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20)

合集下载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节内容是关于“人民版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作为特级教师,我将以实际教学为出发点,结合学科和课本内容,设计一份优秀教学案例。
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转折。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面临着列强的压迫和内部的封建束缚,但他们没有屈服,而是勇敢地迈出了走向现代化的步伐。通过学习这节课,学生将了解到民族工业的兴起对中国的历史进程产生了怎样的影响,以及在这个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和感人故事。
(四)总结归纳
在学生小组讨论结束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总结归纳。我会邀请每个小组的代表分享自己的研究成果,并让其他学生对他们的成果进行评价和补充。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对民族工业兴起的知识进行巩固,并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批判性思维。我会对学生的总结进行点评,强调其中的重点和难点,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掌握知识。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部分,我会通过一个引人入胜的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你知道近代中国民族工业是如何兴起的吗?”这个问题将引导学生思考本节课的核心内容。随后,我会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图片、视频等,展示一些与民族工业兴起相关的历史场景,如工厂的生产线、民族工业家的奋斗故事等,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历史氛围。这样,学生可以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对本节课的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和原因。
2.掌握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和发展状况。
3.认识到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意义和价值。
4.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注重启发学生思考,通过引入真实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民族工业兴起的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人民所展现出的坚韧精神和伟大创造力。同时,我还将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图片、视频等,以生动形象的方式展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使学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这一历史进程。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22张)

历史必修Ⅱ人民版专题二第一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22张)

