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橘林改造可研DOC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总论
1.1 项目概况
(1)项目名称
吉林白河林业局长白山天然越橘改造示范工程
(2)项目建设单位及项目法人
承建单位:吉林省白河林业局
法人代表:
(3)项目性质
新建项目
(4)项目选址及辐射范围
①项目选址在东方红林场南端,位于林业局南北向干道两侧84号林班,面积208 hm2。

②辐射范围
本项目辐射范围以白河林业局所属野生越橘分布区为主,辐射带动规模约7458 hm2。

同时,对我国整个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野生越橘分布区也具有辐射带动作用。

(5)产品方案
本项目产品为越橘鲜果,为白河林业局所属酿酒企业提供原料,实行定向供应。

(6)项目建设期限及进度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建设进度如下:
2004年,项目选址,申请立项,规划设计,进行园圃清灌,起垄移栽等,完成部分越橘品种选优及优良品种引进示范区建设内容。

2005年,完成越橘品种选优及优良品种引进示范区的建设内容,以及完成越橘驯化培育技术示范区的部分内容。

2006年,完成越橘驯化培育技术示范区以及标准化越橘园圃示范区的建设,完善项目推广体系建设。

(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
本项目总投资为548.7万元,其中基本建设投资为518.7万元,占总投资的94.5%;铺底流动资金30万元,占总投资的5.5%。

基本建设投资中,园区建设投资312.0万元,占基本建设投资的60.1%;配套设施设备建设投资142.5万元,占27.5%;无形资产及递延资产投资64.2万元,占12.4%。

资金来源为两部分:(1)企业资本金98.7万元,占总投资的18.0%;(2)国家农业综合开发专项资金450万元,每年150万元,占总投资的82.0%。

1.2 报告编制依据
本报告编制主要根据《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白河林业局“十五”发展规划》、白河林业局统计年鉴以及白河林业局野生越橘培育改造项目总结报告等资料编制完成。

1.3 项目背景及由来
随着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的出台,我国林业进入了由以木材生产为主向以生态建设为主的历史性转变的新时期,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

在我国新的林业发展形势下,广大林区特别是森工企业必须进行生产经营方式的改变,产业结构调整已成当务之急。

经济林作为我国林业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

特别是在近几年,随着林业六大工程的实施,为适应新时期发展的需求,国有森工企业面临着一次巨大转型,林业企业产业结构调整迫在眉睫,林业职工、林区群众的生计生活急待寻找新的出路。

经济林产业发展已成为林业经济、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突破口,是改善生态环境,调整产业结构,繁荣地方经济,增加农民和林业职工收入的重要措施。

白河林业局有着丰富的野生笃斯越橘资源,正常年份野生越橘总产量可达到6000吨左右。

越橘果实富含多种维生素、十几种人体所必需的微量元素、18种氨基酸及植物碱等,具有极高的营养、医疗、保健功效。

白河林业局生产的笃斯越橘果实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而享誉国内外,除供应本地市场外还出口到欧洲、日本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产品供不应求。

白河林业局的越橘产业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极具开发潜力。

但是,目前野生越橘产量低、品质差,是制约白河林业局越橘产业化发展的瓶颈因素。

白河林业局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充分利用资
源优势,适时提出大力发展越橘产业的思路。

按照稳步推进、积极发展的基本原则,白河林业局于2002年开展了一定规模的野生越橘培育改造试验,效果良好。

但由于资金缺乏,规模较小,技术也不规范,示范推广作用较小,其科学性、可推广性还有待进一步论证。

为了带动和引导白河林业局越橘产业向纵深发展,从而加快白河林业局产业结构调整,提高林业经济效益,白河林业局于2004年7月委托国家林业局调查规划设计院进行野生越橘改造示范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并上报国家相关部门,争取国家支持。

1.4 主要的经济技术参数
计算期(10年)总成本费用1481.0万元;
计算期(10年)经营成本976.6万元;
计算期(10年)销售收入2021.8万元;
投资利润率8.0%;
投资利税率9.9%;
财务内部收益率15.5%;
财务净现值(i c=10%)93.4万元;
投资回收期6.5年(包括3年建设期)。

1.5 研究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立足于白河林业局丰富的野生越橘资源,技术成熟可靠,与项目区自然地理条件、社会经济状况相协调。

