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公共政策——是指以政府为主的公共权威组织为实施政治统治和社会管理,利用公共资源,以协调社会公众利益为目的的公共管理活动的基本规定和指导准则
★公共政策的本质属性——价值取向性、合法性、权威性、周期性。
★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包括——导向功能、协调功能、控制功能、分配功能
★公共政策的分类——横向分:政治、经济、社会、文教、科技政策;纵向分:总、基本、具体政策
★政策制定的主体——是指享有制定政策的法定权力,同时对政策后果直接承担责任的仅公共权力机关和享有职位权力的个人,包括行政、司法、立法机关以及在这些机关中担任特定职各的个人
★政策制定的原则——系统、协调、现实可行、合法、民主参与原则
★政策制定的程度——发现问题确定决策目标;集思广益拟定可行方案;评估选优择定决策方案;局部试点修正完善决策。
★政策咨询活动的主体分类——1、具有与特定政策问题相关的专业知识的专家和研究机构2、与特定政策相关的利益集团、行业的代表3、公众代表。
★政策分析的方法——1、定性研究方法。
前景描述法、德乐非法、价值分析法、可行性分析法。
2、定景分析法。
收益—成本分析、成本—效果分析。
3、系统分析法。
★系统分析法基本特点和要求——1、确定系统内的各个组成要素,明确界定系统各组成要素之间以及大系统和子系统之间的关系2、把各种相关因素综合起来,建立结构模型,用系统的观点来分析,得出全面的分析结论3、重视给定系统的外部联系和内部联系状况,从中找出客观规律积极运用应用数学的原理和方法,认真把握系统中的各种非计量因素。
★政策执行的主体——负责执行的机构和人员,在大多数情况下担任政策执行的主体是各级行政机关,司法机关及其人员。
★政策执行的程序——政策宣传、政策分解、组织落实、政策实验、全面实施、协调与监控★政策执行的原则——原则性与灵活性相结合、执行的有序性、执行的时限性、执行的协调性
★影响政策执行有效性的因素——政策本身、政策执行主体、政策执行体制、政策对象、政策执行环境。
★政策评价的内涵——是指采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对已经付诸实施的政策所产生的效果、执行情况及其带来的各种影响等所进行的客观的系统化的考察与评价。
★政策评价的目的——是通过将评价信息直接或间接地反馈给政策制定者和政策执行人员,促使他们适时作出政策反应,及时调整不当的政策,废除无效政策,改善政策执行行为,从而提高政策制定的质量。
★政策评价的作用——政策评价是决定政策变迁的依据;是制定新政策的前提;是合理配置政策资源的基础;有利于实现决策科学化民主化。
★政策的去向可变迁分三中情况——政策延续、政策革新、政策终结
★政策评价的组织形式——1、从政策评价的活动方式来看,可分为正式和非正式的评价2、从政策评价的人员构成及政策过和所处的地位来看,可分为内部评价和外部评价
★政策评价的标准——政策投入、政策效益、政策效率、政策回应程度
★政策评价的方法——对比分析法、成本收益分析法、统计抽样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
★政策调整的内容——对政策目标的调整、对政策方案的调整、对政策的执行措施的调整、对政策执行主体和政策对象的调整
★政策调整方式——增加、删减和更新
★政策调整的方法——局部调整法、全面调整法、跟踪调整法、分层调整法
★政策调整的作用——积极作用:及时纠正政策偏差,避免造成重大政策损失;有利于适应
不断变化的政策环境;有利于协调各部门政策间的矛盾。
消极作用:影响政策的权威性和稳定性;使一部分已投入的政策资源不同程度地失效和浪费
★两种情况导致政策终止——一是政策实施后,政策决策者发现政策目标已经实现,政策问题已获解决,政策已没有继续存在下去的必要;二是通过评估,政策决策者发现所执行的政策是无效的或是失败的,根本不能解决所面对的政策问题,需要制定出新的政策来代替。
★政策终止的方式——废止、替代、合并、分解、缩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