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占庭帝国和 查士丁尼法典 》教材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1年第11期191
课程研究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教材分析
王志琪
青岛大学,山东青岛 266071
拜占庭帝国即东罗马帝国,坐落于欧洲东部,领土曾包括亚洲西部和非洲北部,是古代和中世纪欧洲最悠久的君主制国家。
对于今日的东欧各国有着深远的影响,其保存下来的古希腊和古罗马史料、著作和理性的哲学思想也为中世纪欧洲突破天主教神权束缚提供了最直接的动力,引发了文艺复兴运动,进而影响人类历史。
关注拜占庭历史和文化,有助于学生们认识和了解今日的欧洲和西亚。
一、元素分析
元素分析包括两大类:术语和概念。
术语是一门学科特有的固定的名词,是不需要作出解释的,比如人名、时间、地名等。
“概念”又包括史实概念和史论性概念,史实性概念是指历史真实存在过的事实,比如人物、时间、典章制度、历史遗迹等,这些知识通过记忆便可以获得,后期能够通过回忆加以复述;史论性概念是指后来人研究历史时发明创造的历史知识,比如历史方法、历史观念等,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们可以运用这些方法理论指导我们认识理解世界。
根据以上分析,文章将《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做了如下的知识分类:
术语:查士丁尼、希腊、埃及、叙利亚、东罗马帝国、君士坦丁堡、阿拉伯人、奥斯曼土耳其人、2世纪、拜占庭帝国
史实概念:法律编纂委员会、《罗马民法大全》、军区、十字军东征
史论概念:“黄金时代”、 拜占庭文化。
二、逻辑分析
(一)整体把握
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本课一共有两个子目,主要讲述了拜占庭帝国的兴亡、拜占庭帝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皇帝——查士丁尼,以及查士丁尼的法律贡献——《罗马民法大全》。
查士丁尼是拜占庭历史上最有作为的一位皇帝。
在位期间极力维护奴隶制度。
镇压了尼卡起义,编纂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在内的《罗马民法大全》,对外大肆用兵,进行了恢复昔日罗马帝国的军事征伐。
查士丁尼统治时代是拜占庭帝国的辉煌时代。
(二)问题内部之间的联系1、第一部分
课本正文第一段主要介绍了东罗马帝国的版图,结合课本图片“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我们可以看出当时的拜占庭帝国是一个地跨亚欧非三大洲的大帝国,其领土既包括叙利亚、埃及这类农业发达的国家,又包括希腊、意大利这类商业发达的国家,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良好的经济条件,为查士丁尼统治时期的东罗马帝国进入“黄金时代”奠定基础。
课文正文第二段介绍了查士丁尼在位时,为了稳固帝国的社会秩序,保证皇帝的专制权力,组建了法律编纂委员会,编成了包括《查士丁尼法典》、《法学汇纂》、《法理概要》、《新法典》在内的《罗马民法大全》。
课文正文第三段与第二段是相互关联的,第二段主要讲述了《罗马民法大全》的组成部分,而第三段主要介绍了《罗马民法大全》的积极影响,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奴隶的地位,对财产、买卖、债务、契约关系等作出明确规定,奠定欧洲民法基础。
2、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拜占庭帝国的灭亡主要分为四个自然段,前三个自然段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拜占庭帝国灭亡的过程,以及拜占
庭帝国的自救措施。
7世纪,阿拉伯人进攻→制定军区制→9世纪,多个军事势力进攻→求助西欧封建主的军事援助→十字军攻打拜占庭→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破君士坦丁堡,拜占庭帝国灭亡。
课文第二幅图片“拜占庭帝国和奥斯曼帝国示意图”与课文正文第四五六段相关联,也与课文第一幅图“查士丁尼一世统治时期的拜占庭帝国形势图”形成对比。
经过7世纪到14世纪多个军事势力的进攻,拜占庭帝国版图蚕食鲸吞,而奥斯曼帝国不断壮大,最终吞并拜占庭。
49页相关史事介绍了奥斯曼土耳其国家的产生,是对第6自然段及第二幅图片的补充说明。
课文正文第七段也是本节课的最后一段,是对本科知识的一个总结,介绍了拜占庭帝国对文化及后世的影响,是整节课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升华。
三、纵向分析
本课在纵向发展上应该与第二单元第五课《罗马城邦和罗马帝国》相联系。
第五课主要介绍了罗马帝国的发展史。
本书当中第三单元第七课是对西罗马帝国的继续研究,第三单元第十课是对东罗马帝国历史发展的继续研究。
本课上呈第二单元第五、第六课当中《十二铜表法》的相关内容,下启欧洲大陆民法系。
罗马法经历了由习惯法到成文法的过渡,第一部成文法为《十二铜表法》,他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产生,后来经历公民法和万民法的发展,最终查士丁尼的《民法大全》将罗马法发展到完备阶段,因此可以说《民法大全》呈上是以《十二铜表法》为基石,启下奠定了后世法学尤其是大陆法系民法典的基础,是法学研究者研究民法学不可或缺的重要文献资料之一。
奴隶制社会时期发布的罗马法,条文中不仅规范了商品的生产、交易中所涉及的法律关系,也涉及了资本主义时期的法律关系,促进了资本主义期间的民法领域发展,对许多大陆法系的国家更是影响巨大。
拜占庭文化上呈古希腊罗马文化,下对文艺复兴产生深远影响。
拜占庭研究学者不仅仅特别重视古希腊哲学以及文学,更重视罗马的法律和工程技术。
拜占庭文化是地中海世界文化发展的带头者。
意大利早在7世纪初就成为拜占庭文化西传的媒介,也是拜占庭文明对西欧影响最大的地区。
当拜占庭的学者第一次将希腊罗马文化引入意大利时,文艺复兴时期的思想家和艺术家们受到了极大的鼓舞及启发。
相较之于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权威下的思想、文化、艺术等,古典文化更具有人文精神,带来一种全新的视觉和感觉,更能推动他们的进步。
拜占庭学者、知识阶层在文艺复兴中作出了杰出的贡献,这种贡献主要在于古典文献的保存与传播、人文主义者的导师、哲学精神的辩论,及那些默默无闻的拜占庭艺术家们和能工巧匠们在艺术与建筑上对意大利的贡献。
这为意大利文艺复兴提供了极其浓厚的文化基础,有力地推动了意大利的文艺复兴运动。
参考文献:
[1]张国栋.查士丁尼及其立法事业[J].法律科学,1990,(5).[2]郑如霖.略论《查士丁尼法典[J].史导月刊,1991(5).
作者简介:
王志琪(1996-),女,汉族,山东省青岛市,学生,硕士研究生,青岛大学,学科教学(历史)。
摘 要:在部编版九年级世界历史上册的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中,《拜占庭帝国和<查士丁尼法典>》作为本单元的最后一节课,占据了非常重要的位置。
所以笔者通过对该课进行教材分析,帮助学生更加充分、全面地认识历史,了解当今的西亚及欧洲。
关键词:拜占庭帝国;《查士丁尼法典》;拜占庭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