通过项目设施,带动
白河林业局野生越橘资源的人工驯化培育,促进白河林业局产业结构调整,有利于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的顺利实施,符合当前我国林业发展要求。

通过可行性研究分析,可知该项目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对林业系统现有资源的深化开发具有积极带动作用,项目实施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行的。

同时,本报告也对项目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一些风险因素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应引起项目实施单位的特别注意。

鉴于本项目是一项林业开发项目,项目实施对于我国林业系统森林资源综合开发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因此请求国家相关部门给予指导和资金支持,使该项目尽快立项开发,建设天然越橘培育改造示范基地,促进白河林业局越橘产业的形成,壮大林业行业,促进林业发展。

第二章项目建设条件分析
2.1 丰富的越橘资源
我国的越橘资源集中分布在长白山与大小兴安岭地区、辽东半岛与胶东半岛、长江流域和华南的几个地区。

白河林业局地处长白山腹地,有着丰富的野生越橘资源,越橘资源总面积为7458 hm2。

目前,白河林业局无人工栽培越橘,所有越橘资源均处于野生状态,生产力水平低,每年野生越橘鲜果总产量大约6000吨(0.8吨/ hm2左右),相对人工栽培越橘来说(美国栽培越橘10吨/ hm2左右),增产潜力巨大。

白河林业局丰富的越橘资源及巨大的增产潜力,为项目建设提供基本的资源条件和动力,将会有力地促进项目实施。

2.2 良好的自然条件
白河林业局地处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安图县南部,地理坐标为东经127°53′—128°34′,北纬42°01′—42°48′。

整个区域呈由东南向西北走向的狭长条形。

白河林业局位于长白山主体玄武岩高原台地上,整个地形以高山台地为主,局部属山地丘陵地带,中部地区较平坦,排水不良,形成沼泽地。

地势由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平均坡度为5°,平均海拔为800m左右。

土壤母质为长白山火山灰风化物,土壤类型主要为薄层酸性岩森林灰棕壤,此外还有暗棕壤、草甸土等。

白河林业局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低温多雨,夏短冬长。

全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00mm左右。

白河林业局辖区内河流系松花江水系,水系发达,河流密布。

主要河流有二道松花江及其支流头道白河、二道白河、三道白河、四道白河、五道白河、古洞河和富尔河。

适宜的气候,充沛的降水,酸性的土壤都为越橘提供了有利的生长环境。

2.3 项目建设单位概况
被誉为“长白山下第一局”的吉林省白河林业局,始建于1971年,总经营面积19万hm2,森林覆盖率为90.5%。

现拥有职工1.3万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00多人,是国家大型二级企业。

经过30多年的艰苦创业,经济实力不断扩展,现已建成10个林场和生产及辅助等57个基层单位。

到2003年底,企业拥有总资产68544万元,固定资产原值50844万元,净值41884万元。

正确的发展战略,雄厚的经济实力和出色的管理经营,使白河林业局成为全国林业战线具有代表性的现代化新型林业企业,被国务院授予“行业50家最佳效益企业”,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殊荣。

二○○一年在吉林省社会经济综合评价中名列第55名,被命名为“二○○一年度吉林省明星企业”。

企业实力雄厚,将会为项目实施提供有力地组织保障和资金保障,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2.4 项目实施基础分析
(1)管理经验基础
自从1998年国家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以来,白河林业局与时俱
进,紧紧围绕“天保工程”,大力发展林业后续产业,现已发展成以木材生产、林产工业、基本建设、多种经营、旅游开发、绿色食品原料基地等综合型现代化林业企业。

众多项目的开发和经营,都为本项目提供了宝贵的管理经验。

(2)实践经验基础
从2002年起,白河林业局对野生笃斯越橘大规模开发进行了科学研究与试生产。

在东方红林场改造了101.7公顷集中连片的野生越橘,形成了田园管理模式。

经过三年实践,积累了一定的野生越橘培育改造经验,如应该如何清灌、起垄模式、园区布局等。

这些实践经验将会为示范园区建设提供有力支持。

2.5 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1)火山灰发育的土壤
项目区内的土壤虽为适宜越橘生长的强酸性土壤,但因其土壤母质为长白山火山灰沉积物,碱性的火山灰沉积物限制了越橘根系向下生长,使越橘根系只能集中在上层0—20cm的腐殖质层中。