年度
1894
1895
1896
输出量 3368
6383
33794
1、材料反映了日本在甲午战争后对华输 原因出一商:品甲数午量战的争什后么,变列化强?侵略的加剧, 2自、然对经中济国进有一何步影解响体?;
在内外交困的严峻形 势下,清政府不得不谕令各 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 广为制造”
原清此政因时府二 ,放: 清宽政对府民的间态设度厂有的何限转制变?
日本大坂造的机器,包括蒸汽机和锅炉,已 于1887年10月运到宁波。”
——引自《海关十年报告》
以上材料反映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在创办企业过程中
遇到了哪些困难?这些又决定了它会形成怎样的特点?
中国民族工业怎样才能健康持续发展呢? 必须摆脱外国资本主义的控制,实现民族独立 必须推翻本国封建势力的统治,实现政治民主
汉阳铁厂、 湖北织布局源自 近代民族工业朱其昂贻来牟机器磨坊
方举赞发昌机器厂 陈启源 南海县继昌隆缫丝厂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⑴时间: 甲午战争以后 ⑵原因:
材料一:甲午战争以后,帝国主义列强竞 相在中国建工厂、设银行、修铁路、开矿山, 大量输出资本,同时继续增加商品输出。
1894~1896年日本对中国输出棉纱数量单位:捆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⑴时间: 甲午战争以后 ⑵原因:
⑴列强资本输出进一步破坏自然经济 ⑵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⑶民族危机刺激下许多人提出实业救国
⑶代表: 南张北周、两荣
( 全国新课标卷文综·30)1895年,身为
状元的张謇开始筹办纱厂,他称自己投身
实业是“捐弃所恃,舍身喂虎”。这反映
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概念: 民族工业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及其影响;晚清时期和民国时期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特点;重要历史人物及其贡献。
2.难点:分析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规律;理解民族工业在近代中国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和价值;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运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历史事件、人物,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3)组织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思辨能力。
(4)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直观展示历史图片、影像资料,增强学生对民族工业兴起与发展过程的感知。
3.作业设计:
(1)课后阅读:推荐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相关的人物传记、历史书籍,拓展学生的知识视野。
(2)课后练习:设计具有针对性和开放性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和分析能力。
(3)课后研究:鼓励学生开展小课题研究,深入探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影响等。
4.教学评价:
(1)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表现,以及合作学习能力。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发展过程,总结民族工业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条件下的特点及其历史意义。
2.强调民族工业发展过程中涌现出的杰出人物及其为国家、民族作出的贡献,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3.告诉学生,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精神品质,鼓励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承和发扬这种精神。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练习、测试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本章节知识的掌握程度。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节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专题第一节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南海继昌隆缫丝厂 南海宏远唐造纸公司
W
材料八: 近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总产值中的 比重 在抗日战争以前,近代工业大约占10%左右,农业 和手工业大约占90%左右。
10.8% 在国民经济中所占的比重小, 发展缓慢
材料九:为了取得清政府的许可和官僚的支持,民族资本 主义工业企业开办之初,就得赠送“官股”,营业以后, 又必须捐款“报效”,接受官僚推荐的私人在企业中支取 乾薪。个别企业为了减免税厘和取得在某个地区生产的专 利权,更必须“报效”巨款。而没有取得减免税厘和专利 权等优惠待遇的企业,就很难发展。 材料十:(外国资本主义)一方面,通过商品倾销和对原 料的掠夺,使得中国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困难重重;另一 方面,又利用其在资金、技术等方面的优势,在竞争中挤 垮或吞并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企业。
上述材料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情况,有什么影响? 更多的手工业部门衰落
自然经济解体的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一部分农 速度进一步加快 产品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大量洋行开始出现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 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 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中国买办具体变化
陈启源 ( 1834—1903)
又一次机遇
材料五
初步发展的原因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 商口岸开设工厂”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马关条约》 材料六:“· · · · · · 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实业救国的热潮 材料七:“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张謇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甲午以后至20世纪初)
张謇 江苏南通人,是近代著名 实业家、教育家、立宪派代表人 物。甲午中日战争爆发那一年中 了状元,甲午战争中国的惨败, 深深刺激了他,他放弃了官职,遂 致力于实业和教育 。先后建成了 大生纱厂及盐业、榨油、面粉、 冶铁、轮船等企业,建成了大生 纱厂资本集团。张謇是“实业救 国”和“教育救国”的倡行者, 因而被誉为“状元资本家”。毛 张謇(1853—1926) 泽东说:“谈到中国民族工业, 江苏南通人 轻纺工业不要忘记张謇。”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高一历史人民版必修2:专题二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3.表现
(1)农产品的 商品化 程度有一定发展。 (2)农村的家庭手工业遭到破坏,城市手工业也受到沉重 打击。 (3)经营对华贸易的 洋行 大量增加。 (4)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出现,贸易中心由 广州 转移到 上海。
4.影响
为资本主义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促进了近代
民族工业 的兴起。
[探究升华]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 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松太布市 消减大半,去年棉花大都折本。” 上述史料反映了哪方面的情况?
从人类文明演进的角度看,它对中国最主要的影响是
( A.清政府统治土崩瓦解 C.现代化进程开始启动 )
B.自然经济迅速崩溃 D.农民起义风起云涌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不同史观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解题关键是抓住“人类文明演进”,即从历史发展进步 的角度考查历史现象,C项最符合题意。
答案:C
考查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例2] (2011·山东高考)下表为中国工业发展初期
提示:家庭手工业在外国商品的冲击下逐渐破产。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原因 (1)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尤其是自然经济的破坏。 (2)洋务派创办近代 军事 和民用工业企业的促进。
2.时间
19世纪70年代前后。 3.地点 上海、广东、 天津 等沿海地区。
4.途径 (1)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 买办 、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 代工矿企业。 (2)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 机器 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5.主要企业
(1)1866年,铁匠 方举赞 、孙英德在上海虹口创办发昌机
器厂。
(2)1873年,陈启源在南海创办 继昌隆缫丝厂 。
6.特点
(1)发展速度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平均 每年新设厂约为2家。 (2)部门集中在 轻工业 ,主要分布在缫丝业、棉纺织 业、面粉业等。 (3)地点集中在 沿海 地区。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第二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优秀教学案例
4.通过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教师可以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有力支持。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本节课的主题。
2.介绍我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代表人物,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3.提出导入问题:“请大家思考,为什么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能够兴起?它在我国近代化进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4.学生思考回答,教师总结并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运用生动的语言和事例,讲述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过程及其历史意义。
2.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因素,如历史背景、经济政策、社会环境等。
3.通过讲解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
4.结合现实生活中的相关问题,使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对国家和社会的意义。
3.设置小组合作任务,使学生在互动中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学习过程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优点和不足,提高他们的自我认知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自自己的品质。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点评,给予肯定和鼓励,激发他们的学习积极性。
5.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本案例通过学习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2.培养学生尊重历史、客观评价历史事件的品质,使他们学会从历史的角度看待和理解现实问题。
3.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紧密联系,树立为国家发展贡献力量的远大理想。
4.通过学习民族工业家的奋斗精神和崇高品质,培养学生坚定的信念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学设计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检验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知识的掌握程度,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撰写一篇关于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据充分,字数在800字左右。
2.选择一位近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杰出人物,如张謇、盛宣怀等,分析其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并撰写一篇500字的人物评述。
4.教学策略:
-针对学生的认知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成长。
-注重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历史事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激发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将爱国主义教育融入教学过程,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5.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在列强侵略、民族危机加深背景下产生的。
2.洋务运动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具有一定的历史意义,为中国的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3.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过程中,政府政策、民族资本家的努力等内外因素共同作用。
4.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对国家现代化进程产生了积极影响,为民族复兴打下了基础。
五、作业布置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重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发展过程、特点及其影响。
2.难点: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兴起过程中的内外因素及其相互作用,以及民族工业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贡献。
(二)教学设想
1.教学方法:
-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学生的历史素养。
-反思自己的教学效果,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以更好地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500字
在导入新课环节,我将采用图片展示和问题引导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产生兴趣。首先,展示一系列反映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图片,如洋务运动的工厂、民族资本主义企业的创立等。然后,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吗?”“这些历史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它们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哪些影响?”通过这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及其重要性。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二 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33张PPT)

