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佛山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试题佛山一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一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语文科试题2023.03
本试卷共8页,23小题,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

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

“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

一部艺术作品,所能写到的东西相对于无始无终、波澜壮阔的生活来讲总是有限的。

也就是说,“不写之写”在“写”和“不写”之间有一个辩证关系。

对于作家来说,“写”什么是值得反复思量和推敲的,“写”是主要的,是呈现给广大读者和观众的,是他们能够直接感知和认知的,是直接诉诸读者直觉经验的。

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

那么作家和作品中的“不写之写”究竟该怎么理解?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而并不是所有的空白、笔触不到的都叫“不写之写”,不是在阅读过程中随意生发、随意联想到的内容都是“不写之写”。

从《红楼梦》的文本举例,如第三十五回宝玉与薛宝钗丫鬟莺儿的对话。

莺儿笑道:“你还不知道,我们姑娘有几样世上的人没有的好处呢,模样儿还在次。

”宝玉见莺儿娇憨婉转,语笑如痴,早不胜其情了,那更提起宝钗来!便问道:“好处在哪里?好姐姐,细细告诉我听。

”莺儿笑道:“我告诉你,你可不许又告诉她去。

”宝玉笑道:“这个自然的。

”正说着,只听外头说道:“怎么这样静悄悄的!”二人回头看时,不是别人,正是宝钗来了。

既然这个秘密是莺儿不能告诉宝钗的,此时在莺儿和宝玉对话时当事人宝钗闯了进来,莺儿当然不能当着宝钗的面给宝玉说了,况且是秘密呢。

薛宝钗究竟有什么别人都没有的好处,读者也就无法知道了。

这个“不写之写”,是永无直接答案的。

不是宝玉以后没有机会再向莺儿求证求解,而是作者“不写”了。

“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

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

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
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

急于求解问题的答案有,也没有,莺儿接下来要说的成为了文本的“空白点”,这就是“不写之写”的妙处。

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

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

(摘编自孙伟科《〈红楼梦〉中的“不写之写”》)
材料二:
空白是中国画构图中处理黑白关系的主要手段。

在《红楼梦》的画家笔法中,空白是被经常运用的一种。

曹雪芹曾通过薛宝钗之口表达了他对绘画创作的见解。

但作为一个精通绘画的作家,曹雪芹“自觉引进绘画技法”来进行《红楼梦》的创作,从而使其“不仅绘景、状物在妙合画理,而且写人、叙事也往往“默运画学神髓,融入丹青技法”。

他在作品中就特别注意这种空白手法的运用,不时在《红楼梦》中留有空白。

《红楼梦》中制造空白的手法,除了语言、情节的省略及“不写之写”等以外,还利用“矛盾”制造空白,创造出朦胧、模糊的艺术意境,从而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

例如:宝玉酒醉后要撵李奶妈,但被袭人劝住了,并没有撵,而李奶妈却说宝玉撵了茜雪。

这看起来相矛盾,但实际是另起了头绪,是将茜雪“出去”的一段情节通过“矛盾”制造了空白,使读者可任意驰骋自己的想象去推想这其中的缘由。

张爱玲就认为茜雪是“负气走的”,对此,倒是脂砚斋颇能理解作者的原意,他说:“照应前文,又用一‘撵’字,屈杀宝玉。

然在李媪心中口中毕肖。

”可见,作者笔法真是高妙,既塑造了茜雪形象,又刻画了李奶妈形象,可谓“一石二鸟”。

这正是空白的妙处。

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淡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

而这里运用以虚写实、计白当黑的空白艺术手法,则使有限的画面中生出无限烟波,创造了烟云模糊的意境,增强了小说的空灵之美。

若通部中万万件细微之事俱备,《石头记》真亦太觉死板矣。

(摘编自曹金钟《“矛盾”与<红楼梦>中意境的创造手法》)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红楼梦》中,曹雪芹运用“不写之写”艺术手法创设了大量的艺术空白点,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

B. 红学研究的考证派和索隐派在对“不写之写”进行探究时,尽管忽视了“不写之写”的美学意蕴,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 “写”和“不写”影响着作品质量:“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