(2)霜冻危害较为严重
项目区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平均海拔为800m,全年平均气温+2.2℃,无霜期110天左右,年平均降水量700mm,气候较为适宜越橘的生长,但项目区内偶尔发生的低温、霜冻特别是早春晚霜以及土壤积水会给越橘带来比较大的冻害、霜害以及冻拔害,这些都会造成越橘的大规模减产。

因此,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应该特别注意
以上灾害的预防工作。

(3)技术储备有待增强
本项目属天然物种的人工驯化培育范畴,虽然白河林业局已经有了近三年的实践经验积累,掌握了一定的驯化培育技术,但野生物种的人工驯化问题一直是林业科学乃至生物学上的难点,在技术应用中仍然有着许多不确定因素,必须加强技术储备。

(4)必须成立专门的组织管理机构
白河林业局始建于1971年,经过三十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套完备的组织机构。

但在本项目的开发与经营过程中,机动灵活、运转协调、高效统一的管理体制是确保本项目顺利进行的重要条件,就本项目来说,目前还没有专门设置的组织机构,必须成立一个专门的职能部门,职权分明,全面推进本项目的示范、实施。

第三章产品市场需求预测及产品方案
3.1 产品市场需求预测
越橘也称蓝莓,是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广阔开发前景的新兴果树树种。

一般单果重0.5—2.5克,其果肉细腻,种子极小,甜酸适口,香气清爽宜人。

果实除含糖、有机酸和维生素C外,富含维生素E、维生素A、维生素B、SOD、熊果甙、花青甙、蛋白质、脂肪等成分原,以及钾、铁、锌、锰等微量元素,具有防止脑神经衰老、增强心脏功能、明目及抗癌等独特功效。

因此,联合国粮农组织将其列为人类五大健康食品之一。

大果类型的越橘一般作为鲜果销售,是鲜食佳品。

加工品包括果汁、果酱、蜜饯、糖果、冰激凌等,最多的是果汁饮料,在美国常与其他果品加工成复合饮料,如蓝莓橘子汁、蓝莓葡萄汁、蓝莓苹果汁等。

正是由于越橘独特的风味及营养保健价值,其果实及加工品风靡世界,供不应求,在国际市场上售价昂贵。

在美国,鲜果大量收购价每千克为10美元,市场零售价达每千克20美元。

在日本,越橘鲜果作为一种高档水果供应市场,只有富有阶层才能消费食用,尽管日本栽培面积已达400 hm2,仍远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需每年从美国大量进口。

市场零售价格达每千克20—30美元。

蓝莓浓缩汁国际市场价为每吨3万—4万美元,是苹果浓缩汁的30—40倍。

1998年以来,我国有关部门从长白山、大小兴安岭收购野生越橘加工冷冻果的出口价位也达每吨2000美元。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对越橘营养保健
价值认识的不断提高,越橘及其加工品的市场需求量也将迅速加大,越橘产业在我国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白河林业局拥有丰富的野生笃斯越橘资源。

果实以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而享誉国内外。

目前白河林业局的越橘销售市场主要是通过白河林业局所属森林食品公司收购,一部分由公司作为酿酒和提取色素黄酮原料,所生产野生蓝莓酒系列产品、色素黄酮软胶囊系列产品供不应求。

另一部分经速冻加工后销售,主要向欧洲、日本、及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出口,价格在30000—50000元/吨之间。

2009年,长白山保护开发区森林食品有限责任公司应用色素黄酮分离、提取技术后,蓝莓酒新增产值2332万元,新增利税526万元,色素黄酮新增产值1556万元,新增利税342万元,节约生产资金160万元。

3.2 产品方案
根据白河林业局及其周边地区当前越橘市场特点,确定本项目产品为越橘鲜果,为白河林业局所属森林食品公司提供原料,实行定向供应。

第四章项目建设方案
4.1 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原则
4.1.1 指导思想
按照白河林业局“十五”发展规划要求,立足于白河林业局范围内丰富的野生越橘资源,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野生越橘的驯化培育为突破口,显著地提高越橘产量,实现越橘的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

通过野生越橘的培育改造示范,采取以点带面的方式,促进的白河林业局越橘资源的综合开发,形成并不断壮大越橘产业,为实现新形势下林业企业发展的平稳转型以及林业产业结构调整进行有益的探索。

4.1.2 建设原则
(1)坚持物种保护和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

目前白河林业局越橘均处于野生状态,随着人工开发的深化,该物种的生理生态特性将会发生一定变化,特别是在基因层面上变化,应对一定规模的野生越橘进行保护,维持其野生状态。

