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分析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分析
陈露;曹永彤;殷奖悠;金燕萍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探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方法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该院进行产前检查为HBsAg阳性的孕妇中选取110例,其中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为单阳,有55例作为对照组,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为双阳,有55例作为观察组,对两组患者静脉血及产后乳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对比记录两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比较血清HBV-DNA检出情况与乳汁HBV-DNA的关系.结果观察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量为0,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结论孕妇产检HBV-DNA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高,要根据静脉血中HBV-DNA载量参考是否选择母乳喂养,HBV-DNA载量小于
1×106copies·mL-1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相对较安全.
【期刊名称】《安徽医药》
【年(卷),期】2013(017)012
【总页数】2页(P2061-2062)
【关键词】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乙肝病毒
【作者】陈露;曹永彤;殷奖悠;金燕萍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北京,100029;北京市中日友好医院检
验科,北京,100029
【正文语种】中文
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机体后引起的疾病。

乙肝病毒主要存在于肝细胞内损伤肝细胞,引起肝细胞炎症变性、坏死、纤维化[1-2]。

目前,我国乙肝病毒携带率占7.18%,近年来,随着乙肝疫苗的推广,我国乙肝病毒的感染率逐年下降。

乙型肝炎是一种血液传播性疾病,主要经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乙肝病毒阳性的母亲主要通过干预阻断母婴垂直传播,但是多数也可经乳汁传播[3],本文主要分析乙肝病毒携带者乳汁中乙肝病毒检测结果,探究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乳喂养的安全性,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从2009年10月到2012年6月期间来我院进行产前检查为HBsAg 阳性的孕妇中选取110例,其中HBsAg阳性、HBeAg阴性者为单阳有55例作
为对照组,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为双阳有55例作为观察组。

观察组年龄介于22~35 岁,平均为27.4 岁,孕妇平均孕龄为(38.2±1.4)周,初产妇36例,经产妇19例;对照组年龄介于23~36岁,平均为28.1 岁,孕妇平均孕龄为(39.1 ±2.1)周,初产妇39 例,经产妇16例。

所有产妇均无厌食油腻、乏力、恶心等肝炎症状,无其他严重的肝、心、肾等重要脏器疾病,两组患者在年龄、孕龄等方面比较均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两组产妇分娩前早晨空腹抽取静脉血3 mL放于采血管中,于37℃下放
置10 min,后以3 000 r·min-1的离心机进行离心10 min后,将上层血清分离
出,放于-70℃保存待检[4]。

产妇产后3~5 d待初乳分泌后用肥皂水、清水洗净乳头,轻柔按压乳房使乳汁自然流出,将乳汁放于4 000 r·min-1的离心机离心10 min,取中层乳清保存于零下70℃待检[5]。

1.3 观察指标对两组患者静脉血及产后乳汁进行乙型肝炎病毒检测,对比记录两
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比较血清HBV-DNA检出情况与乳汁HBV-DNA的关系。

1.4 统计学处理全部数据均在SPSS17.0软件上统计,其中计量资料用(±s)表示,应用t检验,计数资料应用χ2检验,检验标准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产妇乳汁中HBsAg、HBeAg和HBV-DNA检测情况比较观察组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分别为61.8%、8
3.6%和41.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18.2%、0和5.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产妇乳汁中HBsAg、HBeAg和HBV-DNA检测情况比较[例(%)]注:与对照组相比,△P <0.05。

组别 HBsAg(+) HBeAg(+) HBV-DNA(+)观察组
35(61.8)△ 46(83.6)△ 23(41.8)△<1×106 0(0) 0(0) 0(0)1 ×106 12(34.3) 15(32.6) 7(30.4)>1 ×106 23(65.7) 31(67.4) 16(69.6)对照组 10(18.2) 0(0) 3(5.5)<
1×106 0(0) 0(0) 0(0)1 ×106 3(30.0) 0(0) 1(33.3)>1 ×106 7(70.0) 0(0) 2(66.7) 2.2 两组产妇乳汁HBV-DNA检出情况与血清HBV-DNA的关系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小于1×106者有46例,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情况为0;血清中HBV-DNA载量为1×106者有21例,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为
9.5%;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大于1×106者有43例,产妇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为44.2%,说明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高,详见表2。

表2 两组产妇乳汁HBV-DNA检出情况与血清HBV-DNA的关系血清HBV-DNA 载量/copies·mL-1 例数乳汁HBV-DNA检出情况/例(%)<1×10646 0 1 ×106
21 2(9.5)>1 ×106 43 19(44.2)
3 讨论
慢性乙型肝炎是由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导致的疾病,目前认为乙型肝炎的发病由人体免疫功能低下所致[6],正常人群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在自身强大的免疫系统的帮助下能够很快将体内的乙肝病毒清除,因此临床90%以上的急性乙
肝患者不治而愈[7]。