人民历史必修2专题二 第一课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共33张PPT)

外国资本主义侵略
第二次鸦片战争,西方资本主义国 家扩大商品输出,控制中国海关, 开放更多的通商口岸,取得了内河 航运和内地通商等权利,自然经济 进一步解体。
中国社会经济结构变动的影响:
另一方面也带来了灾难;
——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为资本主义 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义 入 侵
b外商企业 利润的刺激
c洋务运动 诱导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原因?
1)中国封建社会中孕育着的资本 主义萌芽;
2)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 3)外商企业利润的刺激; 4)洋务运动的诱导;
㈢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甲午战争到一战爆发 2、原因: 3、概况: 4、影响: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的原因:
2、政治:随着民族工业的发展,民族资产阶 级作为一种新的社会政治力量产生并登上 历史舞台,发起了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
3、思想文化:有利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传 播,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民族工业的著名实业家

创办启新洋灰公司,劝导绅
北 周学熙 商投资工业。

南 张
张謇
创办18个企业,主张重点 放在纺织业和钢铁业上。
阅读导语:
1)什么时候起,中国社会经济中开始出 现新的成分?为什么?
2)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经历了哪 些时期?
近 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现 甲午战争后到20世纪初 代
中 辛亥革命到一战期间
国 资
国民党统治前期
抗战前夕(1927—1936)

主 国民党统治后期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
的 新中国成立至1952年
张謇(1853—1926)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随着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加快,近代以来民族工业的崛起成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从民族工业崛起的背景、影响因素以及推动力三个方面系统地分析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为读者全方位呈现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历史演变与现实意义。

一、背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与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等多个领域发生的变革密切相关。

鸦片战争以来,中国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受到了长期的侵略和掠夺,尤其是在工业方面,中国一度陷入落后的状态。

但是,随着近代以来新思想的涌现,社会变革的加速推动,民族工业的自立自强逐渐成为了中国人民的共同心愿。

同时,外商的垄断和剥削也使得中国一些先进的工商企业和技术精英逐渐意识到,只有建立独立的民族工业,才能真正摆脱被动局面,实现长远的发展。

二、影响因素1. 政治因素近代以来,中国经历了从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的政治变革,政治大环境的转型为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随着政治体制的变迁和国家威望的提高,中国的民族工业得到了更多的政策支持和鼓励。

2. 经济因素近代以来,中国的经济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经济体制改革推动了市场经济和产业升级,从而提供了更加宽广的发展空间和市场需求,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工业的竞争实力。

3. 文化因素文化因素也是决定民族工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厚积淀为民族工业的创新提供了源源不断的营养和灵感,同时,借鉴和吸收西方工业文化也成为了民族工业的重要发展方向。

三、推动力1. 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民族工业高效发展的关键。

为了不断提升自主创新能力,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加快了技术进步的步伐,同时鼓励各个领域的创新,促进技术成果转化。

2. 资源整合近年来,中国政府逐渐推进结构调整和重点产业优化,加快了民族工业的资源整合。

及时进行资源整合和利用,促进企业协同发展,也成为民族工业快速发展的一大动力。

3. 市场开拓市场开拓是民族工业获得更多利益和资源的关键。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共14张PPT)