由于该物种开发前景广阔,随着物种开发的不断深入,物种保护的压力将会越来越大。

(2)坚持以经济效益为中心,兼顾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原则。

白河林业局越橘资源开发必须建设生态经济平衡型产业,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建设的协调统一。

(3)坚持示范工程的可操作性和示范带动性原则。

工程实施必须根据白河林业局野生越橘资源现状,确定相应的示范内容,加强工
程实施的可操作性和示范带动功能。

(4)统一规划,统筹管理,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分步实施,形成综合规模效益。

(5)坚持以科技为先导,实行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按照集约经营、规模经营的发展方向,提高项目科技含量,强化工程项目管理,严格按工程标准组织实施。

4.2 项目选址及辐射范围
4.2.1 项目选址
(1)选址原则
——优先选择野生越橘相对集中分布地区,使示范基地具有最大的代表性;
——选择野生越橘集中连片并具有一定规模的区域,便于各项示范内容的安排布置;
——选择具有一定人工培育实践基础的区域,降低工程实施难度,增加工程实施的可行性和可靠性;
——选择道路交通等基础设施条件较好的区域,既便于工程实施,又有利于项目成果的对外展示和推广。

(2)项目选址
根据项目选址原则及白河林业局野生越橘资源分布特点,选址在东方红林场南端,位于南北向干道两侧84号林班,面积208 hm2,其中该林班现有野生越橘资源195 hm2。

自2001年起,白河林业局在该
区域已陆续进行一定规模的野生越橘培育改造。

4.2.2 项目辐射范围
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是我国野生越橘的主要分布区,根据本示范基地的区位特点,项目辐射范围为白河林业局所属区域,辐射带动规模约7458 hm2。

4.3 项目实施的技术路线
本工程立足长白山丰富的野生越橘资源,按资源保护与资源开发相结合的原则,通过野生越橘驯化培育示范基地建设,显著提高越橘产量,带动区域越橘的产业化发展。

在技术示范推广过程中,以吉林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为技术依托单位,进行试验示范和技术指导。

具体技术路线如下图4—1。

图4—1 项目实施技术路线
4.4 主要示范推广内容
根据白河林业局野生越橘资源特点,结合已开展的越橘驯化培育经验,确定示范基地主要的示范推广内容如下:
(1)不同驯化培育技术措施的试验示范,如起垄栽培试验、不同除灌强度试验、平茬效果试验、灌溉及施肥试验等;
(2)野生越橘品种选优及优良品种的引种和育苗技术;
(3)越橘病虫害以及霜冻防治技术;
(4)标准化越橘园圃建设与管理。

4.5 园区总体布局及建设内容
根据项目建设指导思想及示范内容,按照集中连片、规模经营的原则,将园区划分为3个部分,即越橘驯化培育技术示范区、越橘品种选优及优良品种示范区、标准化越橘园圃示范区。

4.5.1 越橘驯化培育技术示范区
该区面积110 hm2,占园区面积的52.9 %,主要试验示范一些具体的驯化培育技术,如客土起垄栽培技术、平茬技术、修剪整形技术、配方施肥技术、不同强度的除灌措施等。

表4—1 越橘驯化培育技术示范区土地利用细则表
4.5.2越橘品种选优及优良品种示范区
该区面积60 hm2,占28.8%,主要进行越橘优良品种的选优和引种,其中野生越橘选优区30 hm2,占该区面积的50%;各种越橘优良品种引种区30 hm2,占该区面积的50 %。

该区越橘采用起垄栽培模式进行。

4.5.3 标准化越橘园圃示范区
该区面积38 hm2,占18.3%,主要将试验成果集中应用区域,形成标准化的野生越橘驯化培育技术措施,以便对外展示,起到示范推广的作用。

4.6 主要生产技术措施
4.6.1 越橘育种及选优技术
(1)越橘品种特性分析
品种选择是栽培成功的关键。

品种选择要依据当地土壤气候条件、品种特性、生产目的及市场前景综合分析。

在土壤气候条件及生产目的确定的前提下,品种特性应是重点考虑的问题。

与栽培有关的品种特性主要包括树体特性、果实外观与品质、抗性及其他生态特性。

①树性
树势强弱和树体大小影响栽植距离、整形修剪方式。

树体高大、树势强的品种栽植密度要小;树体小、树势弱的品种栽植密度要大。

张开品种宜重剪,而直立品种宜轻剪,以扩大结果面积。

根据白河林业局自然条件特点,选择树体小、栽植密度大的品种为主,作为引种
试验可选择少量树体高大品种。

②果实外观品质
越橘果实外观品质也是品种引进和选优时需重点考虑的内容,表征越橘果实外观品质的主要参数有如下几个方面:
——果穗的疏密
越橘为伞房穗状结实,果柄很短。

