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单元
12.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教学内容〗
教科书P42~43 内容。

〖教学目标〗
1.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 对照画面,了解课文描写了画面上的哪些内容,感受《清明上河图》的生动传神,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

3. 培养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重点
读懂课文,激发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运用“图文对照读懂课文”等学习方法自学课文的能力。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文化。


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

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 学生自读课文,将不会或不理解的词语画下来,并思考课文讲了哪些内容,全文可分作几个部分。

2. 请同学交流、讨论并回答:全文可分作几个部分?
(1)第一部分(第1 自然段):总起,介绍《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内容、距今时间、现存放地。

(2)第二部分(第2~4 自然段):详细介绍人物、街市、艺术特点。

(3)第三部分(第5 自然段):概括作用。

三、看图感悟
1. 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展卷让学生观赏。

2. 教师配乐解说部分精彩画面的内容。

3. 教师: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

我们的课文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

读懂了课文,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四、合作学习
1. 读第1 自然段,分析该段内容。

(1)作者:张择端。

时间:距今八九百年。

(2)内容:北宋都城汴京热闹的场面。

(3)保存地:北京故宫博物院。

2. 自由读文,找一找课文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

(第2~4自然段)
(1)同学们应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文呢?提示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文对照法”的学习方法学习课文。

引导学生交流经常运用的学习方法。

(2)师小结学法:质疑解疑、借助资料、朗读感悟、图文对照、表演体会……(3)小组合作学习:选用学习方法,从第2~4 自然段中选定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进行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感悟,学习第2~4 自然段。

①学习第2自然段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

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

”体会张择端“下了很大工夫”,画出了这幅名扬中外的画。

②学习第3自然段,重点也是看图、读文、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并着重理解“形态各异”的意思,引导同学们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

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

”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③学习第4自然段,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

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文字,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3. 学习第5 自然段。

(1)齐读第5 自然段,思考:这里的“古都风貌”是指哪里的“古都”?怎样
的“风貌”?
古都:指北宋的都城汴京,即今天的开封市。

风貌:是指当时汴京百姓的生活情景。

(2)教师:为什么说《清明上河图》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详尽客观地记录了八九百年前古都汴京的生活景象,是当
时社会的一个缩影,因而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画家张择端画工精湛,栩栩如生地为我们描绘了清明汴河两岸的繁忙景象,因此该图也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所以说《清明上河图》不愧为“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五、课堂小结
1.《清明上河图》真是画中瑰宝,同学们欣赏完这样一幅技艺精湛的画,对我国文化有着怎样的感受?
2. 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几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中华文化真叫绝!
六、自选作业
1. 对照画面向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 了解我国传统文化。

◇板书设计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清明上河图北宋张择端
八九百年汴京热闹的场面
▲教学反思
《一幅名扬中外的画》是第三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

这个单元的主题是“深厚的传统文化”。

这篇课文离学生的生活距离比较远,理解上有一定的困难。

在制定目标上只要求学生了解画面内容,初步感知《清明上河图》的艺术价值和历史价值。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感情、运用多种学习方法自学课文和培
养学习能力是本节课的教学重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