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学热射病(重症中暑)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3)肝功能损害。重度肝损害是劳力型热射病的一个固 有特征。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 (ALT)、乳酸脱氢酶(LDH)在发病后迅速升高,第 34 天达峰值,之后逐渐下降,而胆红素的升高相对滞后, 通常在热射病发病后 24~72h 开始升高。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极高温度49-50℃,可耐受5min;
高温高湿下,剧烈的运动产热量是休息时候的1 5-20倍。如果热量不能及时散发,体温每5mi n便升高1℃。
直接热损伤导致导致蛋白变性,细胞膜完整性受 损,细胞骨架与细胞核损伤,最后导致细胞死亡。
3、内毒素模型学说
临床研究发现,热射病的临床表现与脓毒血症或 败血症极其相似;
(一)降温
降温是治疗的首要措施,病死率与体温过高及持续 时间密切相关。如果降温延迟,死亡率明显增加。当患 者脱离高温环境后立即开始降温,并持续监测体温。降 温目标:使核心体温在 10-40min 内迅速降至 39°C 以下,2h 降至 38.5°C 以下。
病房内降温
①室温调节在 20-24°C; ②快速静脉输液; ③降温毯; ④冰块置于散热较快的区域(双侧颈部、腹股沟和腋下); ⑤用 4°C 生理盐水 200~500ml 进行胃灌洗或(和)直
经典型热射病
见于年老、体弱和有慢性疾病的患者,一般为逐渐 起病。前驱症状不易发现,1-2d 后症状加重,出现神志 模糊、谵妄、昏迷等,或有大小便失禁,体温高,可达 40 ~42°C,可有心衰、肾衰等表现。
劳力型热射病与经典型热射病的特征比较

Differences between heat stroke and heat exhaustion
(4)肾功能损害。多与横纹肌溶解有关。表现为少尿、无 尿,尿色深,为浓茶色或酱油色尿。25%~30% 的劳力型 热射病患者和 5% 的经典型热射病患者出现急性少尿型肾 衰竭。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5)呼吸功能不全。早期主要表现为呼吸急促、口唇发 绀等,可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HEAT STROKE
1. Dry, hot skin 2.Very high body temperature 3. Confusion
HEAT EXHAUSTION
1. Moist clammy skin 2. Normal or subnormal body temperature
五、辅助检查

五、辅助检查
电解质:高钾、低钠、低氯、低钙、高磷血症。
肾功能:血肌酐(C,)、尿素氮(BUN)、尿酸 (U C)均出现不同程度升高。
肝功能:AST、ALT、LDH 早期即显著升高,最高可 达 5000U/L 以上,总胆红素(TBil)在 24-72h 后 开始升高,最高可达 300Umol/L 以上,可伴有低蛋 白血症。

六、诊断
暴露于高温、高湿环境,进行高强度运动, 并出现以下临床表现者:①严重中枢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表现(如昏迷、抽搐、精神错乱);②核 心温度高于 40°C;③皮肤温度升高和(或)持 续出汗;④肝转氨酶明显升高;⑤血小板明显下 降,并很快出现 DIC;⑥肌无力、肌痛、茶色尿; ⑦CK 大于 5 倍正常值。
二、流行病学特点
热射病发病特点热射病发病与 3 个环境因素密 切相关:高温、高湿、无风环境。
中暑的气象阈值:日平均气温 >30°C 或相对湿度 73%。当气温和湿度条件同时存在时,中暑发生率明显增 加;日最高气温≥37°C 时中暑人数急剧增加。
易感因素。
个体因素:睡眠不足、肥胖、缺乏热习服训练 环境因素:强烈的太阳直射
血常规。发病早期因脱水致血液浓缩可出现血红蛋白 (Hb)升高、红细胞比积(HCT)增加,血小板 (PL T) 发病初期正常,继而迅速下降,尤以发病后 1-3d 为甚,最低可小于 10×109/L。白细胞(WBC)、 中性粒细胞增高,其增高的程度与中暑的严重程度相关, 合并感染者明显升高,可伴有 C 反应蛋白(CRP)、降 钙素原(PCT)、白介素 -6(IL-6)升高。