果穗过密时果实互相挤压,不仅影响外形发育,而且容易挤伤。

以鲜果销售和机械化采收为生产目的时宜选择果穗疏松品种。

——果实大小
果实大小是品种选择最主要的特性。

以鲜果生产为栽培目的时,宜选择大果品种。

果实大,收获量高,且采收相对容易。

如以加工为目的,果实大小可不做重点考虑。

——果实颜色
果实颜色影响市场销售,暗蓝色、蓝色和亮蓝色在鲜果市场备受欢迎。

另外,果实的颜色将影响其加工产品的色调,对市场销售产生一定的影响。

——果粉的多少
果粉多,全面覆盖果实,呈悦目蓝色和亮蓝色,在鲜果市场上很受欢迎。

——果蒂痕的状态
果蒂痕的大小及干湿程度是鲜果生产中品种选择的重要指标。

果蒂痕是果实水分蒸发、裂果及病菌产生的部位,果蒂痕大且湿的品种
采收时容易撕裂果皮,从而不耐储运或影响储存性。

因此,以鲜果为生产目的时,要选择果蒂痕小且干的品种。

③果实质地及风味
——果实质地
果实质地软硬影响其储运性。

当地市场销售的,可选质地稍软些的;出口远销为目的时,宜选择质地较硬的品种。

以加工果汁和果酒为生产目的,宜选择质地较软品种,以提高出汁率。

——果实风味
鲜果市场上,消费者多喜欢含糖量高、酸度低的品种,但加工果汁时以含高酸量品种为好。

④生态特性
——果实成熟期
根据培育目的,选择越橘品种主要考察其成熟期的早晚和成熟期的一致性。

——裂果性
主要是指果实成熟期间由于降雨而引起的果实表面开裂现象。

鲜果市场上,裂果的果实失去了商品价值,应选择不易裂果的品种。

——耐旱性和耐寒性
白河林业局所属范围存在大面积火山灰沉积物,越橘根系不易下扎,主要集中在表层腐殖质层中,受大气环境影响,易发生季节性干旱,所选品种应有一定耐旱性。

另外,白河林业局气候寒冷,在品种选择中,耐寒性是需要考虑的首要因素。

——抗病性
抗病性是品种选择的重要依据,特别是越橘由野生状态向人工培育的转变过程中,由于越橘生境的改变,生物多样性锐减,各种病虫害较多,主要是对花叶病、病毒病、枯萎病、立枯病的抗病能力。

低洼地区排水不良,根腐病的抗病性也是考虑的重要内容。

(2)越橘适用优良品种的确定
白河林业局的越橘种类主要为笃斯越橘。

该种越橘原产我国东北地区大小兴安岭、长白山、北美洲和欧洲,分布在水湿沼泽地。

树高50—80cm,抗寒力极强,可抵抗-50℃以下低温。

果实椭圆形至圆形,风味偏酸,宜加工。

该种在我国长白山及大小兴安岭都有大面积集中野生分布群落,极有利于人工培育和采集。

我国在20世纪50年代开始利用其果实酿酒,80年代开始从果皮中提出人工色素,开发历史较长,有一定的产业化发展经验。

笃斯越橘作为项目区主要越橘种类,是本项目进行野生越橘选优及育种培育的主要对象。

在优良品种的引种栽培方面,白河林业局寒冷的气候条件使许多果树难以规模栽培,但发展耐寒性强的越橘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该区域越橘引种应以抗寒能力强的半高丛越橘、矮丛越橘、红豆越橘和曼越橘品种为主。

主推品种有美登、斯卫克、北蓝、北村、科丽尔、红珍珠。

一些抗寒力强的高丛越橘品种可以选择小气候比较好的地区发展,园区可适当引进,主推品种有蓝塔、北卫、埃利奥特等。

该区域生产果实以加工冷冻果、果汁、果酒为主,栽培发展要与加工能力的发展相配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