D. 小说创作中造空白并非一般意义上的随意而为,而是对已有内容的适度限制和对未写内容的有意设置,具有更加含蓄隽永的审美意趣。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就“写”与“不写之写”而言,“写”是主要的,“不写之写”则是建立在“写”的基础之上的,二者有机统一,相得益彰。

B. “不写之写”构成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

C. 《红楼梦》通过设置前后不一致或不合常理的情节来制造矛盾,以此形成空白,引发读者探求真相,推想缘由,深入体味。

D. 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如果不能对作品的留白、空白、不写之写做出合理的联想、填补,便有可能误解、曲解作品的应有之义。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不写之写”手法的一项是()
A. 第十三回,秦可卿的死讯传出来之后,身为公爹的贾珍“哭的泪人一般”,并表示“尽我所有罢了”来料理丧事;而对作为丈夫的贾蓉有何表现却未作交代。

B. 第三十五回,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后文只写宝玉与莺儿闲话打络子一事,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

C. 第四十回,刘姥姥在宴会上逗笑,作者逐一展现了湘云、黛玉、宝玉、贾母、王夫人、薛姨妈、探春、惜春等人的情态,但却没有写宝钗和迎春二人的反应。

D. 第七十五回,中秋赏月,贾政要求限一“秋”字即景作诗。

看了贾兰的诗,贾政“喜不自胜”,并“讲与贾母听”;宝玉做完,贾政看了却只是“点头不语”。

4. 作者在小说中设置空白有哪些好处?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 《红楼梦》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写了黛死钗嫁的相关情节,林黛玉咽气之际声声叫着:“宝玉,宝玉,你好……”说到“好”字,便浑身冷汗,不作声了。

“你好……”留下了空白,能引发读者对黛玉的心理、性格,以及宝黛爱情的丰富解读,堪称“不写之写”的典范。

请结合材料,进行合理想象,在“空白”处补写两条内容,并对其简要说明。

【答案】1. D 2. B 3. B
4. ①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②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③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④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意思答对即可)
5. 示例一:“宝玉,宝玉,你好狠心!”“狠心”二字,可以将黛玉在获悉宝玉与宝钗的婚约之后万念俱灰、伤心欲绝的怨恨之情尽情传达。

示例二:“宝玉,宝玉,你好苦命!”“苦命”二字,既写宝玉,又写自己,五味杂陈,融为一团,“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

示例三:“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黛玉寄人篱下,孤苦无依,含蓄内敛,对宝玉一往情深,但在弥留之际却只能留下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一声“保重”,万般不舍,可见一斑。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A.“借以体现作品真假相依、有无相生、虚实相合的故事特点”说法错误,原文为“《红楼梦》是一部伟大的小说,在叙事上采用了曲折复义的表达方式,明确说小说故事是假语存(贾雨村)、真事隐(甄士隐),在真假、有无、虚实之间,《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可见选项关系表述错误。

B.“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于文无据,原文为“‘不写之写’应该主要从美学修辞学上来理解,而不是从索隐或随意联想的角度来理解。

遗憾的是,‘不写之写’大多数情况被属于历史学范畴的考证或非文学立场的索隐派所笼罩”,可知只说索隐派属于历史学范畴,并没有说大大提高了《红楼梦》的历史价值。

C.“‘写’得越少,文本的开放性就越强,读者联想空间就越大;情节交代得越实,作品就越死板僵化”表述绝对化。

原文为“作家的‘不写之写’,应该是服务于其艺术目的的或者一定的艺术目的的。

作家通过作品写出来的东西,虽然是局部的,
但可以意识到它的整体,这才是‘不写之写’。

换言之,是有限与无限的统一,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可见并不是“写”得越少越好。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对这种不确定性的合理解读,不是作者所能影响的,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错误。

原文为“至于‘不写’,则属于并不完全由作家掌控的部分,由‘写’唤起人们对‘不写’感知、认知,这对作家来说不是一个轻而易举的技能,对阅读来说不是轻易能获得的效果”“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