人民版历史必修二专题二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共14张PPT)
1、标志: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耕织分离、纺织分离 2、原因:资本主义经济的入侵(主要、直接)
中国传统手工业经济、商业经济的发展。(主观)
3、影响:积极: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消极:中国经济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附庸。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原因
鸦片战争后外国 资本主义的入侵
2、鸦片战争后中国的传统经济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 耕织分离:家庭手工棉纺织业衰败。——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3、根据材料,导致这种变化的原因? 洋布流入中国,物美价廉,垄断了上海市场。——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探究1:请帮助材料中破产的农民寻找出路以维持生计? 1、出卖劳动力,购买生活必需品; 2、种植棉花、茶叶等经济作物到市场出售; 3、筹集资金购买机器,学习技术向手工工场转型;
企业
时间
张謇 江苏南通 大生纱厂 1899年
荣宗敬 荣德生
江苏无锡
保兴面粉厂
1902年
周学熙 河北唐山 启新洋灰公司 1907年
(三)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时间:
19世甲纪午末战20后世(纪1初89:5)民—族—工一业战发前展(出1现91第4)一个高潮
四、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
“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是由工场手工业到机器大生产, 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破坏中国发展的正常秩序、加速了自 然经济解体的前提下,直接从外国输入机器、技术创办起来的。 一般投资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 重很小,封建自然经济仍然占绝对优势。”
探究2:自然经济解体的过程与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产生之间的关系? 提供自由劳动力、原料、市场……
探究3:当时社会环境中,如何让一个富人的财富不断增值? 1、置地出租收取地租; 2、存入洋行获取利息; 3、购买机器投资办厂。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必修二专题二第一节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在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

而这一事件的发展受到了多方面的影响和推动。

首先,外国侵略成为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催化剂。

在19世纪晚期,列强入侵中国土地,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危机。

中国的传统产业和手工业受到极大摧毁,中国经济陷入瘫痪状态。

为了抵御外国列强的侵略和保卫国家的独立,中国人民开始为发展本国工业而努力。

其次,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对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受到西方工业文明影响的结果。

中国的知识分子开始接触到西方的先进科学技术和工业化模式,并且积极传播和引进。

他们看到了西方工业文明对国家建设和自强不息的重要性,因此开始积极引导中国人民自发发展本国的民族工业。

再次,政府的政策支持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重要原因。

为了推动本国工业的发展,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有益的政策举措。

例如,政府出台了保护性贸易政策,鼓励本国工业品的生产和销售。

政府还积极招引外国投资和技术引进,促进了技术的升级和创新。

此外,政府还实施了教育改革,提供了培训和教育机会,为民族工业培养了大量的专业人才。

最后,民族资本家的兴起也是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崛起的重要推动力。

在外国列强的侵略中,中国的传统商业和手工业受到了很大的打击。

然而,在这一过程中,一些有志于振兴国家工业的民族资本家崛起了。

他们积极投资于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复苏。

这些富有的商业家以自己的实践为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树立了榜样,激励了更多的人加入到中国的民族工业发展中来。

总的来说,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系统工程。

它受到了外国侵略的冲击,受到了西方工业文明的启发,受到了政府政策的支持,受到了民族资本家的努力推动。

这一历史事件为中国经济的现代化作出了重要贡献,也为中国人民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应该铭记这一历史,继续努力推动国家工业的发展和创新,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精选教育文档

(1)、自然经济开始逐渐解体(由于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外国商品的输入和中国土布土纱无法与之竞争,中国手工棉纺织业衰败,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和城乡商品交流发展,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3)、中国的商业和金融业也发生变化,洋行大量增加;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贸易中心转移(广州——上海)。

3、影响: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时间:19世纪70年代前后)1、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社会条件:①、中国封建社会孕育着的资本主义萌芽,虽然尚未形成近代资本主义经济,但它毕竟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赖以产生的重要社会条件。

②、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对小农经济起瓦解作用,也沉重打击了城市手工业。

导致中国社会经济结构逐渐发生了重大变化,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大量农民和手工业者的破产,又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市场。

③外、国资本主义创办的在华企业,客观上为中国资本主义企业起了带头、示范和准备技术力量的作用。

④、19世纪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科技,创办人一批近代军事和民用工业企业,促进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和发展。

