女大学生四年来坐位
体前屈的测量数据来调查学生四年的柔
韧素质变化。
由数据比较可以看到,广西十二个
世居少数民族男生、女生在柔韧素质
(坐位体前屈)方面的等级评分,其中
男、女生不及格等级人数几乎为0,在
优秀良好评分中男生、女生都是大二、
大三、大四优于大一。
3.耐力素质特征
耐力素质是指有机体坚持长时间运
动的能力。
本研究通过分析随机整群抽
取的少数民族男大学生1000米、女生
800米的测量数据来调查学生四年的耐
力素质变化。
由数据比较可以看到,广西十二个
世居少数民族男生耐力素质(1000米)
等级评分中,大四学生在不及格人数所
占比例是最多,在优秀等级评分中大二
学年表现最好,女生(800米)等级评
分中大四学年及格人数接近百分百。
三、结论
1.通过对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
少数民族学生BMI 比较发现男生每年的
BMI在不断地增长,而女生没有明显的
变化,结合实地调研发现这种情况可能
与南宁的饮食生活有关,因为南宁是夜
宵文化比较浓厚的城市,女生在这方面
可能审美原因,需要保持身材对夜宵有
一定的控制,所以大学学生一定要控制
自己的饮食,做到合理膳食。
2.广西十二个世居少数民族男、女
学生总体肺活量指标大学四年是呈现不
断增长的趋势,说明少数民族学生在大
学期间身体机能还处在不断地发育状态,
但是公共体育课停课后优秀、良好等级
人数比例减少说明体育课干预对肺活量
的提高有明显作用。
3.速度素质方面,大二学年(体育
课停课前)与大四学年(毕业前)这两
个学年及格等级人数比例最多,分析说
明速度素质是可以通过体育锻炼达到及
格等级水平,优秀、良好等级方面男生
是大一表现最好,女生是大三表现最好,
大一学年学生刚进校,大三体育课已经
停课,这两个学年体育课对学生干预不
大,分析说明优秀、良好等级的速度素
质有一部分是自身的天赋,而且男生要
比女生提前两学年达到较高状态。
4.柔韧素质方面,广西十二个世居
少数民族男、女学生表现都非常好,而
且体育课对柔韧素质起到较明显干预作
用;耐力素质方面,男生受体育课的干
预比较明显,而女生反而是体育课结课
后耐力素质变得更好,结合实地调研发
现女生常见的课余锻炼方式是中、长跑
类项目,对提高自身耐力素质起到较明
显作用。
参考文献
[1]孙全洪,常德胜,曹雅琴.陕西省中
小学生体质健康现状的分析研究[J].北京体
育大学学报,2004(10):1372–1374.
[2]何江川.我国十七个少数民族大学
生健康水平的因子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4(10):1359–1361.
[3]吴平.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指标
三学年跟踪研究分析[J].北京体育大学学
报,2007(08):1077–1079.
[4]焦广宇,蒋卓勤.临床营养学[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0:141.
[5]田麦久.运动训练学[M].北京:人
民体育出版社,2010:626.
[6]周彦慧.血压、体质量指数、眼压的
相关性[J].中国医药指南,2019,17(11):
23–24.
2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