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并没有说主要取决于读者的理解能力,也需要根据作者所写的内容来解读。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由“《红楼梦》中有大量的艺术空白点,也就是‘不写之写’”“‘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可知“不写之写”是艺术的空白。

B.“傅家两个嬷嬷受差遣看望挨打的宝玉时私下谈论他‘连一点刚性也没有’……却不再对二人作其他描写”中傅家两个嬷嬷并不是作者所要描述的对象,作者只是借她们之口点出世人对宝玉的评价,所以后面自然也就不会写她们了,所以不属于“不写之写”手法。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本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二最后一段“因为像这样的情节若实写了,不但容易使笔墨轻重不均,冲谈主调色彩,而且还使情节受到了限制,显得死板不活”可知可以避免行文死板僵化,使小说主调突出,用笔灵活: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材料一最后一段“这样的‘不写之写’,构成了文本理解的不确定性,但具有理解的合理性。

因为这些不写之写,是读者可以根据上下文,根据对人物一贯的性格、行为逻辑、情感取向推测到的,但又不能完全说明白,不能完全‘意于言表’,从而使艺术具有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韵致和品格”可知可以使小说具有开放性和不确定性,形成含蓄隽永、味之无穷的空灵之美,增强审美意蕴: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薛宝钗有世上人少有的好处,作家为了让你关注、揣摩他的艺术描写,从设置悬念和激发阅读动力与兴趣来说,也是不会轻易直接告诉你的”可知可以设置种种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由材料一倒数第二段“‘不写’使文本具有了开放性,使我们可以凭借自己的经验来丰富和确认,在阅读理解中让薛宝钗的性格丰富起来。

而《红楼梦》的叙述又是具有文本的自足性、自洽性的,作家‘写’了很多,‘写’又限定了我们的理解和联想”可知可以引发读者的联想与想象,使其获得丰富的审美体验。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林黛玉无意听到贾宝玉成亲的消息,如同一个疾雷,心里五味陈杂,迷迷痴痴,五内俱焚,黛玉哇地一声,一口血直吐出来。

林黛玉要死了,等着宝玉来看他。

她多么想再看宝玉一眼,但是,黛玉等到最后,也没见宝玉的人影,黛玉用尽最后的力气茫然的对着黑暗,直声喊道:“宝玉、宝玉,你好……”。

然后就咽气了。

宝玉的通灵宝玉是要有块金的来配的,宝钗恰好就有个赖头和尚给的金锁。

宝黛的木石前盟在被世人看好的金玉良缘面前似乎不堪一击,为此忧心的黛玉身体也一日不如一日。

后来,如世人所愿,贾宝玉和薛宝钗婚事一定,在众人的祝福下热热闹闹的操办婚事。

而就在他们入洞房的那天夜晚,潇湘馆却是另一番景象,病入膏肓的林黛玉奄奄一息,在死亡的边缘徘徊。

林黛玉既有哀怨,又有难舍,万念俱灰、伤心欲绝,也许临终想说的是“宝玉,你好狠的心啊”。

贾宝玉和林黛玉两人虽然相互爱着对方,但却走不到一起,无疑是最遗憾的事。

而贾宝玉最终被安排和薛宝钗成亲,这点无疑是打击到了林黛玉。

当林黛玉听到黛玉听到宝玉定亲的消息,千愁万感,把身子一天天糟蹋起来,杯弓蛇影,一日竟至绝粒。

“有情人难成眷属”的无助之感自然流露,也许也会想到宝玉也会因此而伤心难过,既想到自己,又想到宝玉,五味杂陈,融为一团,也许会说“宝玉,宝玉,你好苦命”。

林黛玉在离开人世之前,就已经对贾府内部的危机有了察觉,所以她在临死前很可能在提醒贾宝玉要多加注意,也是在弥留之际留下的斩不断的丝丝牵挂,万般不舍。

因此这句话很有可能是“宝玉,宝玉,你好生小心”或者是“宝玉,宝玉,你好好保重”,林黛玉死后不久,贾府就被抄家,其贾府上上下下的人流放的流放,死的死,散的散。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林道静像在做噩梦。