2、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两条途径:一是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投资于近代工矿企业;二是部分手工工场开始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另外,洋务派以“官办”、“官督商办”、“官商合办”等形式创办的近代民用企业,也促进了近代民族工业基础的发展。

3、概况:①、19世纪60、70年代前后,近代民族工业首先在上海、广东、天津等沿海地区出现。

②、著名企业有上海发昌机器厂(方举赞、孙德英)、广东南海继昌隆缫丝厂(陈启源)、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③、从1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新开设资本在一万元以上的民族资本企业有50多家。

4、民族资本主义的特点:(1)资金少、规模小、设备简陋、技术力量薄弱,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比重较小。

人民版高一必修2_2[1].1_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PPT课件

人民版高一必修2_2[1].1_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PPT课件

1843—1844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的五处通 商口岸相继开放,洋货涌入中国市场。1845年福 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纱、洋布、 洋棉“其质即美,其价复廉”,因此,“江浙之 布不复畅销”“闵产之土布、土棉……不能出 口”。江苏松江、太仓一带原是中国手工棉纺织 中心,素有“衣被天下”的盛名。鸦片战争以后, 由于洋布畅销,“松太布市消减大半”。东南沿 海许多以纺织业为业的乡村,已无棉可纺,无布
时间 地点 途径 (3条)
著名 企业
民 族 工 业 第 一 次 发 展 高 潮
时间
原因 (3个)
著名 企业家
特点
给中国带来了一股新气息……
促进了封建自然经济的瓦解
甲午战争后到辛亥革命前,近代中国 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⒈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 ⒉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 ⒊“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呼吁。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背景:外资入侵
社会经济结构变动 自然经济加速解体 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2、概况:时间、地点、产生途径、企业
者使用的纺机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通过五处通商口岸的相继 开放,洋商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 其中以丝、茶为大宗。中国丝、茶的大量出口, 刺激了丝、茶的生产发展,洋商操纵着中国丝 茶的出口贸易,使中国丝茶服从于世界资本主 义市场的需要,日趋商品化。 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对中国的农副业及商 业有什么影响? 使农业产品进一步商品化,产品的大量 出口客观上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可织。 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思考:第一次鸦片战争给中国的棉纺织业带 来什么影响?
一部分棉纺织业 手工者破产失业
棉布生产者
打破了自给
棉布消费者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二第一节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课件 人民版必修2
第十页,共17页。
1.原因 西方(xīfāng)资本主义经济
自然 经济
(zìrá
(2y.表uá现n:yī侵纺略与织分离 耕与织分离 n3.):①成为农世副界产资品本商主品义化经济附庸。
影 ②提供劳动力市场和商品市场。
njīn 响 ③从根本上冲击了封建制度。
g洋jì) 1.背景: 内忧 外患
解务体 2.目的及指导思想“中体西用” 运 3.概况:前期“自强” 后期“求富” 动 4.评价:
发展
第十三页,共17页。
近鸦代片(jìn战d争ài)后中中国国几近种经代济企成业份类发型展走
1.出外现国①于资鸦本片主战义争企势后业图至:新中⑤国成立
2.出洋现务于企③1业9:C60—④90年
3.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
出②现于19C70年代前后至三大改
4.造官僚资本主义企业:
出现于20C20年代至新中国成立 1840 1860
图强” 新思潮萌发
惧(z洋hímín)扩拒张洋 据洋 具洋
闭关锁国
洋务运动
s具(buìǒ洋gguuāón) 拒洋
俱洋
改革开放
文化大革命
第六页,共17页。
新文化运动
二、洋务运动
(1y.á概n念ɡ wù 洋yù务n (y洋ángwù)指一
d(n2agò.).背:à洋内niɡ立景n务外)i本国:à运交之之动困切图道是的涉,,地统外尚在主治务派地事人礼阶局务心义级面曾不不内国:在尚藩部技权自艺谋救根运李鸿动章
内忧:太平天国方运动爆发
主张外“患以:第忠二信次为鸦甲代片胄战,争以礼义为干橹”
b.地主阶级内部的表分化:
洋务派
左顽宗棠固派
第七页,共17页。
张之洞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2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2).docx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专题2第1课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2).docx