但是当人体免疫力低下时,体内的乙肝病毒将会难以清除,导致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发展为慢性肝炎、肝硬化等。

患者会出现头晕乏力、腹胀、肝区不适等症状,谷丙氨酸氨基转移膜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持续增高,严重者出现肝掌、蜘蛛痣等[8-9]。

乙型肝炎主要由血液传播,经输血、母婴传播和性传播等。

临床治疗不及时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且随着疾病的发展有可能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甚至死亡。

乙肝病毒携带者是指感染率乙肝病毒,但是临床没有表现出肝炎症状和体征,肝功能等各项检查指标均正常,据统计,我国乙肝病毒携带者约有9 300万人,新生
儿乙肝病毒携带者的发生与母婴传播有直接的关系,据研究特别是HBsAg阳性的产妇传播率极高,临床常通过母婴阻断保护新生儿。

现临床提倡母乳喂养,因母乳中含有优质蛋白质、不饱和脂肪酸、维生素和各种矿物质等婴儿成长所必须的营养物质,有利于婴儿的生长发育。

据研究,HBsAg阳性的产妇对婴儿进行母乳喂养
能够增加婴儿感染乙肝病毒的危险性,且婴儿的抵抗力相对比较薄弱,当婴儿消化道某处出现炎症水肿或黏膜破损时,吸入的乙肝病毒便可通过毛细血管进入血液循环引起婴儿感染[10]。

一般情况下,乙肝病毒携带者不需要进行药物治疗,但
是HBsAg和HBeAg阳性的患者被认为是具有很强传染性的标志,因HBeAg是
隐藏于HBV核心的一种可溶性蛋白,当它出现于血液中时提示乙肝病毒正在复制,
具有很强的传染性[11]。

本文中HBsAg和HBeAg双阳性的产妇乳汁中HBsAg和HBeAg阳性率显著高,且乳汁中HBV-DNA阳性率也较HBsAg单阳
组的产妇高。

对于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妇产前要接受HBV-DNA载量检测,对于乙
肝病毒载量大于1×106者要注意加强健康教育,暂缓妊娠并且进行抗病毒治疗,或者降低孕妇体内病毒载量,减少胎儿宫内感染的几率,产后谨慎选择母乳喂养。

本文研究结果显示HBsAg阳性且HBeAg阳性者的双阳产妇乳汁中检出HBsAg
阳性、HBeAg阳性和HBV-DNA阳性的比例均较高,产妇血清中HBV-DNA载
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量为0,产妇血清中HBV-DNA载量检测>1×106者乳汁中HBV-DNA检出率为44.2%。

充分说明孕妇产检HBV-DNA 阳性的乙肝病毒携带者产后乳汁中HBV-DNA的检出率高,要根据静脉血中
HBV-DNA载量参考是否选择母乳喂养,HBV-DNA载量小于1×106copies·mL-1的产妇选择母乳喂养相对较安全。

参考文献:
【相关文献】
[1]黄瑞娟,黄凯娴,赵素清,等.乙肝病毒携带者母亲母乳喂养安全性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1,14(29):3349-3351.
[2]黄珍贞.HBV携带产妇血清及乳汁中HBV-DNA含量检测及其临床意义[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7-38.
[3]刘玉昆,黄晓霞,王蕴慧,等.乙肝病毒标志物阳性产妇新生儿脐血乙肝病毒检测指标分析[J].实用医学杂志,2011,27(23):4257-4259.
[4]陈红,任群.乙肝病毒携带孕妇检出病毒阳性年龄及疫苗接种调查[J].中国妇幼保健,2011,26(18):2808-2810.
[5]殷继明,严艳,李卓,等.HBsAg阳性产妇血清、乳汁和新生儿血清中乙肝病毒DNA检测结果分析[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1):35-36.
[6]霍力加,张丽,韩丽娜,等.乙肝病毒携带晚期妊娠妇女短P-R间期分析[J].中国现代医
学杂志,2011,21(30):3779-3781.
[7]李淑红,贾蓓,孙红,等.孕期注射乙肝免疫球蛋白阻断HBV宫内感染及对婴儿产生anti-HBs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2013,28(4):639-643.
[8]肖晗,吴旗,艾洪武.乙肝孕妇血清病毒标志物模式与宫内感染的关系[J].中国妇幼保健,2012,27(35):5683-5685.
[9]符晓莉,王磊,刘峰.乙肝病毒感染不同阶段血清HBsAg定量值及其与HBV DNA水平和
年龄的相关性[J].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2013,51(5):94-98.
[10]付修文,徐春军.益气补肾祛邪方调控后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病毒携带者39例[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13,19(3):346-347.
[11]邓燕玲.乙肝前S1抗原与乙肝五项阳性相关性的研究[J].安徽医药,2013,17(6):1009-101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