五、辅助检查
凝血功能凝血功能障碍可在发病第 1 天出现,但更常见 于第 2 天和第 3 天。实验室检查指标:①PLT<00× 109/L 或进行性下降;②纤维蛋白原(Fib)〈1.5g/ L 或进行性下降;③D-= 聚体升高或阳性,纤维蛋白原 降解产物(FDP)﹥20mg/L,或 3P 试验阳性;④ 凝血酶原时间(PT)延长 3s 以上,部分活化凝血活酶 时间(APTT)延长 lOs 以上。上述检查有 3 项异常 者,即可诊断 DIC。发病早期应每 4~6h 复查凝血功 能。

五、辅助检查
横纹肌溶解:肌酸激酶(CK﹥I000U/L,最高达 30 0 000~400 000U/L,CK >5 000U/L 表明肌肉 损伤严重,CK >16 000U/L 提示与急性肾衰竭相关。 肌红蛋白(Mb)明显增高,一般血 Mb>1000ng/m l,最高可达 70 000~80 000ng/ml 或更高;尿 M b>500ng/ml,最高可达 50 000ng/ml 或更高。 初期血 Mb 高于尿 Mb,随着肾功能恢复,尿 Mb 高于 血 Mb。
Heat exchange
三、病理生理
1、产热散热失衡:产热大于散热,体内过多热 量蓄积,导致高热;
2、直接热损伤; 3、内毒素模型学说。
1、机体产热散热失衡 高温高湿环境
散热障碍
高强度运动产生大
量的热量(是休息 时的15-20倍)
2、直接热损伤
人类临界高体温阈值在41.6-42℃,45min-8 h;
扩容目标,在监测血压、心率、尿量等情况下,动态调 整输注速度,使尿量维持在200-300ml/h;适时进行 利尿,碱化尿液。第1个24小时输液量可达6-10L左右。
DIC早期建议补充大量凝血因子、FFP、PLT、冷沉淀, 特别强调早期每天要给予600-1000mlFFP,新鲜冰 冻血浆10-15ml/kg/天,一天2-4次。期间需要2-4 小时检测一次凝血功能。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1)中枢神经系统受损。早期即可出现严重神经系统功 能障碍,特征为躁动、谵妄和昏迷。还可出现其他神经学 异常表现,包括行为怪异、角弓反张、幻觉、去大脑强直、 小脑功能障碍等。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2)凝血功能障碍。临床表现为皮肤淤斑、穿刺点出血 及淤斑、结膜出血、黑便、血便、咯血、血尿、心肌出 血、颅内出血等。合并 DIC 提示预后不良。
迷。发病原因不同,临床表现也有所不同。
劳力型热射病
经典型热射病
劳力型热射病
见于健康年轻人,在高温高湿环境下进行高强度训 练或从事重体力劳动一段时间后忽感全身不适,发热、 头痛、头晕、反应迟钝,或忽然晕倒、神志不清,伴恶 心、呕吐、呼吸急促等,继而体温迅速升高达 40°C 以上,出现谵妄、嗜睡和昏迷。皮肤干热,面色潮红或 苍白,开始大汗、冷汗,继而无汗,心动过速、休克等 。劳力型热射病在热射病基础上伴有严重的横纹肌溶解 ,故急性肾衰竭、急性肝损害、DIC 出现早,在发病后 十几小时甚至几小时即可出现,病情恶化快,病死率极 高。


五、辅助检查
动脉血气 常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高乳 酸血症、低氧血症等。
尿常规及尿生化尿色为茶色或酱油色,镜检可见大量颗 粒管型和红细胞。Mb 增高。
粪常规 大便潜血可阳性。