2、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教案)【教学目标】1、简述民族工业兴起的基木史实。

自然经济解体与民族经济兴起的关系2、掌握并能运用民族工业产生的背景。

3、让学生体会到个人命运与国家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

作为21世纪的青年,既要关注自身发展,又要关注社会发展。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根据新课标要求和木课实际内容的特点,我把重点确立为鸦片战争后中国传统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背景。

难点:由于自然经济的解体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K 经济结构的变动;白然经济开始解体①.列報“僚钠商岛” 沖纱“紛"与“织"分剧 洋布“织”-与“粉”分离打破''力耕女织" 5、列弥“掠忝原科”农产品商R 化匸二—二> 打破 "口给口足” 变动:自然经济开始斛体2. 原匡h ①. 资本上义列强旳入侵;(说朮按说上尖的原因) ②、商品经济有所发展探究1外国资本主义入侵,导致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 始解体,中国手工业者破产,为解决生计问题,请你帮他们想想 办法。

探究2如果你是当时社会富人阶层,你如何让你的财富增值? 探究3综上所述,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有那些,这些条 件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具备了这些条件了吗?2、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概况表二、近代民族工业兴起与初步发展 探究4当时条件具备,你是否敢迈出买机器办厂这一步 多 媒 体 展 示漫 画 情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初步发展怙境■西刃L : T9世孚己70年代的新肠亠龚1846年弟 •个夕卜泮船坞泮务派引进大机册生产请结合经济结构的变动分析近代民族工业星期的背景—、早期民族工业产生的背养我们共同阅读教材P31知识链接来了解洋务企业我们已经了解掌握了近代民族企业兴起的背景,那么接下来你们 自主阅读P31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完成近代民族工业兴起概况 表学生分析,综 合归纳近代 民族工业星 期的背景:1外国资本主 义入侵,自然 经济逐步解 体2、 外资企业 的刺激3、 洋务企业诱导学生"共同阅 读教材p31 T 解洋务运动 学生阅读完 成表格 利用近代民 族工业所需 条件分析为 何集中分布 于东南沿海 地区学牛通过 图示推 导,培养 学生归纳 整合能力 培养学生 白主学习,归纳 概括能 力。

必修二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必修二 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人民版)

阅读下列图片,请回答: ⑴图一中的人物是 谁? 答:张謇。 ⑵图二为图一人物 创办的企业,请写出该 图一 图二 企业的名称? 答:大生纱厂。 ⑶图一中人物设厂的目的是什么? 答:目的:“设厂自救”、“实业救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⑷与图一人物同时期的著名实业家还有谁?请写出他们的 名字。 答:荣宗敬、荣德生(荣氏兄弟)。
19世纪60年代和20世纪初我国轻重工业所占比重图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三、特点和地位 ⒈特点: ⑴地域:集中在沿海地区 ⑵行业:绝大部分是轻工业 ⑶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小 10.8%
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材料一 发昌机器厂制造小火轮
船时虽“俱用华人”,但自身的技术 力量还很薄弱,“发动机系英国造”。
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时间: 地点:
代表:
一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一、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
甲午战后至一战前,中国民族工 业发展出现第一次高潮,原因有哪些?
⒈帝国主义输出资本,进一步破坏自然经 济; ⒉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 国”,以挽救民族危机; 实业: ⒊清政府放宽限制
英资耶松船厂
该厂由英商佛南 于同治四年(1865) 创办于上海虹口。它 长期租用浦东的两个 船坞,下设若干分厂 ……其第一年度纯利 润与资本的百分比为 13.5%,第二年即升 至21%。
轮船招商局
汉阳铁厂
江南制造总局
假如你生活在19世纪六七十年代 的中国,你会选择在什么地方投资兴 办近代企业?你选择的理由是什么?
材料三 陈启源创办继昌隆缫丝厂时, “机房中人联群挟制,鼓动风潮,谓此风一开 则工人失业,生计立穷,无知之民相率附和, 几欲将丝厂毁拆”,甚至“亲友危之,宗族议 之”(见《南海县志》)。民众之所以反对, 是因为他们认为,“机器动力代替手工操作, 使人们在幻想中觉得恶果很多……男女在同一 个厂房里做工,有伤风化……高烟囱有伤风水” (1874年《捷报》卷12)。