上车后还没容她想,就有一大块黑布把她的两眼捆得严严的。

世界突然变得漆黑而可怕,她的心像掉在无底的深渊中停止了跳动。

“匪徒们绑架青年”她听说过,国民党常用这种阴毒的手段捕走青年。

有许多人就这样一去不返。

“死吧——牺牲的时候到了!”下了车,她想着,被推进一个门里。

潮湿、阴暗、拥挤、发着霉气的臭味,使她立刻明白这是到了牢房。

许多女犯人包围着她。

“这屋里都是什么案?”林道静问。

一个镶着金牙的胖女人,扳着指头道:“花案、赌案、烟案、抢案,外带上拐带呀,私逃呀,白面瘾客呀!”
林道静把拥塞着的女人一个个看了一下,觉得眼熟。

忽然,父亲的姨太太,母亲凶狠的脸,淫荡的小调,噼啪的麻将牌响……许多忘了的情景和人物,此刻全在她脑际清晰地浮动起来了,她厌恶地吐了口唾沫,不愿再想这些。

第二天下午,她被担保释放。

林道静雇车赶回公寓,关上门,正想查查丢了什么东西,一个西服革履的瘦长男出现了。

“林小姐,受惊了!我特来慰问。

”胡梦安摘下精致的灰色呢帽,露着笑脸向道静点头鞠躬。

道静盯住那精瘦的闪动着白眼珠的黄脸,暗自想道:“他不是那个曾经买通母亲,要讨我的胡局长吗?”
“林小姐不必害怕。

时光真快,我们不见已经两年多了。

”胡梦安柔声说着,“你一走,林伯母急坏了:我也急……林小姐,你晓得吗?我是如何地敬慕着你……”
他眯缝着眼睛,露着惋惜的神色:“令堂大人已经去世了,令尊去了南方;至于小风小弟,我本想留下,跟着我在北平读书,后来他愿意跟着父亲,所以也去了南方——他们大概都在南京。

”道静突地打了一个冷战,想:“他怎么会知道这些?”但她仍旧从牙齿缝里向外迸着字句:“你找我有什么事就照直说吧!那个家庭与我毫不相干!”
胡梦安不动声色,拿起了纸烟;“宪兵三团晓得你参加了共产党的活动,因此逮捕了你。

林小姐,你跑出家庭闯来闯去,闯到共产党的怀抱里。

真想不到!真想不到!”他连声慨叹着,“林小姐,你放心好了。

不管你过去有过多少危害民国的严重问题,有我——可以帮助你……”
“我没有危害国家!我也不需要你的帮助!”道静的心里像有一颗埋藏的炸弹爆炸了,她瞪着眼睛激怒地喊道。

胡梦安的笑容收敛了,拿起桌上的大皮包,掏出几张红绿纸片和几本刊物,像亮宝一样向她眼前一亮:“这是什么?林小姐!”
望着那些熟悉的纸片——“中国共产党”几个字赫然映到她的眼里,她的《北方红旗》也落入强盗们的手里……看见这些,她心里一阵发热,脸色由惨白变成了深红。

愤怒使她忘掉了怎样对付狡猾的敌人,她喊道:“传单是我的!我恨你们!”
“林道静呵,我和你家里是老世交喽。

你还是个孩子,很年轻,不懂得社会的复杂黑暗。

世界能凭一点点盲目的热情救得了吗?这腐烂透顶的社会能凭一些像你这样热情的孩子获救吗?我劝你醒一醒……蒋孝先这小子手狠得很,昨晚上又枪毙了十五个共产党,都是蛮好的青年,花一样的年纪,其中还有三个女的。