②在尿量充足的情况下,第一个 24h 输液总量可达 6I0L 左右,动态监测血压、脉搏和尿量,调整输液速度;
③利尿:早期充分补液扩容后,如尿量仍不达标,可给 予呋塞米 10-20mg 静推,之后可根据尿量追加剂量。 同时注意监测电解质,及时补钾;
④碱化尿液:补充碳酸氢钠使尿 pH >5.5。
七、治疗
First aid
七、治疗
一是迅速降低核心温度 二是血液净化 三是防治 DIC。
关键
《2015热射病规范化诊断与治疗专家共识(草案)》提出了 “九早一禁”,现在发展为“十早一禁”
七、治疗
“十早一禁”相关要点
降温的目标,要在0.5小时内将体温降至40℃,在2小 时内降至38.5℃。冬眠合剂可能会加重肝损害,可应用 纳洛酮通过改善体温中枢调节,达到药物降温的目的。
热射病患者血浆内毒素水平可高达8ng/ml以 上,远超常规致死浓度1ng/ml;
近年来的动物实验和众多的临床研究认为:热射 病是由热和运动触发,但本质上是由内毒素所驱 动的全身炎症反应。
3、内毒素模型学说
四、临床表现
头痛
恶心呕吐
大汗
头昏眼花
弱-快脉搏
烦躁不安
湿冷皮肤
疲乏无力
四、临床表现 热射病热射病典型的临床表现为高热、无汗、昏
五、辅助检查
心电图 多表现为快速型心律失常。一般为窦性心动过 速,室性早搏,有时也可表现为心动过缓,可伴有 T 波 及 ST 段异常。
头颅 CT 检查发病初期 C T 多无阳性发现,3-5d 后可 出现脑实质弥漫性水肿,凝血功能差者可出现蛛网膜下 腔出血。
头颅 MRI 检查热射病后期 MRI 表现为基底节、苍白 球、双侧内囊、壳核和小脑缺血、软化灶。部分患者 M RI 显示双侧小脑、尾状核、皮质下白质异常和海马区 均匀增强。严重者会出现小脑的缺血坏死甚至脑萎缩。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6)急性胃肠功能损害。腹痛、腹泻、水样便、消化道 出血较常见。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7)心血管功能不全。低血容量性休 克,表现为低血压,心动过速(心率大 于 130 次 /min)、心律失常等。
劳力型热射病器官功能受损的表现:
(8)横纹肌溶解。表现为肌肉酸痛、僵硬,肌无力、茶 色尿,酱油尿,后期可出现肌肿胀、骨筋膜室综合征。
热射病:致命的中暑
Today’s Topics:Heat Stroke
一、概述 二、流行病学特点 三、辅助检查 四、临床表现 五、辅助检查 六、诊断 七、治疗
一、概述
中暑是指在高温和热辐射的长时间作用 下,机体体温调节障碍,水、电解质代谢紊 乱及神经系统功能损害的症状的总称。
热射病(heat stroke,HS)即重症中暑, 是由于暴露在高温高湿环境中导致机体核心温 度迅速升高,超过 40°C,伴有皮肤灼热、 意识障碍(如谵妄、惊厥、昏迷)等多器官系 统损伤的严重临床综合征。
肠灌肠; ⑥血液净化; ⑦联合使用冬眠合剂等。 ⑧有条件可用血管内降温仪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将患者浸入冷水浴中(水温为
15-20°C)。
(二)循环监测与液体复苏循环监测
连续监测血压、心率、呼吸频率、脉搏血氧饱和 度(SPO:).血气,每小时尿量及尿液颜色,必要 时监测中心静脉压(CVP)。
液体复苏
①首选晶体液,如生理盐水、葡萄糖溶液、林格液,输 液速度控制在使尿量保持 200-300ml/h;
(三)血液净化(CRRT)
①置换液大量持续与血液交换,可以带走大量的 热量,迅速降低核心体温
②清除内毒素及其他炎性介质,控制全身炎症反 应,保护脏器功能
③保护内皮功能,阻止DIC进展 ④治疗横纹肌溶解,替代肾功能 ⑤温度内环境,纠正电解质紊乱
(三)血液净化(CRRT)
具备以下一条可考虑行持续床旁血滤(CRRT),如有 以下两条或两条以上者应立即行血滤治疗。 ①一般物理降温方法无效且体温持续高于 40°C 大于 2h; ②血钾 >5.5mmol/L; ③CK>5000U/L,或上升速度超过 1 倍 /12h; ④少尿、无尿,或难以控制的容量超负荷; ⑤Cr 每日递增值≥44.2μmol/L; ⑥难以纠正的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⑦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⑧严重感染、脓毒血症;⑨合并多脏器损伤或出现多器官功 能不全综合征(MOD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