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2.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材料解读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第 (1)问仔细阅读材料,归纳概括变化,棉花种植的影响可 以从百姓衣着、产业区域的调整等角度来回答。第 (2)问 变化依据数据判断,影响结合时间从不同角度分析。 答案:(1)变化:棉花种植区域扩大,总面积增加;
主要(优势)产区发生区域转移。影响:棉布普及改善人民 衣用状况;推动农副产品商品化趋势加强;生产的区域 性分工日益明确,促进各地经济交流;
由于棉作物的扩展和粮田面积的减少, 至少从明代后 期,江浙地区便开始从其他省份输入粮食;同时,其他省 份也需要从江南购入不可缺少的棉纺织品和其他产品。
材料二
近代中国棉制品及棉花进出口统计表
时间 1872年
进口棉纱(万担) 51
出口棉花 (万公担)
0.848 6
进口棉布 (万匹)
224.1
1890年
பைடு நூலகம்
108.2
29.041 7
556.1
思考: (1)根据材料一,概括从宋代至明清时期中国棉花种 植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 棉业的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说明 19 世纪 70—90 年代中国棉制 品及棉花进出口的变化情况。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说明 这种变化给中国经济结构带来的影响。
[易错易混] 1. “中国近代工业”中的“近代”不是指其产生和发 展于近代历史时期,而是指其使用机器生产而非手工劳动。 2.中国近代资本主义不是由封建社会末期的资本主义 萌芽发展而来的,而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入侵的刺激下产生 的。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时间 从甲午战争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 2.原因 (1)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增加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 进一步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2)内外交困的清政府鼓励民间设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教材分析:
这一课的内容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主要涉及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以及初步发展。

该课难度较大,主要是让学升理解自然经济的解体和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之间的关系。

并掌握近代民族工业产生的时代背景。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掌握鸦片战争后我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情况
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和初步发展的背景以及概况
过程与方法:运用资料和图片,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讨论,学会分析和使用材料,加深对历史的理解
情感态度价值观: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艰难发展历程,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增强历史使命感教学重难点:
重点: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以及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史实
难点:理解自然经济解体与近代民族资本主义的兴起之间的关系
教学用具:多媒体
教学方法:启发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图片展示《天仙配》歌词: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随手摘下花一朵,我与娘子戴发间,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你耕田来我织布,我挑水来你浇园,寒窑虽破能避风雨,夫妻恩爱苦也甜。

你我好比鸳鸯鸟,比翼双飞在人间。

教师提问:歌词中给我们展示了一种什么样的经济形式
学生回答: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教师总结:回答的很好。

但是自然经济在鸦片战争后发生了变化,具体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共同走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兴起》
引导学生阅读本专题的导语并提问: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个阶段特点是什么?
学生回答: 19世纪六七十年代夹缝中产生(千呼万唤始出来)
19世纪末(1895-1913)初步发展(小荷才露尖尖角)
20世纪初(1913-1919)短暂的春天(忽如一夜春风来)
国民政府前期(1927-1936)进一步发展(柳暗花明又一村)
国民政府后期(1937--1949)陷入困境(无可奈何花落去)
教师总结:对,回答得非常好,这堂课的内容正是前面两个阶段。

一、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变动
教师:鸦片战争后外国商品大量进入中国市场,给中国社会经济带来很大冲击,尤其是东南沿海地区。

(材料)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量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

”“松太布市,销减大半。


从福州官员的奏称中我们得到什么信息?
学生回答:东南沿海地区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冲击,表明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教师:外国的侵略除了商品输出外,还在中国收购原料。

原料收购对中国社会经济也带来很大影响。

请读下面材料:
武夷北苑,夙著茶名,饥不可食,寒不可衣,末业所存,易荒本务。

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以上材料告诉我们,外国侵略者在中国收购原料导致中国茶叶生产量、出口量增加。

除了茶叶外其他原料如棉、丝等也大量出口。

这种现象说明了鸦片战争后中国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所提高,并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自然经济解体的标志:农业同手工业相分离
自然经济解体的表现:(1)、手工业遭受重大打击,手工业者破产
(2)、农产品商品化程度提高
(3)、买办商人的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社会其他领域在外国侵略的影响下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洋行、外国银行、外国工厂在中国出现。

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化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创造了有利条件。