为什么要拿自己宝贵的生命去做无谓的牺牲?”多么“诚恳”的语言,血淋淋得可怕。

“卑贱的灵魂永远不能理解什么叫崇高的事业!”道静的眼睛看着窗户和门外,她冷静下来了。

胡梦安见说不动,威胁着以三天为限,挟着皮包走了。

道静怔怔地走回屋里,颓然坐在一把椅子上。

她感到了从未有过的孤独和软弱。

屋子虽然小,但却变得这样空旷、这样冷清。

看看凌乱的屋子,她忍不住伏在桌上哭了。

“不要难过啦,那是个什么东西,这样欺负人?”只见屋子里站着四五个人——有男有女,全是同院的房客,多半都是北大的学生。

一霎间,道静觉得欣慰而胆壮了。

之前,她简单地只想到死,一死不是什么都完了么?现在,她不再愿意死,她要斗争。

第二天下午,来了一个瘦小而活泼的女学生。

女学生热情地拉起道静的手,说:“道静,想不到在这儿遇见你……”这正是纪念“三一八”时打阎庚的徐辉,是邻居姐妹特意请来帮助道静的。

“请你说说你这次被捕的经过吧。

”徐辉的眼睛忽然变得像锥子一样,锐利而明亮。

接着,道静把被捕经过和碰见胡梦安的情况,向徐辉说了一遍。

徐辉侧着头,全神贯注地听着。

时而摇头笑笑,时而拍拍道静的肩膀,皱皱眉头。

听完了,她道:“你的斗争勇气还不错,性格也直爽可爱。

对刽子手,你干吗那么诚实?你不该承认传单是你散的。


道静紧紧拉住徐辉的手,望着她好像两盏小灯一样精明的眼睛,红着脸说:“徐大姐,我真是傻极啦。


徐辉沉思了一会,问道;“你打算怎么办?”
“想逃脱。

但是不知道怎么逃。


徐辉笑了。

“明天傍晚在家等着,会有人把你带走。

千万机密!”
孤独的感觉消失了。

林道静被随处都能遇到的、人类最珍贵的同情与正义的支援鼓舞着。

她想: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

她开始整理东西,幻想着即将到来的新生活。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节选部分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林道静在关押时回忆过去家庭生活情节,与下文她和胡梦安抗争过程中表现出的与家庭决裂的情节相呼应。

B. 胡梦安一开始柔声细语,言谈间充满关心,实际上,他的劝说只是为了拉拢林道静,软化林道静的革命意志。

C. 林道静在牢房中不安,在公寓中愤怒,得到帮助后坚定,展现了一个普通女性向革命斗士转变的心路历程。

D. 林道静对新生活充满“幻想”,暗示了真正美好的新生活即将到来,这是林道静参加革命初期幼稚的表现。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按照时间线索,讲述了林道静被捕关押、和敌人交锋、与战友相遇等三个情节,它们层层推进,衔接紧密。

B. 小说描写人物既有群像描写,如庸俗市侩的囚犯、热情友爱的友人;也有个人特写,如林道静、胡梦安、徐辉。

C. 文章从多个角度对林道静进行了细致的刻画,运用了外貌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等手法,突出了人物形象。

D. 结尾部分“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运用排比手法,强调了林道静受到启发后,意志趋于坚强,思想趋于成熟。

8. 请简要分析林道静的性格特征。

9. 小说以“青春之歌”为题,有何妙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敢于斗争:被捕后做好牺牲准备;在与敌人的抗争中不受蛊惑、意志坚定。

②直爽可爱:在愤怒中承认自己参与散发传单,承认仇恨;在友人面前勇于承认自己的不足,信任同志。

9. ①内容上,展现了青年革命党人林道静从不成熟走向成熟的青春历程;
②主题上,表达了作者对以林道静为代表的这一青年群体的讴歌、赞美;
③表达效果上,生动形象,富有文学性,给人朝气蓬勃之感,使人感受到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D.“这是林道静参加革命初期幼稚的表现”理解错误。

依据原文当林道静听完徐辉的话之后,“孤独的感觉消失了。

林道静被随处都能遇到的、人类最珍贵的同情与正义的支援鼓舞着。

她想:生活的海洋,只要你浮动,你挣扎,你肯咬紧牙关,那么总不会把你沉没”可知,林道静对新生活充满“幻想”,这是林道静感受到同志关怀,坚定革命信念的表现。

故选D。

【7题详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