(提问)近代民族工业是何时产生的?怎样产生的?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下面来学习第二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二、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
1、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条件:
(1)、自然经济的开始解体
(2)、外商企业的刺激
(3)、洋务运动的诱导
(4)、明清资本主义的萌芽奠定基础
(5)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推动
教师: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有三条途径:洋务派创办近代工业,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商人华侨投资近代工矿业,部分手工工场采用机器生产变为近代工业企业。

1.洋务派创办近代军事、民用工业
教师:关于洋务运动的相关知识,同学们在初中已了解了些。

(提问)下面请几位同学回答
几个问题:洋务派创办的近代军事工业企业有哪些代表?有哪些重要的民用工业企业?为什么要创办这些企业?这些企业的创办对中国社会发展有何影响?
学生回答:略。

教师:这些同学回答的很好。

洋务派创办军事、民用工业企业是为了“自强”、“求富”,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其中民用企业给洋务派官僚带来很大利润,对一些地主、商人产生刺激作用。

于是这些地主、商人开始引进外国先进技术与机器,投资近代工矿企业。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教师:在近代民族资本企业兴起过程中,除了受到利润刺激部分地主、官僚商人投资近代企业外,还有在鸦片战争前产生的资本主义手工工场在缓慢发展,受到洋务派引进西方先进技术的诱导。

这些手工工场主采用机器生产使手工工场转变为近代机器大工业。

当然,这只是极少量。

教师:19世纪60、70年代至甲午战争前,是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阶段。

这一期间民族工业企业数量在不断增加,投资的行业部门范围在扩大。

请同学们结合教材并看看下图回答:19世纪60、70年代,有哪些民族资本企业?这些企业产生在哪些地区?为什么会首先在这些地区产生?(投影)(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主要企业分布示意图)
学生回答:略
教师:(总结提问)我们学习前两目内容,了解近代民族工业兴起的历史背景、兴起状况。

下面提出两个问题让同学们思考,作为课后思考题:民族工业的兴起是欧风美雨的产物?民族工业的兴起对阶段中国历史发展有何积极影响?
在19世纪60、70年代产生后,近代民族工业在甲午战争后出现了一次高潮。

这就是我
们将要学习的第三目“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三、近代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1、初步发展的条件
教师:阅读课本归纳,近代民族工业初步发展的条件有哪些
学生回答:
(1)自然经济的进一步解体,扩大商品与劳动力市场
(2)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3)国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的影响。

教师:回答的很好。

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这三方面条件。

首先,甲午战争后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展开资本输出的激烈竞争,如设厂、修铁路等;同时增加商品输出,。

帝国主义列强的经济侵略扩大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商品销售市场,既加深了中国社会经济的半殖民地化,又在客观上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某些可能和条件,如劳动力与商品销售市场
第二方面,清政府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准许各省“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其目的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缓解财政危机。

这在客观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

第三方面,许多人呼吁“设厂自救、实业救国“。

这一方面以张謇为重要代表,(投影)介绍张謇事迹,然后提问:张謇放弃仕途投身商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这体现了什么精神品质?
(材料)张謇,1853年出生于常乐镇,1894年考中状元,授翰林院修撰。

1904年,清政府授予他三品官衔。

1912年南京政府成立,任实业总长,1912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总长,后因目睹列强入侵,国事日非,毅然弃官,走上实业教育救国之路。

在南通开始了“实业救国”的实践,1895年创办大生纱厂,此后创办了20多个企业。

在兴办实业的同时,张謇按照他:“父教育,母实业”的思想。

在南通兴办了一系列文化教育事业。

毛泽东同志在谈到中国民族工业时曾说:“轻工业不能忘记张謇”。

学生回答:民族危机严重。

爱国主义。

教师:回答的很好。

在近代,有许多如张謇一样的爱国实业家,他们不顾各种困难、阻力,坚持发展民族工业,为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以上三方面因素影响下,甲午战争至“一战”前,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第一个高潮。

现在同学们阅读教材,了解其概况。

(投影)请同学们看看下面表格,进一步了解甲午战争后民族工业发展高潮的表现。

民族工业有长足发展,它会成为中国近代占统治地位的经济成分吗?
学生回答:不能。

教师:这说明,在中国近代,国民经济比例中,自然经济始终占据主导地位。

由此,我们还可以做出如下总结
2、初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特征:
(1)、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
(2)、主要分布在沿海
(3)、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发展不足,民族工业占国民经济比例小
课堂小结:
鸦片战争使得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产生和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是由于我国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自产生开始就受到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